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以史为鉴

明廷的币制改革已经陷入到了困境中,李如柏的币制改革可以说是彻底失败了。

王世贞走在路上,作为距离京师最近的天津,自从大沽口的战役后,这里就成为明廷在京师最重要的屏障。

驻军、交易市场,这一切都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而这些人口给天津带来了繁荣,让天津成为整个北直隶仅次于京师的繁荣城市。

可以说京师发生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天津。

如今天津市面上,商人在进行大宗交易的时候,已经彻底放弃了明廷的银元,而是完全的使用东南的银元结算。

在李如柏刚刚开始推行明廷新币的时候,商人们曾经还对明廷的新政抱有一丝幻想,那时候发行的新币还能在市场上流通。

可是现在商人已经完全拒绝使用明廷新币交易了,在和普通百姓的零售交易中,明廷新币的物价也是一日三涨。

有时候早上需要一枚银元的商品,到了晚上就要两枚银元了。

而如今天津城中,除了在天津驻守的新军,是配发物资口粮之外,包括天津各级衙门和城防衙役,都是用明廷新银元来结算的。

除此之外明廷在大沽设立的工坊,也都是用新银元来发放工资。

这些人拿到工资之后,就会立刻将新元在市场上用掉,换成商品囤积起来。

这样的结果是,明廷发行的新元,刚刚发行出去就被用掉,市场上流通的新元就越来越多。

苏泽在《论财政》这本书上早就指出了一个公式,那就是——货币的价值,只和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有关。

不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比如汉代重视厚葬,喜欢将金币葬入墓穴中,所以大量的黄金都被储存起来,汉代开采了很多黄金,铸造的金币都没有流通起来,金币的价值越来越高。

所以货币总量其实和货币的价值是无关的,市场上的流通货币量,才是决定货币价值的重要因素。

其实明廷铸造的新银元并不多,但是这些新银元每天都在市场上快速流通,所以这些新银元的价值也在飞快的贬值,这又导致了人们更加不敢将新元留在手里,导致更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王世贞走入张居正的家里,张居正正在兴致勃勃的读着《物理学》这本书。

“叔大!”

王世贞走进书房,将买的糕点放在桌子上。

如今整个大沽区域涌入的人越来越多,本地自治社区不得已开始限制人员进入,王世贞作为当地名人,也是社区自治会的成员,刚刚去参加了一次社区自治会议。

大沽社区现在有十个社区自治会,这十个社区自治会共同商议政策,给团练发放工资,维持当地治安。

王世贞搬到了大沽后,就被选为社区自治会的成员,这几天他都被喊过去开会,讨论如何应对这些涌入大沽的逃难流民们。

大沽社区自治会也吵成了一团,大部分已经在大沽社区长期居住的人,都不愿意这些流民的涌入。

一方面会带来更大的治安问题,一方面也会抢夺本地的工作岗位,影响已经住进大沽百姓的生计。

但是另一方面,大沽社区是一个夹在了明廷和东南之间的中间地带,也是一个特殊的地带。 特殊在于,这是一个窗口,市场和缓冲区,这也决定了大沽社区只能拥有维持治安的警察或者团练,但是不可能拥有更强大的武装力量。

明廷和东南都不可能允许大沽社区拥有武装力量,目前这个状态已经是发展的极限了。

而目前的规模,想要靠着大沽社区这点雇佣兵和警察,根本无法维持大沽社区的治安,也无法阻止更多的难民逃入大沽社区。

这样的封锁根本无法进行,那封锁本身也变得毫无意义。

其次自然是舆论了。

大沽社区内也有自己的报纸,也有不少人同情这些明廷的难民,还有人组织在社区施粥接济这些难民。

王世贞也觉得头疼,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只有等到东南统一了全国之后,这种事情才会消失吧。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会不会有安南或者东南亚的人,或者是朝鲜倭国人想办法越过边境进入国内呢?

王世贞也觉得自己思考的问题太久远了,他找到张居正就是询问明廷币制改革的事情。

京师情报站的陆添寿给王世贞传来消息,希望能够王世贞预测一下明廷的财政问题,写一份报告递交大都督府。

王世贞根本不懂得财政,所以只能请教张居正了。

张居正淡定的说道:

“大明币值改革失败,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有,和目前大明情况最类似的,就是梁武帝铸造铁钱了。”

王世贞是一代文宗,他在文学上天分极佳,但是做官的水平就很一般了,完全比不上父亲和弟弟。

王世贞的父亲曾经是明廷大员,他本身又是庶吉士,本来王世贞做官应该很顺畅的。

但是他的政治能力确实一般,而在文学上的名声也压过了他在做官上的名声。

做官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是最难的事情。

普通官员能够墨守成规,抑制住自己的欲望,就算是非常好的官员了,甚至现在这种发展快车道的时期,什么都不做百姓都能过好日子。

但是做官也是最难的事情,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集团,推动变法改革,并且将改革措施推行下去,这就是非常困难的。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张居正能够在大明中后期也进行变法,这已经非常了不起的政治才能了。

就算后世批评张居正是大明裱糊匠,变法治标不治本,但是也已经是远超历史上诸多的政治家了。

而政治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研究样本,这玩意儿很难积累经验!

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历史学,寻找历史上相近的案例,揣摩政策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以史为鉴。

第180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144章 编写蒙学教材的打算第324章 转进如风第189章 钱法困境第322章 震惊!第100章 父女,回卫所第150章 敏捷属性的用处(加更求票)第615章 仇国新论第196章 乡试开始第182章 数学技能升级第185章 去月港第685章 苏泽之问(大结局上)(全书完)第523章 无序政绩竞争第457章 骑兵还未退场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680章 电报和铁路带来的改变第508章 公办和私人书院第650章 无烟火药第134章 倭乱的根源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为倭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439章 统一市场和国家第509章 陆上丝路第611章 如司马懿故事第523章 无序政绩竞争第015章 朝堂一纸风第368章 新思想,新学说第215章 黄老爷竟是我?第279章 紫色讲学被动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016章 被动技能属性点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183章 南平乡野调查其一第571章 兰州肃王第241章 朕的钱!第566章 睢阳第295章 爆炸就是艺术第216章 方若兰的舅父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356章 北归和南归第383章 威尼斯人在广州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583章 九州讨伐第473章 财政仙术第638章 筹码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225章 诸夏夷狄论第422章 制宪会议开幕第160章 掀桌子第329章 秩序的边疆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530章 父母之爱儿,则为之计深远第570章 黑船来袭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290章 庙算之道第208章 疯狂的龙涎香第78章 铳炮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017章 卫学第682章 最后一战第175章 府试求策,靖海七策第382章 船运和保险第198章 解元!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498章 巴巴罗萨行动第513章 内斗是大明特色第639章 集团利益和首领意志第009章 寒菜粥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极端了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405章 李舜臣聚义梁山泊第434章 铁路公债第271章 和张居正见面第370章 亲爱的朋友啊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427章 汤显祖考申论第259章 船,倭奴第641章 攻占陕西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520章 新阶层和新教第387章 仅有一名兽医的医院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474章 蒸汽车头第135章 兵法升级,三紫!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620章 诛心,出版大明实录第553章 解散国子监第023章 芦田第107章 凉茶,传奇戏第063章 月港船会第458章 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第615章 仇国新论第260章 高拱张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227章 收税要靠兵第355章 国之命脉第524章 连根拔起第471章 蛮夷也,不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