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桃源七贤(五)

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实他们的思想、态度是经历了很大的变化的。以前的他们所接受的是很正统的儒家教育,并未接触过真实社会、只沉浸在书本中,一直以为当今世道大乱,唯有依靠儒家的思想教育民众,方可实现救赎,而能做到这些的,又舍我其谁?

等走向社会后,通过与一干人等的接触、对社会的观察思考,渐渐认识到,儒家思想只不过是统治者的一个工具,要实现太平、实现自己心中那种美好的愿望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他不得不很悲痛的转投了老庄一派,原因是,在老庄的世界里,虽然不可以“平天下”,却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心灵的zì yóu美好,畅然物外,其亦乐哉。

他们知道自己无力挽救天下之后只好放浪形骸于外。而现在有很多的人,都有所谓的假孝、假慈、假悲、胜至于假义,用来博取世间的名声,来作为美化自己的途径之一。但七贤这帮人是一点都不做作,毫不虚假的放开自己的情感,不畏世俗的眼光。相比之下,七贤要比当时小人强很多。

桃源七贤我已经接触到了六个,还有一个我想也没什么新鲜的。但是出于好奇,我向恩人打听道:“那位贤人是谁?我明天能看到吗?”

“不能,因为他现在正在月溪谷里参天地之机要。”

“什么人?这么神秘!”

“他就是沈三知,开国国师袁天罡的传人。”

“我接触的这几个人都感觉他们‘信老子,而避世’,既然他学得是国师之妙、周易之jīng,肯定愿意推演世间,怎么会成为七贤之一呢?”

“呵呵,这点说也巧合。碰巧他们提议取‘桃源七贤’之名的那天我拉着沈三知喝酒,正好就撞上了。他当场也没拒绝,于是就成了七贤之一了。”

“哦,这位可有点意思。我听说他们这种人师父都会给赐名的,他的学名叫什么?”

“他的学名就叫做‘沈三知’,所谓‘三知’就是知天事,知地事,知人事。”

“口气够大的。”

恩人面露神秘的表情说道:“口气大是因为有底气。他看过一本奇书名曰《洗天录》,凭借此书足以推算乾坤。”

“《洗天录》!”我震惊了。

《洗天录》是千古第一奇书。它记载着天道循环的奥妙,更成功的预言了前朝几百年的荣辱兴衰,传说得到这本书的人可以勘破天机,进而统一天下。写这本书的人人称神秘隐士,此人可以说是千古奇才,据传《洗天录》就是耗尽其一生心血所成。皇帝曾想招纳他为朝廷效力,一连下了十二道诏书宣他入朝为官。他却死也不肯,最后竟一把火烧了自己的茅舍不知所踪。

“可是《洗天录》相传已经失踪很久了,沈三知说他看过,有凭据吗?”

“创作《洗天录》的人正是他的师叔。自袁天罡收徒之后,这一脉的人向来都是天赋极高,虽然他们已经传两百多年,却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辈。他这个师叔可以说是奇人,这个人的传说想必你街头巷尾也听到过很多,我只像告诉你一件事:神秘隐士在学徒的一年里被自己的师父誉为‘天鬼’,所谓‘天界鬼才’。神秘隐士之所以没有收徒弟,是因为他一直在研究天地之机,根本没有时间去教导别人。后来终创出《洗天录》,谁想这部奇书会在世间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他最终被迫远遁,隐秘起来。”

“那《洗天录》究竟有多么神奇,你没问问?”

“这个当然问了。我们大家都一样,我们一边崇拜那些可以推演命运的人,一边对他们又不敢相信。我在和他接触很长的时间之后仍然对他半信半疑,有些时候就故意问他一些事情以验证真伪,有一天他对我说不必这么麻烦了,一回就能让我彻底信服。”

“然后你信了?”

“没错,他写了一张纸,让我看。我一看竟然是我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的大事记。事情和时间几乎没有偏差。从这一刻我在也没有怀疑了。”

“没想到《洗天录》会如此厉害。”

桃花老人突然面sè严峻起来,说道:“沈三知对我说,因为他自己只是略微看过一些并没有深入研究,所以这些只是皮毛而已。《洗天录》之所以叫做‘洗’,是因为它可以改变事物进程。”

我一听这话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说道:“怎么可能呢?一本书就可以改变这天下?”

“世上之事无奇不有,有些东西你可以不信,但不代表它不存在。你可以说别人吹牛,但那是你的看法,你只有对这件事要有足够的了解才有资格下定论啊。《洗天录》我没有接触过,我和你一样不敢认同他的说法。但还是因为我们没有接触过,所以我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切勿再向外传了。”

我点点头说道:“《洗天录》这件事情从我这里就像进了坟墓,不会再出去了。但我会留心的,如果这本书真的有如此的威力,再落到一个丧心病狂的人手里,那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已经有人在找它了,一个是当朝皇上,一个是一个叫做归无期的将军。”

“归无期?打过什么大仗吗?我怎么对这个人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长安那边的一个将军,我对他也了解不多。”

“那就有可能是帮皇上找的呗。《洗天录》这了无音讯,没有再可以准确推算运势的东西了。”

“也不是没有,《推背图》就可以嘛。只是现在沈三知没有回来,他可以推解一下。”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传闻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由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命两位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由于李淳风推算的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几千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泻,还是回去休息吧!”,既是即第六十像所述,所以推背图因此得名。

全书共六十图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别命名。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书中的预言诗句多隐晦深奥,需要丰富的历史和文字知识才能有所领悟,后来明末清初的一代才子金圣叹对其作了注解。

“我倒不关心别人,我只想知道我以后的道路如何,自从离开了老家这短短几年的时间差点三四回送命了,我不想活得这么惊心动魄的。”

恩人说道:“我认识一个算命挺准的,等找到他我让他帮你掐算一下。”

“好吧。”

第113章 边城城防第49章 此情已去第64章 治理匪患(五)第53章 新官上任第22章 初学射箭第139章 天降红颜第110章 齐国国丧第50章 闲云野鹤(上)第184章 攻城之战十第17章 初遇瀑布第125章 穆槐现身(下)第174章 大战在即第334章 我入绿水堂第219章 死守画邑七第186章 攻城之战十二第18章 得到救治第48章 善后之事第191章 攻城之战十七第267章 天下大势(六)第132章 比武内幕(上)第65章 桃源七贤(一)第205章 攻打厌次上第76章 冤冤相报(二)第242章 行走江湖(六)第244章 行走江湖(八)第12章 坤位长老第252章 行走江湖(十六)第176章 攻城之战(二)第70章 金轮法王(一)第44章 归来之后第222章 死守画邑十第78章 冤冤相报(四)第27章 老将出马第163章 盐山激战(上)第56章 私扣军粮(三)第147 归国宴会(上)第65章 桃源七贤(一)第245章 行走江湖(九)第245章 行走江湖(九)第66章 桃源七贤(二)第157章 三位帮手第230章 路遇神仙第121章 边境之战(八)第208章 过河打援第222章 死守画邑十第77章 冤冤相报(三)第76章 冤冤相报(二)第74章 金轮法王(五)第142章 正反无间(三)第167章 县令之死第6章 风雪山岭(上)第232章 再上风雪山(上)第147章 神秘村民(中)第17章 初遇瀑布第114章 边境之战(一)第157章 三位帮手第185章 攻城之战十一第196章 齐军内乱上第5章 新兵挨整第197章 齐军内乱下第231章 决心已定第242章 行走江湖(六)第252章 行走江湖(十六)第231章 决心已定第213章 死守画邑一第181章 攻城之战七第164章 盐山激战(下)第138章 归国宴会(下)第5章 新兵挨整第199章 长途奔袭中第90章 九国一朝第205章 攻打厌次上第176章 攻城之战(二)第6章 风雪山岭(上)第100章 伯爵之子(一)第41章 守阵石象第110章 齐国国丧第126章 宴会风波第185章 攻城之战十一第21章 制作利箭第193章 攻城之战十九第213章 死守画邑一第215章 死守画邑三第167章 县令之死第214章 死守画邑二第95章 不速之客(一)第14章 玄月石虎(中)第248章 行走江湖(十二)第141章 正反无间(二)第147 归国宴会(上)第29章 晴天霹雳第122章 胜利团聚第135章 将计就计(二)第210章 王倒邓起第159章 天威动乱(中)第56章 私扣军粮(三)第236章 慕容血风(下)第147 归国宴会(上)第72章 金轮法王(三)第93章 连环杀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