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摊牌(完)

“同时,国乱岁凶,四方扰攘。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在这危急存亡之秋,朕希望诸位臣工贵戚能匡君辅国,助战剿匪。……”

崇祯帝并没有直接道破南迁事宜,而是先伸手要钱,次夺取各家各户的家丁。特别是诸多勋贵之家。

这些人尽皆是武职起家,纵然传承多代后当家主人早从初代的熊罴猛士退化为不能跑也不能咬的小京巴了,可谁个家中没有豢养一批家丁护院?

这些人都聚集起来,三五千人怕没有,两三千能舞刀弄枪的壮汉还是不成问题的。

在现如今的京城里,这可是一股很客观的力量了。

更重要的是,这般一来可以减少城内的不确定性力量不是?

民军已经大举压境了,谁敢说这京城内就没有李自成的奸细,现如今在场的人等,就一个个都对大明忠心耿耿?

听到皇帝又伸手要钱,底下的群臣却没太大的反应,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居庸关不稳带来的震撼之中。在场的文武臣工和勋贵皇戚,不知道多少人听到了“喀吧”一声心碎,真的是最后的希望也告灭了。

贼军竟然能真的打到燕京城下,讲真的,这些个混蛋们虽然对大明朝没太大的忠诚,但也都发自内心的不希望大明朝倒下。

之前李自成势如破竹,可京城内却始终有不少人不以为然。

那凭靠有二,一是一路疾行赶赴京城的郑芝龙。

——京城内朝野之间这阵子对他的评价,真就有一种当年拿破仑打厄尔巴岛返回巴黎,王朝复辟时舆论界的既视感。

先是有人把郑芝龙骂做乱臣贼子,这真有点过分了。郑芝龙迄今为止可是“赤胆忠心”的。

便是太原告破的消息传入京师时,还有人痛斥他无有旨意擅自动军,实是胆大妄为。

可当周遇吉战死武宁关之后,那舆论就开始有转变了,朝野上下开始说他虽是一片忠心,但这般行为里到底有些不妥。

至此,这舆论是从负面效应开始变为绝对中立了。

然后大同姜瓖不战而降李自成的消息传入京师来。这就又从中立变作了倒向郑芝龙,说他有未雨绸缪之智,能人所不能,果不愧是天下名将。

李自成下大同,次下宣府,一路上明军望风而降,京城诸人开始感到紧张,对郑芝龙就开始了吹捧,甚至都不要廉耻了。

等到李自成兵临居庸关的消息传来时候,郑芝龙已经是京师文武勋贵们的救急之希望!

第二就是关外的吴三桂。后者距离京师的距离并不远,纵然吴襄狮子大开口,可吴三桂的老爹、哥哥等一家数十口都在京师之内,以救父突围而孝闻九边,勇冠三军的吴三桂真敢不来么?

包括崇祯帝在内,京城所有人都对吴三桂的关宁军报以厚望的。而且他们都相信,吴三桂的大军一动就肯定能击退李自成的。

因为关宁军的战斗力在他们心中是超牛的。那远不是流贼可以抵挡的。

就是这两个因素支撑着文武勋贵们吝啬来,一个个对着崇祯帝恨不得一毛不拔。

但现在,两个凭靠一个至今还没出山海关,另一个来倒是来了,却张口就说居庸关不稳。居庸关真要不稳了,李贼可不就眨眼就能杀到城外了。一如适才皇帝所说的,燕京城那么大地儿,就凭万把人的郑军如何能守住?

而要燕京城真守不住了,他们呢?

他们这些与国同休的勋贵们呢?也投降么?

“臣刘文炳愿献银十万两,家丁二十人,飨助陛下,戡乱救国。”新乐侯刘文炳第一个跨步上前来。他是崇祯帝的老表,亲故表,崇祯帝的老娘是他亲姑姑。

也是一干勋贵中出了名的穷光蛋。

虽然一门显赫,连兄弟刘文耀都是左都督,但二刘多少要些脸皮,为人更是安分守己型的。把整个刘家都给卖了,能有十万两吗?

皇帝在这个关头还要高噱头吗?

众臣心中还在笑。就听上首的崇祯帝拍手大赞新乐侯毁家纾难,忠心秉国,不愧是与国同休之勋臣。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新乐侯忙抱拳谦逊道,接着他真正要说的话这才出口。“臣出身卑微,能有今日富贵皆自隆恩浩荡。”

这话半点不假。自明成祖之后,这大明朝后宫里的主人都没几个是大户出身的。刘氏祖上是海州人,后移居河间府。被选入太子东宫,成为光宗朱常洛的淑女(一种低级妾媵)。万历三十八年为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朱常洛生下第五子朱由检,即崇祯帝。但刘淑女并不讨朱常洛的欢心,在崇祯帝五岁时,因为朱常洛的一次歇斯底里的大发作不明原因的死了。

崇祯帝也是登基之后才专门使人寻到了刘家。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我辈勋臣与朝中文武大臣皆有不同,与国同休四个字岂是玩笑?那李贼起事至今日,前后已有十几年头,身边岂能无有些心腹?真要轮到李贼得势了,文臣武将降了还能有一条活路,李贼总要人来治理天下的。但像臣这样的勋臣,李贼周身还会少了么?”

“再说了,彼辈人都是一群泥腿子出身的穷汉子,真要夺了京师,入的这天下首善之地,李贼得以正大位,自要犒赏全军,犒赏功臣。可国库、内帑里皆空荡荡的,李贼拿什么来犒赏手下数十万贼兵贼将?还不是取京中的富贵?”

“而京中的文官可以给李贼卖命,李自成若还有三分帝王像,便只会诛杀零星几个恨之入骨者,余者尽数安抚之。那受灾受难的就只能是臣等与之无用的勋贵,宫中的中官,还有城中的富绅……”

刘文炳和巩永固是崇祯帝最信任的两个勋贵了,在敲响景阳钟前就使人召二人入宫,彼此间早套好了话。就像众多勋贵们所想的一样,刘文炳手里根本就没十万两银子,但这只是一个由头。

他真正献上的不是十万两银子,而是之前的一番话。

那效果绝对不能小觑。刘文炳话音方落下,勋贵和文武百官就全都骚动起来。

前者如是受黄钟大吕,如雷贯耳,刘文炳道破了勋贵们最担心的事情!他们这些勋贵最怕的就是自己连投降附逆的资格都没有!

而文武百官们就全都不满意了,新乐侯这说的叫什么话啊?还是人说的么。

他们对大明朝也赤胆忠心一片,大家有什么不同啊?

第二百六十七章 仓惶不安曲阜孔第七十章 鞑子杀来了(求收藏)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权,留着过年啊?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四百三十四章 国债三千万贯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三百七十六章 朕是不会亏待她们的第二百三十四章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第四百五十七章 选妃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五百零五章 高昌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时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进考场了……(求订阅)第九十九章 完了,全完了第七十四章 庸臣碌碌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两端第八十一章 硬骨头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费·续(求订阅,4/10)第四十章 大难题第四百七十四章 不交兵权,留着过年啊?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五十四章 觉华岛上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五百零六章 毕勒哥第一百三十九章 意外之惊喜第三百二十八章 通州都到了,燕京还远吗?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游骑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个个都戏精啊(求订阅)第一百五十章 入卫京师!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网打尽第五百三十二章 哈哈大笑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滚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后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三十八章 鸣金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哗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青果不做崇祯第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差点遗忘的大杀器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兰人的本钱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统快了第一百二十三章 进兵岛南第四十六章 忠肝义胆(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七章 铸炮第一百五十章 入卫京师!第四百四十一章 买命钱与卖命钱第五百七十五章 浓郁的挫败感第三百四十二章 王太子第五百九十章 西辽的幸福番外2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后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树倒猢狲散第一百三十二章 冷兵器的闪耀第三十五章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第一百五十七章 摊牌(续)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步登天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遗产第六十章 未来的郑军陆师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没坏处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头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第四百六十六章 小儿辈第三百四十章 衣锦还乡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祯帝不学小明王(求订阅,1/3)第四百五十章 闻战则喜第三百五十五章 应天夺权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败第二百一十九章 骂名滚滚来(求订阅)第三十九章 杀鞑子可真痛快!第一百三十一章 夜袭继续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举而多得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五百四十六章 对塞北下手第三百二十二章 野心勃勃之辈第四百九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四百五十五章 东海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订阅)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五百二十七章 他还需要学习第一百四十章 暴风雨前第四百八十二章 计划第五百四十一章 高昌兵和塞北游骑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克星,大清劲敌开篇第二百五十七章 郑森与郑平第一百九十六章 吴三桂吃亏吃大发了(求订阅)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祯帝不学小明王(求订阅,1/3)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十章 好法子第一百八十九章 借师助剿吴三桂,太后床上多尔衮(求订阅,3/3)第五百四十八章 试炮场,赵构教子第五百七十九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九十七章 主子爷,奴才们不想死啊作战(求订阅)第五百四十七章 铸炮第一百六十六章 统统打包(求订阅,8/10)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六十四章 大奸似忠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