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第81章 王珪之死

劝一劝?

赵煦回头,看着身后帷幕里的向太后。

脑海中回闪着上上辈子,他要废掉如今那位太皇太后的时候,向太后带着他的生母到面前的时候的场景。

向太后就是这样的性子。

只要事情没烧到她身上,她就喜欢和稀泥。

在现代,赵煦看的史料里,她在赵煦暴卒后,也尝试和了一下稀泥。

可惜效果不太好。

等向太后一死,蔡京反手一个元祐党人碑就完全摧毁了这位太后的全部努力。

这很正常,旧党贬死了那么多新党,新党上台又贬死了更多旧党。

你说不打就不打了?

有这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向太后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劝,是可以劝的。

赵煦稍稍清了清嗓子,看向帷幕另一侧的太皇太后,低声道:“太母,父皇刚刚升暇上仙,左相乃是父皇股肱,不可深贬啊!”

若是连王珪这样的一个人,都要看在大行皇帝的颜面上,不可深贬。

那么,那些大行皇帝生前并没有要废掉的法令和政策呢?

谁敢轻言废弃?

谁又还敢和赵煦上上辈子一样,直接无视他这个坐在御座上的孝子?

岭南的荔枝虽然好吃,可一年只能吃两个月啊。

想清楚吧!

留学十年,赵煦在现代学到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就是:即使是一个垃圾,在真正的运营达人手中,也能发挥它的价值。

用一个王珪的暂时平安,来换太皇太后和司马牛之间出现裂痕,很划算。

赵煦的话,不轻不重,在这个小殿中,清清楚楚的落到了太皇太后和司马光耳中。

这就让帷幕后的太皇太后不得不退让。

因为她想起了一个重要的事情——过犹不及!

假如,她在六哥抬出了大行皇帝的情况下,还要执着于剥麻王珪,深治其罪。

哪怕现在的六哥反应不过来。

他长大了呢?

这欲盖弥彰,弄不好就要弄巧成拙了。

于是,她也只能是气呼呼的说道:“既然是官家求情,老身看在大行皇帝的面子上,便且饶他死罪!”

“然则,国家法度,不可轻废!”

“即使不能深罪、剥麻,罢相制书之中,也必须写明王珪所犯种种罪过!”

“尤其是当日都堂上,他竟敢说那样蛇首两端,不顾大义的话!”

“此诚老身心头之恨,若大行皇帝知道了,怕也轻饶不得!”

这个事情对太皇太后尤其重要。

她必须告诉天下人,告诉六哥——王珪那个混账在都堂说那样的话,和老身和高家和雍王没有任何关系。

这都是他自己胡说八道!

只要把王珪的这个罪名,写到罢相制书上,宣告天下。

那么,将来哪怕六哥想查,也不会查到这个事情上来。

这样,二月以来,雍王在宫中的所作所为,六哥大抵就不会深究了。

哪怕是看在她现在的态度上,也不会追查下去。

太皇太后想到这里,就深深的看了一眼,赵煦坐的地方。

小小的官家,坐在御座上,隔着珠帘,可以看到他的小脸上浮现出丝丝感动。

这孩子实在是个天性纯良的好孩子啊!

太皇太后不禁为她曾经昏了头纵容雍王做的事情,感到后悔和懊恼。

向太后在宫中,是亲眼看到那一切事情,那种种变化的。

所以,她深深的看了一眼姑后所在的地方,然后就出来给姑后背书了:“娘娘所言甚是!”

“王珪当日所说的话,简直不配为人臣!”

“更辜负了大行皇帝对他的恩遇和厚待!”

“实在是国法难容,天理难容!”

“然而念及他乃大行皇帝所拜宰相,念及士大夫体面,念及祖宗恩遇宰执的法度,可以从轻发落,但其罪名必须昭告天下!”

这也是向太后的底线。

士大夫体面可以留。

可以不深治其罪,可以不对他剥麻。

但,罪名必须公开,必须在制书中说清楚——我们两宫不是瞎贬宰相,实在是他做的太过分了。

司马光看到这个情况,心满意足的持芴而拜:“太皇太后发慈圣之心,皇太后恩恤宰臣,皇帝陛下爱护老臣,实乃天下之幸也!”

“臣以为,太皇太后、皇太后,实乃女中尧舜,当为青史贤后典范,来日史书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必能因今日善举而据有一席之地!”

司马光的话一出,赵煦的眼皮子就跳了跳。

来了,来了,女中尧舜他来了!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的脸色,在听到司马光的话后,也终于散去了原本的阴霾。

向太后则不用看也知道,肯定很开心。

赵煦明白即使两宫知道,司马光是在说好话,是在拍她们的马屁,恐怕也会因为司马光这个‘女中尧舜’的评价而沾沾自喜。

原因?

这是司马光说的啊!

写资治通鉴,评论古今帝王将相,针砭上下历代得失的司马光的话啊!

这就是身份头衔带来的特殊性。

一本资治通鉴,给司马光积累了太多政治声望。

也让他得到了太多不属于他的东西。

……

接下来的时间,就变得枯燥乏味。

司马光和两宫之间,也再无之前那样的密切交流。

于是,很快陛辞的流程就走的差不多了。

司马光站起身来,持芴而拜,就要拜别两宫和赵煦。

在这个时候,石得一从小殿外,有些略显慌张的走进来。

当然,他也可能是故意的。

不然的话,他应该从小殿后面的侧门进来,直接到帷幕里去,这样赵煦就不会看到他。

所以,赵煦在看到了石得一的模样后,立刻就问道:“石得一,慌慌张张的,怎么回事?”

于是,帷幕后的两宫,殿中的司马光,都看向了那个慌慌张张的从殿门一侧进来的内臣。

石得一立刻恭身一拜:“殿中失仪,臣死罪!死罪!”

“怎么了?”向太后抢走太皇太后前问道。

她现在对石得一越来越信任,也越来越看重。

实在是石得一掌握的逻卒,可以在汴京城里,搜集到大量的民间议论和民间舆论变化,让她可以在宫里面也知道外面在说什么?

石得一当即答道:“奏知皇太后殿下、太皇太后殿下、皇帝陛下……”

“皇城司探事司报告……”

“左相郇国公王珪,薨了!”

嗯?

帷幕后的两宫,不敢置信的惊呼出声。

司马光更嗖的一下就站起来了。

就连赵煦也有些搞不清楚了。

“怎么回事?”他问道:“左相身体一向硬朗,即使近来抱病在家,也不该如此毫无征兆的薨逝……”

司马光点点头,确实如此。

王珪那个人的年纪比他还小,而且也没听说过有什么病。

怎么就忽然死了?

难道是?

司马光的眼睛瞥向帷幕之中。

虽然那种事情在大宋不大可能发生。

可也说不准。

对吧?

司马光修史,所阅读的史料,是天文数字级别的。

尤其是那些大行皇帝赐下的孤本、珍品,记录着从汉以来的种种秘闻。

所以他知道,自古以来,皇室要杀人,其实不需要用刀子,有些时候连狱卒都不需要。

一杯毒酒、三尺白绫、一块黄金,若被一个拿着宫中信物的人,送到大臣手中。

这个大臣敢不死吗?

甚至,都不需要带任何东西,那个人只需要暗示一下。

自知处境的臣子,识相的话就会在使者离开后自我了断。

就像是越懿王,太宗只和他说了一句:汝自为之。

他就已经完全理解了,回家就自刎而死,连血溅殿堂都不敢!

让司马光尤其敏感的是——章献明肃垂帘时期,宰臣曹利用,就是章献明肃身边的内臣逼死的。

现在,垂帘的太皇太后,会不会学章献明肃?

司马光不知道,也无从猜测。

他只能看向那个进入小殿的老内臣。

只听那个叫石得一的内臣奏道:“启禀陛下、太皇太后、皇太后,探事司言:郇国公乃是在一个多时辰前,听到一首歌谣后,怒骂不止,吐血而死!”

“歌谣?”帷幕后的向太后好奇的问道:“什么歌谣?”

一首歌谣,能气死一个宰相?

会不会太夸张了?

但向太后内心的好奇心,却又驱使着她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究竟是一首什么样内容的歌谣,竟连王珪这种被人骂做三旨相公的老臣都能气死?!

石得一将袖子里取出一张白纸,捧在手中,呈递到了赵煦案前。、

赵煦低头一看,就乐了起来,然后将之送到了帷幕里,拿给向太后看。

向太后接过去,放在面前一看,神色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然后她将这纸亲自拿到了太皇太后面前:“娘娘,看看吧!”

太皇太后看了一遍,却是笑了起来。

“这就是所谓的千夫所指,所谓的人言如刀吧!”

她隔着帷幕,看向那个在殿中站着的老臣,吩咐道:“粱惟简,拿去给司马相公看看,看看这位大行皇帝所拜的宰相,都堂上的宰臣,在汴京百姓心中是一个怎样的人吧!”

于是,那张纸被粱惟简送到了司马光手中。

司马光摊开来一看,脸色顿时精彩至极。

纸上是一首文采勉强凑合,但用词诙谐的歌谣。

其词曰:左相当国子孙富,一生无名只有钱,诺诺佞翻王特进,孜孜留得张观察,栏杆井上休言戏,政事堂中不计年,东府自来无土地,直须正授不须权!

纸上另有一行字写:又闻近来有人于左相府外,日夜做歌:玉禹玉禹,精神满腹,除却脱空,十相俱全。

字字如刀,句句如箭。

司马光觉得,若他是王珪,听到汴京人传唱这么一首完全否定和推翻他一生的歌谣,大抵也会怒极吐血!

此士大夫之所不能忍受之耻!

注:这首汴京市民的歌谣是王珪死后流传开来的。

我这里改动了前面两句和后面的一个称呼。

前面两句的原文是:太师赠诰子孙煎,身前无名只有钱。

王特进,就是王安石,他是特进元老、司空。

原文里是张观察是宋昭宣,也就是宋用臣,但此时因为六哥把宋用臣召回大内,又要开放堤岸司进行扑买,宋用臣的嘲讽作用失效,汴京人自动集火到地位最高的内臣身上,也就是张茂则,张茂则此时的遥郡官是利州观察使,所以一般称呼张观察。

这个事情特别有意思。

王家人因为这个事情后来去告官,告到了蔡京面前,在官衙上被无数人围观,引发哄堂大笑。

连蔡京都跟着一起笑,可见王家的名声之差。

243.第231章 别人家的孩子 (大章求追定)499.第473章 白嫖就是香!(感谢十二月的星137.第131章 女中尧舜,从此变成公共牌第605章 上下同利的熙河路(1)203.第193章 兀卒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击267.第253章 张茂则之死(1)143.第136章 吕公著和王安石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难解第29章 儒学就是如此247.第235章 嘱托418.第396章 战前(2)247.第235章 嘱托247.第235章 嘱托225.第214章 开心的王安石432.第409章 宋誓(1)347.第329章 辽 夏战略第508章 宰相的交易118.第113章 外戚的手段 (【我是分析师】萌422.第400章 要相信后人的智慧153.第144章 吕公著:君不见唐代牛李党争乎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第525章 文彦博:叫汝多管闲事261.第247章 赵煦:还是灭了西贼最划算146.七月总结,八月展望。233.第221章 这条鱼有点大第540章 御前演武427.第404章 交趾:难道是吕惠卿南下?第486章 蔡京:我就只值三千贯吗?第613章 议谥310.第295章 生日142.最后一天,求月票!273.第259章 灵驾发引165.第156章 仁多保忠:梁乙逋,我誓杀汝!160.第151章 倾轧151.第142章 互相渗透 (6500票加更!)263.第249章 新役法(2)196.第186章242.第230章 耶律洪基352.第334章 黑化的舔狗侬智高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427.第404章 交趾:难道是吕惠卿南下?232.第220章 辽使:我们遇到了一个怪物!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344.第327章 章惇出知广西第23章 赵煦:攻仵李宪,就是打我第621章 拽厥嵬名二进宫(1)294.第279章 两宫:竟有人结党?好贼子!397.第377章 魏国大长公主的感谢226.第215章 罢三路保甲第570章 寿宴(2)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262.第248章 新役法(1)第69章 宋用臣(2)第35章 命运之日(2)430.第407章 虚空造牌294.第279章 两宫:竟有人结党?好贼子!357.第338章 爱上厨艺的王安石第529章 蚕盐245.第233章 太医局改革95.第92章 上货!上货!(1)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惊魂一日(1)316.第300章 苏颂第477章 文彦博要被文及甫蠢哭了第65章 皇权的第一次外延 (求首订)103.第100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444.第421章 爱干干,不干滚491.第465章 要顾全大局啊第577章 大和尚的反击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第629章 太皇太后主动提归政了154.第145章 委屈求全的韩绛268.第254章 张茂则之死(2)208.第198章 横渠门下291.第276章 还是钓鱼第53章 陈美人391.第371章 糖衣炮弹206.第196章 交趾也敢让大宋割地了!?第575章 混乱的东南亚(1)第61章 上架感言353.第335章 交趾君臣第5章 心动的皇后468.第444章 决战(2)166.第157章 地震和琐事234.第222章 辽国还得感谢大宋 【9000月票加第630章 大宋的城市化太快了第21章 王珪的选择第72章 外戚(1)195.第185章 赵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兴,285.第271章 仁多保忠:求赐姓171.第162章 提醒沈括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诱降攻势第566章 不可名状的熙河(2)第513章 城管祖师爷(2)388.第368章 熬鹰与义商第614章 黄毛之心478.第453章 文官:我上我也行第45章 文德殿上 (1)115.第111章 吕惠卿第602章 开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