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富者恒富,弱者恒贫

第632章 富者恒富,弱者恒贫

张居正说道:

“南朝刘宋一直到萧梁,都一直饱受如今大明这种货币问题的困扰。”

“一方面是市场上需要大量的货币,因为市场交易需要货币,货币的需求是迫切的。”

“一方面大明朝廷发行的货币远不如东南的货币精巧,这也导致了大明发行的货币在币值上越来越贱。”

“当时刘宋发行的‘铁钱’,其实就和大明发行过的几次银元差不多,都是劣等的银元。”

张居正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说起来这项政策从他在任的时候就开始做了,当年他就主持发行过银元。

不过在那个时候,张居正这批钱还是缓解了市场的钱荒,还是有一定的正面意义的。

“但是劣币发行多了,劣币就会驱逐良币,得到良币的人就不会将良币还出去,因为良币总能升值。”

“而劣币则会不断的贬值,以劣币来结算的市场则会物价飞涨。”

“这种情况,就是持有良币的大商人、权势者占优势,他们可以囤积良币。但是普通百姓需要吃喝拉撒,需要纳税交租,他们必须要将钱用出去,他们就是得到良币也存不住,最后手上的钱都会换成劣币,成为滥发劣币的受害者。”

“如今大明的情况与南朝相似,只不过现在的良币是敌对方发行的货币,这样的结果就更糟糕了。”

王世贞连忙记下来,他准备将这些写在报告里汇报给大都督。

其实明廷京师遇到的问题,苏泽在《财政学》中已经讨论的很清楚了。

张居正也不是很关心这个问题,他说道:“其实明廷币值改革的问题,从高肃卿时代就埋下了种子,用货币政策解决财政问题,是每一个当权者都无法忍受的诱惑。”

他顿了一下说道:“我执政的时候也不例外。”

“能发钱解决问题,肯定要比从豪强权贵手里抽税简单吧?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但是滥发货币导致物价飞涨,最后承担的又是普通百姓。”

王世贞叹息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张居正说道:“其实东南也有同样的货币问题。”

“什么?”

王世贞有些惊讶,他问道:“苏汝霖可是财政大家,对财政学的理论都是他提出来的,而且东南银元如此保值,东南物价稳定,又怎么会有财政问题呢?”

张居正摇头说道:“我说的财政问题,不完全是银元的问题。”

“啊?”

“信贷。”

“这是什么?”

张居正说道:

“银行,票号,大沽已经开了好几家邮政银行了吧?”

原来是这个啊!王世贞连忙点头。

如今邮政银行已经开遍了各大城市,从原本港口的邮政业务拓展到几乎整个东南。

原本银行是驿站系统用来弥补亏损,为商人交易而建立的结算系统。

但是很快驿站系统发现,银行实在是太赚钱了!

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的账户上,邮政银行第一笔投资比较保守,购买的是铁路公债。接下来的利润让所有人都惊讶,从这个时候开始,银行从一个方便商人远程结算的部门,开始变成了一家专门从事“钱”生意的机构。

一方面银行会购买公债这一类的稳健金融产品来获得固定收益。

另一方面,银行也会将自己账户中的资金拿出来放贷投资,赚取利息收入。

现在天津自治区域内也有很多的银行,不少商人都开始用银行结算,百姓也会将钱存入银行,而商人也会向银行贷款。

张居正说道:

“我前几日研究了,东南的物价这些年是在下降的。”

“物价下降不是好事吗?”

张居正摇头说道:“丰收对农业是好事,但是谷贱也伤农。物价膨胀是坏事,但是物价下跌也是坏事。”

“物价下跌,意味着市场上的银元不足。虽然去年东南铸币很多,但是现在大明、朝鲜、倭国、南洋,乃至于西洋商人都在使用东南银元来交易,苏汝霖再怎么铸币,市场上的货币都在紧缺。”

“货币紧缺,钱就更加值钱了,这种情况下,普通百姓和商人都倾向于储蓄,钱不用就能升值,能不买就不买。”

“可是不消费,市场上的货物就更多,物价就更低,这就是走入了另外一个问题。”

王世贞倒吸一口气,他终于意识到了财政问题是多么的复杂。

张居正说道:“当然,东南的物价通缩还没有到严重的地步,但是已经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了。”

“这其中还引起了我前面说的另外一个问题。”

王世贞已经彻底被绕晕了:“什么?”

“银行信贷。”

张居正说道:“在存着钱就是赚钱的时候,市场上最能够借出钱的机构是银行。而能够从银行借到钱,就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优质资产。”

王世贞点头,似乎是这个道理。

在物价下跌的时候,能够持有现金购买的人都是受欢迎的。

张居正说道:“可是信贷这件事,就是你越有钱,越是容易借到钱,而越是穷人,就越难借到钱。”

这不是必然的吗?借出钱的人总要考虑借钱人的偿还能力。

张居正说道:“可是谁能借到钱呢?那些富商、豪强、有权有势的人,国营的机构,这些能够借到钱的人疯狂扩展,而无法借到钱的人则只能出卖产业。”

“这结果不就和大明这样,有权有势的人拿着良币大肆购买产业,没权没势的人拿着劣币艰难求生。”

王世贞终于明白了,自己这个政治能力还是老老实实的做文坛宗师好了。

他打定了主意,等到日后返回东南的时候,一定要去做个清净的职位好好养老,政治实在是太复杂了,根本不是自己能够玩得转的。

张居正叹息一声说道:“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雪中送炭者少,锦上添花者多,这是人性。”

“但是富者恒富,弱者恒贫,这是历朝历代都在积累的问题,一旦超过某个界限,那就是揭竿四起王朝更迭了。”

 

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238章 合龙门(加更)第428章 民族主义的觉醒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068章 再入县城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612章 恭顺如狗第046章 南平县学第598章 系统性歧视第282章 使用国策改稻为桑第673章 定草原第679章 雨将军第008章 属性点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64章 驾崩第566章 睢阳第499章 马尼拉海战第101章 大数据练兵第452章 两个世界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300章 成立农会第008章 属性点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184章 劳动者的智慧第445章 致进步者的演讲第126章 三号天使投资人第491章 橡胶树第391章 《十日谈》和肺鼠疫第377章 景王带不动第656章 分工体系第649章 放虎归山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182章 数学技能升级第239章 数据治税第230章 上海缉私总团第443章 “固若金汤”第489章 登陆,仁川第184章 劳动者的智慧第334章 钻膛炮第155章 赏罚自何出第668章 总需要一场决战第467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第344章 有恒产者有恒心第175章 府试求策,靖海七策第170章 县试前第100章 父女,回卫所第324章 转进如风第325章 高拱献策第244章 有疾,吾往矣第437章 当世文宗的威力第464章 驾崩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464章 驾崩第538章 大都督已经决定就是你了第295章 爆炸就是艺术第069章 县令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给力了!第82章 织布机(求订阅!)第558章 沐家和女真第389章 武昌易帜第335章 火器制造技能,突破(恢复更新,求第613章 扮猪吃虎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275章 医生会武术第99章 讲学技能,表字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273章 天工开物第476章 东海贸易公司第651章 新火枪第540章 挖人第641章 攻占陕西第94章 节妇苦,织布事第264章 扬州盐商第552章 李成梁入京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679章 雨将军第036章 售盐第659章 碾碎第288章 是时候开始加速了!第602章 干嘛嘛不成第245章 李时珍第502章 张居正罢相第679章 雨将军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229章 税收契约论第407章 夸父号升天第179章 来了的,走了的第638章 筹码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买办第073章 于二公子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595章 重注第226章 抵达南京第323章 胡宗宪献策郑国渠第002章 家廟第142章 采生折割第536章 特别都察院第474章 蒸汽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