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开银行

第244章 开银行

之前朱瞻壑囤积北京城的田产,引得不少官员上书弹劾,对此他根本不在乎。

现在养廉银的事情曝光,朱瞻壑却一下子成为官员们的大恩人,所有官员都在夸赞他这个汉王世子体恤百官,对此他也可以不在乎,但却要考虑一下影响。

之前囤积田产时,朱棣随口说了一句,汉王府名下的田产几乎可以和皇庄相比了,可能他并没有其它的意思,但对朱瞻壑来说却是个警示。

现在朝堂上下的所有官员,都在念着朱瞻壑的好,如果这时朱瞻壑再开个银行,给官员们放贷,成为许多官员的债主,恐怕就算是朱棣再怎么信任他,也会产生几分猜忌。

毕竟朱瞻壑身为皇族,本身又握有实权,结果又在官员中拥有那么大的声望,如果真想做什么事,那可比谷王或朱高燧的威胁大多了。

另外银行可不仅仅只是用来给官员放贷,想想后世银行的功能,不但和民生息息相关,同时更能影响一地的经济,甚至是国家的稳定。

所以银行的意义十分重大,刚好朱瞻壑现在手头也没什么事,东厂和海运都有人负责,不如趁现在把银行也开起来。

“开银行可以,但还是得打着朝廷的名义啊!”

朱瞻壑自语一声,随即就进宫见朱棣。

当朱瞻壑来到武英殿时,只见朱瞻基也在这里,正在向朱棣汇报着皇城几座大殿的修建进度。

“皇爷爷,现在奉天殿和华盖殿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最晚半个月,就可以顺利完工!”

朱瞻基最后总结道。

皇城三大殿中,谨身殿最早完工,接下来就是奉天殿和华盖殿,现在这两大殿也马上就要完工了,这也代表着皇城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剩下的一些宫殿可以慢慢修建。

“办的不错,这段时间你辛苦了!”

朱棣看着瘦了一圈,但却更加精干的朱瞻基也颇为感慨的道。

当初他把朱瞻基派到北京督造皇城时,心中也十分不舍,毕竟朱瞻基从小就跟在他身边,哪怕他外出打仗也要带着。

不过现在看来,朱瞻基离开自己后,也能独挡一面,这让朱棣也颇为欣慰。

“大哥督造皇城,日后定会在史书上留下美名!”

朱瞻壑这时也笑呵呵的上前恭喜道。

“皇城并不算什么,二弟你建议的养廉银,才是真正的谋国之策!”

朱瞻基这时也十分谦虚的道。

不过他说的也是实话,皇城再怎么雄伟,那也只是个死物,相比之下,养廉银这种绝妙的主意,却是利国利民,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

甚至这时朱瞻基也在心中暗自庆幸,多亏朱瞻壑建议,让二叔朱高煦去了天竺,日后朱瞻壑肯定也要去天竺接班,不会留在大明与他相争,否则他还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嫉妒这个二弟?

“你们两个就不要谦虚了,都是朕的好孙儿!”

朱棣这时哈哈一笑,看着两个孙子都表现的如此出色,最关键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还不错,至少不像他三个儿子那样,斗的死去活来,这让朱棣大感欣慰。

“皇爷爷,孙儿有件事想向您禀报!”

朱瞻壑这时也终于找到机会再次开口道。

“什么事?”

朱棣随口问道。

“是这样的,自从养廉银发放后,许多官员的生活好转,甚至有人想在北京城买宅院,但无奈钱不够……”

朱瞻壑把武宏那个分期付款的想法讲了一遍,最后又总结道。

“所以我想是不是由朝廷出面,成立一所类似钱庄的机构,可以给需要用钱的人发放贷款,不仅仅是官员,百姓如果急需用钱,也可以从钱庄里借,当然肯定需要一些抵押物。”

“朝廷开钱庄?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朱棣听后却皱起眉头问道。

虽然大明发行了纸币,但对于金融机构其实并不重视,甚至连纸币也是只发不收,完全不遵守任何经济规律,可以说相当的随意。

“皇爷爷千万不要小看放贷这个行业,现在民间的放贷,主要是一些钱庄,以及一些寺庙在做,他们放出的贷款利息奇高,若欠贷的人还不上,还会被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催债,甚至经常闹出人命。”

朱瞻壑再次解释道。

“没错,我也听说民间放贷的恶行,甚至有人被逼的家破人亡,更有人被逼的铤而走险,各地的官府每年都有不少因放贷而发生的案子。”

朱瞻基这时也在一旁附和道。

“就算伱们说的是真的,可朝廷一直往外放贷,这钱从哪来?”

朱棣还是不懂,毕竟对于这种金融知识,古人实在没有太多的概念,哪怕是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恐怕也不会想到这些。

“钱的问题不必担心,可以效仿民间的钱庄,即放贷又可以接受存款,另外还可以开通异地存取的业务,使得人们用钱更加的方便……”

朱瞻壑说着,将后世商业银行的一些功能详细的讲了一遍。

银行的业务其实说白了,无非就是存钱、取钱,以及放贷和投资等,这些功能不但便利了百姓,同时对商业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官员的俸禄和养廉银,也同样可以放在这个类似钱庄的机构发放,这样官员随用随取,而且他们也可以从中借钱买一些东西,从而更加的方便。”

朱瞻壑最后总结道。

朱棣听后却皱起眉头,因为他还是觉得朱瞻壑这个建议有点小题大做,但看在朱瞻壑的面子上,他又不忍心拒绝,毕竟朱瞻壑这段时间帮他解决了不少的问题。

“这样吧,这件事你和夏元吉商量一下,如果他同意的话,那你就去办!”

朱棣最后一挥手道,终于还是同意了,不过他也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反正只是件小事,就由朱瞻壑去折腾吧。

“谢皇爷爷!”

朱瞻壑当即欣喜的道。

虽然还要说服夏元吉,但他觉得问题不大,毕竟夏元吉是个理财高手,他肯定比朱棣更能理解银行的意义。

(本章完)

624.第624章 杀人灭口(下)第178章 只差三岁342.第342章 九州大名第274章 香水是我的了638.第638章 朱高煦称帝870.第870章 军事与经济574.第574章 朱高燧立大功968.第968章 土木堡之败(上)829.第829章 边市商人837.第837章 技术扩散293.第293章 香皂884.第884章 朱瞻圻要人761.第761章 齐东港第192章 郑和抵达交趾365.第365章 又见张忠488.第488章 兴和之战(上)第595章 宫中查案(下)881.第881章 乾清宫(上)593.第593章 一枚药丸809.第809章 新火器462.第462章 好事705.第705章 大汉商品的代销权807.第807章 大汉第一兵工厂971.第971章 崩溃第108章 吃着火锅唱着小曲979.第979章 回京第229章 旧港求援825.第825章 面谈?801.第801章 西红柿和辣椒396.第396章 抵达狮子城878.第878章 海峡对岸607.第607章 冒险762.第762章 来历不明的倭人944.第944章 大同危急862.第862章 要离开了第38章 木秀于林第248章 三大殿被毁906.第906章 又见金先生899.第899章 王振的作用第218章 朱文奎被抓(下)776.第776章 朱瞻圻带的好头第218章 朱文奎被抓(下)831.第831章 又见穆法斯327.第327章 对马宗氏(上)579.第579章 朱高炽病了(下)589.第589章 重启海禁?535.第535章 束手无策第169章 三方合作第60章 惯偷朱瞻圻第11章 阴沟里翻了船第241章 京官(上)776.第776章 朱瞻圻带的好头923.第923章 引入外力732.第732章 交趾事了875.第875章 黑海海峡之战(中)531.第531章 反转785.第785章 奇人院(下)943.第943章 联手757.第757章 朱瞻基巡边(上)第272章 准备礼物634.第634章 称帝?第268章 朝廷逼出来的漕运333.第333章 信德之战(上)739.第739章 女校(下)457.第457章 双向刺杀336.第336章 对马岛之战(下)719.第719章 朱勇和神机营791.第791章 威尼斯商人862.第862章 要离开了604.第604章 朱高煦归来(下)第120章 朱棣的决断(下)第18章 “没安好心”朱高燧660.第660章 探索美洲的船队324.第324章 对马岛(下)813.第813章 抵达威尼斯341.第341章 收一点利息793.第793章 偶遇旧识684.第684章 雕像和白骆驼443.第443章 将计就计第281章 恢复自由(下)第99章 老娘出马772.第772章 朱瞻坦(上)第239章 又见卖地(下)第231章 旧港之战(中)366.第366章 弥留之际(上)443.第443章 将计就计522.第522章 团聚358.第358章 足利义嗣第43章 变故突起340.第340章 师出有名第277章 朱高炽进宫958.第958章 于谦的质问835.第835章 火车上的谈话942.第942章 脱脱不花(下)635.第635章 刁钻的问题第138章 上元佳节(下)第220章 曹贼第31章 拍卖(新书求推荐收藏)812.第812章 白鲸第10章 多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