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仁义之王

认同赵构的统治,乖乖的听话,交出一部分丁壮组成军兵为赵构来效力。只要能做到这三点,阴山以南的这些个部族便可以获得自己现下所想要的一切!

就是这三个很简单的条件,赵构不需要他们打散自己的部族,彻底的编户齐民;也不需要他们放弃手中的权利,乖乖的当猪,甚至都不会把官员派入每一部去。

要知道,契丹人在二百年的统治时间里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体制。早期的部族头领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着部落权利,但随着他们的头衔从“夷离堇”改称“令稳”,从“令稳”改称“节度使”后,那些个部族头领的意义就已经有了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这可以说也是契丹内部的一种中央集权的过程,节度使——部族首领,到今日已经成为了一种官职的称呼,而非是私人可父死子继的权柄了。

那一个个部落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一种行政单位,就像汉地的州府,哪怕他们依旧是游牧生活。

宗泽许诺不派官员,就等于承认他们现在拥有的地位,这可不是一句单纯的维系原状,而等于是在放权给他们,让他们可以在‘部族’中大大巩固自己的权威。这叫每一个节度使全都喜笑颜开。

这条件优越的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想象,一些个节度使甚至都不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

尤其是在听到宗泽随后提及的羊毛贸易。

从来都只把眼睛盯向牛羊、皮革和羊角、牛角的汉人,现在竟然收起了羊毛,这真的太叫人意外了,也太叫人惊喜了。对于他们来说,羊毛这东西除了制造毛毡外几乎没二用,虽然毛纺的技术一直都存在,甚至后者在宋境和西夏境内都有一定的规模,可契丹人的脑子里却根本无有毛纺两字,他们只需要毛毡。

因为前者太麻烦了。而后者却是简单易懂的很。

毛毡就是把羊毛、羊绒加水,反复的擀压,将粗毛与绒毛粘结在一起就成了毡,俗称‘擀毡’。擀毡同擀面差不多,工具只需要一根木棒。制作工艺简单粗暴到白痴都能干,用途却十分广泛,使用价值比毛毯有过之而无不及。

契丹人的帐篷四壁与幕顶都是用毛毡覆盖,就是先以木材做框架,再以毡子覆盖整个帐篷。

游牧环境下的草原民族,这种简单易行的毛毡显然比造法繁琐的毛纺织要实用得多。

那些底层的牧民们,冬季里就以一块牛羊皮加上一块毛毡遮风避寒,效果还不是一般的好。

所以,契丹对毛毡的控制和管理很严格,曾多次下令禁止毛毡入宋。

但事实上汉人对之的需求量却是极少,因为没多少人能受得了那股浓郁的膻腥味道。要知道就是后世的低价羊毛毡都免不了有浓重的膻腥味道,在如今这个时代,尤其是在契丹人的手中,那毛毡要没有膻腥味道反而奇怪了。

契丹人畜牧业发达,各部族每年产生的羊毛绒根本不是自我需求便可以消耗完的。过去他们只能随意的丢掉,而现在汉人却忽的来收拢羊毛了,纵然这些首领们立刻就能判定,这羊毛贸易肯定是有利可图,他们也依旧欢喜的很。

拿不值钱的玩意儿换到了钱,这就是大喜事。汉人能拿羊毛赚钱那是汉人的本事,他们只有能赚羊毛的钱就足够了。

“小人所领的梅古悉部能出三百勇士为燕王殿下效劳,小人希望能贷两万贯……”

“颉的部能出五百勇士追随大王。俺们物资尚有富裕,不贷钱……”

“我们匿讫唐古部出六百勇士为大王赴汤蹈火,……”

宗泽给了眼前的节度使们一个时辰的时间思考,但事实上却连一刻钟都没有等,一群人就已经将他团团围住。

像颉的部这样的富裕部族还是有几个人的,但绝大多数都是梅古悉部这样的穷鬼。

他们用贷来的钱财购买粮食、盐巴、茶和药材等,尽可能的来武装所领的部族,以便叫族人能顺利的渡过这个严酷的冬季。

只要能做到这点,他们甚至都能在部族中拥有真正意义上的首领所拥有的权威。

虽然他们购买物资的时候都只能默认宗泽给出的价格,像宗泽给出的一万石赈济压缩军粮实则能做两万石、三万石来用一样,他们从宗泽手心里贷去的款项也只能两三贯钱当一贯使。

可这也足以赢得节度使们的感激了。

站在悬崖的边沿的他们,能得到意外的援助,即便这援助是有些附加条件的,那也是救了他们太多人的性命。

契丹已经完蛋了,可契丹人并不愿意去死绝,族人的数量甚至都是他们日后在赵宋一朝里混迹官场时的依靠。

别以为饿极了的草原牧民们会乖乖的在帐篷里等死,当绝望来临的时候,那就是这些个部族之间爆发战争的时候。他们会在自己被饿死之前,拿起手中的刀,为自己去赢取最后的一丝生机。

不然呢?去指望党项人还是女真人?

如此的,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过后,阴山以南的有些个部族,必然会被彻底湮没在暴风雪当中了。

对于草原上的族群们而言,这样的一幕太熟悉也太常见了。

自打女真人造反,契丹国力一日不如一日。别说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就是在南京、西京两道的汉州汉县里,难民流民也多不胜数,一个漫长的冬季都不知道会抹杀多少生命。

而生活在西南路招讨司下辖的他们,彼此间很自然的也多有厮杀争斗,一切都只是为了活着。

今年本也是如此。

就跟去岁一样,女真人只在秋高马肥的时候拿走他们的牛羊,在白雪飘飘的时候却对他们置之不理。坐视一个个部落湮没在风雪里,坐视一条条人命消失在严寒当中。

他们死的越多,女真人才会越发高兴。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造金人的反。因为双方实力上的绝对差距叫所有的节度使们都清楚——他们造反就是在送死!

赵构赶在一个极好的时间点里杀进了燕云。在这些个部族,包括燕云十六州的汉儿们,还没有忘记掉自己与女真人的深仇大恨的时候,赶走了金人,自己取而代之。他就不再是一个入侵者了,不是像早前的宋军那样,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也。而是一个拯救他们的“仁义王者”形象。这真的为他收拢北地人心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第五百八十章 西辽第九章 闽地来的海蛮子第五百七十六章 使团北上第五百三十三章 君臣第五百二十二章 影响第一百七十九章 大顺有天命,开局就王炸第二百三十章 痛打落水狗(求订阅)第四百四十章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第一百八十七章 崇祯帝不学小明王(求订阅,1/3)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郑芝龙,活捉朱皇帝!(求订阅)第一百五十八章 摊牌(完)第三百七十三章 汴京城外的天雷第二百九十九章 郑芝龙道尽心声第三百九十九章 契丹人的政治遗产第二百四十五章 清算伪官汉奸第四百一十四章 西军之俺不是韭菜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五百零七章 嘴强王者第五百一十六章 使节第五百四十七章 铸炮第二百六十八章 你怎么敢?我怎么不敢?第四百一十九章 死到临头还不知第五百一十七章 首鼠两端第二百八十八章 向南,向南——第三百七十章 赵官家第三百九十四章 岳无敌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片降幡出城头第一百八十八章 郑家的板刀面没人愿意吃(求订阅,2/3)第五百零六章 毕勒哥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三百零三章 我郑森绝不做左梦庚第二第二百八十六章 图穷匕首见第四百四十四章 刀枪取富贵第三百三十五章 豪格授首第三百一十一章 山海关外第四百八十九章 这就行了第五十三章 反转大戏(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缴欠税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贼,杀虏!第四百九十章 吕宋第五百四十五章 捷报传来第七十六章 清军南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来年……第三百三十三章 守不住了!第二百零一章 金陵城爆炸了(求订阅)第三百九十章 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第二百零九章 战盛京(求订阅)第五百七十三章 别无选择!第二百八十二章 追缴欠税第三百三十八章 身后事第二百六十一章 郑家的底气第三百四十五章 有点不一样的宗爷爷第二百一十章 把“联虏”给搅黄了第四百零八章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第二百六十一章 郑家的底气第一百四十一章 幸与不幸第一百九十五章 明清歇战,先灭李贼?(求订阅)第三十一章 这就是大明朝的柱石么?第九十五章 扬眉剑出鞘第三百四十章 衣锦还乡第三百八十八章 府州折家第一百五十六章 前脚抵京,后脚摊牌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二百三十三章 二儿子的前途第二百三十八章 登莱敌我(求订阅)第五十六章 变化(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七章 ‘仁人志士’第二百三十二章 咆哮的德川家光第二百八十章 天下笨蛋千千万万,许尔安为什么这么突出?第五百二十四章 草原(下)第七章 万里长征第一步!第七十九章 猪队友(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是南迁,南迁,还是南迁呢?第四百八十章 该岭南了第八十四章 计较(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五章 东海第一百零二章 万胜!第四百六十三章 安东都护府,安东大都护府第三百八十四章 太上皇选错了皇帝啊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道好轮回第一章 穿越“闽海王”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清,民心可用也第三百六十九章 兄弟阋墙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悦第二百九十八章 气昏崇祯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势所趋!第五百七十二章 喜悦第三百零九章 战局不利走为上第八十一章 硬骨头第三十五章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第二百七十一章 孙之獬的‘投名状’第三百六十三章 破贼,杀虏!第五百一十章 岭南蛮兵和交州土兵第五章 寻找退路第三百八十七章 孤能动兵了第二十二章 八闽健儿第二百八十四章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第四百一十章 农民和商人第五百八十六章 那是真的第二百一十二章 被扣的南明使团(求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