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遗产

燕京城里,得到檀州一战的‘捷报’时候的赵构正与燕地的几个二三流家族的主事人相谈正欢。

随着燕王军的北上和金人势力的退出,燕地的政治形态有了一个显著的变化,那就是本来占据燕地汉人世家头首的刘氏、左氏、虞氏、张氏等家族,通通被女真人卷携带去了关外。留下的就是一些个二三流门第了,比如那马植所属的马氏!

马植就是那个向赵宋献“联金灭辽”之策的人,本世代为燕地大族,官至光禄卿。但因为在内部的政治争斗中败下势来,就转而投靠了赵宋,并积极推动宋金联合攻辽一事。

说真的,赵构对这人还是很感兴趣的。他绝不会把靖康之耻的黑锅通通栽到马植的身上,这人纵然有些政治投机,可赵宋打铁自己身不硬可怪不了别人。

相反,在赵构眼里,马植能想到联金灭辽,他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了。若不是马植已经死了,他将会是赵构手中招揽燕地世家的一面最大旗。

可惜,金人的第一次南下叫宋室满朝君臣都丢了大人,这必然是要寻找替死鬼的。马植由是便被拉出来背了黑锅。御史指责说:“海上盟约导致金国最终成为祸患。同时还败坏了我朝与契丹百年和好的局面,使金国人侵略祸害中原,应该把马植在街头斩首示众。”

也就是把一切罪过都推到了马植的身上,把之说成了赵宋引狼入室的关键。

一个个真是半分脸皮都不要了。

也所以,没有了马植的马家人只能成为今日在座中的一员,而不能成为独占鳌头的那一个。

看了“捷报”,赵构的脸色毫无变化,甚至接下来还用种高兴地语气宣布檀州被燕王军拿下的消息。

历经了明末的历练,眼下的赵构可不是一个喜怒易行于色的人。

但背过头来,他又怎么可能不生气?

就一个小小的檀州,守军只几千残兵,杨惟忠就给他交出这么一副答卷吗?

不算投降的刘舜仁,只燕山军在檀州一役里就损失了五千军兵,那震天雷会不会有丢失就不需要去考虑了,被金人铁骑全完湮没的南门大营在最后一颗暴起了一声声轰鸣的爆炸,金人也没有得好!

但不管金人有没有的好,完颜娄室是不是死了亲儿子,只看燕王军的损失赵构的脸色就不会好看。

南门大营的留守人马可谓全军覆没,留守的一千军兵,还有营内躺着的千多伤兵,乃至是一些军医、丁壮,逃出一劫的只有不多的零星百十人。

要不是南门大营最后时刻的殉爆叫赵构满意了一把——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他现在的脸色只会更坏。

“让杨惟忠自请处分。一干战殁的将士都要从优抚恤。”南门大营的军兵在最后时刻竟然敢点燃了震天雷,与金兵同归于尽,这真的很叫赵构感动。“还有那个张俊,勇气可嘉。擢升燕京副都总管,给孤看住古北口。”

赵构当然知道张俊了,害死岳飞的元凶之一,岳庙下跪四人组的一员,还是南宋早期一干有名有姓的方面大将里最名不符其实的俩人中的一个,另一个是刘光世。

但就现在的表现看,张俊的表现却是很不错的。不管是之前,还是在才结束的檀州之战里,他都表现的可圈可点。

去岁金兵合围榆次,宋军主帅殉难,张俊率所部数百人力战突围,且战且退,并斩杀追兵五百余人,由此声名大震,在军中崭露了头角。同年,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兰考北),以军功升至武功大夫。五月再从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进援太原,种师中兵败榆次,张俊率所部数百人杀出重围南逃。及至十二月,赵构进至大名时,张俊随信德(邢台)知府梁杨祖率兵马到大名,至此算是入了赵构的手下,任主力军统制官一职。

现在被赵构任为燕京之地的副都总管,那绝对是上升了一个台阶。他在檀州一战里表现出色,当即领兵向大营赶去,不但接应了一些逃出来的幸运儿,还在南门大营剧爆之后,趁着金军混乱不堪的时候对之发起攻势,彻底的为檀州一战划上的句号。如此功劳,得这般的犒赏,半点不叫人意外。虽然张俊这是从主力军中走了出来。但这也是大气候不是?

随着赵构手下的地盘增多,那一个个正副都总管的位置就摆在眼前等着张俊这类的统制官去争抢呢。

不是有大背景或是能力极其突出的人,是不会想着五大营都统制的位置的。

对比在五大营里更上一层楼,去地方守备军里过渡一下,会更便易。

张俊不是岳飞、韩世忠,在军中一众统制官中并不算十分出众的他,非常乐意跳出五大营的。

而赵构除了发一波怒气之外,事实上他也做不出更多的举措来。

总不能因为这事儿就把杨惟忠给削了吧?

杨惟忠可不真的姓杨,他背后的康家在燕地也是一个三流小家族。这人虽早早就投奔大宋了,但他跟燕地却有着解不开的联系。在马植已死,刘彦宗等头面人物尽数被金人卷去了关外的情况下,杨惟忠未必就不能成为燕地世家在赵构这儿的一面新旗帜。

再则,那檀州一战明面上可是燕王军得胜的,世间岂有打胜了反被问罪的道理?

就是真要给杨惟忠处分,也只能是不公开的惩罚。而这就是政治啊。

同样他也不可能继续对着女真人喊杀喊杀,不说这气候问题,在寒冷的冬季里动兵,对于中原政权来言可不是个好的选择。

就只说关外的地形地势,赵构等都生疏的很,他们这次动兵,唯一的目的就是燕云十六州。加之粮草转运上的问题,那根本没办法继续用兵。

赵构也没那个时间和精力继续对女真发起攻势,他现在更该做的是彻底掌控燕云十六州,掌控契丹的西南路招讨司——那会叫他对西夏形成非常有利的战略地势。顺带着也向漠南草原的谟葛失部和阻卜各部发出召唤,以便可顺利继承契丹、女真在漠南草原的共主地位。

这可是一很宝贵的政治遗产。因为契丹人的草原政策,二百年的时间里,契丹不止在草原深处筑起了一些个城池,更开辟了多条勾连草原与燕地的道路,还激励压制草原部落的发展。

后世大名鼎鼎的黄金家族,现在还是漠北乞颜部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部落,而生存环境更是优越的漠南草原上,因为距离契丹的核心力量更近,故而,不管是谟葛失部还是阻卜部,亦或是白达旦人,那都还不成气候。至于漠北的乃蛮部和阻卜人,以及萌古诸部,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他们也同样是不堪一击。

本来人口数量就很有限的大草原上,游牧民族们还分成了一个个不相统属的小部落,甚至不同的部落之间还彼此有着难以化解的仇恨,这样的草原牧民与成吉思汗统一的蒙古人,那是全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而如此情况下的大草原,也正是赵构收服他们的大好时机。

第三百七十二章 耿南仲献策第四百一十三章 皇权大涨第二百九十一章 北复中原一场空第一百一十六章 奉天承运皇帝第二百七十四章 大清危险了第一百一十三章 荷兰人在行动第三百一十三章 热刀子插进猪油里,轻松的很!第三百零七章 是满万不可敌,还是撼山易,撼郑家军难?第四百三十九章 遗老遗少第六十章 未来的郑军陆师第一百四十二章 昏君若此,天下安能不亡?第五百五十七章 陛下神射第三十二章 招不怕老,管用就好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子第四百零五章 尽人事听天命尔!第三百五十九章 赵构的枪杆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王观战,军中可有勇士敢战?第四百零五章 尽人事听天命尔!第三百二十五章 八旗克星,大清劲敌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个个都戏精啊(求订阅)第四百七十二章 末日的到来第七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十四章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十四章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第四百一十二章 相州韩氏第五百一十五章 人心啊第十四章 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第四百五十八章 将门无将,毒瘤垃圾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三百八十六章 燕王的雄心壮志第二百二十四章 武士的耻辱要用鲜血清洗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奸(求订阅)第四百八十五章 保驾护航擎天柱第五百五十五章 蒙兀,合不勒与俺巴孩第三百九十章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第三十八章 鸣金第七十七章 崇祯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头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战火第二百一十九章 骂名滚滚来(求订阅)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三百一十七章 奸臣啊,大奸臣第三百零三章 我郑森绝不做左梦庚第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统统打包(求订阅,8/10)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残忍么?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第二百五十七章 郑森与郑平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战火第五百八十一章 奶一口第三百一十章 天下五分,三强两弱第三百三十七章 是非之地不久留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四百零一章 仁义之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一百二十三章 进兵岛南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城费·续(求订阅,4/10)第三百一十八章 豪格要雪耻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顺有天命,开局就王炸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一百零五章 朝廷柱臣第三百一十四章 阳谋第二百三十五章 进城啦,抄大户啊……第三百一十三章 热刀子插进猪油里,轻松的很!第五百六十六章 继续教导第九十一章 大明气数尽也第二百章 协议是用来撕毁的,鞑子是用来做朋友的第三十一章 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么?第五百三十五章 选家还是国?第五百一十三章 西陲战火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郸来人第七十七章 崇祯第一百二十六章 该死的中国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皇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挥师北上,重兴大明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挥师北上,重兴大明第一百二十三章 进兵岛南第三百零八章 记吃不记打的鞑子第三十六章 此风不可长,此军必须灭!第一百章 碰撞第五百三十八章 我拿今天换明天第九十五章 扬眉剑出鞘第四百四十一章 买命钱与卖命钱第三百九十七章 叛徒的下场第四百八十九章 这就行了第四百六十一章 众军随俺来战第四百八十六章 娱乐大众第二百零四章 鞑子不是鞑子了,历史也面目全非了第六十九章 孔孟曾颜第三百九十六章 女真后继有人啊第五百七十八章 大大的惊喜第九十一章 大明气数尽也第三百四十六章 风光一时,后悔一世第一百二十六章 该死的中国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当官的在“回流”第四百四十八章 安定,朔方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残忍么?第五十四章 觉华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