第595章 重注

历史上的缅国,确实如同苏泽“预测”的那样,一直都处理不好内部的民族问题,甚至绵延到现代。

“大缅族主义”几乎就是一颗埋在了缅国内部的地雷,从古代烧到了近代,又一直燃烧到了近代,始终无法解决。

所以目前看来缅国在东南亚的兴盛,不过是穷兵黩武下的疯狂,按照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缅国很快就因为内部的激烈斗争而被暹罗入侵,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

而如今的东南亚局势,东南已经占领了整个安南,获得了中南半岛的沿海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缅国有大片的土地和东南接壤,更加不再是威胁。

沈一贯说道:“如今看来,扶植高棉是个更好的选择。”

第二天,沈一贯在高棉的王宫中接受了高棉女王的请求,他将亲自护送高棉女王返回南京,向东南朝觐,接受大都督苏泽的册封加冕。

高棉上下为此欣喜若狂,迟弘漠看着这些高棉官员们的喜极而泣,他从没想到过一个国家让出了加冕自己国王的权力,臣民竟然会如此的激动。

不过想一想也很正常了,高棉已经非常衰落了,王室的前两个继承人分别暹罗和缅国做人质,高棉女王是在这种局势下才登基的,而如今暹罗和缅国都不承认高棉女王的王位。

据说缅国内的那位人质王子最为决绝,为了不被缅国人利用,这位高棉王子在缅国囚禁的地方自杀。

这位高棉王子死后,缅国依然没有放弃干涉高棉国主废立的问题,甚至将一名怀孕的侍女宣布为死掉的高棉王子的妾室,支持这个缅国侍女肚子里的孩子是高棉王位继承人。

如果不是暹罗也盯着高棉王位的继承,那缅国说不定已经再次入侵高棉了。

反正都要被人干涉,还不如选择最强大的那个。

这就是高棉君臣的想法。

在东南亚,安南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

无论是缅国、暹罗,还是高棉,他们在建立初的故事中,国王的父亲都是当地民族部落的首领,而母亲不约而同的都是来自天竺的“天女”。

天竺的“天女”,就是天竺婆罗门的女子。

这种起源神话,说明了这三个国家的共同点,他们都深深受到天竺文化的影响。

但是安南截然不同。

实行儒家制度的安南,在东南亚是怪物一样的存在。

安南的体系比三国的曼陀罗体系动员能力强多了,在东南亚是霸主一样的存在。

就比如被戚继光轻易灭掉的北莫政权,都能够多次暴揍缅国,如果不是因为和南方的后黎牵制缠斗,缅国人说不定就要睡不好觉了。

而安南的问题就是,距离中原太近了。

安南一直被中原王朝打压,而内部也经常争斗。

如今更是整个被东南吞下。

高棉君臣心中的计算很简单,北莫比缅国强,整个安南又比北莫强,强大的安南都被中原人轻易灭了,那中原的实力是远远大于缅国的。

强大一点的是需要堤防的恶邻,但是强大到这个地步,那就乖乖躺平好了。反正高棉都是找一个势力臣服,那找一个超越了东南亚势力的强大势力臣服不是最好吗?

所谓的三神器,需要中原册封,这些东西也不过是虚名罢了,高棉人连自己的都城都保护不住了,这些东西根本就不重要了。

所以高棉女王才会如此决绝,在沈一贯同意后,立刻带领王庭的忠心护卫,随着沈一贯返回南京,去接受天朝上国的册封。

迟弘漠回过味来,更是觉得册封高棉对于稳定东南亚局势的妙处。

维持住东南亚三国的局势,扶植其中最弱的高棉,可以给东南带来最好的利益。

而高棉国主要前往南京接受册封,这更是缔结了一种新的朝贡关系。

这象征着以后高棉的王位更迭,都必须要经过东南的确认才能具有权威性,甚至高棉连自己的护国三神器都要送到南京,这是完全的宗主国关系了。

明廷控制下的朝贡国,就算是最亲近的朝鲜,以前朝鲜国主更迭,也不过是在更迭完成后向明廷递交国书确认这件事而已。

迟弘漠也敬佩这位年轻女王的胆识和勇气,甚至可以说她对于局势的把控也很准确。

大都督苏泽对于东南亚局势的要求,同样也是稳定。

在消化完毕安南之前,东南并没有继续在东南亚扩张的打算,就算是扩张,也不可能和占领安南一样直接出兵占领全国,最多占据一些重要的港口和岛屿。

东南需要的是南洋的稳定,需要的是通往世界的安全航道和贸易通道。

在东南亚地区,东南需要的是维持稳定的代理人,而不是想要称霸的野心家。

原本这个代理人选择的是暹罗。

但是现在高棉主动投靠了上来,而且开出了比暹罗更高的代价。

迟弘漠只能说,高棉女王把控的时机太好了。

在东南亚局势还不明了的情况下,这位女王第一个送上最大的礼物,必然能够得到东南最大的回馈。

而对于高棉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稳定而已。

还有什么比获得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在背后撑腰更安心的呢?

沈一贯乘坐高棉的船,先是返回占城,沈一贯立刻向占城宣布,高棉女王要亲自前往南京,接受大都督苏泽的册封才会继承高棉王位,接着立刻乘坐船向东南驶去。

沈一贯在占城宣布的事情立刻开始在整个东南亚传播开,很快缅国和暹罗都得到了这个消息。

缅国本来就对高棉有企图,如今听说了高棉女王如此投靠东南,更是直接宣布拥立那个来历不明的侍女肚子中的孩子,为高棉太阴太阳血脉的继承人,要出兵夺取高棉的王位。

暹罗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却立刻派遣王太子作为使者,立刻坐上最快的船也前往南京。

而缅国试图出兵攻打高棉的消息传到安南,原本准备带领军队返回广西的戚继光听闻大怒,立刻陈兵于缅国边境。

第592章 曼陀罗花第522章 东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641章 攻占陕西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580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266章 文笔如刀第326章 铁疯子和钢疯子第496章 未曾开发的宝库第638章 筹码第119章 拍案惊奇第399章 改道黄河之志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053章 虎狐犬第569章 算疯子第014章 种田要用脑第647章 宫廷开支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631章 以史为鉴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534章 猴子回倭国第622章 果然草台第510章 列强的时代第124章 林默珺的请求第572章 汤显祖的诅咒第345章 无能狂怒第178章 平步青云第364章 三经新注第239章 数据治税第396章 龙虎山张家第659章 碾碎第357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第061章 净海王第240章 缉私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给力了!第582章 夜郎自大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170章 县试前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404章 《请裁驿站疏》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591章 千年变局第510章 列强的时代第277章 一书惊起千层浪第85章 县衙情况(求订阅)第183章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第185章 去月港第004章 龍王第667章 政治仗第642章 民族决定论第122章 鞋带定理,买文第291章 戚家军,伏子第354章 留在京师的钉子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637章 西安谍战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188章 大明形势大好!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588章 低道德优势第375章 左顺门阙庭第069章 县令第467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第540章 挖人第677章 毫无诚意第272章 吾未壮(本卷完)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251章 发钞第511章 进攻学说第628章 大赦第267章 要不要造反?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221章 五星连珠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优势,人市第97章 再破题第380章 掷弹骑兵第040章 蓝色被动(晚上还有)第661章 兰州易帜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312章 “苏汝霖!干恁娘!”(加更)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53章 这是好事啊!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359章 敌军气衰第131章第001章 穿越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182章 数学技能升级第022章 亩产第048章 岳阳楼记第145章 佳人偷菜?第192章 乡试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