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钱庄之议

林缚派人骑快马来催,林梦得有再紧要的事情,也是以林缚这边优先,当夜就坐马车赶回崇城。

要说秦承祖对“钱庄”之事还有些顾虑,担心会遇到种种阻力,林梦得则是极为支持。

林家鼎盛之时,在东阳、江宁、维扬、淮安、平江、丹阳、海陵等江东郡的周边大城都设有货栈,大宗货物往来,动辄几千上万两银子,货栈内部使用“飞票”已成常例,也形成了一套规矩。

因为林记货栈信誉好、根基深,在外经商或游宦的东阳乡党,利用林记货栈的飞票进行银钱汇兑,也较普遍。到崇观八年时,对外部的飞票汇兑,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光票息,林家就能从中多获得两三千两的银子。相比较林家的其他生意,票息收入还很低;要是将林记内部使用飞票,也计算票息的话,那数字就相当客观了。

战事离乱,上林里给摧毁,林家的根基差点给摧毁,战局难料,人心叵测,林家目前在各货栈之间,都恢复用现银结算,但不意味着钱庄之事就不可行。

王成服上书建议,说典钱铺之事。林梦得早先就看过,考虑了很多,他在这方面有实际的经验,自然也就有更多、更明确的想法。只是这段时间都在忙别的事情,林缚回崇州后,林梦得跟他也就匆匆见过两次面,也没有机会细说这事。

王成服上书建议设典钱铺,重在由典钱铺支借钱谷给流民用于开垦,林梦得更看重飞票即“银票”的好处。

林缚明确了“钱庄”、“支借”、“钱息”、“银票”、“票息”几个概念,林梦得心里的概念框架也就更明晰了,当夜在东衙召集的议事会议里,就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世事难料,但淮东屡获大胜,还是能给别人一些信心的,”林梦得说道,“我们也不要指望第一步能迈出多大的步子,但在津海粮道的体系里,推行飞票,还是可行的!黑水洋船社且不说,银钱都在崇州结算,看不到钱庄的好处。不过,好些粮商,只走崇州到即墨这条短线——从崇州购粮,进胶州湾,到即墨交付,进行银行结算,就需要将银钱运回崇州来,再用来买粮。要是粮商随船走,还方便些,只要找到可靠的船主跟伙计,将银子随船运回来就是;但好些粮商、船东,只是雇人运粮,本人怕海上风浪大,并不随船走,成千上万两的现银,走陆路运回崇州,就有种种担心!若是我们在即墨、崇州都设钱庄,粮商在即墨得银,将银子存入钱庄,拿着钱庄出据的飞票,到崇州来取现银,就方便得多。银子在途中可能会给劫走,但飞票的兑付,非粮商本人或粮商指定人不可取,实际也保障粮商的个人安全……”

飞票不同于钱钞,更与后世的汇票性质相当。一张飞票的面值都有几百上千两银。如此高面值的飞票,出据时,自然都会进行详细的背书,写明持票人的身份跟取现时限,甚至还会指定取现的钱庄,给盗走冒领的可能性很少。

周广南、孙丰毅行商大半辈子,自然识得飞票的好处,关键在于钱庄可不可信的问题,要是值得信任,拿飞票上路,比带着几千上万两银子上路,要安全得多。

津海粮道本身就是靠淮东军司在支撑着,钱庄设立,自然也是要依托淮东军司的信誉。这些粮商若是还不信任淮东军司,根本就没有必要到津海粮道里来掺一脚了。

“当然,钱庄不可能无缘无故的给粮商出据飞票,收取票息是当然之举。只要确保持票到钱庄即能兑换现银,百里取三,甚至取五,我看粮商都会愿意的,”说到这里,林梦得眼冒金光,他满心想着替淮东开辟财源,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何叫他不兴奋?他继续说道,“从江门到即墨或从淮口到即墨,以正常年景计,漕粮运量在一百五十万石以上,以即墨收粮价,银钱总额就在一百五十万两。这批漕粮,自然是要从胶州湾运到莱州湾的,又是一个来回;从登莱运到津海,又是一个来回。三个来回银钱翻滚数量,总额将超过五百万银。即使是百里取三,潜在的票息年收入,也将达到十五万两银。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胶州湾、莱州湾,粮商们可以以票易票,只要我们在津海与崇州的钱庄,先存储一定量的现银,保证粮商持票即能汇取现银,就能做成这笔买卖!”

“梦得认为钱庄要准备多少本金,才保证粮商持票即能汇取现银?”孙丰毅问道。

他们是行商发家,最重视信誉。钱庄之事能不能成,也在于信誉。一旦出现粮商持票不能立即兑现,钱庄的信誉也就毁了,生意就没法做下去了。

“单为粮商出据飞票的话,”林梦得摸着下颔,说道,“眼下看来,现银都会在津海存入钱庄,持飞票到崇州取现。假设有半数的粮商会使用钱庄的飞票进行银钱结算,我们每两个月为一周期,将津海的银子拿战船运回崇州来,差不多需要五十万两银的本金。”

“照这个说是够了,但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要是风浪凶险,银船一时给堵在半途,崇州这边的周转就会出问题。我看到真要做到保险,要有双倍的现银做本金,才够。”周广南捻着颔下胡须说道。

本金要投入这么多,还要算上经营钱庄的风险跟成本,相比较之下,得利就相当有限了。

“单为粮商出据飞票的话,不用那么多的本金,”林缚说道,“淮东军司储备银或藏在军司的银窖里,若存入钱庄的银库,没有什么区别;此外,厘金局所收取的现银,以及各工场留存的余银,都可以存入钱庄做本金用……”

需要足够多的本金存银,主要还是防止挤兑。孙丰毅、周广南等人经商半辈子,虽然还刚刚有钱庄的概念,却也能考虑到挤兑之事。

淮东军司财力再紧迫,也会存有一定量的现银。这笔银子是藏在淮东军司的银窖里,还是存入钱庄的金库里,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说到厘金局,周广南就熟悉了。厘金局差不多是淮东军司现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每个月才跟淮东军司结算一次。

不算已经进入淮东军司窖藏的现银,厘金局平时也存有好几万两现银。

船场收益结算是每季一期,平时要维持正常的运营,存有的现银数额更加庞大。

冶铁工场、剿丝工场甚至包括黑水洋船社,都有大量的现银抓在手里,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余银都是以备不时之需,实际上会用到的机会不大,跟乡民手里攒些银钱不敢花出去的道理一样。

这些余银集中存入钱庄的银库,一是集中保存方便,第二就是钱庄若是给持票人挤兑,就可以拿这笔银子来应急。

也就是说,只要存入钱庄的余银数量足够庞大,钱庄所需要的本金就越少。

给林缚一句话点拨,周广南仿佛看到一个新的视野,一改之前谨慎的态度,身子都往前倾过来,说道:“大人所言,确实是缓解钱庄本金不足的妙招!卑职听来,毛塞顿开。”

林缚微微一笑,后世有哪家银行不吸揽公众存款、光靠自有本金向外放贷的?他是靠后世经验取胜,若说经营算计之事,却不比周广南老道。

当然了,钱庄成立之初,都没有建立起信誉,除了财东出资凑出一定量的本金外,就想大规模的吸揽公众存款,是不现实的。但是,林缚可以将淮东军司及诸多工场的余银都存入钱庄,将来有可能,可以直接指令淮东两府十一县将财政余银存入钱庄,就能保证钱庄拥有大量的储备银。

林缚笑道:“钱庄的好处不仅这几桩。盐铁司去年是通过我们的水营战船将盐银运往燕京的。陈韩三控制着徐州,流寇在汴泗之间,还有很大的势力,张晏今年依旧不敢走陆路运盐银,钱庄倒是可以将这事给揽下来。”

“大人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这么一说,又有恰到好处之妙,卑职当真是心服口服,”周广南感慨的说道,“粮商在津海存入粮银,持票到崇州取现,会造成津海银多而崇州缺银的失衡。盐铁司将盐银存入崇州的钱庄,而我们可以从津海钱庄另拨出相应的银钱入京,实际可以弥补上面所说的失衡……我们少了从津海运银填补崇州的麻烦事,却能多做成一桩生意,真是好得不能再好!这钱庄之事能做!”

林缚又看向孙丰毅。

孙丰毅细思量,见制置使看过来,也说道:“钱庄之事,能做。”

孙、周两家是南迁海商的代表,虽然周广南、孙丰毅都在淮东军任职,但他们不能心甘情愿的出银来做钱庄,林缚也不能逼迫他们。

如此孙丰毅、周广南主动表态,这事便算是迈出去第一步。

林缚说道:“好。王成服就先留在这边,你们几个先拟出一个条陈来,将所有事情都考虑周详了。钱庄能聚集到的本金自然是越多越好,隔几天我去江宁走一趟,看看那边有没有人愿意参与进来。”

钱庄成立之后,放贷是基本功能,不需要强调什么,不过林缚也没有提淮东军司将来会向钱庄支借银钱发展军备之事。这事留在钱庄成立之后才议不迟,总不能一开始就给别人太多的顾忌。

第54章 真假虚实第91章 站队第31章 土地第36章 月涌江流第39章 李卓的反击第108章 夺岛之战第20章 猛虎搏兔第十七章 流马寇第一百三十七章 时局糜烂(一)第7章 调虎离山第94章 围困南阳第77章 东海攻略第21章 国务第74章 顾虑第119章 礼山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14章 逃离第35章 计定九里山第162章 汉水登高(二)第32章 定计第82章 大败第二十三章 顾氏家人(二)第110章 援军第109章 新的战场第60章 喷焰弩第53章 枭首取级第47章 父子谈险谋第21章 杀鸡骇猴第55章 伏兵多时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33章 将计就计第43章 如困笼中第71章 软禁第59章 原是姐妹第8章 决胜东线第34章 秘仓第22章 攻寨第112章 浙东危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盗第45章 行路难第85章 津海之利第19章 巡政谈马战第152章 丹江对峙第五十四章 只手遮天第112章 浙东危局第123章 追击第36章 旧瓶新酒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误(一)第14章 东海形势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风情第八章 乡情浓淡第12章 江宁心思第60章 赐婚传言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训之死(三)第63章 开海漕第4章 少女情怀第50章 夺垒第122章 劝降第十三章 搅局当然一巴掌第21章 忧降第155章 风起第8章 北行田头说农事第55章 浙北军司第24章 淮东制置使第31章 江岛布局第51章 识时务第36章 月涌江流第126章 逃第一百二十章 迷局(三)第19章 盐银保粮第80章 王成服第72章 昔日童子第81章 兵分两路第4章 投效第47章 攻城第15章 王相第13章 西沙岛遇袭第26章 归心第二十一章 移祸之计第69章 群龙无首第15章 联姻第6章 救灾之利弊第13章 拥兵自重第5章 江宁风潮(五)第36章 歪理邪言第31章 疑形第120章 兵户总册第18章 长亭相迎第60章 枭臣第125章 浉水论奸雄第171章 远航第99章 大势第12章 宁则臣第110章 援军第109章 请旨劳师第一百一十六章 黑山良犬第59章 烽烟紧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书第59章 援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