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宝钞的恶果

第245章 宝钞的恶果

户部之中,夏元吉正在核算南方送来的粮食。

迁都北京,可不仅仅只来了朱棣和文武大臣,另外还有十几万大军,毕竟北京位于边疆,肯定需要军队保护,而这些军队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钱粮,也需要户部来筹措。

“世子真是奇才,这才刚接手海运,竟然就显露出这么大的优势!”

夏元吉看着手中的粮食账册,也不由得大为惊讶。

南方来的粮食只有两种途经,一是漕运,二是海运。

以前也不是没有海运,只是海运因各种原因,导致问题重重,所以运河被打通后,索性就停了海运,当时夏元吉也十分赞同。

却没想到现在才刚开启海运,就让夏元吉发现,自己以前对海运的印象完全被颠覆了,海运不但量大,而且速度还快,路上的损耗也不多,除了一个海上的风险比较大的缺点外,几乎处处都比漕运要强。

“海运被废,这其中定有大问题,就连陛下恐怕也被蒙蔽了!”

夏元吉忽然眉头一皱,低声自语道。

夏元吉掌管户部多年,见过太多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有时一件事利国利民,却未必能够得到推行,反而一些害民之政,却被人套上冠冕堂皇的名义,顺利的推行下去。

“咚咚~”

这时忽然有人敲门,紧接着一个小吏推门而入道:“启禀尚书,汉王世子前来拜访,说是奉了陛下的旨意!”

“快请进来!”

夏元吉闻言立刻站起来,然后亲自出门迎接。

很快就见朱瞻壑走了过来,看到夏元吉也笑呵呵的上前行礼道:“打扰夏尚书处理公务了。”

“世子客气了,咱们进屋详谈!”

夏元吉也十分客气,他不知道朱棣让朱瞻壑来找自己所为何事,但想来肯定不会是小事。

于是两人进到公事房,夏元吉让人送上茶水,两人相对而座。

“夏尚书,我今天来找你,是想和你谈一谈组建银行的事宜……”

朱瞻壑说着,就把自己对银行的一些设想讲了出来,虽然这个时代已经有了钱庄,而且银子也不是大明的法定货币,但朱瞻壑习惯了,还是觉得银行这个名字顺口。

夏元吉刚开始还不明白什么叫银行?但随着朱瞻壑的讲述,终于明白所谓银行,其实就相当于官办的钱庄,只是业务更多一些。

当得知只是钱庄时,夏元吉和朱棣的反应差不多,觉得朱瞻壑有点小题大做。

但随着朱瞻壑的讲述,夏元吉却慢慢发现,这个官办钱庄的用处极大,无论是于民、于商还是于朝廷,它似乎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夏尚书请你试想一下,若是我大明各个城市之中,都有这种银行的身影,无论伱从哪里存钱,都可以在随意一处地方取出钱来,而且这些银行还能吸收民间的余钱,到时朝廷再想用钱,可就方便多了!”

朱瞻壑最后向夏元吉描述了一下银行网络铺开后的一些场景。

“朝廷官办钱庄……不对,应该叫银行,这会不会被人说与民争利啊,毕竟银行敛财的作用太明显了,很容易被人诟病。”

夏元吉这时却露出犹豫之色。

他是被朱瞻壑描绘的场景给吓到了,本以为只是个官办的钱庄,却没想到朱瞻壑的图谋这么大。

“这还不算什么,如果夏尚书你愿意的话,甚至可以把宝钞的发行权交给银行来做!”

朱瞻壑讲的兴起,说完商业银行的作用还不尽兴,竟然把央行的作用也讲出来了。

“让银行发行宝钞?这可不行!”

夏元吉闻言吓了一跳,宝钞可是朝廷最重要的敛财工具,名义上归朱棣直接掌管,当然户部也能兼管一部分。

“夏尚书,您精于理财,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您。”

朱瞻壑忽然露出严肃的表情,顿了一下这才开口道。

“现在朝廷发行宝钞,只发不收,您觉得这样真的能长久下去吗?”

这个问题一出,夏元吉也露出沉默之色,他精于理财,当然不可能是蠢人,对于宝钞只发不收的规定,他也知道后果是什么,现在宝钞不断贬值就是其中之一。

“两年前的宝钞,十贯宝钞若是换成铜钱,顶多只能换五贯,可是现在恐怕连四贯都换不到了,若是再这么发行下去,迟早有一天宝钞会变成废纸!”

朱瞻壑看夏元吉不开口,直接把话挑明了说道。

事实上大明宝钞也的确像他说的那样,到了弘治年间,宝钞几乎没有人用了,民间交易只用银子或铜钱,或者直接以物易物。

“我当然知道宝钞只发不收非是长久之策,但朝廷需要用钱,我又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钱来,所以只能用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了。”

夏元吉终于不再沉默,长叹一声开口道。

“可是夏尚书你想过没有,这么做的后果可不仅仅是宝钞贬值,最重要的是朝廷的信用在一点点丧失,毕竟百姓们也不傻,看着朝廷用这种方法掠夺他们的财富,他们还会对朝廷有任何好感吗?”

朱瞻壑苦口婆心的再次道。

其实这些话他早就想说了,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今天借着银行这件事,他索性一吐为快。

“这些我当然知道,但陛下要北征,要修建北京城,要下西洋,这些都需要钱,我有什么办法?”

夏元吉这时似乎也十分恼火的说道。

其实他也很无奈,朱棣要做的事情太多,处处都向他伸手要钱,就像他说的那样,他又不是神仙,不可能凭空变出钱来。

“北京城基本已经修的差不多了,另外下西洋也带上了商船队,日后不会花朝廷的钱,反而还会给朝廷挣钱,至于北征……”

朱瞻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说道。

“以我的估计,皇爷爷最近几年可能不会再北征了,而且就算是用兵,规模也不会太大,所以这三方面的花费几乎都可以省下来了。”

听到朱瞻壑的这些分析,夏元吉再次露出沉默之色,这些他其实也想过,但宝钞敛财实在太方便了,就像是一个吸*毒的人,对宝钞已经上瘾,想要戒除也并非一件易事。

(本章完)

第13章 朱高煦“骂死”太子555.第555章 吐蕃与草原802.第802章 海军的绝配第212章 朱瞻圻的变化第47章 计划顺利第595章 宫中查案(下)290.第290章 生与死的距离第271章 银行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动向984.第984章 两国合并?417.第417章 朱瞻壑的条件738.第738章 女校(上)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831.第831章 又见穆法斯352.第352章 担忧的朱棣835.第835章 火车上的谈话第161章 又见郑和第147章 陶家三代追梦人第95章 谨慎多疑的纪纲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个人坑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第1章 千古奇冤徐野驴第256章 一封信374.第374章 科举781.第781章 王爷成亲803.第803章 夏元吉病重891.第891章 搭配着卖第196章 迁都之议(上)386.第386章 全面开海332.第332章 德里苏丹国第101章 邪恶的想法960.第960章 从不让人失望的朱祁镇第213章 意外的线索751.第751章 开罗之战(下)第188章 状告朱高煦(上)第114章 东厂的诞生(下)861.第861章 偶遇第190章 背后插一刀第167章 绝处逢生第208章 朱悦燇有问题372.第372章 局势变化625.第625章 嫌疑人朱瞻基768.第768章 兄弟密谈(下)第98章 毁灭你,与你何干?983.第983章 三年第32章 朱瞻基回来了第115章 分化锦衣卫819.第819章 开平卫内迁(下)692.第692章 纺织业(上)372.第372章 局势变化807.第807章 大汉第一兵工厂914.第914章 安排385.第385章 信息不透明607.第607章 冒险466.第466章 目光短浅的倭人第231章 旧港之战(中)第17章 好弟弟(下)978.第978章 另立新君736.第736章 内奸(上)938.第938章 阿伊丽的请求第3章 少师姚广孝510.第510章 儒报(上)557.第557章 夏元吉入诏狱(下)714.第714章 海伦的另一层含义395.第395章 布政使黄逸第56章 差点被毁的永乐大典530.第530章 将计就计(下)520.第520章 向外扩张(上)879.第879章 物资707.第707章 海伦(上)857.第857章 合作的资格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报322.第322章 朝鲜使节的报信922.第922章 扩张第207章 祭祀孝陵539.第539章 藏传佛教792.第792章 土包子670.第670章 兀鲁伯要撤军765.第765章 自行车(上)335.第335章 对马岛之战(上)310.第310章 两个好处388.第388章 抵达宁波763.第763章 美洲图志330.第330章 小管事第166章 长江上的截杀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331.第331章 愚蠢第49章 还有没有一点契约精神了?第110章 威与恩763.第763章 美洲图志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957.第957章 兵临城下824.第824章 接见使团402.第402章 移民的问题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833.第833章 青州号680.第680章 多国使团(下)983.第983章 三年808.第808章 清剿沙盗952.第952章 太监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