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访西柏坡

洋客人秘密造访西柏坡

1951年的一天,米高扬再次见到师哲。他满脸敬佩地对师哲说:“至今为止,我仍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外国通讯社报道过我去西柏坡的事情。这足以说明,你们的群众相信你们,紧密地团结在你们周围。如果,这种事情放在我们的村镇,可能早就闹得沸沸扬扬了。”

米高扬说的是1949年1月31日他秘密到访西柏坡一事。

米高扬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是斯大林派到中国了解情况的代表。至于米高扬为什么来西柏坡,要源于毛泽东访问苏联的计划。

早在转战陕北直至停留城南庄期间,毛泽东一直心存访问苏联的打算。但是,由于种种事宜没有处理好,以及后来发生的城南庄遇袭事件,访问苏联的事情暂时被搁置了。直到三大战役结束后,建国的各项事宜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毛泽东再次萌发了访问苏联的念头。毕竟,苏联是“老大哥”,有许多建国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可是,斯大林拒绝了毛泽东访问的请求。

斯大林在电文中称:

我们欢迎毛泽东同志来访,但目前中国革命发展迅猛,进展顺利,解放战争正处于紧要关头,战争还很激烈,形势发展变化很快。在这个特殊时候,你离开指挥岗位,恐怕对全局有不利影响,是否还是留在国内指挥战争为宜。如果你有重大问题需要商谈,我们准备派遣一位相当有经验的、老练的、信得过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往听取你的意见,如何?

接到这一电报后,毛泽东尊重斯大林的决定和建议,于是取消苏联之行,同意苏联代表米高扬来西柏坡。

高鼻子、蓝眼睛的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村后,将小山村的宁静打破了。人们纷纷议论,这个“洋客人”是什么时候来的?为什么之前没有听到任何风声呢?

事实上,米高扬是从大连苏军机场起飞,

直接飞抵石家庄,接着在时任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主任师哲和负责警卫工作的汪东兴陪同下,秘密前往西柏坡的。在途中,米高扬坐在吉普车上,被坑坑洼洼的道路颠簸得不行。他问师哲:“这里的道路怎么这么不平啊?党中央和毛主席不是住在这里么,怎么不修一修呢?”师哲回答道:“目前,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运用到了战场上,一些暂时不是战争所需要的道路,只能等到全国统一后再修了。”

期间,米高扬不顾师哲和汪东兴的劝告,多次下车来到群众家中,与他们交谈。他既怕暴露自己的身份,又不加掩饰地想暴露自己。米高扬的这一心理状态着实让师哲不解。

师哲问米高扬:“既然你这么怕暴露自己,可为何又不听劝告,到处‘乱跑’呢?”

米高扬回答说:“你们这里能保密吗?我看,等不到明天,国外的一些媒体就会报道我访问中国的消息。或许他们还会说,俄国人到中国进行破坏活动了呢!既然这样,我干嘛还要遮遮掩掩?”

师哲听了之后,心里极不舒服。他对米高扬说:“这些都只是你自己的猜想而已。究竟有没有这回事,你自己判断即可。”

两年后,当师哲和米高扬再次相见时,才有了此文一开始的插曲。由此可见,当时西柏坡的保密工作做得是相当周到细致的。

下午,米高扬一行达到西柏坡,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热情接待。

毛泽东上前一步,握住米高扬的手,满含笑意地说:“欢迎,欢迎!”

米高扬握住毛泽东的手,转达了斯大林及苏共中央对中共领导人的问候。接着,他又向毛泽东献上了见面礼——一块毛料。

双方落座后,米高扬首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斯大林十分关心中国革命发展的情况,所以派我来听取你们的意见。等我回国后再向斯大林汇报情况。不过,我事先声明,我这

次来只带了两只耳朵,不参与你们的讨论或者做结论性的评论,希望大家能谅解。”

接着,双方各自介绍了本国的现状,讨论了目前的国际形势,并交换了看法,但始终没有涉及相关的决议。

晚饭的时间到了。

为了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接风洗尘,中共中央摆上了西柏坡最好最丰盛的晚宴。虽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可都是西柏坡当地最肥美的食物。餐桌上,既有照顾客人口味的西餐,比如猪排、牛排、沙拉等食物;又有西柏坡的特色中餐,比如滹沱河的鲤鱼、河北烧鸡块等。

米高扬在西柏坡住了大约一周的时间,中央机关的食堂用这些土特产变着花样地为米高扬一行人烹制美食,顿顿不重样。这些美食让米高扬等人赞不绝口,他说:“都说中国的饭菜好吃,这次我是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啊!等将来你们的革命胜利了,我要派人来专门学习中国菜,以此来增加西餐的花样。”

毛泽东与米高扬举行了亲切的会谈,内容涉及面很广泛。期间,其他中央领导也参与了会谈,并做了适时的补充发言。

米高扬与师哲说:“你们的毛主席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高远的眼光、高明的策略,是个了不起的领袖。”同时称赞周恩来说:“将来,你们组建新的政府,一点也不用为人才发愁。我看,周恩来就是很好的总理人选嘛!”

米高扬离开西柏坡的前一天晚上,发了一封电报给斯大林。在电报中,米高扬这样说道:“与我交谈的政治委员们,在一般政治、党务、农民及整体经济问题上完全是行家,并且都很自信。这一点,我不得不如实指出。其次,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生搬硬套马列主义,而是在充分考虑国情并结合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加以运用的。因此,中国革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道路。”

2月7日,米高扬告别西柏坡,按原路返回莫斯科。

(本章完)

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朱仲丽: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西柏坡迎来中央工委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城南庄的险情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刘少奇西柏坡故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创造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毛泽东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走进西柏坡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任弼时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热闹的小村落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周恩来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毛岸英的婚事风波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周恩来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毛泽东西柏坡旧居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朱德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热闹的小村落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习近平:使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以少打多的淮海战役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胡锦涛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馆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毛泽东在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朱仲丽: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馆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与“北平方式”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刘少奇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毛岸英的婚事风波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聂荣臻:和平解放北平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徐向前:参加西柏坡会议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通宵办公的五大书记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馆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访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九月会议”会址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刘少奇西柏坡故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谷场上的舞会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几篇雄文 吓退敌兵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粟裕的不同方案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朱德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两个务必”的诞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谷场上的舞会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周恩来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西柏坡迎来中央工委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旧居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周恩来在西柏坡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朱德在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师哲:米高扬来访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谷场上的舞会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董必武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进京赶考”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园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刘少奇西柏坡故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任弼时在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徐向前:参加西柏坡会议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刘少奇西柏坡故居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粟裕:集中兵力,大战中原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师哲:米高扬来访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周恩来西柏坡旧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访西柏坡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任弼时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渡过黄河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几篇雄文 吓退敌兵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徐向前:参加西柏坡会议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园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山沟里的“紫禁城”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热闹的小村落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董必武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毛泽东西柏坡旧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毛岸英的婚事风波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以少打多的淮海战役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旧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热闹的小村落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毛岸英的婚事风波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聂荣臻:和平解放北平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朱仲丽:王稼祥同志到西柏坡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毛泽东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谷场上的舞会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城南庄的险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走进西柏坡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邓小平的西柏坡情结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毛泽东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渡过黄河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义的新生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刘少奇西柏坡故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与“北平方式”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理想的总指挥部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义的新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园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访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任远远:我爱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中央领导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断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枣林沟会议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热闹的小村落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热闹的小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