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公摊与房贷

靖安坊中,原本的梁垂旧邸(梁垂是真宗时的大臣,根据考古,其旧邸就在靖安坊,有明确墓志铭记载),如今已经被完全推倒了。

这个昔日靖安坊最大的宅邸,现在已经成为了‘汴京学府’的展示区。

走在其中,王旋感觉,自己好像是乡下的土财主,第一次进京一样。

目不暇接,手足无措,甚至有些惶恐。

因为这里太漂亮了!

雪白色的墙壁,被粉刷的极为平整,触感也很舒服,轻轻敲击墙壁,能明显听到砖石的声音。

平整的地板上,铺着一块块干净、整洁的木板。

没有毛刺,也没有凸起,哪怕光着脚走在地板上,也不用担心脚会受伤。

而这个房间里,陈列的那些家具,更是让他眼界大开,非常喜欢。

所有陈列的椅子、柜子、床铺、案几的外表都呈现着朱红色的外表。

轻轻抚摸,光滑而冰凉。

鼻腔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天然的辛香味道。

闻着就很舒服!

更让他惊讶的,还是这些家具表面的纹理——褐色或者黑色的木质纹理,优雅清新,典雅美观。

和这些家具一比,他家里花费重金打造的那些漆器就不值一提了。

作为汴京人,而且是老汴京——王旋的祖父,曾在仁庙时,跟着孙祥出仕陕西,参与了当年的钞盐法改革!

钞盐法,可是仁庙时代,最大的风口——短短数年,就造就了十几个家产数十万贯的大盐商。

作为孙祥身边的人,王旋的祖父,自也参与了那场盛宴,给子孙留下了一笔庞大的财产。

靠着祖父留下的财产和人脉,王旋的父辈,在这汴京城里,真正的扎下根来。

传到王旋这一代,光是王旋从他父亲那里继承到的家产,就包括了州桥下的三个王二家饮子店,马行街的两家‘久住王员外邸店’、土市子的三个胭脂铺。

虽然有钱,也有些父祖的余荫、人脉可以庇护他。

但,王旋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直到,他看到了汴京新报上刊载的新闻。

王旋才知道,他少了什么?

家里少了读书人!

没有读书人,再多的财富,恐怕也保不住。

所以,王旋几乎是在看到汴京新报的报道后,立刻就将家里的流动资金全部集中起来,在汴京学府的认筹司,认下了四套宅子的号牌。

他已决定不惜代价,也要培养出一个进士儿子。

在王旋身边来自‘汴京学府’认筹司的官吏,带着微笑,与他介绍着:“王员外这‘汴京学府’的宅子,大抵都如员外所见的样式……”

“只是住宅面积,各有不同而已。”

“目前‘汴京学府’的宅子,统一皆为一千平尺(约合现在三百平)的户型……”

“一千平尺?”作为一个商贾,王旋当即就发现了不太对,顿时疑问起来:“有这么大吗?”

一平尺多大,大宋商贾们是有概念,甚至可以通过目测来量出来——没办法,如今绢布也属于一种流通货币,而绢布的价格,与其大小息息相关。

一匹布多宽、多长?

商贾们用眼睛目测基本就能确定——连这个本领都没有,就没必要出来经商了。

所以,王旋用着眼睛一瞧,就发现他所在的这个展示区里见过的所有房子加起来,绝不可能有一千平尺。

至少缩水了三成!

那吏员微笑着解释:“所谓一千平尺,自是包含了配套与园林以及蒙学、小学的面积……”

“所以,这套宅子的实际得房,应该在六百平尺左右……剩下四百平尺,都在外面……”

“是员外日后在此居住时,所享受的园林、景观以及水榭阁楼……”

“也是员外的孩子们,将来读书之地……”

“此乃‘公摊’也!”

“额……”王旋作为一个商贾,对数字是很敏感的。

所以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某为何要为那些公摊付钱?”

这是典型的强买强卖!

什么园林、景观、水榭、阁楼。

我可以不要吗?

还有,学校不是汴京学府的配套吗?

我也要出钱?!

那官吏却似乎早有准备,他礼貌的说道:“员外可以不买啊!”

他伸手指向外面:“员外,现在就可以离开,拿着认筹的铜牌,去到认筹司退钱!”

“只要缴纳一成的费用就可以拿回员外全部的认筹款。”

汴京学府,是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销售机构。

绝不强买强卖,而是本着来去自由的原则,面向所有人销售。

无论他是什么人——只要掏的起钱,就可以来这里买房子。

甚至,不需要凭由!

完全就是一个面向整个大宋天下,所有想送孩子读书,想给子孙谋求一条出路的富人而敞开的地方。

这里,只认钱。

这官吏想着,他这些日子受到的培训,也看着那些正在不断涌来的人群。

内心的底气,无比充足。

须知,为了卖房子。

汴京新报,早早的就开始了造势。

甚至有人拿着汴京新报,送去洛阳、大名府、太原、应天府、颍昌府等大宋富人聚集之地——要不是时间太少,甚至会送去南方的扬州、杭州、真州、润州、江宁。

以便将大宋天下的富人,都吸引到汴京来。

顺便,也让这些人带着他们世代积累的财富入京。

据说,这是官家面授的机宜。

也是当今官家的一个大战略,名曰:强京师。

如今看来,效果显著。

因为,街道司近期在汴京城,发现了很多操着外地口音入京的富商。

但这些人入京后,到今天才发现,需要认筹才能买这汴京学府的房子。

所以,现在在靖安坊外面,有着一大堆正在交钱排队的人呢!

王旋听着,却是楞了一下,旋即讪笑起来:“买!某当然要买!”

不惜代价,也一定要培养出一个进士儿子来!

而且……

王璇瞧着那些,在他身边进进出出的人群。

同时也听着,在外面的认筹司,那边正在摇号的地方传来的喧哗声。

他的态度就无比坚定了。

买!

必须买!

砸锅卖铁也得买!

因为,谁也不知道靖安坊的汴京学府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好事?

于是,王旋问道:“此地的房子,作价几何?”

官吏微笑起来:“员外,这汴京学府乃是在东华门外,位于汴京旧城,毗邻皇城,附近既有打瓦寺,也有潘楼街,出了门就可以到东向御街,可谓是全汴京最好的位置!”

王璇点点头,对此表示很赞同。

虽然说,过去靖安坊,是整个汴京旧城,最混乱复杂的地方,所以,房价一直涨不起来。

但过去是过去。

如今,靖安坊已经被全部推到,那些过去的陋巷、棚户全部拆毁。

昔日恶臭的沟渠和下水道,也统统被清理干净,然后填埋了起来。

住在这里的混混地痞无赖们,也统统被赶走了。

高高的院墙被建立起来,奢侈的大门,如今十二时辰,都有着官府雇佣的门卫把守,据说以后出入都要有信物、铜牌。这样就可以保证,在靖安坊内居住之人,非富即贵。

让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远离那些地痞无赖,免得被带坏了!

同时,还能结识到那些过去花钱也未必能结识到的人脉!

所以,王旋已经做好了此地房价将是全汴京最高的打算。

甚至他已经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但,当他听到对方的报价时,却忍不住的张大了嘴巴。

因为,报价太良心了!

“所以,经开封府核算,工部与户部权衡,这‘汴京学府’宅邸价格暂定为每平尺三十贯!”

一平尺三十贯,就意味着一套宅子,也就是三万贯。

相比汴京新城,确实是高价。

但在这汴京旧城,却是很良心。

因为,汴京旧城里的宅邸,那种破破烂烂的房子,可能还没有一千平尺,价格就要一万贯了。

何况汴京学府这种官府开发建设的全新房子?

“这么便宜?”王旋都不敢相信了。

官府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员外不知道吗?”那官吏笑着道:“此汴京学府,可是当今天子,为了给两宫慈圣,筹措万寿圣宫之费,而发圣智所为……”

“当今天子圣德,已下诏命——汴京学府所得钱款,除用于奉两宫慈圣圣宫之外,余者尽皆拨与太学并开封府府学……”

“用于补贴贫寒士子,奖励师生,若还有剩余,就用来并兴建一所皇室书舍,以藏天下图书,只要是开封府府学、太学学生及在京官员,皆可免费借读!”

“这可是千古德政、仁政、善政!”

“自是须得让利于民,如此天子圣德方才圆满!”

这些说辞,贾种民早就教过了他们无数次。

自然是说的无比流利。

王旋听得一楞一楞。

理智告诉他,这不大可能,因为官府的嘴,骗人的鬼。

可现实却似乎说明,眼前之人,大概率没有说谎。

“员外还有问题吗?”那官吏问道。

王璇赶紧摇头。

“没有问题的话,就请员外拿着号牌,随某去认筹司那边……”

“员外的号牌是丙字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对吧?”

“恩?”

“那稍等片刻,就可以摇号了……”

“甲字是五成的中签率……乙字是四成……丙字则是三成……”

“员外还是得做好,不能中签的准备。”

“明白!”王璇握着手里的铜牌点头。

他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了。

所以才会一口气认筹三套。

就是多留一手,以防万一。

……

认筹司临时搭起来的棚子中。

孙赐被人领着,走入其中。

“孙店主!”贾种民抬眼看了看此人:“店主此番,一共中签了四套宅子……”

“可要全部认购?”他微笑着问道。

四套宅子,可是要一次性支出超过十二万贯的巨额现金。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孙赐咽了咽口水。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人,也听着如今还在靖安坊外,排着队打算入场认购的人群。

他的心开始颤抖。

他自然没有这么多现金——虽然他的訾产有数十万贯。

但现金却不可能有这么多。

不过……

孙赐在之前,已经听说过了。

‘汴京学府’接受所谓的‘首付’。

只要交一半的钱,剩下的一半,官府帮你垫着——只要以后慢慢还本偿息就可以了。

当然,你需要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官府。

一旦不能按时还本偿息,就要罚息,超过半年未能偿还,官府就会抄没你的房子,卖掉后,官府拿回他的钱,剩下的钱才是你的。

最让孙赐心动的,还是这个利息。

据说,天子推恩,给与天下百姓一个大福利——年息一分!

真真是天恩浩荡!

要知道,如今大宋民间借贷利率,通常在三四成以上,而且还是利滚利,九出十三归的那种。

现在,天子推恩,给了所有买房子的一个大福利。

一分年息,史无前例的低息——青苗法当年,两分年息,都被人认为是让利于民。

所以,孙赐想了想,压低了声音,问道:“贾公事,某是否可以首付?”

“首付?”贾种民眉头一扬,立刻起身:“店主这边来……”

、“您是想用多少年偿还本息?”

“开封府目前有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同的偿还契书……”

“您可以了解一下……”

说着,贾种民就开始招呼起了一个在棚户里的差吏。

“高敦厚,来与孙店主,详细解释一下不同房贷契书每月需要偿还的本息金额……”

虽然官家没有定下过贷款的KPI。

可是,贾种民是很想进步的。

而按照过去的传统,这种能给宫里面赚钱的事情,臣子们做得越好,就越会得到宫里面的欢心!

他贾种民能入当今法眼,不就是因为在扑买汴京堤岸司的堆垛场时,帮着宫里面比原本预计的多卖了三十万贯吗?

所以,贾种民对每一个愿意贷款买房的人,都很热情。

因为这些人在眼中,都属于是送政绩来的人!

在棚户里的那个差吏,听到招呼,立刻上前,对着孙赐拱手一礼:“孙店主,请与在下来……”

“在下好好的与店主解释一下……”

高敦厚,可不仅仅是街道司的差吏。

他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皇城司探事司逻卒。

自然,他早早的就在宫里面培训过了。

培训他的人,不仅仅有那几位大貂铛,还有户部请来的老吏。

所以,相关政策和算法,他都已了然于胸。

当然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个高敦厚有三个儿子。

最小的那个,名叫高俅,今年大约六岁左右。

292.第277章 蔡京:我就要飞黄腾达了!490.第464章 重商主义的萌芽之地306.第291章 汴京义报第37章 间幕:兄弟第19章 高太后:到头来,竟还不如六哥知礼数307.第292章 苏轼在登州第12章 刘惟简170.第161章 刘昌祚439.第416章 进击的高遵惠第506章 入瓮217.第206章 再次打窝458.第435章 踏营(2)251.第238章 三国的中秋节99.第96章 觐见143.第136章 吕公著和王安石131.第126章 范纯仁入京283.第269章 第一茬第3章 两宫155.第146章 憋屈的司马光296.第281章 润物细无声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进宫(2)123.第118章 沈括入京第509章 朕受伤了,需要哄才能起来第601章 第五百九十七 开战(1)260.第246章 秉常:朕要生儿子116.第112章 太皇太后:向宗回 高公纪的美官450.第427章 廷推(1)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让大宋割地了!?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109.第105章 润物细无声第16章 王珪的心思第2章 自古天家孝子不败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韩绛第603章 环庆路就是绞肉机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229.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222.第211章 激进派在行动332.第315章 元祐元年第3章 两宫295.第280章 蔡京第9章 蔡确的野望354.第336章 王大枪的悲喜经历170.第161章 刘昌祚438.第415章 战前的双方第488章 机会372.第352章 辽国采购团来了492.第466章 章惇的相位危机430.第407章 虚空造牌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244.第232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犯 (第556章 现实的天龙八部282.第268章 再次接头第525章 文彦博:叫汝多管闲事第547章 向宗回 高公绘: 我也可以听话,我也可以做事第41章 太子(4)227.第216章 赵煦鸠占鹊巢的计划 (8500月票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280.第266章 伴读和涟漪235.第223章 赵煦的解释第534章 仁义在口,刀剑在手(1)188.第179章 经筵之地第13章 乖巧懂事168.第159章 报捷吧!第537章 暴利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393.第373章 掮客109.第105章 润物细无声第565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路(1)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453.第430章 有人要反攻倒算494.第468章 宽厚仁圣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第54章 仁恕天子387.第367章 有功必赏369.第349章 恩赏216.第205章 赵煦的底牌第66章 双赢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第4章 扼住命运的咽喉219.第208章 又打了一个窝400.第380章 欲加之罪164.第155章 吕公著:司马光到底在担心什么420.第398章 汴京风云第574章 外交(2)第491章 赵佶想改生辰?81.第80章 冲突第604章 回扣发挥了作用第21章 王珪的选择第556章 现实的天龙八部379.第359章 宝津楼会议(3)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韩绛第510章 圣质深邃第608章 战局(2)412.第391章 初幸专一制造军器局298.第283章 名曰吕惠卿的阴影第505章 招供388.第368章 熬鹰与义商360.第341章 稳重的天子 (1000月票加更)第609章 吐蕃人的生存智慧377.第357章 琼林苑会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