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李伯辰发了很大的脾气

李伯辰心中的沉郁之情一时间都散了,道:“孟先生,能遇着你,真是三生有幸。”

孟培永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只道:“哪里,哪里,都是些小玩意儿——君侯,能给我说说那发条么?”

这时方耋烧了水进来,孟娘子忙道:“哎呀,怎么好叫主人家忙,我来我来。”

不由分说便出了屋,到灶间去了。

孟培永似乎真是个机关迷,李伯辰便将发条是什么给他说了。孟培永听得很高兴,说话又流利起来,拉着李伯辰讲起他做的另一些小玩意儿。但李伯辰心里想的却是孟娘子。

头一次来的时候,是她拉常秋梧来为买卖做见证,常秋梧委任了十二个管事的人,孟娘子是唯一一个女子,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不错。可她跑到自己这儿来,没先去拜会常秋梧,实在有些古怪。

等孟娘子煮了热茶端上来,孟培永才停下话头。

四人喝了几盏茶,孟娘子看了看方耋。李伯辰微微一愣,道:“孟大姐,方兄不是外人——是有什么话要讲么?”

孟娘子这才对方耋笑了笑,将手伸进怀里,也取出一个木匣。这木匣扁扁的,看着颇为精致,四角也不知是镶了金还是铜。她将木匣搁在李伯辰身边的桌上,道:“君侯,把这个收下吧。”

她私底下向来叫“李兄弟”,此时却郑重其事起来。李伯辰想了想,将那木匣打开了,见里面是一叠纸,再展开一瞧,都是田契、房契。

他愣了愣,道:“这是做什么?”

孟娘子笑道:“给君侯贺喜的。这些田契,都是屯里的良田。余下不是我家的,都算不得好田。我留了自家的宅子,还留了坡下的四十亩地,剩下的,都赠给君侯。”

李伯辰将木匣合上,道:“孟大姐,这礼太重,我不能收。”

孟娘子道:“君侯,往后——”

李伯辰一抬手,道:“孟大姐,孟先生,你们一定要这么干,那我就送客了——往后也不要登我的门。”

三人都愣了愣,似乎吓了一跳。李伯辰知道自己的话说得有些重,便又叹了口气:“我到这儿来,不是为了这些,我也不是朱厚那样的山匪。再说,朱厚在的时候,你们这些东西都好好的,我来了,却收了?这算什么?”

“我这个君侯,我自己都没怎么当真。我乐意和大姐你来往,是因为觉得你心地好。前些日子你帮我,也不是因为什么君侯吧?即便我真想要什么田地财宝,也不会要你的。要还当我是那个李兄弟,就不要提这些事了。”

四人沉默一会儿,孟培永道:“你看,我就说。你个妇道人家。”

孟娘子道:“唉,是我不好,李兄弟,你别往心里去。我就是想……你总得赏人点什么吧?往后我们一家老小,都得指望着你……我给你赔不是。”

李伯辰摇摇头:“孟大姐,不是你们指望我,是大伙儿都得彼此依靠着。”

他说了这话,便不再开口。孟娘子便道:“唉,李兄弟……唉,是我不好。那,我们就先回去了。”

李伯辰点头道:“也好。”

他起身将人送到门外,两人走出几步,孟娘子回头道:“李兄弟,你人心善,可是也得提防着点。朱厚在的时候,有些人在屯子里管人管事,很得意。如今朱厚不在了,未必会高兴的。”

李伯辰想了想,抬手施了一礼,道:“好,大姐,我记下了。”

待见着两人走远,李伯辰站在门口又叹了口气。方耋皱眉道:“将军,刚才干嘛发那么大脾气?”

李伯辰转身走回院中,道:“就是有点不痛快。不过也是我不好,不该说那些话。”

方耋关了门,道:“要是我,有人给我送地送房,高兴都来不及。到时候我老娘住一套,我自己住一套,再买几个水灵灵的丫鬟伺候着,吃饭都叫人喂到嘴里。”

他是在逗自己高兴吧?李伯辰笑了一下,可又叹道:“我刚来的时候,孟大姐帮了我们不少。可是刚才,唉,是想看我会不会收么?我只是不高兴她信不过我这人。我之前和小……我之前就想过,往后要是真遇着这些事,人和人试来试去,我只怕要头痛。如今成真了。”

他说了这话,方耋没言语。等他走回到堂中,才听方耋道:“将军,要人家真是想送呢?”

李伯辰愣了愣,道:“谁会这么傻。”

方耋走到门前站下,按着刀柄、皱眉想了想,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看,要是换种情况——你前几天才从外地来到这儿,常家人对这里的人说,将军你是李姓王族,是君侯,那这里的百姓们可能也就听一听,没什么人往心里去——在现如今这算什么?算造反呀。”

“可是之前还有个朱厚。朱厚来之前,这里的人安安稳稳过日子,往侯城的官府缴税,那田契房契也都是隋廷发的,谁也不会白白送别人。可是朱厚来了,这孟家屯就成了他的私产了,或许像将军说的那样,他在的时候还没收田,可是早晚要收吧?你看他把粮都给收了。”

“几个月的功夫,不服的都死了,剩下的都在心里默认这事了。然后朱厚没了,将军你来了。你虽然不是朱厚,但大家还是默认此地成了你的私产的,不是从前给侯城缴税的时候了。将军,常家人从前扶持朱厚,安的是不是这个心?先找个山匪把大家得罪一番,但事情也做实了。接着将军你来了,却落个好名声。”

“所以我想,孟家那些田地房产,将军你即便不要,他们也要送去给常家人的。”

李伯辰怔了怔,意识到方耋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只是……外公和常秋梧,总将礼仪二字挂在嘴边,难道真存了这样的心思?他一时间不知作何感想。他们这么干,似乎也算不上大恶,可也不算什么光明磊落的手段吧?

他自是知道有些事,尤其“成大事”,总会有些迫不得已的时候。但……要是常家人这么干……

却听方耋又道:“唉,将军,这么一说,你刚才真是做错了!他们先来送给你,分明就是投名状。可你不要,他们又去送给常家人……岂不是把人推过去了么!”

李伯辰在屋中坐下,想了想,道:“算了。要不是有你给我说,这些事我现在也未必能想得到。我这人天生不适合勾心斗角,也就不难为自己了。方兄,往后再有这类事,就多劳烦你吧。”

方耋听他说“算了”,显得有些丧气。但听他说了后一句,又露出微笑,道:“将军,这些自然是我该想的。你说得对,成大事者,整天琢磨这些人情往来算什么。”

李伯辰便笑了笑。他说这些话,也不算是自我安慰——譬如两军对垒,若一方士气、兵力、武备都占绝对优势,那当可以堂堂之师决胜。只有在处于劣势、或者双方实力相当的时候,才去想奇计。

其实人与人之间也同样吧。要自己已成真正的北辰,那什么人情、设计都不值一提。与其在这些不擅长的人情世故上花心思,倒不如想怎么叫自己变得更强大些。

何况,有人的地方便有制衡之道。他更愿意相信是外公和常秋梧怕自己太年轻、阅历经验不足,才打算多想些、多谋划些。是为大局,而非私利。

他便站起身道:“方兄,时候不早了,明天我打算去外面看看侯城军和玄菟军,你回去行一行气,早点睡吧。”

方耋应了,又洗涮一番,回了倒座房去。李伯辰坐在堂中,等他那屋的灯灭了,再隔一会儿,才取了魔刀,走到东厢墙边轻轻一纵,跃了出去。

他之前在想白天听到的话是不是那五十多个兵当中的某人说的,可听了孟娘子的话,忽然想到一个人——孙差。

孟娘子口中那个“从前管人管事”的,是不是指他?

当日那个孙差跑去朱厚那里,说小蛮生得貌美。自己见了朱厚之后,他说要将那孙差的脑袋送过来。可该没等他取那人的头颅,就被小蛮“杀死”了。那,孙差该还活着、或许不知道朱厚已将他的脑袋许出去了。

若无私仇,白天听到的那些话,该不至于那样恶毒怨愤的。

得探一探。

常秋梧告诉他那五十多个兵的住址、姓名的时候,其实是给他看了孟家屯的黄册。他记得屯子里姓孙的只有三户,一户户主已不在了,只剩孤儿寡母,另一户的户主六十来岁,无儿无女,那剩下那一户,该就是当日的“孙差”。

孙差名叫孙继隆,三十四岁,是个鳏夫,朱厚未来之前赁了孟家的田种,后来做了“公差”,便吃起军粮了。孟娘子说有些人怀念朱厚在的时候,倒也对得上。

孙继隆住在集镇北边一道土坎上的一间茅草顶土墙屋中,屋前有个用木篱圈起的小院,看着也算不错。李伯辰借着夜色来到土坎下坐定,阴灵出窍。

他穿过墙壁到了屋里,正瞧见孙继隆。屋中没点灯,孙继隆穿着黑衣,正在擦一把刀,一边擦,一边抻着脖子看不远处另一户人家。

等将刀两面都擦了一遍,那户人家也熄了灯。孙继隆便把刀入鞘插在腰间,提起身边一个黑布包裹,轻手轻脚地推开门走出去。

李伯辰意识到自己找对了人。

他便重附回肉身,在孙继隆身后远远地跟着,从他家一直向北,走入草甸中。孙继隆不是修行人,虽说尽量想不弄出什么动静,可也引得荒草起伏,仿佛有野兽在其中穿行。李伯辰就这样缀着,随他一直走到草甸边缘。

此地与上次和常秋梧同去的山谷之间还隔着约一里地,只有些稀疏的林木。但如今可见半空中泛着些柔光,仿佛有淡淡的雾气。再往上瞧,则可见五彩斑斓的幻影——这里是隋不休设置的那阵法的边缘。

阵外有玄菟城的镇兵。一千人自然不可能将外面守得铁桶一般,便也分了三个营,彼此之间有军卒巡视,甚至还立起了木箭楼。可即便这样,一个人要趁着夜色偷偷越过去,也并非不可能。

孙继隆在草甸边观瞧了一会儿,待一队巡兵远远走过去、又了起了风,便伏低身子、按着腰刀,一溜小跑地在草木间穿行。

李伯辰本以为会有人来阵外与他接头,却没料到他竟走出去了。隋不休这阵法该是可以出,但不可以进,这人难道不打算回来了么?

他来不及多想,便也尾随孙继隆走了出去。但在经过那片草甸边缘的时候,愣了愣——之前他被常秋梧迎进屯中,是能够感受到阵法的存在的。可如今从这儿走出去,那阵却好像没了。

李伯辰心中一惊,忙往左右走了几步试一试,意识到这里该是个只容一人进出的“缺口”,好比无形的城墙上被掏了个洞。

谁做的?该不是玄菟城的镇军。他们远处的大营并无什么声息,若想要偷袭,该已在调动了。那么,这缺口如此之小,孙继隆该不是偶然间找到的,那是朱厚么?

他不该有这样的本事的……这人真是愈发古怪了。

他屏息凝神,忙赶跟了上去。两人一前一后慢慢穿过这片旷野,瞧见山谷口。

孙继隆似乎松了口气,将腰直起,大步跑进谷中,李伯辰便也跟上。这山谷他之前来过一次,对地形算是有些印象的。可如今一进谷,立时觉得有些不对劲。

原来是有一条小河从谷中流出,绕进草甸里的。那河浅浅地铺着,能瞧见底下的鱼虾砂石,较深些的地方,也不过刚刚没了人腰。但此时看谷中的河,却愈发宽了,且似乎深不见底。河水滚滚向谷外流出,竟有些奔腾汹涌的势头。

李伯辰忍不住向身后看了看,却发现月亮不知何时被浓云笼住了,大地漆黑一片,瞧不出河水流向了哪里。

第五十九章 阵眼第八十四章 参第一百三十章 尊者第一百五十五章 梁上第二十一章 新坟第二百零四章 累赘第一百三十五章 轻骑第二百二十六章 朱大将军被忽悠瘸了第六十六章 美玉第三十九章 宝物第一百九十二章 孟家屯第二百一十一章 胁迫第一百四十三章 鬼族第四十七章 文馆第九十七章 舍命第二十一章 新坟第一百六十三章 夜战(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床弩第四十六章 秘灵第二百零八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轻骑第四十六章 秘灵第一百五十一章 通关第一百一十四章 救命之法第二百六十二章 幕僚第二百五十四章 惊变第二十七章 夺刀第六十五章 无巧不成书第一百四十二章 毕亥第二百二十三章 李伯辰发了很大的脾气第三十五章 高义第一百三十九章 传闻第二百六十七章 进退之道第一百八十章 引蛇出洞第十四章 伏击第一百九十六章 故人第十一章 死期将至第十七章 似梦非梦第一百五十章 偷听第一百四十九章 传闻第七十八章 天人之喜第六十七章 优柔寡断第九章 魂兮归来第二百零四章 累赘第一百一十九章 暴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新坟第一百五十九章 工作汇报第九十八章 气运第七章 第一日的安寝第一百三十六章 新坟第一章 苟活第七十章 刀第二百六十二章 幕僚第六十三章 坦白第一百五十九章 工作汇报第一百五十六章 身世第二十五章 魔音贯脑第六十五章 无巧不成书第八章 李伯辰的晚餐第一百九十一章 过往第二百六十六章 黑云压城第十一章 死期将至第八十六章 挑拨第四十七章 文馆第三十九章 宝物第二百四十六章 残躯第一百九十六章 故人今天及以后的更新说明第二百二十四章 今晚真是太吓人了第四十九章 佛系青年第三十六章 旁观者清第十八章 再生事端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了个大胆的想法第二百四十六章 残躯第三十七章 讲法第五章 感恩的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灵悟第一百二十六章 现形第九十章 上路第二百七十六章 大计第四十四章 考教第二百六十五章 今日之辱第一百八十八章 床倒霉第二百六十七章 进退之道第二百零六章 黯然销魂者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是不会杀我自己的第二百三十二章 君侯在七千字大章里进行了出色表演第一百三十六章 新坟第二百六十章 绝情第七十六章 豪胆第五章 感恩的心第三十一章 逞凶第九章 魂兮归来第八十六章 挑拨第一百零二章 木书第一百七十七章 疑问第四十一章 赠信第一百七十三章 江湖第二百零九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夜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