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第265章 君前独对(2)

章惇听着那位官家的话,整个人顿时就一机灵。

然后如释重负的吁出了一口气。

只要不罢废就好!

旋即,章惇也立刻反应过来,官家前面说那么多,其实只是在敲打他。

或者是整个新党。

他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关键——怨归于朕,恩归于下。

所以,新法大臣应该识相点,不要再纠缠下去。

想到这里,章惇的态度就变得越发恭敬起来。

他大概猜到,这位官家必然有他的想法,于是小心翼翼的问道:“臣愚钝,请圣意明示……”

倒不是他想不出办法。

而是这种事情,必须要皇帝给一个方向。

不然的话,就是越做越错。

作为执政,章惇这点政治敏感性肯定是有的。

只见那位少年官家沉吟片刻,就道:“不是天下所有百姓,都能如汴京城百姓一般识字!”

汴京自五代以来,就是政治中心。

繁荣的商业,昌盛的文化范围,加上雕版印刷的普及,让汴京市民的识字数量达到了当前生产力的瓶颈。

虽然没有人统计过但光是从汴京人总喜欢打官司就能看出些端倪了。

大字都不识一个的黔首,会知道打官司吗?

知道去打官司的人,肯定多少懂些法令。

但其他地方呢?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一个村能有几个人识字?

不识字的措大,就只能被人骗的团团转。

“所以,朕的意思是给青苗贷换个名目……”

“不如就叫便民低息贷,并标注年息两分。”

“叫百姓即使不识字也能知晓,此贷息钱很低!”

章惇听着,自然立刻恭维起来:“圣明无过陛下!”

皇帝嘛,不管是聪明的、愚笨的、进取的、懦弱的,都是要哄的。

不哄着他们,大臣是没办法做事的。

比如说真庙,要不是寇莱公超水平发挥,将他哄到了澶州,现在大宋京城还是不是汴京,甚至现在还有没有大宋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御座上的少年官家,却似乎根本不吃他这一套:“是吗?”

章惇低着头道:“臣岂敢欺君?”

“呵呵?”少年天子笑着,却像是在嘲讽一样。

“天下事若如此简单就好了……”他悠悠叹息着。

章惇不知为何也跟着叹息了一声。

天下事,从来不简单。

更不是一个政策,一个法令就可以更改的。

因为,官府是人组成的。

是人就有着七情六欲,所以上面规定的再严格,下面的人也能找出他们的应对之策。

而大宋的体制,臃肿而复杂。

朝廷法令最多能落到军州层级,到了县、乡就真的是看官员们的良心了。

可这年头良心又不值钱。

再加上胥吏在中间插一手,截留一点,苛捐杂税就是这样泛滥的。

“所以啊……”御座上的官家道:“朕想着,这便民低息贷可不可以官督民营?”

章惇听着,整个人立刻炸刺:“陛下,万万不可……”

官督民营这个概念,他虽然是第一次接触。

可章惇还是第一时间就理解了。

字面意思嘛。

无非是将包装成‘便民低息贷’的青苗贷,交给民间形势户经营,然后由官府监督、抽税。

这在大宋并不稀奇。矿业基本都是这个模式。

榷酒法也是类似模式。

可问题是,这两个事情,都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官府可以直接控制!

譬如矿业矿山就在那里。

民营的矿主,想要经营就必须按照官府的办法来。

榷酒也如此,官府垄断、控制了酒曲。

私人想要酿酒就必须和官府购买酒曲。

于是形势户们就开始利用自己的财力,和官府达成了扑买的协议。

这就有了汴京城的三十二家正店——每一家皆是掏了大钱,从官府处买了本年的酒曲额度,他们也借此完全垄断了汴京城的酒业,其他人想要买酒,就得从这三十二家正店进货。

而章惇知道,无论矿业还是酒业,商贾都是以逐利为本。

他们花钱是为了赚更多钱。

同样的道理,便民低息贷若是民营。

形势户们要么干脆废了它,在自己的地盘不发这个贷款,纯当给官府交了保护费,换来自己在地方上随便鱼肉的特权。

要么就是必然要分肥。

两成年息?

就算全给他们也不够!

四成起步,利滚利才是正常操作。

……

赵煦端坐在御座上,看着章惇炸刺的模样。

脸上的笑容,终于再也压抑不住。

他笑的无比灿烂。

这才是他熟悉的章惇!

一个平时喜欢开玩笑,看着似乎不大靠谱,但到了关键时刻,却绝对会比任何人的想象中的他还要强硬、也还要坚持原则的大臣!

所以,在上上辈子的元祐初年,旧党在司马光率领下一手遮天,所有人都噤声的时候。

他站了出来,几乎一己之力,就要将司马光赶出朝堂。

可惜,他遇到的是,根本不会和他玩规则的旧党士大夫。

于是……

章惇虽然让司马光在天下人面前暴露出了他的短板。

但却反被扣上了无数帽子,指斥为奸臣小人,赶出了朝堂。

于是,他在御前愤怒的咆哮了起来:“他日安能奉陪吃剑?”

好在赵煦对章惇已经足够熟悉了。

所以,他笑着道:“相公莫急……”

“此事,也并非要马上做……都堂上且慢慢计较!”

“其他事情,先行考量再说!”

“朕有的是时间,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总归能想到妥善解决的办法……”

这其实就是画饼。

也是在故意放风,减少民间形势户的对抗和敌对心理。

当然也不仅仅是画饼。

等宋辽交子发行个几年,信誉完全稳固,百姓也都有了接受和认可后。

再顺势推出近现代的银行体系,哪怕是钱庄这种明清的机构。

如此,无论是缓解钱荒还是给大宋经济润滑,都有着不错的成效。

章惇何等聪明的人物?

他一听,就听出赵煦的话外之音。

当然了,他只在第一层,想了想,章惇就拜道:“圣明无过陛下!”

看吧!

刚刚还在炸刺,现在就又圣明无过陛下了。

这皇帝啊,想要好好当,确实是个累活。

这也就难怪了,很多皇帝年轻的时候,明明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可中年之后就开始放羊摆烂。

道理是很简单的——朕为天下操劳了这么多年,享受享受怎么了?

233.第221章 这条鱼有点大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个窝431.第408章 感动的群臣第35章 命运之日(2)第39章 太子(2)第607章 战局(1)93.第91章 烈火烹油373.第353章 向太后的提醒115.第111章 吕惠卿450.第427章 廷推(1)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466.第442章 决战之前390.第370章 有钱一起赚282.第268章 再次接头141.第135章 范纯仁:又是一个拗相公436.第413章 金融工具人(1)426.第403章 提议增加宰执第549章 圣天子(2)第582章 大和尚的钱,三七分账275.第261章 西夏想用马换交子?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第631章 我挖我自己墙角74.第73章 外戚(2)463.第439章 还不如让吕惠卿来呢!第510章 圣质深邃84.第83章 烦躁的钓鱼人448.第425章 章惇: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538章 吐蕃使者89.第88章 京东铁马(3)271.第257章 前奏 (111jza萌主加更)240.第228章 难得硬气的太皇太后376.第356章 大奥320.第304章 天人感应和交趾入寇第553章 文彦博教子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第5章 心动的皇后第51章 登基261.第247章 赵煦:还是灭了西贼最划算第506章 入瓮290.第275章 胸无城府158.第149章 天生圣君 (6500月票加更)第545章 朱砂痣不敌白月光311.第296章 西夏的计划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270.第256章 西夏起风云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纪的美官185.第176章 动物园之说216.第205章 赵煦的底牌第551章 你们让朕很为难呐!第613章 议谥第527章 被嫁妆压迫的狄咏103.第100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第543章 狡兔三窟第6章 儿科圣手321.第305章 侬智会:一拍两散316.第300章 苏颂306.第291章 汴京义报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飞黄腾达了!361.第342章 种家兄弟 (1)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们307.第292章 苏轼在登州第68章 宋用臣 (1)【求首订!】236.第224章 元祐字典128.第123章 朕给旧党加一派 (求月票,求追313.第298章 吕公著的提醒第643章 梁乙逋的政变323.第307章 赵煦:皆在我瓮中425.第402章 学区房427.第404章 交趾:难道是吕惠卿南下?第550章 逆练神功385.第365章 南下的人们174.第165章 章惇:难道真有人能生而知之?380.第360章 既要又要还要第597章 西北狼烟(2)424.调作息。第542章 格物风潮(2)212.第202章 加一分493.第467章 大宋中兴离不开好汉!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246.第234章 黄河秋汛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第602章 开战(2)122.第117章 文府夜宴(2)第599章 西北狼烟(4)172.第163章 沈括:饼有点大!295.第280章 蔡京459.第436章 无师自通的耶律琚433.第410章 宋誓(2)331.第314章 大宋禁军409.第388章 开启潘多拉的魔盒311.第296章 西夏的计划第498章 熙河(1)315.第299章 各有稻粱谋450.第427章 廷推(1)263.第249章 新役法(2)第643章 梁乙逋的政变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进宫(1)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绘: 我也可以听话,我也可以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