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迁,南迁,还是南迁呢?

十七年的新春,偌大的紫禁城内一丁点的喜气都没有。

崇祯帝十几年的皇帝史中虽屡屡被败仗恶讯打击到,却从没有向此时这般绝望。

关内最后一支能战的大军也完蛋了,他还怎么来对付李自成?

后者席卷关中,横扫西北,所到之处文武百官纷纷投降,告急文书雪片样飞到他的桌头。外人是体会不到他此刻悲凉又绝望的心情的。

九边重镇里的河套、固原、甘肃三镇已经尽数降于李自成,汉中也降了,流贼于关中之地更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竟全其地。

“大明养士三百年,就无得一人乎?”崇祯帝此刻心中最恨的都不是李自成,而是那些辜负皇恩的无耻文武,那一个个对李自成卑躬屈膝的卑鄙士绅。

万幸关中还有一个榆林镇是忠贞的。叫崇祯帝心中感受到了一丝久违的温暖。

哪怕这温暖中也夹杂着刺骨的冰寒——他得到消息,李自成为了解决榆林问题,采取了先礼后兵的办法。派出辩士舒君睿携带白银五万两招降榆林诸将,同时命李过、刘芳亮率领大军七万随后进发,以便劝降不成即用武力攻取。榆林总兵王定眼见大势已去,借口往蒙古部落调兵,带着几十名亲信逃跑了。亏得王定受命榆林总兵一职时还上书言,自己定尽心竭力以报浩荡皇恩,其人实卑鄙无耻之极。

但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大明还是有忠良的。榆林道都任赶忙召集副将惠显、参将刘廷杰等以及赋闲在家的将帅尤世威、尤世禄及王世钦、王世国、侯世禄、侯拱极、王学书与原延绥总兵李昌龄一起讨论守城,大家公推世威当主帅,以图据城抗拒。

两军激战七昼夜,榆林城破,尤世威、王世钦、王世国、李昌龄等被俘,送押长安,不屈而死。

一道道恶讯飞来,很多地方的报急文书都还没送到京师,地方官先就束手而降了李自成,如此的大环境下,崇祯帝能过好年才是怪事。

等到正月下旬时候,西北再传来噩耗,大明在西北最后的据点——西宁卫也完蛋了。

效忠于大明的土司祁廷谏、鲁胤昌等,先后击杀了降将鲁文彬和制将军贺锦。后者本是革左五营中的三号人物,仅次被杀的贺一龙和病逝荆州的马守应(老回回),在民军内讧之中站在了李自成这边,故而得封为制将军。

贺锦在鲁文彬阵亡后,一心复仇,旋即中了计策,被祁廷谏、鲁胤昌坑死了。但西宁卫诸人到底实力薄弱,贺锦轻兵冒进遇伏而死,其部下将士实力依在,上下皆悲愤填膺,大军杀入高原,轻松的那攻克西宁城,活捉了土司祁廷谏。

至此,整个西北地区的明军据点已全部拔除,民军渡河东征,夺取京师,后方已然稳定。

崇祯帝感受到了一股深深地危机。虽然他与李自成大军之间还有表里山河的晋西,还有大同、宣府两镇兵马,但那都是守成有余而攻不足。明军一败再败,所有的机动力量都败个干干净净了。李自成打来,便是暂时抵挡住了,也非长久之计。如是,他心中南下的想法也就更甚了。

当初崇祯帝为什么要拒绝蒋德璟所请?那一大原因就是他心中已经生出了南迁的念想。

不过他现在有些小后悔了,自己当初不该拒绝了蒋德璟的所请啊。

那郑芝龙表现的还很是忠贞么,纵然有些桀骜,可在眼下关键时刻,也可以忽略不计的么。

他要真的到了,南迁的事儿也就没阻碍了。

可木已成舟,说什么都完了。

现在李自成大军都已经杀进了晋西了,可朝廷在彼处却根本无兵可守。周遇吉与晋西巡抚蔡懋德分别布置河防,并向京师求援,但京师亦已无兵可调,仅是象征性地派遣副将熊通率领二千士卒助战。

黄河防线不堪一击。

巡抚蔡茂德手下的标营大约只有三千人。他原来驻在平阳,然晋西从河曲城开始就与关中相临,只隔着一道黄河,上下一千余里,到冬天全都结冰,随时可以渡过,根本不是少数兵力可以防守的。蔡茂德奉崇祯帝严旨,不能不布置守河。可是他手中无兵无饷,毫无办法。正准备战死在平阳的时候,晋王却催他赶快回太原,全力保护省城。因为当时不仅是平阳以西黄河危急,而且在河曲附近,也在哄传民军渡河,也就是说,李自成的人马不仅要从平阳进军,还要从北边走偏关过来,从北边包围太原。所以太原城中,从晋王宗室到达官富绅,都十分害怕,紧催巡抚蔡茂德回去守城。蔡茂德知道,倘若太原失守,他就更不好向皇上谢罪了。所以当大顺军从韩城一带有小部队渡河的时候,他就带着二千标兵匆匆返回太原,而将守黄河的重任,交给了原来驻防在平阳一带的副总兵陈尚智。后者很干脆的就投降了。如此,太原以南再也没有大明的军队了。

晋西各地百姓从李自成到长安以后,就哄传着李自成如何仁义,人马纪律如何严明,纷纷等待李自成大军一到就要迎降。果然民军渡河以后,军纪确实很好,而且读到了提营首总将军刘宗敏的布告。所以从十六年的十二月起,就出现了到处迎降的形势。平阳知府张一然投降了,受到了重用。平阳的大乡绅申家严逃到山中,被家奴们捉到,献给民军。刘宗敏因他为富不仁,民愤很大,下令严加拷打,逼他将家中的金银、财宝、粮食全都交出,然后处死。这件事使平阳府的百姓们人心大快。

可就算有了申家严的前车之鉴,晋西中南部各州县依旧降者如潮。

崇祯帝只能感慨“人心至此乎”?

民军的兵锋已经逼到了太原,也不知道蔡茂德能坚持到几时?

“万岁,翰林学士李明睿觐见。”

“快宣。”崇祯帝脸上的哀色一敛,表情多出了一抹鲜活来。

“臣翰林学士李明睿,拜见吾皇万岁。”李明睿很清楚自己这次被宣见是为了什么。

上回也是在这里,当时被崇祯帝私下里召见的人里还有户部尚书、左都御史李邦华,原九江军府总督吕大器。

李明睿很直截了当的劝崇祯放弃燕京,尽快南迁。

“今流寇已经入晋,距离京畿近在咫尺,北都危在旦夕,想要社稷安稳,唯一可行之策那便是迁都金陵,隔江而守。”虽然历史上南渡的小朝廷就没有一个能重新打回北方的。但这并不妨碍他说那一大堆的场面话。

什么休养生息,什么积蓄力量,再重振朝运,匡扶江山,等等。

叫当时的崇祯帝听了大喜,可崇祯也有他的顾虑,说道:“汝意与朕相合,然外边诸臣不从,如之奈何?”大明朝廷中北方人的力量可是不弱的。

这朝廷一旦南迁,场面话虽然能说的一堆一堆的,但事实是甚样的,虽不心里明白?

南迁就代表着放弃北方。这对北地官僚的损伤就太大了。

大明朝日后就是能起死回生,那也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

李明睿说:“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并请崇祯勿犹豫,尽快决断。

但崇祯帝就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他不想担负弃祖宗宗庙的罪名,更是希望能有群臣上书劝他南下,然后自己再顺水推舟,而不是自己‘乾纲独断’的决定南迁,以至于史书上落得骂名。

“现下海路封堵,只有陆路可行。陛下可取道山东,假祭孔之名,待圣驾一旦到了曲阜,便可快马加鞭向南而去,再手诏淮上刘肇基部迎驾,十日内即可安稳。江南有魏国公、史本兵,皆朝廷忠良也。”

第五十九章 黑心坏鸟郑芝龙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第三百五十五章 应天夺权第三十五章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买命钱与卖命钱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一百三十四章 晋西盐商第一百一十七章 下澎湖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阵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三百零六章 排枪击毙与排队送死第八十一章 硬骨头第二百二十九章 日本人已经完了(求订阅)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三百四十九章 装神弄鬼,我信你的鬼!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一百章 碰撞第五百四十八章 试炮场,赵构教子第二百六十七章 仓惶不安曲阜孔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祯帝:祖宗保佑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家都是旗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顺有天命,开局就王炸第一百四十章 暴风雨前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三百五十八章 诏书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五百八十四章 泱泱大国,天朝风范第三百七十七章 局势复杂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员培训班第四百二十四章 赵构“新政”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迁,南迁,还是南迁呢?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手笔第二百八十三章 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不是他郑芝龙的天下第七十章 鞑子杀来了(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有个鸟用?第二百四十七章 兴风作浪,功成身退(求订阅)第三百六十章 大战来临第五百六十九章 沉翳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题作文——怎么当皇帝第二十八章 俘虏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献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笨蛋千千万万,许尔安为什么这么突出?第二百三十五章 进城啦,抄大户啊……第二百一十九章 骂名滚滚来(求订阅)第四百七十章 虚头巴脑的表面功夫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构:老子真想多了第三十九章 杀鞑子可真痛快!第三百五十章 赵宋的本钱第二百二十三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求订阅)第一百七十章 一个借口(求订阅)番外4第五百一十二章 又是一年寒冬到第二百六十六章 中原有此帝王,真我大清之福第四十六章 忠肝义胆(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订阅)第四百九十九章 钱不值钱啊第一百九十三章 帮一把李自成(求订阅)第十八章 罪该万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网打尽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枪取富贵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遗产第一百四十章 暴风雨前第二十一章 一手拿书,一手拎棍第七十七章 崇祯第三百七十章 赵官家第一百三十七章 人不磨,不成器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兰人很不开心(求订阅)第四百八十八章 离开草原第四百零五章 尽人事听天命尔!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八十五章 攻敌必救!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伪官汉奸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险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三百五十章 赵宋的本钱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贞第三十三章 趁虚再入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还需要学习第四百零六章 信使秦桧第三百零八章 记吃不记打的鞑子第五百六十八章 正旦使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枪取富贵第二百八十七章 狭路相逢勇者胜第五百六十三章 太子与藩王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愿他是个忠臣(求订阅,6/10)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四百零五章 尽人事听天命尔!第三百八十二章 锦衣卫指挥使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兰人的本钱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