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

过了几日,郭氏、李氏、种氏、折氏四名闺秀被邢太后召入了宝慈宫。

这其中郭氏的来历不需要多说,种氏与折氏也很简单明了,二人一个是种家的后人,一个是折家的后人。

虽然折家祖上乃党项人,可二百年光景过去,折家早已经汉化。

此番给赵琯选后,朝廷能把折家女列入其中,这本身就已经表明了什么。

而最后剩下的那个李氏,则是李若水的女儿,李若虚的侄女。无论是家势,还是自身,李氏绝不逊于郭氏。

两文两武,四名大家闺秀进了宝慈宫,依旧平静的皇宫大内表面上似乎半点波澜也没有。但实质上呢?那平静的水面下早已经暗涛汹涌了。

眼下可是为天子选后的时候,在现下这个阶段,太后忽的召见了四位秀女,那给外人传递出的信号是什么?不知道多少人第一时间就判断下,皇后必在这四女当中,那震动之大是可想而知了。

四个秀女自然是喜不自胜。

她们能从一种同类中杀出重围,这是莫大的喜事。

小皇帝少年英姿,风华正茂,她们也都是正当年,正好匹配。

这些高门大户家的闺女,之所以来做秀女,可不就是奔着小皇帝去的么?

但是如她们这般家势、面容的人,可不只是单单她们四个,这会子,太后娘娘有请,四女自然都心里有数了。

四个人都是慌忙洗漱打扮,虽然都是穿着一样的服饰,但是细微之处还是要仔细打扮的。

等到了时辰,四个人结伴前往宝慈宫去。

或许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已经在心中扎小人了。可是面儿上,四个人都是和和气气,彼此见礼,规矩礼节一样不缺。

皇后可就一位,四人当中到底只有一个人能出头,哪怕后宫中得宠的宠妃也不次于正宫娘娘,就如先帝在时的潘贵妃。

可是如果能做嫡妻,谁愿意做妾呢

四个人都是如花似玉的女子,家世亦不俗,彼此本就较着劲。

而现在,喜悦猛的一下到来,那只会叫她们彼此间的‘竞争’更加放大。

四个人到了宝慈宫外,是一点都不敢不规矩的。

且不说太后娘娘可能是未来她们的婆婆。就说太后娘娘在大宋朝这独一无二的地位,她们也不敢不规矩。

毕竟天子‘人尽可妻’,而老娘却只有一个。

所以,四女都带着一份小心翼翼,不敢出一丝一毫的错处。

门口的内侍笑着请她们几个进去。

宋皇城面积不大,进了宝慈宫的大门,抬起头就是正殿宝慈殿。

殿前一个穿戴贵气的姑姑笑着上前行礼:“给姑娘们见礼了。”

“臣女不敢。”

这位可是太后跟前的女官,四女忙回礼道。

人人都知道九十九拜就差一哆嗦了,谁也不愿意倒在胜利的门槛上。哪怕她们入宫至少也是一宫妃,地位上远超过眼前的姑姑。

一进去就闻见一股淡淡的香气,也不浓郁,像是梅香,又加了一些清冽的味道。

四女都不敢抬头,规规矩矩的行礼,起身后低着头。

“都抬起头来,赐坐。”

邢太后年轻时候就是一个守规矩的,赵构病逝后人就更见老气。虽然在眼下这个时代,一个年近四旬的妇人,也能称呼自己一声‘老妇’。

可事实上身为大宋帝国最为尊贵的女人,邢太后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请医问药,那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最顶尖的待遇,大宋帝国和她儿子也一样不需要她操心操肺,人保养的还是很好的。

但生气没有了,心死了,再加上穿着多重色,叫人更见一股老气,这外表叫人一看还真的很像是一老妇。

而年纪大的人,自认为自己已经老了的人,一般对待年轻人都会有两个全然不同的态度:喜爱或恼怒。

邢太后本身就是不怎么喜爱‘年轻’的,这点上她与隔壁的潘太妃截然相反。后者年轻时候就喜欢奢华亮丽,现在也是这般,连身边伺候的宫女都是颜色俏丽的。但在宝慈宫,便是那些刚入宫的妙龄宫女,一个个也都穿着重色衣服,恍如一夜中老了十岁。

几个人忙谢过,起身依旧不敢抬头看,只是在宫女们指点下坐下来。

邢太后眼睛从四女脸上掠过,看似在打量着他们,实则却在想着儿子对她说的那番话。

一众被勋贵高门送入宫来的女子里,郭家、李家和种家、折家,都是更加不能放弃的。

避重就轻么。这八个大家闺秀里必须的有齐王妃的。

全国适龄的大家闺秀,又要相貌不俗的,就选出了这么几个,可不是全给赵琯的。那跟他同岁的齐王,一样是要大婚的。

所以,不需要任何人的提醒,赵琯就立刻搂走种氏与折氏。

这种家与折家,现在于宋军中的声望是不如韩岳姚等家多也,却也不意味着就能放任他们去与海外的藩王结亲。

然后就是在朝堂上份量不轻的郭家与李家。

不是说其他几个的家族就一点分量也没有,而是份量相对的比较轻。

比如韩家女。

哪个韩家?

相州的韩氏,韩琦的重重重孙女。

赵构当初的一系列政策把韩家折腾的不轻,可当时的韩家家主韩肖胄却是一个识趣的人。知道胳膊扭不过,当机立断献上了膝盖。

虽然权势富贵就此离韩家远去,但却也叫韩家躲过了那一刀,而且赵构还需要给韩家留出一份宽容,叫韩家子弟挂着几个散职在朝堂混迹。

这就给韩氏留了一份体面,同时也给韩氏留了一分重回政治舞台的机会。

及至赵构后期,韩氏的年轻一辈子弟,就已经有人通过科考步入官场了,而被赵构留在朝廷高高挂起的韩诚、韩浩几个,也无不在积极的转型中。

韩诚为韩嘉彦之子,亦神宗之外孙是也,某种程度上还是赵构的表兄。赵构是神宗的孙子么。

而韩浩则是韩忠彦的第五子,礼法上还是韩肖胄的叔父,但二者间的年龄却差不了几岁。

赵构能对其高抬贵手,也是因为这韩浩在金兵南下之际,于潍州积极备战,抗金态度坚定。

所以,较之韩诚,韩浩在赵构末年求职外放西域,重新步入政坛,似乎也顺理成章了。

哪怕是奖励韩家这些年的知趣,赵构也不会拦着韩浩不是?

而现在六年又过去了,更多的韩家子弟步入了官场,韩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当然不能说恢复如初了,可依靠着自身旧有的影响力,成为老牌官僚家族在朝堂上的一面旗帜却也不难。

赵琯对比韩家与郭家、李家,显然前者是不如后者的。

不止是因为前者不如后者纯粹,更因为韩家的韩浩等人的官职远不如郭永与李若虚。

第八十四章 计较(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七章 兴风作浪,功成身退(求订阅)第四百九十七章 好好地想一想第二百一十六章 房地产很刺激吧(求订阅)第一百一十八章 荷兰人的本钱第二百五十九章 “郑家天下”必须死第九十二章 谋划破敌第十九章 显大名于天下,收厚誉于己身第四百零一章 仁义之王第一百四十章 暴风雨前第七十五章 阿巴泰的不忿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年未见家光将军,总要去江户登门拜访第五百五十一章 北巡第四百四十九章 叛徒第一百零四章 天佑大明,吾皇真洪福齐天第七十一章 N姓家奴第二百七十一章 孙之獬的‘投名状’第四百六十八章 一步登天第三百零七章 是满万不可敌,还是撼山易,撼郑家军难?第四百四十七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八十四章 计较(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郑芝龙想干啥呢?第三十章 捷报传来第四十五章 人肉炸弹(求收藏)第五百八十八章 命题作文——怎么当皇帝第五百五十八章 下毒第二百章 协议是用来撕毁的,鞑子是用来做朋友的第四百三十七章 纸钞第一百二十一章 遭雷劈的南蛮第一百八十一章 李自成的‘王者’马甲能保住吗?第三百四十三章 梦醒赵九妹第五百二十六章 士林第六章 避害趋利,人之本性第四十一章 借刀杀人(新书求收藏)第三百零四章 决战的开始第五百一十八章 叫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丽的归二代第三十三章 趁虚再入第四百八十八章 离开草原第二百九十四章 春风得意阿济格第四百六十章 狼烟起第二百零五章 临走前去一趟关外(求订阅)第一百四十五章 别无选择第六十一章 大写的“服”(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的残忍么?第一百五十七章 摊牌(续)第五百零九章 活例子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丽的归二代第四百三十一章 势不如人,无可奈何第十五章 海上有船(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没吃到羊肉还惹了一身的骚第七十九章 猪队友(求收藏)第二百六十四章 南明伐北清,这还真有点虚幻第七十章 鞑子杀来了(求收藏)第五百三十四章 奏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给宋人当刀第一百三十三章 欢呼第三百七十八章 埋下钉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赵构“新政”第五十五章 知己(求收藏推荐)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商第三十六章 此风不可长,此军必须灭!第五十章 是非成败功与过第七十二章 兖州城外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第九十八章 过河第九十章 无耻第二百章 协议是用来撕毁的,鞑子是用来做朋友的第八十七章 救曲阜?救个屁第三百三十六章 燕京城中第二百六十二章 朕要挥师北上,重兴大明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举多得的‘里应外合’第四百九十五章 灭北寇!保大越!第九十六章 杀声起第五百四十六章 对塞北下手第五百三十六章 高丽的归二代第四百七十六章 给儿孙留个念想,给自家留个体面第一百八十四章 砍了郑芝龙,活捉朱皇帝!(求订阅)第一百八十三章 师傅都不管用,徒弟很能耐么(求订阅)第一百一十二章 江南第一百八十五章 武英殿上话东虏第二百六十三章 崇祯帝的奋起第四百零四章 最是仓皇辞庙日第三百章 多死一些没坏处第一百零八章 秩序第三百零一章 白捡了个大功劳第五十九章 黑心坏鸟郑芝龙第七十六章 清军南下第二十九章 围城打援第二百二十八章 郑芝龙“傲”出了一个新境界(求订阅)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败比一败,豪格也大败第二百一十七章 南洋宣慰使(求订阅)第四百零五章 尽人事听天命尔!第一百五十一章 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喽,走喽,真的走喽……(求订阅,9/10)第一百三十九章 意外之惊喜第二百六十一章 郑家的底气第六十六章 孔胤植,你就给我等好吧!第一百九十六章 吴三桂吃亏吃大发了(求订阅)第四百章 汉人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