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蛮

农历六月,这是收获的季节。不管是南方的稻米,还是北方的谷麦,全都迎来了成熟。

同时,这也是觉华岛上的郑芝豹、郑森叔侄最忙碌的时候。

他们忙着在关外放火,只需要一个火星子,就可以轻易地烧掉一大片麦地,给鞑子带来巨大的损失,这样的战斗对于有着海面水路优势的郑军言不要太舒逸了。

但是,郑军舒服了,建奴恼火了,明军也就要遭殃了。

鞑子再恼,也不可能生出翅膀飞上觉华岛,他们就只能对宁远一线动手,甚至大军越过宁远城,而向更南面的宁远中后所、中右所、前屯卫等城池发起进攻。

关宁军被搞得苦不堪言,但明面上他们却又对郑军无话可说。不,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有怒不敢言。

吴三桂二十来岁做总兵,三十岁提督关外全部明军,人也是顺风顺水,人生的道路上何曾受过这等的郁气?

“郑氏叔侄欺人太甚。他们自己招惹了建州鞑子,却拿俺们关宁军来做替死鬼。”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是对外人,对于他们自己人来说,还有什么可遮遮掩掩的?

吴三桂面前站着一群手下人,副将张国忠、佟师圣、李应科,参将朱采、孙文焕,全是他的亲信。

如今的关外已经再无其他力量可以制衡他了。李辅明都调去关内,如今也还没有归位。新任的山海关总兵高第更只会在吴三桂面前唯唯诺诺。

虽然关外明军的力量削弱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谷,可吴家在关外的影响力却被放大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而且督师范志完的心也根本就不在关外,靠着之前立下的功劳,还有他在朝中的老师周延儒的照应,范志完正积极谋划着调回朝廷。

那下一个接任他位置的人,吴三桂个人觉得,很可能就是邱民仰。而不会是洪承畴“王者归来”。

关内的李自成都要势大难治了,崇祯皇帝不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吗?

曹变蛟、王廷臣可是两把利刃。还是去痛痛快快的斩杀流寇的好。

而辽东巡抚邱民仰呢?这也是一个很有手腕的人物,资格更是老。但再厉害的人,他手中无兵无卒,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吴三桂现下时候真就已经成为了关外的第一人。

因为在李辅明离去后,关外各城堡的明军纷纷依附于吴三桂。现在他手下已经足有三四万兵马,外加高第麾下的上万人,四五万军兵,战力、素质自然不能跟当初鼎盛时候的关宁军媲美,但他自问守住山海关和宁远城却也不成问题。

所以,皇帝还是把洪承畴放在关内吧。

也所以,吴三桂现在看郑军就分外的感觉膈应。

他们招惹了鞑子,鞑子打不到他们就来打关宁军,那损失的兵力都是吴三桂自己的血肉啊。

可最叫他气恼的是,吴三桂明明不愿意看到郑军这般行事,但阻止的话就是不能出口。

这不只是因为郑军的存在对于明军在关外局面的稳定有着极大的作用,吴三桂更是清楚,在过去的那一年时间里,他用关外的皮货和马匹、药材,从郑军手中换取了多少粮食、布匹、盐糖和铁器药粉。

受制于人,那是连翻脸都不能的。

当然,他也更清楚,就是翻脸了自己也伤不到郑军的一丝儿毫毛,觉华岛上的郑军根本就不会吊他。

wWW▪тt kan▪C○

就看眼下的这局面,就再明显不过了。

“大帅三思啊,那范志完、邱民仰……”副将张国忠看到吴三桂脸色越来越难堪,忙劝道。

郑军可不是只觉华岛上的那一些人,他们背后还有闽海王,还有在如今天下声名赫赫的郑芝龙。

与郑氏的整体实力相比,觉华岛上的一些人又算得甚?

更别说范志完、邱民仰与郑军都好的恨不得同穿一条裤子。二人也不是笨蛋,眼看吴三桂势大难治,自然会拉拢郑军来制衡吴军。

何况人家待在觉华岛上,又不来陆上驻扎,在明面上可并未侵犯了吴三桂这位提督关外兵马的利益。

现在要与郑军彻底的撕破脸皮了,那高兴的只会是范志完、邱民仰,甚至是朝廷。

吴三桂听到这‘实诚’的劝说却是更恼了,心头更是憋屈。自己三十年了,啥时候受过这样的委屈?竟然,竟然……

吴三桂深吸了一口气,“我忍!”

这一刻,这一刹那,吴三桂觉得自己真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桂字,龟也。

北镇。

这里本是广宁卫卫城,落入鞑子手中后就被老奴命名为北镇,统带医巫闾山以东的大片区域。

整体地理环境是极好。除了西部的山地丘陵地带,中东部为西沙河、无虑河、沙子河等冲积而成的平原和上游谷地平原,构成了一块面积广大的平原沃土。早年户口丰实,良田无数,物产丰沃,是大明在辽西有名的粮仓。

但随着战事的掀起,早年的百姓或是逃散,或是被杀戮一空。十室九空,等到黄台吉继位时候都俨然化为一片荒野了。

但随着清军的进攻策略转变,从之前的速胜,变成了缓慢的围城战。黄台吉便将大批人口迁移到这里来,将无人耕作的田地分给士兵。让这里成为了清军在前线区域的一片粮食供应基地。

当然,随着松锦决战的大胜,清军又大踏步的向前进了一遭,大批的人口旋即被迁入了锦州、义州,沿海很多村落都废弃了。但距离海边还有小二百里的北镇,作为农业中心,这儿依旧留有不少的居民。

至眼下,已到收获季节,一片片麦田看得人心里舒坦。

田野之中,人头攒动,留下的汉人阿哈,八旗鞑子,包括很多的妇女,都田间地头忙碌着,挥舞着镰刀不止。这些人分工有序,有负责收割的,有负责运送的,为了抢时间,八旗兵动用了大批的车辆,甚至将战马牵来拉运。

没办法。郑军太丧心病狂了,把一支支火箭直往麦田里射,祸祸粮食,这是要遭雷劈的。

虽然北镇距离海边挺远的,北镇城守尚安福也依旧抽调了四五百马步兵,分守在了南面。

以防万一么。

现在尚安福立在麦场上,看着眼前忙忙碌碌的男女,看着脚边堆好的一袋袋麦粒,脸上洋溢着高兴的笑容。

只要再给他三五天时间,北镇的麦子就能全部收好了,他也可以了却一桩心事了。

这粮一被收入仓库,安全自当再无问题。郑军攻打城池都是挑沿海的下手,岂能深入内陆二百里攻杀北镇城么?

“务必抓紧,颗粒归仓。沿海一线的粮食损失惨重,主子爷肯定要调拨咱们这儿的粮食运去锦州的,你给我告诉底下的人,不想饿肚子的,就都精心点。不然粮食都调走了,饿的还是他们。”尚安福向负责监督这片田亩收割的军官交待着。

这几天里,他可是担心吊胆,怕遭到海贼的破坏。所幸,一直平安无事。

看来北镇还是太内陆了,郑贼还没有瞄上北镇。

第二百八十三章 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不是他郑芝龙的天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五百七十五章 浓郁的挫败感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为正统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袭继续第三十六章 此风不可长,此军必须灭!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二十二章 八闽健儿第一百七十六章 当官的在“回流”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点不一样的宗爷爷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书,一手拎棍第二十三章 义勇番外2第二百七十五章 痛快,痛快,真是痛快!第六十章 未来的郑军陆师第三百二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六十章 未来的郑军陆师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实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投降了,也就凶猛了(求订阅)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七十 八章 斩了郑芝龙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哗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第八十二章 战斗第一百二十五章 斩立决第五百八十二章 雇佣兵第三十四章 陷阱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愿他是个忠臣(求订阅,6/10)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献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选家还是国?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三百八十二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十八章 罪该万死第一百零六章 南洋第三百七十九章 再添实力第二十六章 有个鸟用?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三百五十五章 应天夺权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发横财的机会第一百九十九章 鞑子购炮(求订阅)第四十六章 忠肝义胆(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三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求订阅)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来人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祯第二第七十章 鞑子杀来了(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战火第三百零四章 决战的开始第四百九十九章 钱不值钱啊第三百一十六章 憔悴的多尔衮,狠辣的郑芝龙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丽的归二代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第三百九十三章 北伐首战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袭继续第一百五十一章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四十章 大难题第三章 朝廷能容的下我等吗?第四百二十章 扩军第一百五十五章 李自成不是司马炎啊?第五百六十一章 断后第五百七十章 淡马锡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五百六十六章 继续教导第二百零三章 南明怕是不成的(求订阅)第五百六十一章 断后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势复杂第一百五十一章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第五百五十五章 蒙兀,合不勒与俺巴孩第三百七十章 赵官家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换明天第五百二十章 不肖子孙第五章 寻找退路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势复杂第三百七十五章 燕王赵构第二百九十七章 齐王?郑芝龙想干啥?第一百七十二章 这点贼兵算的了甚?(求订阅)第四百五十五章 东海第三百八十二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五百七十三章 别无选择!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伪官汉奸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第三百零七章 是满万不可敌,还是撼山易,撼郑家军难?第五百七十七章 返航开篇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吴三桂吃亏吃大发了(求订阅)第二百二十章 老爷我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求订阅)第四百五十三章 耶律大石的神助攻十五走亲戚,第三更来不及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齐国第二百零二章 史督师出场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辽使团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费·续(求订阅,4/10)第一百四十章 暴风雨前第一百二十六章 该死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