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第676章 邀请

朱瞻壑不像兀鲁伯那样,对帖木儿帝国的情况了若指掌,但他却知道帖木儿帝国的大趋势。

现在的帖木儿帝国,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本分不出太多的精力对抗大汉,所以朱瞻壑对于兀鲁伯放低姿态求和,也并不感到意外。

当然了,朱瞻壑也不想和帖木儿帝国一直交战,毕竟大汉才刚刚建立,别的不说,人口方面就太过薄弱,现在能扩张到白沙瓦已经是极限了,至于吞并整个中亚甚至是西亚,几乎不可能。

所以朱瞻壑也对兀鲁伯表达了善意,双方虽然各怀心思,却是一拍即合。

兀鲁伯也是个聪明人,听到朱瞻壑话中的意思后,也立刻欣喜的说道:“太子殿下,既然你们大汉与我们彼此都没有敌意,不如化干戈为玉帛,我愿意代表我父亲,与大汉正式谈一谈,到时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条件如何?”

朱瞻壑听后却似笑非笑的看了兀鲁伯一眼,这位苏丹皇子虽然喜欢读书,但绝不是个书呆子,在这种时候竟然还在耍心眼,如果自己答应与他谈判,那兀鲁伯的身份就要从人质变成使节了。

有道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兀鲁伯若是成为谈判的使节,至少保证了自身的安全,大汉再拿他做谈判的筹码,从道理上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谈判的事先不急,毕竟战争才刚结束,双方都需要时间休整,皇子殿下你就安心在大汉这边休养,等日后有了消息再谈这件事也不迟。”

朱瞻壑微微一笑回答道。

看到朱瞻壑没有上当,兀鲁伯也有些失望,不过他也知道眼前这位太子殿下不好对付,于是转换话题,和朱瞻壑聊起当初出使大明时的所见所闻。

朱瞻壑也颇有谈兴,与兀鲁伯不但聊了关于大明的话题,同时也聊了一些关于大汉和帖木儿两国的风土人情,最后更是聊到了历史、地理甚至是天文。

兀鲁伯最感兴趣的就是天文,他每到一地,都会收集当地的天文著作,比如他出使大明时,就与大明司天监的官员讨论过两国的天文学,从中吸取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甚至兀鲁伯还收藏了一个朱瞻壑制作的地球仪,这东西本来只在大明的权贵间流传,但兀鲁伯面见朱棣时,曾经在朱棣的书案上见到地球仪,也因此十分喜爱,于是事后花重金收购了一个,现在就摆放在撒马尔罕他的卧室里。

兀鲁伯在天文学方面的造诣很深,他吸取东西方天文学的精华,对许多天文现象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比如兀鲁伯在撒马尔罕建造的天文台,装有一座半径达四十米的象限仪,并且组织了大批的天文学家,对天文进行观测和研究,甚至还记录了太阳与行星的运动记录表,包括许多恒星的位置标注等等。

如果只论在天文学的深度研究,朱瞻壑肯定不如兀鲁伯,但他胜在见多识广,而且兀鲁伯受时代的限制,对许多天文现象的理解并不准确,朱瞻壑刚好可以帮对方纠正。

因此两人最后越聊越投机,甚至兀鲁伯对朱瞻壑都有种相见恨晚之感,如果自己能早一点遇到对方,说不定他们真的可以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最后朱瞻壑与兀鲁伯一直聊到天黑,又共同吃了顿晚饭,他这才告辞离开,兀鲁伯也一直将他送到院门外。

“太子殿下,今日与您的一番交谈,实在让我受益匪浅,正应了你们汉人的一句古语,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希望您日后若有时间,再来找我详谈!”兀鲁伯在告别之时,也依依不舍的再次道。

“殿下之博学,也让我感到惊叹,可惜我不能在白沙瓦久留,不过殿下你现在刚好无事,不如随我回西京如何,到时我也可以顺便带你参观一下我大汉的风土人情?”

朱瞻壑这时也向兀鲁伯发出邀请道。

他的确不能在白沙瓦久留,毕竟身为监国太子,大汉那边还有一堆的事情需要他处理,因此他本来是打算犒赏过三军后就立刻离开的。

至于邀请兀鲁伯,也是他临时起意,虽然对方是俘虏,但在朱瞻壑眼中,对方更像是一个博学的学者,所以才想邀请他到大汉一游。

“好啊,上次我出使大明,已经让我大开眼界,对于大汉我也十分好奇,若太子能安排我去西京那就更好了!”

兀鲁伯想也不想就答应道,即能和朱瞻壑继续交流学问,又能亲眼看一看大汉国内的情况,这对兀鲁伯来说绝对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太好了,那我立刻就去安排,到时咱们一起回大汉!”

朱瞻壑哈哈一笑,说完这才拱手告辞离开。

“太子,兀鲁伯不是人质吗,你怎么忽然又邀请他去国内参观了,难道是有什么其它的打算?”

回去的路上,常威十分不解的向朱瞻壑问道,甚至他怀疑朱瞻壑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别想太多了,我只是感觉和兀鲁伯聊的很投机,这个人博学多才,却注定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就像历史上的宋徽宗赵佶一样,如果他不是皇子,我倒真的很想邀请他去司天监任职。”

朱瞻壑说到最后也露出感慨的神色。

上天是公平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像兀鲁伯这样的人,把大半精力都投入到学识上,就注定会忽略对国家的治理,也难怪历史上他仅仅做了两年苏丹,就被人从国都中赶了出去,最后更是死于宫廷政变之中,据说还是他儿子下令处死的他,想想也真是悲惨。

“博学倒是真的,刚才你们聊了那么多,我在旁边都听傻了,没想到大明之外竟然也有这么博学的人。”

常威闻言深以为然的点头道。

刚才他全程陪在朱瞻壑身边,除了刚开始的谈话能听懂外,后面朱瞻壑和兀鲁伯讨论起天文时,常威就完全听不懂了,真的和听“天书”一样。

742.第742章 女校的招生501.第501章 锦衣卫的职责957.第957章 兵临城下956.第956章 兵不血刃第58章 拿去融了603.第603章 朱高煦归来(上)第136章 珠钗会282.第282章 第一笔银行贷款第138章 上元佳节(下)921.第921章 中兴之主?592.第592章 撑起大局的张皇后874.第874章 黑海海峡之战(上)626.第626章 朱瞻基追上来了第72章 蹲监狱就不用干活了?353.第353章 捷报频传第46章 杀一人而利天下756.第756章 非议776.第776章 朱瞻圻带的好头415.第415章 赎金加倍963.第963章 张辅的苦劝385.第385章 信息不透明624.第624章 杀人灭口(下)第208章 朱悦燇有问题818.第818章 开平卫内迁(上)418.第418章 交易前夕518.第518章 永乐日报697.第697章 蒸汽机(下)578.第578章 朱高炽病了(上)第240章 宋礼494.第494章 问罪614.第614章 消息传来378.第378章 进士郑礼第44章 假英雄变真英雄862.第862章 要离开了302.第302章 将计就计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660.第660章 探索美洲的船队364.第364章 归程第49章 还有没有一点契约精神了?第60章 惯偷朱瞻圻510.第510章 儒报(上)第59章 重录永乐大典698.第698章 九真李氏686.第686章 镜子(下)928.第928章 废除殉葬875.第875章 黑海海峡之战(中)609.第609章 杀进京城(下)935.第935章 阿伊丽450.第450章 安置新移民(下)507.第507章 预订和约稿959.第959章 我为拯救大明而来533.第533章 脱欢逃了545.第545章 银矿反击战(上)第85章 刻意抹掉的关键信息609.第609章 杀进京城(下)第249章 琉璃瓦与铜瓦(上)367.第367章 弥留之际(下)第75章 似无实有的内阁第220章 曹贼第174章 都督张兴(下)293.第293章 香皂282.第282章 第一笔银行贷款647.第647章 官与吏(下)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变化458.第458章 报仇(上)818.第818章 开平卫内迁(上)第219章 朱允炆不是大BOSS328.第328章 对马宗氏(下)729.第729章 锦衣卫谢锋(上)781.第781章 王爷成亲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烦恼982.第982章 一身两帝287.第287章 别罗里之战(上)第163章 合欢树337.第337章 背后的人第47章 计划顺利第59章 重录永乐大典939.第939章 战前第72章 蹲监狱就不用干活了?550.第550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下)584.第584章 离京512.第512章 儒报(下)642.第642章 两头下注800.第800章 威尼斯商人的信誉388.第388章 抵达宁波第20章 以毒攻毒(新书求推荐收藏)688.第688章 交趾叛乱与内书堂第203章 朱瞻圻的身世(下)489.第489章 兴和之战(下)734.第734章 憋屈的朱瞻基483.第483章 大明情报网(上)第231章 旧港之战(中)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355.第355章 大内氏(下)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个人坑第45章 锦衣卫接手第66章 兄弟齐心630.第630章 荒岛面谈(下)638.第638章 朱高煦称帝第101章 邪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