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过渡阶段_我们心里很踏实

过渡阶段

我们心里很踏实

湾仔天星码头。过海渡轮拉响汽笛,缓缓驶出港口。船工陈宝穿着海蓝色的制服,一如往常地认真盯着水面。回首而望,黄昏时分的维多利亚港湾南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上,到处悬挂着漂亮的灯饰,一幅节日到来时的欢乐景象。虽然中英协议已经正式签订,香港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回归祖国,但渡轮仍旧风雨无阻地准时开出。

陈宝已经做了22年的船工了,他仍旧和往常一样下午上班,深夜收工。“要回归了,当然值得高兴,但工作还得做。除了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我的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

同样的,和往常一样,年近40的罗太凌晨四点多就要起床做生意了。她在界限街摆了个不大不小的鱼档:“今年以来生意更好啦,我现在每天的收入比过去多了两成!”

界限街是香港沧桑荣辱的缩影。在这里摆了十几年小摊的罗太,用“孩子找到母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生活还是一样平稳,”罗太一边忙一边说:“除了出摊做生意,还是一样饮茶、打麻将、看电视、买点六合彩、偶尔赌赌马……”

如果说繁荣是香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那么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比过去更稳定、更繁荣。

香港著名的银行街德辅道上,各大银行的业务仍旧正常运行;轩尼诗道上,大大小小的地产公司被客户挤得水泄不通;启德机场的跑道上,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维多利亚港湾,各类船只来往不绝……

在香港著名的海洋公园,导游小姐引领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中英协议签订后,来港观光的游客数量急剧增加。旅行社的导游说:“变化当然有,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我们心里很踏实,心情很愉快。”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标志着香港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端。由此,香港正式进入了等待回归

的过渡时期。

12月19日,中英领导人正式签字的消息传出后,香港股票市场当即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当日,恒生指数上升至1187.54,成为本年的新高峰。

香港《今晚报》的记者走上洋溢着喜悦气氛的街头,听到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对香港回归的期待。当记者拦住一位正在逛街的年轻人,询问对于中英协议签订的态度时,年轻人理所当然地回答说:“我当然很高兴,我们都是中国人。”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在香港居住或经商的外国人也对此事表现出欢迎和信心。一位美籍商人说:“香港市场需要的是能增强信心的药,中英达成协议就是这一剂良药。”

一些在香港投资的英国企业家幽默地说:“现在香港与中国更接近了,这样就能提供更多前所未有的商机。”

当时,几乎所有的香港报纸都在最好的版面对中英正式签约表示祝贺,对香港进入为时13年的过渡阶段充满信心:

中英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思的第一个硕果。这也是英国第一次如此妥善地解决海外殖民地问题。——《中报》

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大功告成,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值得高兴,它为香港的长期繁荣打下坚实基础。——《成报》

香港主权重归中国,炎黄子孙难忘此日。——《天天日报》

香港问题终获大团圆结局,可喜可贺。港人的创业精神和实际成就,也是中英能够谈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晚报》

“一国两制”的构想归功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向全世界宣称,中国政府将坚守诺言。——《东方日报》

香港回归进入倒计时,中国领导人内心有一股“尽雪前耻,收回国土”的骄傲和喜悦。对于英国来说,在形势比人强的条件下,从顽抗到驯服,终究以喜悦收场,同时也为将来

对华贸易奠下基础,无疑是外交和商务上的一大胜利。——《信报》

香港问题的和平解决,也在全世界的舆论界引发了连锁式的反应。

《阿根廷时代报》发表评论说:“香港问题的解决,这是邓小平的功劳。他将作为不可逆转地开始中国重新统一进程的人物载入史册。”

意大利《前进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香港协议是邓小平的哲学和实践的结晶。收回香港这块前殖民地,是这个国家领土政策的一部分。在谈判如此艰难的时代,能缔结这个对中英两国来说都有益的协议,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令人感到兴奋的理由。”

日本《读卖新闻》称:“确定将香港——因鸦片战争而割让以及被租借的地方归还中国,可以说是洗刷了中华民族的‘污点’。”

英国《泰晤士报》也发表了题为《保持与香港联系》的评论,对中英妥善解决香港问题表示欢迎。

在众多新闻中,邓小平的名字随处可见。可是,至少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另一个功臣——撒切尔夫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似乎应该把她当做敌人。但是,正是撒切尔夫人的魄力和智慧,中英两国政府才能最终达成谅解,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

中国《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当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的社论,高度赞扬了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家。她的远见卓识和明智决策,在香港问题的顺利解决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撒切尔夫人看到这篇社论后欣慰地笑了,她面对记者发表讲话说:“我们在文件上签字,这就郑重表明了两国政府对履行这项协议做了最高承诺,我保证英国政府在1997年以前全心全力地确保港府继续努力,克尽其职地按照香港人的利益和意愿好好地管理好香港。我代表英国政府做出无以复加的最高承诺,我们将尽其所能地促使协议得到切实履行。”

(本章完)

第三章 过渡阶段_末代总督的惨败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钱伟长:追忆香港区旗、区徽设计过程第一章 香江回眸_腾飞的经济第三章 过渡阶段_香港驻军的故事第一章 香江回眸_大众符号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庄世平: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感怀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翟暖晖:香港回归夜见闻第六章 栉风沐雨 紫荆更艳_香港与内地的双赢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中英政权交接之时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铁娘子”来华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柯华:我所目睹的香港回归谈判片段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驻港战士李永华等人:驻军香港的日子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一国两制”第六章 栉风沐雨 紫荆更艳_“九七港元保卫战”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特区政府成立暨就职仪式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特区政府成立暨就职仪式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翟暖晖:香港回归夜见闻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尘埃落定第三章 过渡阶段_末代总督的惨败第一章 香江回眸_殖民地政治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中英政权交接之时第三章 过渡阶段_百年未有,港人自选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尘埃落定第三章 过渡阶段_我们心里很踏实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人心所归第三章 过渡阶段_百年未有,港人自选第六章 栉风沐雨 紫荆更艳_“九七港元保卫战”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柯华:我所目睹的香港回归谈判片段第三章 过渡阶段_紫荆花诞生的故事第一章 香江回眸_腾飞的经济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回归前夕的狂欢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特区政府成立暨就职仪式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一国两制”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中央代表团赴港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驻港战士李永华等人:驻军香港的日子第三章 过渡阶段_香港驻军的故事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会谈风波第一章 香江回眸_腾飞的经济第六章 栉风沐雨 紫荆更艳_“九七港元保卫战”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特区政府成立暨就职仪式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庄世平: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感怀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人心所归第三章 过渡阶段_末代总督的惨败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主权是不能讨论的”第三章 过渡阶段_百年未有,港人自选第三章 过渡阶段_末代总督的惨败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中央代表团赴港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中英政权交接之时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中英政权交接之时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人心所归第三章 过渡阶段_我们心里很踏实第三章 过渡阶段_末代总督的惨败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中英联合声明》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血浓于水”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血浓于水”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血浓于水”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特区政府成立暨就职仪式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驻港战士李永华等人:驻军香港的日子第三章 过渡阶段_紫荆花诞生的故事第三章 过渡阶段_末代总督的惨败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中英政权交接之时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麦理浩的秘密试探第一章 香江回眸_殖民地政治第三章 过渡阶段_一波三折的《香港基本法》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会谈风波第三章 过渡阶段_香港驻军的故事第六章 栉风沐雨 紫荆更艳_紫荆花开十五载第三章 过渡阶段_末代总督的惨败第一章 香江回眸_腾飞的经济第三章 过渡阶段_一波三折的《香港基本法》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霍英东:饮水思源——写在香港回归之际第三章 过渡阶段_香港驻军的故事第三章 过渡阶段_紫荆花诞生的故事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特区政府成立暨就职仪式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霍英东:饮水思源——写在香港回归之际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庄世平: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感怀第三章 过渡阶段_一波三折的《香港基本法》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钱伟长:追忆香港区旗、区徽设计过程第三章 过渡阶段_百年未有,港人自选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铁娘子”来华第六章 栉风沐雨 紫荆更艳_香港与内地的双赢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翟暖晖:香港回归夜见闻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人心所归第三章 过渡阶段_一波三折的《香港基本法》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特区政府成立暨就职仪式第三章 过渡阶段_紫荆花诞生的故事第三章 过渡阶段_百年未有,港人自选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柯华:我所目睹的香港回归谈判片段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神州不眠夜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柯华:我所目睹的香港回归谈判片段第三章 过渡阶段_紫荆花诞生的故事第三章 过渡阶段_香港驻军的故事第三章 过渡阶段_香港驻军的故事第二章 漫长回归路_麦理浩的秘密试探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特区政府成立暨就职仪式第四章 回归日的荣耀_特区政府成立暨就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