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最终谈和

早先陆军省的命令虽然给第五师团带来极大的压力,但大谷喜久藏多少还是能够挺住这份压力,既然陆军省没有及时下令对他进行惩处,也就说明日本本土还是希望第五师团能够在最后时刻做出一些漂亮的收尾工作。

只可惜大谷喜久藏一意孤行,将所谓的“收尾工作”理解为继续保持前线战争状态,伺机完成一次改变整个战争局势的逆袭。然而前前后后又过了七八天时间,他不仅没能改善第五师团目前的困境,相反还导致伤亡和被俘的人数剧增。

此次陆军省下达的撤职命令,表面只是一种很轻微的惩处,但实际上也就是在暗示大谷喜久藏以死谢罪。

十七这一整天,大谷喜久藏将师团司令部的交接工作全部完成,于是启程返回旅顺。傍晚抵达旅顺后,将早已准备好的遗书和另外几封个人书信交由勤务兵代为寄出。最后又与神尾光臣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会谈。在这次会谈上,他并不对自己即将离世感到害怕,也不会此次战败而感到懊恼,只为神尾光臣从一开始没有发兵驰援第五师团感到愤怒。

在他看来,只要当初第十八师团能与第五师团一起,或者在盖州进攻战处于不利时及时增兵,这次作战绝不会落到如此窘迫的困境。

神尾光臣对此只能深表遗憾,他说道:“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发生,即便当时我下令十八师团出兵,可没有得到上级的许可,后勤物资供应十分困难,我们不可能真的在十天之内攻入奉天,而到时候的结果也如同现在一样。”

大谷喜久藏自然听不进去神尾光臣的话,如果他真的能听进去,当初在还没拟定出兵计划时就会接受神尾光臣的意见,不会如此草率的发起行动。他没有再多说其他,最后的要求仅仅是希望由神尾光臣来为自己介错。

通常来说受邀成为介错人是一件无比光荣和深受信任的事情,但是神尾光臣现在却一点也不觉得这是意见很荣幸的事情,他甚至很清楚大谷喜久藏就是希望借助介错一举来羞辱自己,让自己永远的内疚。

如今神尾光臣已经是五十九岁的高龄,哪怕是武士世家出身,可人老体衰,而介错所切的人后颈处骨头错综复杂,需要极其熟练并且精准的刀法方才能一击必中,否则刀很有可能被卡在脊椎骨上,不仅不能是切腹者更快得以解脱,反而还会更加痛苦。

一旦他介错失败,一则是玷辱个人武士的名义,二则还是让大谷喜久藏受苦,从而心中留下这份挥之不去的内疚。只是面对大谷喜久藏如此坚决并且人生最后一个请求,他也不可能出言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点头答应下来。

午夜十二点,大谷喜久藏在旅顺司令部阅兵台执行切腹,然而在介错阶段神尾光臣果然还是失手,未能一刀斩断大谷喜久藏的头颅。大谷喜久藏饱受着双重剧痛,脸色涨红了一片,额头青筋凸起,却用最后一口气嘶声大喊:“天皇万岁。”

在大谷喜久藏断气之后,神尾光臣惭愧至极。此事自此成为历史上一次让人铭记的笑话。

随着福田雅太郎和神尾光臣分别接管第五师团、旅顺司令部之后,辽东日军立刻展开了前线整顿工作,并且主动与营口辽东统x战总司令部取得联系,约定双方分别派遣专员前往奉天,磋商双方退兵的事宜。

正是因为辽东日军这一系列的变动,北京外交部公务招待所的谈判会议进展情况,立刻发生了一连串重大的转折。首先是在十六日这天,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会见日本驻华公使日置义,要求日本尽快达成与中国的和谈。

原来就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由于中国国内与日俱增的反日情绪,继而还连累到了英国、法国、俄国等在华利益。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在兴风作浪,居然在背地里煽动情绪激动的中国国民,开始向英法等协约国的公使馆、领事馆发起抗议,甚至声称如果英法继续纵容包庇日本,中国国民将会发起针对英法俄三国的罢工和抵x制商业等方面的行动。

从十月二十八开战到今天十一月十七日,中日交战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根据每天都在更新的统计情况,中国国民在政府、士绅和政治活动家们的号召之下,针对日本公司、工厂进行的罢工,以及持续的抵x制日货,已经直接导致日本尽千万日元的经济损失。

日本政府之所以急着派遣外交副大臣来华救火,经济遭到遏制同样是不容小视的原因之一。有鉴于此,英法俄三国都不想重蹈日本的覆辙,而且他们都知道中国人一旦闹起情绪那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欧洲战场应付不暇,远东这边可不能再出什么乱子。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日本外交代表谈不可能再继续拖延或者坚持不退让。

但是对于中国方面要求交回辽东半岛已被军队占领地区,这一点日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双方又争执了两天的时间,最终达成初步协议,中日于辽东立刻停战,并且日本允许将盖州到岫岩以北的地区还给中国,然而丹东到东庄等沿海地区,依然要归还于日本。

至于旅顺租期问题,磋商之后暂定于一九四零年归还于中国。中东铁路路过岫岩、盖州的路段主权移交给中国,但仍然有日本公司承办运营。交还给中国的辽东土地,原有日籍居民继续保留十年的居住权,其他居民则可以通过中日外交代办机构协商,一次性签订移民日本或者归还中国国籍的手续。

中日双方共同签署辽东和平协议,规定辽东“十年停战期”,双方都不可在彼此界限三十里之内驻扎军队,以确保不会再发生诸如此类的军事摩擦。

关于中国军队纵火焚烧丹东一事,中日双方都互相指责,可是一时半会也都没有搜集到足够的证据。最终日本方面也只能忍气吞声,决定不予追究这件事,不过却额外的要求中国方面无偿释放辽东战场上的俘虏,并且对目前俘虏中伤员进行妥善安置——

【奇怪,‘抵’‘制’都被和谐了】

第75章 ,赈灾募捐第65章 ,说赵山河第8章 ,会见蔡锷第28章 ,根本隐患第74章 ,铺路搭桥第54章 ,重庆变势第31章 ,任大都督第97章 ,日军困境第30章 ,执掌大权第88章 ,军政发展第26章 ,统制试探第32章 ,新官上任第65章 ,筹安谋策第24章 ,别有用心第64章 ,临时告诫第15章 ,事发突然第89章 ,先入铺垫第46章 ,北洋暗流第31章 ,安山善后第89章 ,前线准备第32章 ,坚持进攻第68章 ,行将开战第37章 ,晓以大义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50章 ,约谈合作第70章 ,堂上之争第43章 ,交心之谈第39章 ,结交豪绅第14章 ,少壮北洋第59章 ,安山丧礼第31章 ,突发事件第79章 ,外内异乎第24章 ,别有用心第73章 ,私见张謇第87章 ,以身涉险第22章 ,鱼龙混杂第118章 ,临别之谈第63章 ,北京夜谈第99章 ,中方态势第70章 ,南下筹备第90章 ,拉拢进退第96章 ,保定催电第82章 ,雪中送炭第29章 ,洋河水库第12章 ,故设伏击第14章 ,借机行事第119章 ,八月之初第96章 ,打探消息第28章 ,安山急事第46章 ,荣升护军第14章 ,最终谈和第79章 ,再见其人第56章 ,见林伯深第70章 ,堂上之争第52章 ,商丘发展第72章 ,突发事件第30章 ,双面处理第13章 ,深夜变故第92章 ,提前预手第41章 ,当众翻脸第49章 ,南北剧势第82章 ,北京调整第5章 ,意在古物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27章 ,验证关系第54章第3章 ,舆论手段第20章 ,越闹越大第23章 ,顺势而为第98章 ,一九一四第16章 ,定制式化第59章 ,安山丧礼第71章 ,英式装备第35章 ,刀俎鱼肉第52章 ,单见高顺第113章 ,逐步事变第83章 ,亲去隆庄第20章 ,独立事宜第66章 ,所谓顾虑第32章 ,突然变起第75章 ,先有计划第92章 ,强猛攻势第121章 ,一种妥协第12章 ,筹码在手第67章 ,国会危机第65章 ,局势急转第85章 ,中央命令第14章 ,最终谈和第43章 ,返回滦州第81章 ,大转折点第3章 ,洋商开矿第92章 ,宴会过后第75章 ,三两天内第49章 ,南北剧势第71章 ,英式装备第113章 ,逐步事变第36章 ,趁势而为第95章 ,疑点重重第97章 ,另有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