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义这个人深深明白楚怀王用自己制衡项羽的用意,他也借着君

威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为此,他一面压制项羽,一面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做国相,而且,看他这意思,应该是先给自己安排退路,他才不想和刘邦火拼呢,除非自己稳操胜券。

宋义带着队伍出发了,结果到了河南安阳就不走了,每天都喝酒,结果救赵大军在安阳呆了46日,迟迟不去救援,此时的巨鹿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天气十分寒冷,很多士卒都被冻伤,而宋义日日置酒高会,不关心士兵疾苦,项羽数次提出立即北上救赵的建议都被宋义所阻挡。

这天项羽巡视军营,看见士卒的手指都被冻伤了,项羽默默地从兜里掏出了一瓶隆力奇蛇油膏给士兵擦上,没几天,士兵的手就好了。眼前的一切深深地刺痛了项羽,他冲进了营帐,发现宋义的怀里搂着美女,衣衫不整,桌上赫然摆着四五瓶衡水老白干,项羽气就不打一处来,他忍无可忍,宋义也被项羽的气势所吓倒,但是他很快清醒过来,项羽质问宋义为什么不去救援,宋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史记·项羽本纪》

简单概括,他们两败俱伤,我们去抢人头。

项羽对此嗤之以鼻,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史记·项羽本纪》

宋义认为,楚军应该采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策略,如果秦兵胜,必然被赵军消耗,我可以乘其弊,如果秦兵不胜,楚军则可以西进关中,用赵军来牵制秦军主力。此方案乍看很厉害,可仔细一分析,问题就出来了。

这个方案着眼点在于宋义时刻在考虑自身的利益,却以牺牲盟友为代价,而且就军事判断而言,他的判断是错误的,理由就是项羽那句,“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项羽认为,秦非常强,赵非常弱战斗力对比基本是100:1,此时的赵国不同于战国时期的赵国,那个时期的赵国根基深厚,并非一日可拔,而现在的赵国是新建立不久的国家,根基不稳,赵国在外无救援的情况下,很容易为秦军所攻陷,秦军攻陷巨鹿,下一个目标就是围歼楚军,现在北上救赵正好可以置秦军于内线作战的不利态势,两面夹击。

应该说,项羽的判断是很准确的,项羽见宋义徘徊不前,士卒死伤严重,巨鹿旦夕不保,没有办法,项羽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假传怀王的命令,诛杀宋义,暂代上将军之职,而其他将士对宋义的行径早就不满,尤其楚怀王是项梁项羽所立,大家认为由项羽担任上将军是应该的,其他诸侯畏惧项羽威势,也表示服从。于是项羽急速整军,准备渡河救赵。

此时的巨鹿城外并非没有援军,援军还不只一路,但是这些援军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诸侯军,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些诸侯军好比是民族资产阶级,是极其容易动摇的阶级,而且容易被帝国主义所引诱,从阶级出身来说,远远不如农民起义军可靠。众诸侯到达巨鹿附近后,被秦军威势所迫,不敢直接救援,只敢做壁上观,所谓“壁上观”就是在很坚固的工事中观战。

项羽这个人指挥艺术和作战风格非常像法国的拿破仑,有人认为这个比喻不恰当,尤其是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项羽就是个大老粗,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武人,学军事也没学到家,打仗也只是横冲直撞,靠着一股蛮劲儿,仗着部队优良才取得了一些战绩,而拿破仑就是那种很有头脑,很有战略、战术及文化教养的优秀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专业炮兵学院学习,数学和历史都很优秀,但是,深入分析巨鹿之战和奥斯特里茨两次战役,就会发现,他们在指挥艺术和作战风格上有太多相似之处,而且项羽未必会输给拿破仑。

巨鹿之战,项羽全军5万,章邯全军40万,兵力对比为1:8。如此悬殊的比例,为什么项羽还能赢?三点:第一,项羽的军队是农民起义军,在政治上来说,项羽占优势的。第二,项羽的战术得当。最后,也是很关键的原因,他是怀着仇恨来战斗的。

秦军的主帅是章邯,在定陶战役中,章邯杀了项梁,从那个时刻起,项羽的心中就充满了仇恨。项羽从小是被叔父项梁带大的,自己的成长渗透了叔父的教诲,如果没有叔父,或许自己会饿死,如果没有叔父,自己或许是一个平庸的人,如果没有叔父,或许自己还是一个小混混···如今,你将我最亲的叔父杀了,此等不共戴天的大仇,我必须要报。唯有让你章邯粉身碎骨,才能报答叔父对我的大恩。

怀着一腔愤恨,项羽带着江东子弟出发了。部队进抵漳河南岸后,先派蒲将军、英布帅军2万渡过黄河,切断秦军用作补给线的甬道,隔断王离和章邯两军的联系,陷王离于缺粮之境地。而后项羽帅军3万渡过漳河,当全军渡河完毕偶后项羽下令凿船烧粮,打破行军锅,只携带3日的粮食,以示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而后项羽立即帅军猛扑巨鹿城下的王离军队,与巨鹿城内的守军内外夹击,江东子弟显示出了不怕牺牲的决心和气概,巨鹿城外,杀声震天,连观战的诸侯军都吓破了胆,江东子弟终于大破秦军,主将王离被俘,其他将领或死或伤。先前观战的诸侯军见胜券在握,也立即投入战斗,巨鹿之战第二阶段,项羽兵力大为增加,优势逐渐明显。项羽凭借他的英雄气概和巨鹿之战的优异表现,登上了盟军最高统帅的位置,项羽下令,盟军立即攻击章邯残部,章邯因得不到增援,被迫投降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