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又忙

不过王氏虽生了个男娃,田家村这里却没有给孩子办洗三办满月的习俗,夏至听郑氏说孩子在三岁之前不好养活,大办特办怕折了孩子的福寿,还有一句关于孩子的俚语:“狗过冬,猫过夏,孩子过了三秋忙”,过了三岁也算是过了一个大关。

一般人家生了孩子,就是通知亲近的几家,家里过得不错的会过来看看,家里一般的也就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主人家也不介意,但是如果主人家给孩子办三岁的宴席,那是必须要到场的,如果不到场,两家可能就此绝交。

当然田家的孩子也就是田立春那会办了三岁的宴席,因为是田家第一个孩子出生,老罗头和李氏都是非常重视的,下面的几个小的因为田家越来越穷,加之一直生的是女娃,家里就没那么重视了,三岁宴席只是稍微吃好点,等到田立秋三岁生辰的时候,田家穷的都没有粮食了,连顿好吃的都没有了,李氏只给小立秋的碗里多添了滴香油,也算表示庆贺了。

田家第一个男孙出生,不仅田老大和王氏喜极而泣,老罗头和李氏更是当天晚上就给家里的祖宗牌位上香,以告谢田家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就是林氏刘氏和郑氏心里也是高兴的,这么多年除了生活苦点,婆家待她们也算不错,但是至今没有给田家生个男孙也算是她们心中的一道伤了,如今生孩的虽不是她们自己,但这一愿望却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对于这个小弟弟的出生,夏至心里也是高兴的。毕竟这古代重男轻女的严重,阿奶和阿爷虽然对她们还算不错。并不像有些家庭只把女子当成别人家的人,给点饭吃就该感恩戴德铭记于心。还要整天整天的为家里做家务。但夏至知道阿爷和阿奶的心里期盼田家有男孙的。从阿爷特意交代不用亲戚过来看望孩子就可以看出来,就是怕来的人多了,孩子福气过剩,有个闪失。当初夏至听到阿爷说这话时,只觉的头上天雷滚滚,可是这又何尝不是老罗头重视孩子的一种体现。

因为孩子出生在三月,夏至阿爷便也依照田家其他孩子的起名规则,根据二十四节气,取名田惊蛰。也因为老罗头的特意交代,田惊蛰出生后,田家并没有人到来,甚至连王氏的娘家都没有人过来,只让同村的人给王氏带了一篮子鸡蛋。而田家人在王氏生产后的第二天依旧下地干活去了,只留了田梅花一人在家里照顾王氏,顺便帮田家做些家务。

田家农忙暂时告一段落后,田梅花和刘铁柱带着刘大宝便回家去了,李氏知道闺女在家里住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也没有再挽留,临走前李氏和四个儿子及媳妇商量了下准备给田梅花五两银子,因为刘铁柱受伤,田梅花几乎将家里的积蓄给花了个精光。田老四要帮她付药费田梅花还不愿意。其实当时田梅花并不知道田家光景已经变了,她觉着娘家也不容易,所以坚持自己付钱。

只是令李氏没想到的是。王氏林氏刘氏和郑氏早和田家四兄弟说好了,等田小妹走的时候。一家给出二两银子,凑在一起也有八两。也够田梅花一家用好长一段时间了,再加上田小妹如今跟着田立春她们一起打络子,日后也有了生活来源,生活想必能好过些。

郑氏她们见李氏要拿钱给田小妹,还与她们商量,心里不禁一热,这一段时间她们都看着李氏是如何对待田梅花的,那几乎家里有什么好东西总是第一个送到田小妹面前,甚至几个有了零嘴也是刘大宝排第一,郑氏她们知道婆婆是心疼小妹,所以她们心里虽然不舒服,嘴上也没说什么,她们也相信李氏不会做的太过分。如今要给小妹出钱,与他们商量,也可以看出李氏并没有真的只顾着田梅花。

“阿娘,小妹不容易,您给小妹钱,我们也没反对,这您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反而还掉起眼泪了!”郑氏见李氏泪眼婆娑,不由得上前打趣,劝说道。

“是,是应该高兴!阿娘能娶到你们这样的媳妇,是阿娘的福气,也是你们小妹的福气!”李氏用手抹掉眼中的眼泪,抽着鼻子说道。李氏一直觉着今生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给几个儿子娶了这几个媳妇,有人天天家宅不宁,她们家却从来没有,虽然每个媳妇都有缺点,就譬如大媳妇说风就是雨,二媳妇的精明,三媳妇总是低着头没有存在感,四媳妇平时什么都装心里。可是李氏不得不承认,四个媳妇都是好的。

李氏也知道田梅花这段时间,自己觉着闺女这么长时间没回来,什么好东西都往闺女面前送,忽略了家里人和家里的孩子,可没想到媳妇并没有责怪她,小妹要走了,没加还拿了银子出来,李氏突然就觉着自己应该更好的对待四个媳妇。

“嗨,什么福气不福气的,我们就是看着小妹不容易,还带着个孩子,那山上打猎的事情,平时做做也没事,可也不能当成事来干,小妹家里又没有田,咱家的日子如今还过得去,能帮衬就帮衬一把,再说咱家过的不如意的时候,小妹不是也帮过咱家吗!孩子爹拎回来的肉可不是白拎回来的!”

“是啊,四嫂说的对,都是一家人该帮衬!”林氏接话道。

“更何况,小妹还伺候了我整个月子,这请个人还不得花钱,自家人更不能亏待!”刚出月子里的王氏怀里还抱着田惊蛰,也接话道。

“阿娘,我不会说话,我也想为小妹出分力!”刘氏低头低声细语的说道。

“好好好,银子我替你们小妹收下,我定会把你们的话说给梅花听的!”李氏接过众人递过来的二两银子,连带着将她手里的五两银子一起收了起来。至于后来李氏是如何和田梅花说的,又是如何将银子交给田梅花的,田梅花收没收,众人并不知道,只知道田梅花临走前,哭红了眼睛,一个劲的叫几个嫂子带着几个侄女多去她那里看看。

田梅花一家走了,田家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一个月过去了,家里的鸡鸭和鹅走已经走出了家门,田立春每天早中晚的放鹅,手上打络子的活计也没放下过,田雨水、田春芬、田谷雨、田立夏四个人天天也是赶着个鸭子跑来跑去的。夏至呢,整天除了喂鱼的事情,还有就是跟着老罗头和田老四往田里跑,毕竟这早稻可是她提出来的,自然是要好好看看的。夏至就怕秧苗不能活过,只到几天后,被插得斜着的秧苗,站直了腰,夏至才松了一口气。

刚松口气鱼塘里德鱼却要产子,吓的夏至天天又开始盯着鱼塘,毕竟鱼产子,并没有人知道要注意什么,只能仔细的盯着,也不知道是不是是不是野生的鱼生命力都强,反正在夏至任何准备都没做的情况下,母鱼顺利产子,等母鱼完全产子后,夏至赶紧让田老四将母鱼给捞了出来。

这时间河上的冰早已化了,镇上也有人卖鱼了,所以田家捞上来的鱼,并没有拿出去买,自己留了几条,给田小妹家里送几条,李氏又让给村里的几户老人送了几条,最后夏至还让田老四给村长家送几条,不说村长经常借田家牛车,就是这一村之长,也知道田家好好的巴结巴结。让夏至如何讨好村长,她是做不到,恐怕田家也没人能做到,但是给些小恩小慧的,人家不也记着你的好。

等夏至这些忙完了,四月也走到了尽头,田家徐家集下的秧苗也长的郁郁葱葱了,田老四他们又赶着去徐家集放水泡田,因为徐家集去睡并不像田家村那么方便,田家四兄弟连带着老罗头很是忙了几天,才将一百亩的田给放满水。这边放满水,那边前几天浸泡的田,已经可以插秧了,一家人又马不停蹄的开始起秧苗插秧。

这边田家大人忙碌,田家的孩子也不闲着,放鹅的人换成了田雨水,田立春被调出来帮着王氏做饭,做家务,以及在王氏给老罗头他们送饭的时候,帮忙带着田惊蛰。夏至依旧是村南和鱼塘两跑,当然后面还跟着田小满和田立秋两个尾巴,王氏觉着田小满这小皮猴,一会不见就没影了,她根本看顾不过来,这时候到处是水,王氏深怕有个万一,就将她交个夏至,田小满还是很听夏至的话的,这样家里就剩下田立秋了,田立秋觉着还是跟着六姐的好,能知道不少东西呢,所以夏至的后面又多了一个田立秋,王氏也放心立秋跟着夏至,毕竟夏至有时可不像一个六岁的孩子。

一百亩地田家人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将秧苗插齐了,后续的事情就由老罗头和田家四兄弟继续,李氏带着三个媳妇则回了家,不在整天整天的往徐家集跑了。

第43章 卖参(一)第226章 看破第7章 挖野菜第151章 帮助第234章 定亲第113章 再送地契第275章 争执第125章 定做第170章 消息第89章 红薯第197章 变化第81章 牛黄第250章 规矩第235章 听说第181章 天要亡我第262章 婚假第171章 自救第82章 来客第36章 五天十一章 田家人反应一第82章 来客第20章 晚饭第118章 开绣庄(三)第36章 五天第139章 赶出去第233章 被拒第136章 妥当第150章 眼红第239章 宴会第211章 不好了第120章 好多妹妹第110章 人心易变第64章 孕秧苗第269章 谈话第184章 甲十被抓第93章 全家团聚第276章 长大了第65章 后续(一)第185章 去军营第202章 又一年第139章 赶出去第141章 破坏第140章 孕苗第173章 生病第226章 看破第191章 相依第86章 干爷爷第94章 请客第238章 移居南郡第188章 舅舅第144章 决定(一)第70章 还少一家第13章 络子第12章 田家人反应(二)第73章 又忙第151章 帮助第263章 话说分家第249章 夫人第88章 在路上第171章 自救第182章 柳暗花明第223章 果林第84章 原来是县令啊第137章 完胜第77章 房子第53章 吆喝第65章 后续(一)第59章 买田第29章 喜事第103章 又是一个春第88章 在路上第204章 可爱的田菊花第173章 生病第38章 再出事第64章 孕秧苗第139章 赶出去第98章 私塾(一)四十二章 人参第173章 生病第267章 分家(二)第169章 因由第183章 初闻第59章 买田第163章 田小草第131章 挨饿受冻第179章 跟我走第13章 络子第57章 布与棉絮第206章 宝山第32章 再进绣庄第156章 放假第259章 科考第206章 宝山七十六开会第33章 要求第163章 田小草第71章 田家变化第155章 释放第46章 卖参(三)第136章 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