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还敢不捐款?(求订阅,2/10)

崇祯帝心中很痛快,一些话他早就憋在肚子里了,可始终不能喷出来。因为他这个人始终没能脱开朱明晚期的那种政治氛围,加之人也爱颜面,就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纵然心里恨不得把一个个科道言官都碎尸万段了,比如那个该死的光时亨!

但整个人始终处在明末文官政治氛围里的崇祯帝,一切都只能做梦时想一想来。

今天才算是如愿以偿,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很是有一种心胸为之一轻的感觉!

百官队列里的一些个言官脸色变了变,虽然他们的确是在拿大明朝的存亡开玩笑,来给自己刷名声,但看开不说开好不好?这是朝堂上的规矩,今天皇帝有点过分了。

但这些人嘴巴张了再张,却还真没人敢出来撩虎须。

皇帝把话都说开了,他们要还敢站出来刷声望,可不就真成了“邀名卖好”,不惜陷社稷江山于死地的居心叵测之徒了?

真以为李自成的大军快杀到城外了,皇帝的刀子就不利了么?

“陛下所言极是!老臣附议。”终于到了周延儒登场了。他心情是十分轻快的,因为之前的商议中,被抛出来当替死鬼的人是陈演。而不是他这个内阁首辅。

天下败坏至此,周延儒身为首辅,本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但崇祯帝舍不得他啊。

周延儒当然也不想死,现在如愿了,可不是高兴之极么。

内阁首辅的份量可是不一般,群臣静声。周延儒张口说道,“关宁军一动,关外之地便要尽弃,朝廷于东线就再无屏障可言,东虏破关不过在眨眼之间。而关宁军不动,李贼又要来犯京师,如此有社稷颠覆之危……”

“老臣愚钝,实在想不出两全之策,以解朝廷之难。只现今看来,两权相害取其轻。必要抽调关宁军来援的。可如此朝廷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东虏之害更甚李贼,朝廷便能击退李贼,得一时喘息之机也难再复威严。遂只能南迁。

老臣请陛下速携太子诸王文武百官贵戚,南下金陵。隔江而守,存亡继续。”

都不说什么日后反攻中原了,只说眼下,那是先保住大明这面旗帜不倒才是真理。

周延儒在朝堂上还是有一些依附者的,见他已经这般表态,当下一群人纷纷站出来附议。再加上李邦华等本就支持南迁的朝臣也齐齐出列,崇祯帝的心是彻底放到肚子里了。

别看在群臣汇聚之前,他都跟郑芝龙等人探讨了许久,按道理绝对是万无一失的,可他先前屡次叫群臣商议南迁事宜都横生出变故,算盘屡屡不能如意,叫他始终有提心吊胆的感觉。现在终于齐全了。

“臣愿捐资两万两……”

“臣愿捐资一万两两……”

“臣也愿捐资一万两……”

等到南迁的决议被彻底敲定之后,筹款助饷的事儿就也被提到眼前了。燕京城能指望的两支兵马,一支已经抵到了,可另外一支却是个属狮子的,不把人喂饱了,终究是不能叫吴三桂尽心竭力的。

所以,南迁是大事,筹款助饷也是大事,而且更急迫。

燕京城还指望着这笔钱能招揽些青壮守卫城池呢,纵然京城最终还是要丢,可好歹固守一二,拖延几日不是?

但叫崇祯帝好险没气个大仰八叉的是,满朝的文武百官和勋贵们虽然比上次他募捐的时候好些,但一个个还是奸猾的很。那一张张吝啬的嘴脸,叫他恨不得喊人通通把人咔嚓了。

可在底下的文武百官以及诸多勋贵们看来,自己的吝啬是应该的。那都是自己的钱财啊,现在大家伙又要跑路江南,家产房产地产全丢在了北地了,一个子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话,能舍出几千两一万两银子捐给皇帝,已经难能可贵了。

至于家丁,南迁路上,千里迢迢,难保不发生意外,现有的家丁都还不够用,很多人都想着回家后立刻撒着银子招揽一些丁壮,哪里还有多余的交给皇帝使?

不过虽是如此,崇祯帝还是收拢了百多万两银子,手中有了银钱,心中立刻就有了底气。先是提高守城官兵的待遇,之前京城守军的待遇是,只要人上城,每日黄钱百文。这个待遇较之往日自然优厚许多,但对现在京城百姓却吸引力不大。

崇祯帝也明白皇帝不差饿兵的道理,先就拨发了三万两银子给英国公张世泽,叫他去代皇帝犒赏城内守军。然后给王承恩三十万两,叫之火速在京畿招兵,至于兵仗局、武库中储备的兵甲物资,旦是需要,无须禀报,只管取用。

再厚赏了郑芝龙五万两白银,净军也抽调壮勇者入卫皇城,一样撒银子犒赏。

只要手中有银子,崇祯帝还是很大方的。

郑芝龙同时也被加了兵部尚书衔,提领京师马步军。可以说又官升了一级!

“曰郊(郑芝莞字),你去带人把范永良给收拾了。记住,不能露出我军的痕迹,小心行事。”

郑芝莞这家伙在郑芝龙这辈儿人中,论胆识论勇武,那都是倒着数的。可要是论小心谨慎,论安全第一,却是众人中一等一的。

郑芝龙早早就把他从军中调开,去组织属于郑家的‘锦衣卫’,那未尝就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郑芝莞脸上乐出了一朵花来,“大兄放心。范六儿,小弟盯他多时了。”后者早就离开了京城,但并没有走远,包括范家从南面运入的大批粮米,郑芝莞烂熟于心。

“别把人打死了,范永良肚子里可有不少有用的东西。”

“你就等好,小弟保管把他肚里的东西都掏出来。”然后也不耽搁把这狗东西剁碎了喂狗。

郑芝莞脑子里本没有太过分明的民族观的,但这不是郑芝龙很爱憎分明么,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么。有了做老大的郑芝龙为表率,那郑氏集团内部一干上层人物的‘三观’现下是一个赛一个的端正。

范永良不在城内,郑芝莞自然要出城去的。他手中还拿到了一个郑芝龙的令牌。

因为啊,他都还没到了东直门,密密麻麻的人头车马就已经把整个街道围得水泄不通,距离城门口至少有一里地。

自从郑军入城之后,京城内九外七十六座城门就都被他下令禁闭了。

寻常百姓能出不能进,商贾之流的愿意出城,也不加阻拦。但有功名的士绅不成,官员更不成。

如今正值国难,彼辈人饱受国恩,怎能不在这危难关头给朝廷出把力呢?

“施琅。”

“小的见过七公。”施琅抱拳行礼。

郑芝莞是郑芝鹏的亲兄弟,而不是郑芝龙的亲兄弟,但他能被改了‘芝’字,那就等于被郑芝龙拉入伙了。在郑氏集团,小辈人都把郑芝莞称为“七公”,虽然他的年纪比郑芝豹还长几个月,但这就跟当年的十八芝结义一样,年纪最大的并不一定是大哥。

“大木可都给你说了?”郑芝莞很清楚眼前的青年不止被郑森看重,还被郑芝龙看重。

“长公子已有吩咐。”

“那就点起兵马跟我走。”

第九十六章 杀声起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三百六十七章 黄袍加身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从郑芝龙第三十七章 巴牙喇兵第六十五章 招降小袁营第七十六章 清军南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献策第二百七十三章 鞑子要跑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弹(求收藏)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滚第四百三十九章 遗老遗少第五百六十四章 迁移法第二百二十四章 武士的耻辱要用鲜血清洗第五百一十章 岭南蛮兵和交州土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危矣第五百八十三章 南洋佛教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第三百二十一章 朝鲜义勇vs日本武士第五百四十六章 对塞北下手第四十七章 你为何不早来,你为何不早来?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选择第四百三十三章 天下一统快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使节第四百三十七章 纸钞第五百六十一章 断后第四百三十九章 遗老遗少第一百五十四章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耳!第二百二十章 老爷我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求订阅)第四十二章 洪承畴的一线生机(新书求收藏)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个好皇帝第四百七十八章 太难了第二十四章 说好话不花钱第一百二十二章 火,火,火!第四百三十二章 农垦局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风得意阿济格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无选择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九章 闽地来的海蛮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汉奸没人权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残忍么?第三百一十二章 杀不尽的南蛮,打不完的炮第五百五十六章 是狼是狗?第二百二十三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求订阅)第三百八十五章 你这厮是趁了谁的势头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三百五十七章 与赵构小儿一会第二百四十三章 一年不见……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芝龙想干啥呢?第二百七十三章 鞑子要跑第九十五章 扬眉剑出鞘第十三章 此乃好事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五十九章 黑心坏鸟郑芝龙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战火第二百一十四章 荷兰人很不开心(求订阅)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务员,笔帖试(求订阅)第三百五十六章 金人大哗第二百四十六章 报纸和奏疏第四百五十一章 国策第四百八十二章 计划第一百五十二章 李自成第一百八十六章 李自成说东虏(求订阅)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第二百九十章 保定已先败第四十二章 洪承畴的一线生机(新书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二章 上下同欲者胜第九十八章 过河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个好皇帝第九十四章 汉奸(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欢呼第五百七十四章 拜占庭来使第一百六十四章 但愿他是个忠臣(求订阅,6/10)第四百八十六章 娱乐大众第二百四十章 安全第一第四百三十章 首辅赐教第四百一十一章 攻城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四百九十一章 所图更大第三百六十七章 黄袍加身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三百六十八章 接下该怎办是好?开篇第一百八十二章 大顺皇帝要见血第二百二十八章 郑芝龙“傲”出了一个新境界(求订阅)第四百八十章 该岭南了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权大涨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一百三十八章 海外有忠贞第三百四十一章 后妃第四百七十一章 成就感第四百一十五章 何为正统第二百一十一章 范永斗范大人(求订阅)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个个都比朕有钱!(求订阅,5/10)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迁(求首订,1/10)第四百一十六章 赵构的期盼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丽的归二代第三百六十五章 兵败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