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第266章 伴读和涟漪

“青苗法的事情,先且这样吧……”赵煦跳过了要和章惇继续讨论青苗法的程序。

大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节。

而细节方面,自然是要大臣去处置。

不然的话,要宰执做什么?

章惇举起朝笏,就想着要拜辞,赵煦却在这个时候叫住了他。

“章卿……”

“朕听说卿子持,年纪只比朕大一些……”

章惇低头答道:“奏知陛下,犬子持年已十七……”

“也就大七岁而已!”赵煦笑了起来:“朕正好缺些伴读,明春就让卿子入宫,陪朕一起读书吧!”

章惇有些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

但这皇恩浩荡,却由不得他立刻就拜谢:“臣谢陛下隆恩……”

说着,他就要推辞。

可赵煦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说道:“卿不可推辞,朕意已决矣!”

“明岁二月经筵重开前,叫卿子入宫来!”

说完,赵煦便看向章惇:“卿难道忍心,朕一个人在宫中读书,没有人可以互相请教?”

章惇被堵的说不出话来,只能再拜谢恩。

但内心的忐忑和不安,却已经在不断攀升。

因为他太熟悉赵官家们了。

先帝的时候,每加隆恩于大臣,就必然是让大臣背锅了。

比如说韩缜熙宁割地前,先帝就对韩缜大加恩赏。

搞得韩缜不背锅都不行——天子都肯收买你了,你这个大臣背个锅怎么了?

所以,韩缜在先帝驾崩后,听说要外任那个高兴啊——终于,可以不背锅了,爽!立刻就上了辞表,高高兴兴去了苏州。

章惇还送行了呢。

所以……

“现在轮到我章子厚背锅了吗?”章惇想着,就低着头,等着那位官家提出他的要求。

可是,等了很久,那位官家却只是坐在御座上,似乎在饶有兴致的打探着他。

“陛下……”章惇只能出言试探着。

“子厚还有事?”赵煦却是微笑着问道。

章惇抬起头来,看向殿上。

虽然看不得那位官家的模样,但他能大抵感受到,官家的心情是很不错的。

于是,章惇只能再拜:“那臣便告退了……”

“嗯!”

……

章惇直到步出左昭庆门,依然是满头雾水。

赵官家居然没让他背锅?

这让章惇有些不习惯。

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这是民间的百姓都知道的事情。

现在官家,忽然推恩,让他儿子章持明年到宫中伴读?

这是天恩浩荡,也基本是预定了一个进士及第——官家身边的伴读,若是连个进士都考不中,那岂不是在说官家自己的学问也很拉?

谁敢啊!?

而到了殿试上,官家御笔一点,章持的名次肯定要被提到一甲。

当然,前三就不要想了,有那个实力都不可能让其前三。

然而……

章惇松了松衣襟,他知道,此事一旦出现,朝野物议必将汹汹而来。

御史台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除非,章持中进士那一年,他章惇不在都堂。

想到这里,章惇感觉自己似乎猜到了。

“官家在暗示我,将来可能会外放我去某地?”

什么地方呢?

考虑到他章惇的履历,也考虑到官家自始至终在朝野大臣面前展示的姿态。

章惇大概能猜到了。

“若是过完年,广南西路出事的话……”章惇想着。

“吾便知晓了!”

朝中大臣,熟悉南方的不多,而对南方有足够了解的就更少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章惇回到都堂,和韩绛见了面,把陛见的事情和韩绛原原本本说了。

韩绛当今下了宰相省劄,将两府宰执都召集在一起,开始针对章惇带回来的天子之意,进行商议。

……

赵煦回到大内,换回便服,便去了保慈宫里。

和两宫汇报了一下,接见章惇的事情。

同时也说了让章持入宫的事情,理由很简单——儿听说仁庙读书有晏殊伴读,儿很羡慕,所以就想找些伴读,恰好章惇入宫,就点了其子之名。

这种小事,两宫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向太后更是提议:“六哥确实应该多找些人来伴读,亲近宰执、勋臣,方是长久之道!”

说着,她就问着太皇太后:“娘娘觉得呢?”

太皇太后微笑着点头:“太后所言甚是!”

这是个好机会!

将勋贵子弟,都安排到官家身边。

这样官家长大了也就对这些人有了感情,自然会和他们亲近。

赵煦自然不会干预。

甚至这就是他在起念要将章持放在他身边,就已经想好的事情了。

经筵官不可能只有一个,伴读自然也是一样。

对赵煦而言,这其实也是个好事。

通过经筵官拉拢士大夫,再通过伴读,把勋贵家族给圈住。

等到明年,再想个办法,把武学那边更纂在手里面。

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他自身的安全感了。

……

夜幕徐徐降临。

章惇乘车回到家中,他的妻子张氏和往常一般,早早的领着家人在门口等候他。

等他进了门,张氏更是亲自为他解下衣袍,脱下靴子。

看着章惇的眼睛,一直停留在次子章持的身上。

张氏忍不住问道:“君为何一直在看着持儿?”

章惇握住妻子的手,道:“为夫在想,持儿明明一直在家,鲜少外出,更不曾去瓦子勾栏厮混……”

“官家是怎么知道他的?”

张氏惊讶了一声,连忙关切的问道:“官家知道持儿?”

“可是持儿在外做了什么事情?”

就要将章持叫到面前责骂。章惇连忙拉着张氏,道:“夫人不必着恼,是好事……”

“今日为夫奉命独对,官家忽然言及持儿,还说让持儿明春去经筵上给官家伴读!”

张氏深吸一口气,其他章家人则都是欢喜起来。

特别是章持,颇有些跃跃欲试的样子。

而他的样子被张氏看到了,张氏顿时就道:“怎可如此骄傲?!”

她抓着章惇的手,理解了章惇的担忧。

自古,伴君如伴虎。

何况,当今官家才十岁!

“夫君,为何没有推辞?”张氏问道。

章惇叹息着:“官家隆恩,况且当时官家还说了‘卿难道忍心,朕在宫中独自读书?’……话都这样说了,为夫哪里还敢推辞?”

张氏叹了一声,想到了当初真庙欲封禅泰山,并大兴土木。

但他害怕朝野反对,就给宰执大臣赐下大量珍贵之物。

以天子之尊,贿赂宰执。

宰执们只能捏着鼻子,陪他一起玩祥瑞过家家。

于是,搞得乌烟瘴气,上下沸腾。

连泰山从此在世人眼中,都褪去了神圣的光环。

张氏没有办法,只好对章持道:“持儿,从今天开始,便在家中给我好生学礼……不可有丝毫懈怠……”

“诺!”章持规规矩矩的磕头。

章惇家里一般外人会以为,以章惇的脾气,必然事无大小,皆是章惇做主。

但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章惇家里真正做主的是其妻张氏。

这个从来不显山不露水的妻子,既是章惇的贤内助,也是他的灵魂伴侣。

夫妻感情更是无比和睦,成婚二三十年来,几乎没有红过脸。

而且,好多事情,特别是涉及那些需要选择的时候,其实都是张氏在推着章惇前进。

……

起居郎范百禄,将今天在崇政殿中记录的文字,最后整理了一遍,润色之后,就将之盖上起居郎的印信。

接着他换来一个老吏,嘱咐道:“送去崇文院归档到元丰八年十月政目下,贴注丙戊日……”

“唯!”老吏恭敬的接过来,然后冒着雨,连夜送去崇文院。

崇文院的官吏们交接后等这老吏一走,就有人打着检查的幌子将那份起居录拿了起来。

“便民低息贷?”

“官督民营?”

“真是圣明天子啊!”

“这个章子厚也太不识趣了!”有人这样说着:“天子如此善政,他竟反对!”

“当弹劾之,罢黜之!”

烛光倒映着这些人的身影,在崇文院的书架间,留下长长的倒映。

……

深夜的汴京城,樊楼之上,依旧如同白昼。

一个大腹便便的富商坐在一个雅间,两眼放光,无比贪婪的咽了咽口水:“官督民营?若果真如此……”

“这汴京城的大相国寺质库,就该得是吾辈所有了!”

大和尚们放贷,可是让人眼馋的很的事情。

而汴京城发达的商贸,使得借贷成为了一件寻常且普通的事情。

“奈何朝中有奸臣啊!”在这富商对面,一个穿着锦衣的贵族叹息着:“好好的美政,硬生生的被人拦住了!”

“是啊……”富商道:“奸臣不除,国无宁日!”

一旦青苗贷,官督民营,有着官府的虎皮,他们这些人还不是想赚多少赚多少?

无非给官家进贡些财税嘛。

没什么大不了的!

若朝廷肯愿意让他和买扑一样,买下汴京城的青苗贷。

那就算是按照法度的两分利息来算,一年也是泼天的富贵。

“都堂相公们,似乎也都不大支持官督民营……”锦衣贵族叹道:“这也是个麻烦的事情!”

富商也叹了口气:“只能希望,将来官家亲政,可以将这等美政落实下来!”

“那章子厚,得寻个机会,让他出知才行!”

这种人不能再留在朝堂上了。

他再留着,得耽误多少事情?

锦衣贵族冷笑一声:“朝政之事,岂是我等可以决定?”

他这样的人,富贵可以,但只要敢在朝政上伸半个爪子,就会被士大夫们抓着吊起来打。

若是插手宰执任免?

一旦被发现,甚至只是露出一点风声来,就洗干净脖子等死吧。

整个家族甚至都可能被连累。

就像王诜家族一样!

想着王诜的家族,这个贵族就缩了缩脖子。

王家现在可是惨到连正常的磨勘,都是提心吊胆,生怕枢密院、东府给他们挑毛病。

王家的女儿,据说现在连出嫁都是难题。

人人嫌弃,避之唯恐不及。

富商当然也知道是如此。

他微笑着道:“不需要说坏话……”

那太蠢了查出来也会给自己等人惹上大麻烦。

特别是章惇之子,据说明年就要入宫,给官家当伴读。

配合着宫中消息,官家圣旨甚至允许章惇选时间入宫陛见。

这是简在帝心啊!

对这种人,谁敢得罪?谁又愿意得罪?

供起来还差不多!

锦衣贵族问道:“那依明公之见?”

“章相公这样的国家贤臣,未来的宰相,怎么可以只在京城?应该去地方州郡造福百姓,也应该去建功立业!”

“特别是,若地方上了事情,需要人去坐镇的时候……”

“舍章相公,谁能为之?”

锦衣贵族瞬间秒懂。

捧杀!

注:章惇的儿子章持,其实很厉害。

不止文章学问厉害,同时做人做事都是第一等。

元祐时代,章惇被贬,几乎中风,就是章持入宫,在高滔滔面前,戳破了旧党结党,一手遮天的事情。

不过,章惇这个人,有着严重的道德洁癖。

他严格限制自己的儿子出来做官。

哪怕章持科举考了进士一甲。

北宋历代宰执,基本上就章惇在故意打压自己的孩子。

82.第81章 王珪之死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第620章 战局(2)136.今天没有了第517章 使者第590章 战争中的各方第571章 寿宴(3)490.第464章 重商主义的萌芽之地300.第285章 刘挚:小人无朋,君子有之!96.第93章 上货!上货!(2) 【大章求追定230.第218章 社牛刑恕321.第305章 侬智会:一拍两散336.第319章 开战!开战!(4)240.第228章 难得硬气的太皇太后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231.第219章 辽使的算计第479章 打算告黑状的蔡京和封赏229.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第561章 封赏(2)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第573章 外交(1)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诱降攻势第48章 耆英会164.第155章 吕公著:司马光到底在担心什么第649章 安排237.第225章 赏罚要速第496章 文彦博:我确实是老了!348.第330章 司马光:交趾瘴疠不毛之地,得第535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2)第556章 现实的天龙八部427.第404章 交趾:难道是吕惠卿南下?411.第390章 斗纽与带泄第23章 赵煦:攻仵李宪,就是打我第557章 西南忠孝之家第30章 赵煦:我还只是一个孩子啊390.第370章 有钱一起赚411.第390章 斗纽与带泄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80.第79章 司马光入觐(2)326.第310章 王安石的心,活了!第606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2)249.第237章 重赏之威!149.第140章 威福初用195.第185章 赵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兴,282.第268章 再次接头307.第292章 苏轼在登州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报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429.第406章 热闹的靖安坊第594章 战前(1)74.第73章 外戚(2)320.第304章 天人感应和交趾入寇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162.第153章 向太后:吾必杀汝!第513章 城管祖师爷(2)第532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1)473.第449章 司马光在行动(2)467.第443章 决战(1)431.第408章 感动的群臣337.第320章 开战!开战!(5)133.第128章 赵煦:吕惠卿 苏轼,现在尔等都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136.今天没有了第50章 两位王叔215.今天更新晚一点第523章 说客(1)170.第161章 刘昌祚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进宫(2)445.第422章 廷推之议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韩绛113.第109章 想卡位塞人的曹家354.第336章 王大枪的悲喜经历205.第195章 汴京沙盘452.第429章 对曾布的安排第558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第533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2)第499章 熙河(2)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2)第26章 曾布第502章 朕根本不喜欢钱!别拿钱考验朕!第553章 文彦博教子195.第185章 赵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兴,第25章 真香462.第438章 有关皇后的想法358.第339章 王安石:少主是否有一个大计划第627章 文彦博:当今天子,谋定而后动372.第352章 辽国采购团来了479.第454章 条约与尊号167.第158章 高公纪:家贼,尔敢如此?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392.第372章 优秀的匹配机制175.第166章 自有大儒会为朕解经150.第141章 司马光的宣战书89.第88章 京东铁马(3)第520章 辽国想嫁公主?282.第268章 再次接头178.第169章 无语的吕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