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

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

“好!”南平县学一名秀才大声喝彩,紧接着众人也开始喝彩。

这个圈是论语各段的隔页符号,一般都在“子曰”之前。

“圣人立言之先,法天象也。”

破题的关键就是这个圈的位置上,圈在“子曰”之前,也就是“圣人立言之先”。

圈代表天圆地方,也就是天地万象,破题从圣人为“法天象”立言为切入口,确实是非常的巧妙。

黄时行也愣住了,苏泽这个破题比他想的答案还要巧妙,立意也更加的高远。

延平府学的生员和延平书院的学子都脸色难看,这些日子经常欺辱县学生员,却没想到这次被苏泽这个秀才都不是的读书人出了风头。

特别是黄时行身边的几个跟班,他们想要指出苏泽破题中的问题,可偏偏这破题天衣无缝,找不到任何问题来。

黄时行憋了半天,又损失了四十两银子,堪称全场最惨。

不过演戏到了这个地方,也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他还要装作高兴的拉着苏泽说道:

“多谢苏兄为我解惑!”

可是再一张嘴,实在是憋不出更多的恭维话来,只好讪讪的说道:“书院先生要开讲了,就此别过”

说完这些,黄时行带着跟班离开,南平县学的生员纷纷发出欢呼声,终于扬眉吐气了!

【当众破题,科举经验+20,Lv4,50/400】

看着手里的四十两官银,苏泽不由的感慨,这位黄同学,好人啊!

是和于二公子并列的刷经验爆宝箱的上等工具人啊!

苏泽破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三位师长耳朵里。

海瑞满意的点头,以苏泽的才学通过县试不难,也有希望中个举人,能培养出这样的学生,海瑞心中充满了自豪。

府学的钟教授是个老学究,一向注重面子,听说风头被苏泽这个不是生员的编外人员出了,心情更是不好,又增加了不少课程,还宣布要三日一小考十日一大考,搞得府学生们叫苦不迭。

而延平书院的山长陈默群知道了之后,更是大发雷霆的训斥黄时行沉迷于这种怪题难题,不是科举正道,命令黄时行闭门思过。

不过苏泽两次破难题,还是在南平县的读书人圈子中传开了。

刚刚从知府衙门下衙的方知府,在后宅摆下了家宴,这次他宴请的是暂住在南平县驿站的归京官员。

这位是方知府的同榜进士,也就是方知府的同年。

明人尤其重视同年的情谊,每次登科之后都要出版《同年录》,记录同年的身份籍贯和联系方式,这份同学录也是所有新科进士进入官场的第一份重要人脉资源。

方知府已经四十多岁了,膝下一子一女,但是他这位同年才三十岁。

不过既然是同榜登科,那就算是六十岁的老进士和二十岁的少进士都是同年。

不过这位孔进士朝中有人,他和方知府都是嘉靖二十九年的同进士出身,两人初任官也都是知县,三年都转知府任上,但是这位孔知府知府才做了一年,就调任京官了,荣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了。

虽然佥都御史和知府品级一样,但是御史是清流官,又是京官,比方知府这个延平府知府可要清贵太多了。

而方知府还不知道要在这知府任上蹉跎多久。

未来的孔御史是从广州府任上升迁的,回京途中正好路过南平县,自然要和同年叙旧。

按照朝廷规定,官员回京赴任都是要住驿站的,所以这是一场私宴,席上的只有方知府和孔御史。

既然是同年进士酒宴,自然要先聊到同年了。

方知府首先问道:“梁公实是在顺德养病吧?他身体如何了?”

孔御史摇了摇头说道:“不太好,走之前我还去拜望了,每年天寒都要卧床几个月,今年过了三月才能下床的。”

两人同时叹息了一声。

梁公实也是两人同年的进士,名叫梁有誉,科甲第次要比两人都高,初授官就是京官刑部主事,比方孔二人的起点都高了不少。

当时刑部有李攀龙,王世贞在部任官,他们都是此时知名的诗人,梁有誉和他们结社论诗,时人称之为刑部诗社,名噪京师。

不过李攀龙,王世贞都对严嵩当权不满,经常写诗抨击时局,因此被打击报复。

而梁公实在京师看惯了朝廷上层党争,加上自己身体不好,就辞官回了顺德老家养病。

既然是同年,当时在知府任上的孔知府就经常去探望,听说了同年身体不好,方知府也喝了一口闷酒。

“朝中党争愈烈,敬美兄返回京师可要谨言慎行啊。”

孔御史的表字敬美,他们是同年好友,自然是互相称呼表字。

“这个我晓得,其实这个时候进京,还不如继续留任知府,可是家里人等不得啊。”

孔御史叹息一声,他和方知府都还算是官场的新人,心中还是有些抱负的。

其实大部分官员入仕之初,也总是想要饯行圣人之言的。

像是鄢懋卿这样当官就为了纯捞钱的,或者汉之酷吏那样的纯粹杀人魔的,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大体上都是在被上级、同僚、豪强们、胥吏们教育了之后,然后才开始摆烂捞钱。

孔御史这种家世不错的官员,往往才开始做官的时候都是要政绩不要钱的,有家族的提携他们很快就能升上去,只不过到时候腐化了就不是贪这点小钱了。

两人又说到了朝政之上,孔御史刚刚路过福州府,向方知府说了福州府的情况。

“福州府城门排了长龙,向鄢懋卿上供的都要取号排队!如今福建倭乱猖獗,朝廷竟然让这等小人肆意妄为!”

孔御史一锤桌子:“如今军心涣散,海疆不宁!都是鄢懋卿之过也!”

“整个福州府竟然上下官员都没人敢弹劾鄢懋卿!严党之祸流毒甚矣!”

方知府心中冷笑,自己这位同年当年就喜欢唱着些调子,他调任都察院御史,怎么不说回京取弹劾鄢懋卿的?

反严嵩如今是大明朝的政治正确了,对于方孔这样的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投靠严嵩的,在私下里骂上两句严嵩都是非常正常的。

反正大明朝的问题,不骂严嵩这个首辅,难道要骂皇帝吗?

总之都是严嵩首辅当的不好,身为首辅不好好劝谏皇帝,那不是你严嵩的问题吗?

不过骂鄢懋卿骂严嵩确实也没错,方知府端着酒杯说道:“敬美兄,等到了京师可不比地方,你可以不能再这样说了。”

对于孔方二人这样的官员来说,实在是朝廷大局中微不足道的小棋子罢了,骂严嵩这种事情也只是表明不肯同流合污的态度,你也要严嵩肯和伱同流合污啊。

孔御史也只是嘴炮了一番,真的让他做御史弹劾严嵩,他自然也是不敢的。

若是严嵩要招揽他,说不定这位孔御史就加入严党了。

说到底,其实所谓的严党不过是一个利益分肥的集团,只要加入这个集团就能吃好处,严党没有什么目标纲领,而反严党同样也没有什么目标纲领。

甚至所谓的反严党势力,都是嘉靖皇帝自己培养出来的,用内阁次辅来制衡内阁首辅,这是嘉靖皇帝的一贯手法,当年严嵩是内阁次辅的时候,内阁首辅是夏言,也是严嵩诬告搞死的夏言。

而夏言做首辅之前是张璁,每一任嘉靖皇帝的内阁中,都有一个反对首辅的次辅。

嘉靖皇帝这一套异论相搅,玩的是炉火纯青了!

对于朝廷大局,孔方二人也只能看看,以他们的资历和级别,想要参与还是太早了。

不再讨论时局,作为读书人自然就只能讨论文学了。

方知府站起来身,从酒席边上的书架上拿下一本书,递给孔御史道:“敬美兄,这是我新搜集的书。”

“杨升庵的文集!”

方知府得意洋洋的说道:“这是我那妻弟寄过来的,里面可都是杨升庵的新作!”

孔御史直接拿起桌上的烛台,就着灯光读起来。

“杨升庵流于滇黔,还能做出如此华丽壮绮之文,真文宗也!”

杨升庵就是杨慎,嘉靖皇帝继位后的头号政敌杨廷和之子。

大礼议之后,杨慎就被流放云南永昌卫,至今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嘉靖皇帝从来都不是一个大度的君主,如今他已经牢牢把持朝政,依然不愿意赦免杨慎,在位期间几次大赦都特意不赦免杨慎。

不过杨慎到了永昌卫之后,创作频率反而高了起来,他的文章天下闻名,总有人将他的文章编成文集刊印,每次出版都会迅速抢光。

杨慎是如今大明文学界的顶流,下一个文学界顶流王世贞如今还在刑部做官,影响力还远不如杨慎。

“这份文集是我抄录的,就送给敬美兄了!”

孔御史如获至宝,又生怕方知府反悔,将文集直接塞进了衣领中。

紧接着孔御史又说道:“不对啊,伯先兄的字什么时候这么好看了?”

方知府被同年解了短处,装作恼羞成怒的说道:“这是我女儿抄录的!”

两人再次宴饮了一番,但是孔御史又怕留宿方知府家惹得把柄,还是坚持返回驿站休息。

等到送走了孔御史,方知府这才返回书房,看到女儿房间的灯还亮着。

方知府走到女儿房前,咳嗽了一声说道:“兰儿怎么还不睡?”

方若兰的声音传出来:“爹爹,女儿看完这章,马上就睡。”

方知府揉了揉太阳穴说道:“兰儿,你将杨升庵再给为父看两日吧。”

方若兰立刻说道:“这可不行!爹你可是说好了先给我看完的,再说了,我不是都给你抄录了一份了吗?”

方知府有些尴尬的说道:“这个,这不是刚刚送给你孔世叔了吗?”

方若兰立刻说道:“那可是女儿好不容易誊抄的,爹你送人了还问我要原本?再说这书是舅父寄给我的,又不是给您的。”

方知府很快败下阵来,对这个古灵精怪的女儿,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刚想要拿出父亲的架子,李夫人又从房里出来说道:

“喝了酒还不赶快就寝,老爷明日没有公务了?不是要去巡视县学吗?”

“兰儿你也早点睡,熬夜看书伤眼睛!”

李夫人出马,一下子制服了两人。

方知府这边送出去一本文集,海瑞收到了一本文集。

苏泽这些日子,将自己仅有的Lv3级的文学知识,将记忆中能背诵起来的古文全部抄录出来。

Lv3大概也就是初中古文名篇的水准吧,苏泽也想要肝高了文学技能,记忆起更多古文名篇来,可偏偏这个文学技能怎么都不涨经验。

海瑞翻开这本书,苏泽的字迹虽然不够好看,但是学生手抄的,海瑞心中还是有些感动。

如果是送别的东西,海瑞是坚决不可能收的,但是苏泽送的是书,海瑞也是爱读书的人,爱不释手的翻了起来。

《曹刿论战》,这是左传上的,海瑞自然读过。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上的文章,海瑞也曾经读过,不过是借的别人的书,好文章!

《出师表》!好文章!

读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海瑞忍不住击节赞叹!

这篇文章海瑞没读过,也难怪诸葛武侯能够名留青史,这文章足以可见他的忠于汉室之心!

海瑞忍不住诵读了一遍,继续向下翻。

《桃花源记》,海瑞也曾经有过避世之心,更是觉得这是千古好文。

海瑞合上书,实在是太好看了,他都不忍卒读了。

苏泽看着海瑞如痴如醉的读书,系统突然跳出提示,某技能又加了10点。

苏泽哭笑不得,这也算?

不过想想也对,投其所好不就是某技能的要义吗?

要这个真的是游戏,苏泽好歹刷了海瑞几百点好感度了。

海瑞对苏泽说道:“令尊有这么多藏书,定是博学大儒,恨不能见啊!”

“对了,明日知府要在县学巡视,虽然我更希望你专心学问,但是士林扬名对你还是有些好处的,若是有机会还是好好表现吧。”

一贯方正的海瑞说出这种话,苏泽也是感动。

这些日子的接触,苏泽发现海瑞最大的优点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甚至可以说是后半句,他并不是不通世情,反而是洞若观火,只是自己不愿意和这个浊世妥协罢了。

但是对因为种种原因妥协于社会,也没做出伤天害理事情的人,海瑞却是非常宽松的。

苏泽立刻说道:“多谢老师教导。”

(本章完)

第247章 讲学泰州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557章 钢材期货第528章 铁路大计划第506章 发展不平衡矛盾第551章 李春芳倒台第041章 螳螂和黄雀第395章 父与子,夫与妻第426章 梁山好汉东渡朝鲜第180章 写皇叔的督学第625章 三本书第211章 冲绳088章屏蔽了第533章 活该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607章 投资鬼才于公子第229章 税收契约论第537章 人事办人事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484章 狂热和克制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660章 大一统的曙光第268章 文学技能Lv10第404章 《请裁驿站疏》第427章 汤显祖考申论第408章 骆驼祥子第234章 箪食壶浆第503章 弄不完的权第141章 秋水仙素和水杨苷第117章 办报打擂台第039章 肝技能(今日加更,九点还有)第636章 西安战云第651章 新火枪第489章 登陆,仁川第022章 亩产第665章 海参崴第479章 惯性和溢出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041章 螳螂和黄雀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053章 虎狐犬第151章 数学,机械和航海第589章 老虎不打打苍蝇第243章 水淹第187章 愚智对答第556章 内阁议事第127章 文学技能升级第212章 杀倭使!(求月票)第076章 百姓日用即为道第493章 烫手山芋第103章 束水冲沙第381章 苏大都督的倒模7月12日 早上这章中午十一点发第224章 徐渭第422章 制宪会议开幕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给力了!第054章 抵捐第93章 农事忙,技能涨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367章 留学生们第539章 观政进士考试第031章 大明特色:阳奉阴违第641章 攻占陕西第521章 破坏圣像运动第044章 大明神剑第314章 大人,时代变了第642章 民族决定论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567章 论资排辈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90章 贪上史书第417章 睿智的作战计划第067章 化工技能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648章 李如彘隐忍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贼了(三更,一万二!第547章 破蜀道第366章 新务运动第339章 疯狂的冬衣第292章 合击倭寇,兵法升级第176章 青云之策(求月票!)第364章 三经新注第257章 大员岛第445章 致进步者的演讲第98章 大明文坛(求月票啊!)第226章 抵达南京第92章 杀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订阅)第198章 解元!第518章 都是东南的错!第342章 汝最类父第562章 爆火的剧团第327章 张居正谏行一条鞭法第376章 草芥飞长,破土欲出第453章 这是好事啊!第609章 做空第285章 好巧啊,陆二爷第427章 汤显祖考申论第380章 掷弹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