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热闹的小村落

热闹的小村落

距离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仅仅五华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做李家庄的小村落,它是平山县岗南镇一个普通的村庄,村里不过几十户人家。随着一批批民主人士到来,这个小村子变得热闹起来。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来到李家庄,负责人是罗迈(李维汉)和高文华。194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更名为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以专管政协、海外及国统区的工作。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民主人士非常重视,经常在西柏坡和李家庄与他们恳谈。毛泽东经常坐汽车进村来,在村南一棵槐树下坐着看书,等待一批又一批从外地来的客人。

1948年12月25日,民主人士在李家庄举行时事座谈会,与会者有胡愈之、沈兹九、刘清扬、韩兆鹗、周建人、吴晗、杨刚、严信民、楚图南等,会议由胡愈之主持。李维汉、章汉夫等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国际国内政治形势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6天后的1949年元旦,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发表在了《人民日报》上,文章有力地揭露了美蒋勾结玩弄假和谈的阴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一定要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1月4日,毛泽东特为新华社撰写了一篇《评战犯求和》的重要评论,戳穿了蒋介石想利用和平谈判来保存反革命实力的阴谋。14日,又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痛切地再批驳蒋介石的新年文告,并提出进行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废除伪法统;改编反动军队;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卖国条约;召开设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声明》一发表,立即成为民主人士的热门话题。各地的民主人士一致驳斥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险恶阴谋,同时一致表示拥护毛泽东提出

的和谈八项条件。

在李家庄的符定一、周建人、胡愈之、沈兹九等19名民主人士,早在1月7日就联名致电在哈尔滨的李济深、沈钧儒、蔡廷锴、谭平山、章伯钧、郭沫若等人,提出将革命贯彻到底;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决不能容纳反动分子于人民阵线内部。1月16日,在李家庄、哈尔滨的民主人士互相致电联络后,决定起草发表告国人文件,严正表示他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态度。

1月16日下午,周恩来在百忙中从西柏坡乘吉普车来到李家庄。在严寒的冬季,小小的李家庄却显得热闹非凡。村民听到汽车进庄的声音,都拥到路边张望。统战部工作人员和民主人士也纷纷走出门来欢迎,周恩来身穿一套灰棉布军衣,头戴大耳朵军帽。一进庄就下车向群众招手,同民主人士一一握手问好,齐燕铭秘书长招呼周恩来和民主人士进入一间墙泥未干的会议室就座。大家有的坐,有的站,一下子就挤满了一屋子。

李维汉当即宣布:“请周恩来同志作报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周恩来报告了解放战争的发展情况后说,战争的发展实在是突飞猛进。战争大局已定,今年就有可能打垮蒋介石,但是现在切不可手软。他接着对毛泽东《关于时局的声明》中的11条作了详尽的阐述,又说:“一定要把革命进行到底。鲁迅先生说得好,要痛打落水狗,对落下水的狗还要痛打。天津已于昨天解放,正在争取早日解放北平。如北平解放得早—些,政协筹备的工作更要加速进行,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周恩来的报告结束后,大家再次鼓掌,脸上都洋溢着欣喜和幸福的神情。

会后,统战部全体工作人员和民主人士会餐。桌上盘、碗并不多,而且都是家常菜,最重要的一道大菜是长征老战士、老伙夫班长胡金山做的红烧肉,为此,总务科长乔风咏亲自动手宰了自己饲养的一头猪,加上大家自己动手种的大白菜,还有饺子、大米饭和白干酒。大家有说有笑地互相敬酒,没有酒杯,就用粗瓷大碗代替,频频举碗同祝解放战争的胜利

。席间,民主人士中的符定一先生年龄最大,已是快70岁的老人了,而且是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老师,大家都向他敬酒,祝他健康长寿。

晚上,在会议室举行了跳舞晚会。当时,统战部的机要科是由中央机要处拨过来的。他们在延安时既是中央机关舞会上的乐队,又能歌善舞,因此,他们就成了这次舞会上的主力。晚会的条件十分简陋,三把胡琴和一支笛子就组成了一个乐队,室内没有电灯,就用几盏马灯挂在屋墙四角。乐队奏起来,晚会开始了。大家正跳得高兴时,朱德和周恩来也来了,舞会一下子达到了**。最后,大家欢乐地扭起大秧歌。锣鼓一响,周恩来和大家一起扭起秧歌来。民主人士没有扭过秧歌,在热烈的气氛里也高兴地跟着大家一起学着扭起来。

1月20日,中共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在李家庄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欢迎来自各地的民主人士和上海工人代表。华北局第二书记薄一波、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等乘几辆吉普车来到李家庄,群众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使民主人士深深感到了解放区的温暖,纷纷发言表示拥护毛泽东1月14日的《声明》,拥护共产党打倒蒋介石,将革命进行到底。

因为胜利形势发展飞快,召开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必须加紧进行。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在李家庄的统战部全体工作人员夜以继日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1949年1月22日,由55位民主人士签署发表了《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的声明,表明了与中共团结一致、真诚合作的决心。

北平和平解放后,各民主党派人士在中共的妥善安排下陆续来到北平。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上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统战部和众民主人士离开李家庄已半个多世纪,但是李家庄作为历史的见证者,留下了当年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那段光荣岁月的见证。

(本章完)

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中央领导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断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粟裕:集中兵力,大战中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九月会议”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毛岸英的婚事风波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江庸:1949年和谈回忆录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师哲:米高扬来访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碑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朱德西柏坡旧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与“北平方式”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馆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任弼时在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中央领导同志在西柏坡村工作和生活片断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江庸:1949年和谈回忆录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进京赶考”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城南庄的险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理想的总指挥部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到毛主席那里接受任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旧址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枣林沟会议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任远远:我爱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毛岸英的婚事风波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几篇雄文 吓退敌兵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城南庄的险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理想的总指挥部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以少打多的淮海战役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朱德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碑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师哲:米高扬来访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毛泽东西柏坡旧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枣林沟会议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毛泽东西柏坡旧居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毛泽东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打谷场上的舞会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西柏坡迎来中央工委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馆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周恩来西柏坡旧居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徐向前:参加西柏坡会议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馆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傅作义的新生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解放石家庄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进京赶考”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刘少奇西柏坡故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渡过黄河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访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理想的总指挥部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任远远:我爱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建起沕沕水发电站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馆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江泽民与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洋客人秘密造访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旧址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任弼时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周恩来西柏坡旧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进京赶考”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山沟里的“紫禁城”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中共中央搬离延安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刘少奇在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任远远:我爱西柏坡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董必武在西柏坡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通宵办公的五大书记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两个务必”的诞生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石刻园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杨成武:到毛主席那里接受任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城南庄的险情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任弼时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中共中央大院旧址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进京赶考”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周恩来在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任弼时西柏坡旧居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西柏坡迎来中央工委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周恩来在西柏坡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胡锦涛到西柏坡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江庸:1949年和谈回忆录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胡锦涛到西柏坡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刘少奇西柏坡故居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西柏坡纪念碑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邓小平的西柏坡情结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西柏坡迎来中央工委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热闹的小村落第四章 革命圣地西柏坡_董必武西柏坡旧居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六章 情系西柏坡_邓小平的西柏坡情结第五章 亲历与回忆_粟裕:集中兵力,大战中原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公家的孩子”第三章 风云人物留下的足迹_刘少奇在西柏坡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山沟里的“紫禁城”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粟裕的不同方案第一章 历史的选择_中共中央搬离延安第二章 西柏坡往事_“天津方式”与“北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