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

东直门外,内阁首辅周延儒,掌中军都督府事英国公张世泽领班,以二人为首的一干朝臣勋贵,出城二十里相迎郑芝龙军的到来,气氛是非常的热烈。

此时已是三月十四日。

对照历史,郑芝龙真的是掐着点来到的。

李自成大军逼近居庸关,整个燕京城都嗅到了一股灾难的味道,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勋贵皇戚,没人希望看到改朝换代。

他们没有为大明朝拼死一搏的勇气,可他们却多少明白,大明‘安保无恙’是对他们最大的好。

所以,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候,声名远扬的郑芝龙亲自带兵入卫京师,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

皇城内的崇祯帝也一脸的喜悦,周皇后看了心中高兴,多少日子了,她都要忘了上次看到崇祯帝这般兴奋是什么时候了。

“可惜,可惜,这郑大木年少英才,却早有婚配,长平亦定下了婚事,不然……”

他与周皇后的嫡女,长平公主年方十五,郑森则年双十,正是相配么。只是都有不足啊。

周皇后对前朝事也不是一无所知,知道眼下情况已经有了转机,这大明朝正是依靠郑家父子的时候,但旧日的观念使然,还是让她对郑氏父子的出身和职业颇有些微词。

“陛下隆恩浩荡,又是封爵又是柱国,郑氏还敢心有不足,要以长公主妻之?”

“那郑大木确实是少年英雄,妾身处在后宫亦听闻过他的声名,世人都说是吴长伯(吴三桂)第二。来日定是一代名将。战场上刀枪可不长眼睛,把长平许配给他,万一沙场上有个闪失,岂不是害了我女儿一辈子么。”

周皇后第一句话还端着皇家的范儿,第二句话就露出真意来了。

崇祯帝闻言大笑,“郑氏子若成了皇家驸马,焉能还让他去那沙场征战?”这朱家的驸马比赵宋家的驸马还有不如,不止都是当摆设用的,还要一天对公主问安四次,驸马的家人也要对公主行君臣大礼。

就是公主吃饭的时候,驸马都只能站在一边伺候着。

这哪是娶公主啊,这是娶了个祖宗啊。

“哼。郑大木年纪小小就随其父征战沙场,少年成名,正是心高气傲,有气吞凌云之志的时候,你偏让他来做皇家的驸马,你是生怕长平的小日子过的舒服了不是?”

“再则那郑芝龙正是被你倚重时候,却被你整治的见了儿媳妇都要行君臣之礼,你是……”诚心的诚心的还是诚心的想叫自己的女儿不舒服?

周皇后知道自己丈夫心劲一起,就爱脑袋发热,但眼下这意思也太不靠谱了。担心崇祯帝真上了心,忙给他泼了一桶冰水。

崇祯帝闹了个大尴尬,哈哈干笑两声,心中登时再没有一丝的念想了。

周边侍奉的太监宫女都要忍不住笑出声来了。皇后性情温和,可少见她这般的怼皇帝。

随着郑芝龙军的抵到,整个皇城里的低沉深重气氛都一扫而光。所有人都与这座壮丽的宫殿建筑群的主人一样,认为京师至此无忧了。

可紧接着入宫觐见的郑芝龙就给了崇祯帝狠狠一重击,“你说什么?必须弃燕京南迁,方可保全大明社稷,郑芝龙你好大胆。”

崇祯帝爆燃大怒,万万没想到这样的话会从自己即以厚望的郑芝龙口中道出。若是漫画化这眼下的场景,他的四周就都要被火焰笼罩,头顶上则全是无尽霹雳闪烁。

“臣请陛下息怒,且听臣道来。”

郑芝龙一点都不为崇祯帝的愤怒而惶恐,今天的这一幕他在过去的时间里都不知道被设想了多少回。在兴致正高的皇帝头上浇泼一盆冷水,那可不就要承受皇帝的雷霆大怒吗?

殿内只有寥寥几个人,首辅周延儒,司礼秉笔太监提督京营王承恩,崇祯帝的贴身太监小毛子,外加带刀侍卫五七人。

此刻众人皆是大惊,周延儒向郑芝龙狂使眼色,后者只做看不见。

“你说,朕准你说。”崇祯帝恍如一头怪兽样,在地台上来回盘转着。

郑芝龙的兵已经进入京城了如何,现在这皇宫大内,他一声令下,一样能把郑芝龙斩成肉泥。

“陛下只以为京畿可保,不过是认为臣率军增援居庸关,便可将李贼挡之在外,再有吴三桂领大军奉诏入关,如此京城便可无碍也。臣却敢问陛下,可知道李贼偏师刘芳亮部现今已经到了何处?据臣所知,洪亨九已经领败兵退入归德,即与中都兵马相汇。中原之地,流贼大军已经十夺七八。其兵锋更已经杀入了齐鲁,切断运河。

下一步贼军定会大举北上,大名、广平、顺德、真定、河间、保定诸州府无兵无粮,只靠忠贞士绅,毁家纾难,不啻于滴水车新,安能济大事?”

“如此臣便是与唐总戎在居庸关抵挡住了李贼主力,北直隶中南诸州府也将尽数沦陷,届时。朝廷只剩下半个直隶,又如何能稳住天下局势?”

“陆路交通都不畅通,京畿已被李贼包围,成一片孤岛。那消息传递,那政令传发,还有钱粮输送。都该如何济事?难不成都靠海路?”

“到天寒地冻时节又当如何?”

“何况这还只是李贼。若关外建虏再趁火打劫,扣关而入,与李贼两面夹击,朝廷又当如何自保?”

多尔衮刚刚上位,立功心切的心里人都能想得到,若是在这个关头清兵再破边入关,大明就是能守住燕京城,那也是一条死路不是?

郑芝龙的语调一句比一句激烈,崇祯帝的脸色一次比一次苍白。

他的满腔怒火被郑芝龙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给抽了个空,就是周延儒和王承恩看着郑芝龙的目光也有不同了。郑芝龙不再是找死,这是真正的大忠大诚啊。

“万岁……”王承恩被说服了。

“陛下,老臣以为安南伯所言不差,请陛下三思。”

郑芝龙抬头看了一眼精神似乎有些懵呆的崇祯帝,也把语气放软,“陛下,江南地域广袤,钱粮富饶,人口亦是繁多。况乎金陵六部皆在,史本兵与魏国公皆朝廷忠臣。若是南下,实可缓目前之急。”

不需要去说什么来日反扑的事宜,也不需要说明军在南方有什么的优势,那都是套话。可缓目前之急才是真正的大实话。

崇祯帝脸色蜡一样苍白,整个人精神不定,如何能当机立断?何况这等大事,他怎么着也要召集群臣商议一遭啊。

“陛下怕是来不及了。”

“来不及了?”崇祯帝无意识的重复道,不明白郑芝龙的意思。

“李贼东进以来,官军降者如潮。臣只听闻贼兵已进居庸关下数日,却不曾听唐军有战报送回,且以为唐杜(唐通、杜之秩)之僚多已赴了杜勋、王承允之辈后尘。臣敢请陛下速决。”

郑芝龙临到最后了还给了崇祯帝一重击。

第一百一十章 战争的准备第三百零六章 排枪击毙与排队送死第三百三十章 卑鄙,太卑鄙了第三百六十章 大战来临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来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炮击第三百五十九章 赵构的枪杆子开篇第七十 八章 斩了郑芝龙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动兵了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弹(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欢呼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明朝的‘曾胡左李’?第五百八十章 西辽第三百五十章 赵宋的本钱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游骑第二百七十六章 忠孝节义,无一不缺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毒第三百五十一章 金鹏展翅,再露锋芒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顺皇帝要见血第四百二十章 扩军第四百五十九章 出榆关第二百五十七章 郑森与郑平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打勤,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第五百二十三章 草原(上)第四百零九章 新鲜的挑战第八十章 对垒(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遗产第二章 朱明江山还能救么?第七十六章 清军南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燕王的雄心壮志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三百四十六章 风光一时,后悔一世第一百六十章 还敢不捐款?(求订阅,2/10)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三百一十四章 阳谋第五十六章 变化(求收藏)第四百二十五章 税赋分成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第二百零四章 鞑子不是鞑子了,历史也面目全非了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克星,大清劲敌第五百四十七章 铸炮第三百六十六章 追亡逐北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式战舰第五百六十六章 继续教导第九十章 无耻第四百九十六章 奴隶?第二章 朱明江山还能救么?第三百一十五章 阿济格北去第二百六十五章 还没过河就先拆桥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番外1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说东虏(求订阅)第六十八章 愿随大帅杀奴!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他们(她们)到底是谁?第四百九十二章 over!第四百九十九章 钱不值钱啊第四百七十九章 憋屈,很憋屈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来使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响第八十章 对垒(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忠勇烈士,大义无双第三十九章 杀鞑子可真痛快!第五百二十九章 使节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第一百四十章 暴风雨前第三百四十八章 河北大元帅府第五十四章 觉华岛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鞑子要跑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惊喜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顺文武(求订阅,10/10)第三百七十章 赵官家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订阅)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两端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四百二十八章 此内阁非彼内阁第三十三章 趁虚再入第六十七章 讨满檄文第一百二十九章 夺下禾寮港第四百三十二章 农垦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头第六十三章 造化钟神“秀”第一百九十八章 啥是壕无人性(求订阅)第二百八十五章 多尔衮的得意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还远吗?第七十三章 丢尽老祖宗的颜面第二百九十七章 齐王?郑芝龙想干啥?第四百五十七章 选妃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州港第五百三十七章 赵官家的雄心壮志第四百七十五章 父子谈第四百五十七章 选妃第四百三十章 首辅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