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吴三桂吃亏吃大发了(求订阅)

“公子,通州着火了……”

东直门城楼上,李岩陡然惊醒,快步走到城楼外,就看正东的方向燃起了漫天大火。真就是把天空都染红了。

通州最后的一支顺军,在鞑子前锋抵到通州城下时候,先一把火烧了通州粮仓,然后就会一溜烟儿的跑回京城来。

粮仓内可还有不少粮食。哪怕只是十几万石,而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石。

毕竟那里是大明仅剩的家底,郑芝龙撤退的时候也没一把火烧了。就跟京城的粮仓一样,都保存完好的很。彼时,京城和通州的储粮可是给李自成一大惊喜,大顺军在京畿人吃马嚼,全然不费力气了。

此番李岩守京城,那就是使劲的祸祸粮食,挥洒钱财,好招兵买马,准备滚木礌石,准备金芝等等。可是鞑子和吴三桂来的太快了。

要是能再给他十天的时间,靠着舆论发酵,他保不准真的能从燕京内外招揽不少青壮,而不是现如今这少少的三两千人。

一件披风搭在了李岩肩头,红娘子挎着剑站在他身旁。眼睛看着通州方向的大火,脸上全是担忧。

燕京城的局势很不好,吴三桂和满清大军压来,李自成领兵仓惶而逃,再有之前山海关的大败,这一切无不在说明战局的不妙,无不在说明大顺朝的不顺。

就这般的人心惶惶之地,李岩手中又只有这些个败兵,那还如何能好?

不过她知道李岩是主意已定,既然如此,更改是改不了的了,那就坦然面对好了。大不了在关键时候带人护着李岩杀出一条血路出去!

李岩握在手中的兵马都是当初起事时的老人,一个个忠心着呢。

清兵天亮时分就已经到了京城脚下。

“城上的人都听着,此番我八旗大兵入关南下,那是受了平西伯的邀请,进关剿灭流寇的。尔等多是大明兵将,前遭投敌降于李贼得势之时,如今李贼山海关大败,人已经狼狈逃回关中。尔等还不反正更待何时?”

“大清摄政王有令,八旗兵马南下,秋毫无犯。所谓烧杀,所谓圈地,所谓剃发,皆属荒诞。告喻尔等切莫受人蒙蔽,抗拒天命,以至于丢了自家性命,悔之晚矣……”

随着城下的呐喊声,还有一支支箭矢向城头射去,或是直接落到了城内。

可惜,多尔衮没能联系到范家,要是范永良还在,这些个告示早就被人悄悄的贴近燕京城里了,如何还用军兵弯弓射箭?

到了午后,满清的兵马连同吴三桂的关宁军一同到了城外。吴三桂没有露面,但一批赤着脑袋的关宁军绕着燕京城跑了一圈,黑黝黝的头发不要太显眼。

“郑家人不是说吴三桂上上下下都剃了发了么?这些人哪来的?”

唐通现在可没有‘反正’的念头,因为他孙子还握在李自成的手中呢。那可是他仅有的一个孙子啊。在儿子死了之后,唐通现在就只有孙子指望了。所以,李自成将他任命为李岩的副手,这不是没理由的。

“郑芝龙匪寇出身,满嘴胡柴,发个大言,有甚稀奇的?”白广恩如此的说道,似乎已经忘了自己当初也是匪寇出身了。那郑芝龙被招安的年头可比他还要早!

“不过这样一来城上军心难免就要动荡。”李岩倒是迅速下令收缴箭矢、文书,可这事儿根本瞒不住人的。他越是收缴,军兵百姓越是口口相传。

唐通闻言叹了一口气,他与白广恩都是老将了,如何感觉不出气氛的变化?

“陛下远遁,只留了制将军驻守京师,其意显而易见。尽人事听天命罢了。之前还有那郑氏来人献谋献策,乍然一看还很是可行,现在鞑子反应了过来,矢口否认,这般来反叫城中军民之心更加动荡。燕京城实难保的下啊。”

“咦,不对。鞑子怎么知道城内的宣传的?莫不是鞑子在城内有细作?”

唐通自言自语的说着,并没有发现背后的白广恩脸色有那么一刹那的凝固。

燕京城守不住,燕京城当然守不住了。自从李自成把他白广恩留在燕京的那一刻起,这燕京城就别想守得住。

松锦之战中,他儿子白良弼被俘,曾经写信招降白广恩,白广恩并没有回复。可这不意味着他就不要他的儿子了。

只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依旧选择了大明。

而现在呢?现在又是什么样的情况?

在大顺和儿子之间,他还需要选择吗?何况吴三桂、王永吉打出了借师助剿的旗帜,他白广恩这时候开城献降,那就是有天大的过错,也比不上吴三桂和王永吉这俩郑芝龙口中的国贼汉奸吧?

当晚,白广恩打开了广渠门,一队夷丁突骑当先驶入了城中,为首之人不是别个,正是他那儿子白良弼。只是此时的白良弼已经与当初的白良弼大不相同了,那一身鞑子装扮,连脑袋都变成了秃瓢加金钱鼠尾。白广恩心中念着‘真丑’,但还是跟分别了两年的儿子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差失声痛哭了。

而进城的夷丁突骑却在白良柱的带引下去抢崇文门。

广渠门是外城,崇文门是内城,打破了外城,李岩还有施展拳脚的空间,但要是连内城都被打破了,李岩要么死要么降,要么就走,那是再无第四条路可走了。

唐通被人惊醒的时候眼睛都傻了,白广恩怎么半点痕迹都没有的就投降鞑子了呢?

“大帅,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现在要想的是咱们该何去何从!”

是为大顺拼死一战呢?还是现在跑路?亦或是投降?

“大帅,现在这崇文门都丢了,内城都开了,燕京再无可守的凭借了。再不走可就死路一条。”

“大帅,咱们战郑芝龙,战吴三桂,战山海关,八千弟兄拼得只剩三千还不到,对得起李自成了。”

“快走吧,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这些唐通左右的人倒是没有劝唐通投降,毕竟他们都知道唐通的独孙还在李自成手心里握着呢。而且他们的家眷也都随李自成西撤了,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

唐通这时候也定下心神来了。“走,立刻就走。大顺天子还有大半个北地在手,磁侯(刘芳亮)也已经率军南下保定,经营北直隶、中原,鞑子只多占了京畿。”就现在的局面看,李自成还大有可为的。

周边一干顺军将领纷纷点头,认可了这番话。

毕竟只看场面,李自成还坐拥北地七八成的地盘,中原只剩下东南的归德一带被许国忠占着。齐鲁的明军也被郭盛军打的抬不起头来。再有那晋西、关中、西北,都在李自成掌握之中。而鞑子和吴三桂不也只占据了京畿这一亩三分地么。边上还有郑芝龙这颗钉子,大势还在大顺。

“轰轰轰……”内城里响起了激烈的厮杀声,还有一声声的爆响。

这是郑芝龙使人给他们运来的军火,那大部被李岩本部掌握着,唐通他们只被分了少许。

“杀鞑子,杀鞑子……”

连连的爆喊声叫唐通知道那是谁的队伍了,脑子里还闪过了一道靓丽的身影,那可真是一个大美人,千万别捞到鞑子的手里了。

“走,告诉弟兄们,手雷开道,咱们也杀出一条血路去。”

唐通一声暴喝,倒是叫他周边的军兵精神一震。而其部的加入,也叫内场的战斗变得更是激烈。

李岩脸色铁青铁青,亏得自己还向李自成请命留守燕京,结果呢?就一夜的时间,城池就破了?

“相公休要自责。此事罪责尽在白广恩,不是那厮贪生怕死,燕京城如何会这般轻易的被破?”红娘子忙把李岩劝解。

同时焦急的看向前头,德胜门就在眼前,过了德胜门,他们就冲出燕京城了。

偌大的燕京城鞑子是不可能散布兵马将之围的死死的。何况这个时候德胜门外就是有鞑子驻守,那也只能冲一冲了。

吴三桂的夷丁突骑进了崇文门后就直冲李岩府邸杀来,可见白广恩把他买的有多么透彻。

李岩手下的兵马直接与夷丁突骑交锋,非是有些手雷,加之这支兵又是李岩起事的老兵,都是统带经年的老人,军心巩固,怕不早崩了。

红娘子带上李岩就向城北的德胜门奔去。心里祈祷着外头没有太多的鞑子兵,不然真就有难了。

但如此的希望不在于白日里她看到的鞑子兵马和吴三桂的追兵的数量,而是她深信津门的郑芝龙不是属乌龟的。事实上,山海关外飘荡的郑军水师也的确叫多尔衮脸色很难看。

郑森分出战船来,大张旗鼓的北上了。多尔衮一脸的死了亲娘舅样儿。

这水路上的缺陷,真就跟暴漏出来的罩门一样叫他难受。

八旗内也有一个声音高叫着,要回援老巢。那怎么可能?

但郑森的如此举措的确给多尔衮造成了一些麻烦却是真的,还有津门的郑芝龙,叫人领兵轻易的击退了一支从滦州沿着海岸线向北塘挺进的一支八旗兵。

虽然图赖根本就没打,见到郑芝龙摆出的架势,就主动带着两黄旗的人马后撤了。

但这也意味着满清与郑芝龙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紧张。

更别说,那瓜尔佳·刚林随被郑芝龙在阵前当着两黄旗的面儿一刀砍了脑袋。说好的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呢?

多尔衮听到这一消息后气的雷霆大怒,当天就打死了身边两个侍候的包衣。

他让刚林带着他的手书去津门,目的是通过津门沟通金陵,让自己入关打着的‘借师助剿’的旗号,得到崇祯帝的认可和授权。这样一来满清要席卷北地,那些个地方官儿们肯定会配合很多。再有就是多少能减轻郑军对他们的压力,可现在呢?

多尔衮真恨极了郑芝龙。

借师助剿的事儿若不能摆明了,八旗兵不但要被郑芝龙牵制着,那还要占领一地儿就打一场么?大清的兵马很精锐不假,但数量也很少啊。之前的山海关一战,两军杀得尸山血海的,虽然击败了李自成集结起的大军,却也损失不轻。

几千人呢,多尔衮听了就心疼。

这要在一路打下去,恐怕半个北地都拿不下,他就要灰溜溜的滚回关外了。

……

“轰轰轰……”

一连串巨大的爆炸声险些把钟楼、鼓楼都给震塌了。

追杀的夷丁突骑也被炸的人仰马翻。

却是李岩退走前,暗中将一桶桶的药粉布置在德胜门大街,又叫来死士留在暗处,等他们走后,追兵追来时候就将一桶桶的药粉引爆。结果紧追不舍的夷丁突骑可不就倒霉了么。

他们和李岩一退一进,那爆炸范围好不巧的正将他们笼罩。

鲜血四下飞溅,残肢断臂抛飞,直染红了大片大片的地面。

一时间,吴军兵马的惨叫声都压过了整个战场上的鼓声、号角声、喊杀声!

这下子,吴三桂可吃亏吃大发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家族のために……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喽,走喽,真的走喽……(求订阅,9/10)第九十一章 大明气数尽也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换明天第一百五十九章 南迁(求首订,1/10)第四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无意第四百三十四章 国债三千万贯第二百六十一章 郑家的底气第五百四十三章 逃离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蛮第四百六十章 狼烟起第五十六章 变化(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说好话不花钱第三百五十八章 诏书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选择第一百九十九章 鞑子购炮(求订阅)第五百四十八章 试炮场,赵构教子第五百一十九章 下下之策第三百五十章 赵宋的本钱第九十二章 谋划破敌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举多得的‘里应外合’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芝龙想干啥呢?第一百五十章 入卫京师!第一百三十九章 意外之惊喜第五百零八章 路都是自己选的!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权大涨第四百五十二章 悲催的萧合达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动兵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伪官汉奸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都往狠里杀第三百五十七章 与赵构小儿一会第八十五章 攻敌必救!第四十四章 老子英雄儿好汉(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五百五十四章 草原各部第二百八十六章 图穷匕首见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订阅)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三百九十五章 明智想选择第四百零七章 士大夫的苦日子真的要来了第二百六十章 桃源生活(求订阅)第七十三章 丢尽老祖宗的颜面第三百七十四章 朕必须把秘方拿到手——第二百二十六章 切肚子太疼,还是枪子打死好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文武分歧第四百六十九章 为王前驱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见家光将军,总要去江户登门拜访第四百零三章 又炸营了?第三十九章 杀鞑子可真痛快!第九十三章 我哭豺狼笑第四百五十章 闻战则喜第一百一十九章 今日不同往时第三十九章 杀鞑子可真痛快!第八十五章 攻敌必救!第十六章 小弟这就去办!第五百九十二章 给宋人当刀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芝龙想干啥呢?第五百九十四章 做个好皇帝第六十章 未来的郑军陆师第一百六十一章 出城费(求订阅,3/10)第四百八十八章 离开草原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迁,南迁,还是南迁呢?第二十八章 俘虏第二百二十三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求订阅)第八十八章 够无耻,够光棍第三百二十章 老子这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第二百四十章 安全第一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一百三十章 二鬼子:我要活下去第一百七十一章 追兵(求订阅)第一百零九章 说客第一百一十四章 ‘项少龙’第五百八十九章 西辽使团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败比一败,豪格也大败第一百七十四章 李自成进考场了……(求订阅)第二十三章 义勇第三百六十一章 踏阵第三百零一章 白捡了个大功劳第二百四十七章 兴风作浪,功成身退(求订阅)第四百八十七章 落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主要靠鞑靼人(求订阅)第四百六十章 狼烟起第二百二十一章 日女不入中原?(求订阅)第四百三十章 首辅赐教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这还真有点虚幻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祯帝的奋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这还真有点虚幻第二百四十章 安全第一第五十六章 变化(求收藏)第五百三十章 八刺沙滚第一百二十九章 夺下禾寮港第三百零四章 决战的开始第三十一章 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么?第四十章 大难题第四十六章 忠肝义胆(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三章 何去何从郑芝龙第一百零三章 捷报传来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齐天第五百九十三章 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