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

烟土分肥。宁夏地区种植鸦片,据传始于清咸丰年间,宣统年间一度禁种。民国以后,烟苗复出,1915年再次禁种7年之久,烟价涨到每两白银10两。甘肃督军陆洪涛为了广辟税源,开放烟禁,征收烟花税,每年除征正税外,每亩又征烟花税白银14两。由于烟税过重,多数不种,陆又强征烟亩罚款。刘郁芬督甘之后,为筹军饷,将烟亩罚款正式列为政费预算,宁夏地区每年以90万元的定额上交。1929年宁夏建省,主席门致中又加番,将烟亩罚款增加为180万元。马鸿逵上台后,不仅对此“萧规曹随”,且变本加厉,鼓励经征人员起征,规定:超收一至二成者,提奖10%,更多者,提奖更多,直至超收六成以上者提奖40%。短征者则罚薪,直至撤职议处。实际提奖者甚为少见,因完不成任务而罚薪、撤职者甚多,甚至有被枪毙者。因此,经征人员对百姓个个如狼似虎,非到河干井枯,决不罢手。农民被迫卖儿弃女者有之,悬梁自尽者亦有之。

1934年,南京政府宣布禁烟。财政部把宁夏的“烟亩罚款”取消,每月拨给补助费3万元,后增为10万元。马得此补助后,并未禁种,只把“烟亩罚款”改为附加税,照征不误,农民负担丝毫未减。马还巧立名目,设“禁烟善后”税,委马斌为禁烟善后总办,所征之税,对外保密,只对马鸿逵个人负责。仅平罗一县,此税即年征7万元之多。1938年马又实行禁种专卖,取消“禁烟善后”税名称,并入地方税局。

由于多年种烟,宁夏受害甚深。全省种烟约20万亩,占粮田十分之一。烟民有14万之多,占全省人口五分之一还多,有的连婴儿也要喷烟。所以马鸿逵还是宣布禁烟。1935年成立了“宁夏省禁烟委员会”,各县设分会。1938年在银川设立戒烟医院,1939年又宣布在平罗、宁朔、中宁、金积、灵武各县设戒烟分院,在盐池(惠安堡)设戒烟所。根据1936年的登记,123564人的烟民戒烟。命令省会公安局勒令烟民分批入院戒烟,每批3个星期,每人交纳戒烟执照费6角至5元不等,共办了3期。戒烟者服的是中药“林公补正”的成方,但推行很马虎,有钱有门路的,根本不入戒烟院;其他人也是明戒暗不戒。其根本原因,是马鸿逵要鸦片专卖,所以不可能认真。

马鸿逵为了鸦片专卖,狠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是收购烟土。他规定每亩大烟要缴烟土60两,每两定价5角,交烟领据,准抵附加税。除设专门收购机构外,还指定许多商号收购。因此,种大烟的农民往往税款没交清,烟土早就卖光了,根本存不住烟土。每年到大烟成熟季节,马鸿逵都亲自组织亲信分赴各县催购。据马鸿逵《十年省政述要》记载,1937年全省共收购烟土262.5万余两。马把收来的烟土,集中到银川西塔,责成赵文府负责督促加工,一律制成75两一块的砖板,名曰“硬货”。上面贴上蓝色标记,加盖赵文府名章的,叫做“月份货”;由商号收购贴上商号红色标封的,叫做“票板货”。“票板货”和“月份货”都在外边创出了牌子,称这为宁夏的“姊妹花”,远销北平、绥远、陕西、河南等地。

马鸿逵强购几年,抓到大量烟土后,便于1938年严令禁种。但禁种并不等于禁烟,所以大烟价格暴涨,群众将鸦片与黄金并提,称之为“黑金子”。到解放前夕,1两烟土价值10多个银元,可买粮食两石多。马鸿逵推销烟土的机构,在1938年到1940年期间,是赵文府领导的宁夏地方税局。各税局、关卡为了完成推销任务,除现款交易外,还以“清水净烟”(宁夏各烟馆当时挑出的一种幌子)的招牌向吸烟者派销、赊销烟土。之后,烟价逐年上升,马鸿逵嫌税局的面太大,经手分肥的人太多,不便控制、不好稽查,就改由银行行长李云祥独家专卖。李即整件(每件75两)、整箱(20件)地出卖,他人不得过问。直到解放之际,李云祥到底销了多少大烟,赚了多少钱,除了马鸿逵,谁也不知道。

马鸿逵烟土专卖大发横财之后,也分些余唾给其亲信部下。这种公开的分赃,见于记载的有两次:第一次是1938年,马借口省银行收购烟土之款,是各军政机关存于银行之公款,为奖励军政人员踊跃储存,提出烟土30多万两,分配给各军政人员:厅、处长及军队团长,每人烟土1000两至1500两;科级人员,每人50两、100两、200两不等;县长每人200两、300两不等。国民党省党部委员每人1000两。军队的旅长,每人5000两;高级将领卢忠良、马全良、马宝琳等,每人13000两。

第二次分赃是1940年。这次不仅给了他的部属,还给了地方绅士徐宗儒、李斌等,马鸿宾三十五师官佐也捞到一些。

此后,还零星分过几次,但为数有限。马敦静在1949年逃跑前夕,也给一些人分了一些。

马鸿逵利用禁烟玩弄的这些花招,使大烟一直不能禁止,它给宁夏人民以致更大范围内所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但是在他的《马少云回忆录》中却说:“至二十五年底(即1936年)宁夏烟毒全面肃清了。”

土产统制。宁夏土特产,主要有羊毛、羊皮、枸杞、甘草、木材、冰碱等。其中皮毛、枸杞、冰碱为大宗,马鸿逵统制最严。

滩羊皮。宁夏地处贺兰山麓,坡缓草细,沙平水清,最适于滩羊生长,过去年产皮袄几万件,远销外地,十分驰名。马鸿逵则把羊皮、牛皮均划为军用物资,由军需处统制,通过地方税局按征收羊捐登记清册摊派征购。分二毛皮、老羊皮两种,每种每年派购一两万张,价格定得很低,每张老羊皮二三角,二毛皮三至五角。皮张等级凭收购人员的喜怒、交情和收贿情况而定,而且鞭打镣枷,追逼甚紧。1940年前后,马的军需处又设厂制作皮袄,索要皮张更多。许多牧民赶上羊只向甘肃、陕北、蒙旗逃跑,对生产破坏更大。而马鸿逵制成大量皮袄之后,除了对外行贿送礼,每年还可赚30余万元。普通人在市面上再也买不到滩羊皮袄了。

冰碱、雅盐。这都不是宁夏所产,但冰碱产自内蒙鄂托克旗,石咀山扼其出境之咽喉;中卫则系雅布赖盐运出之要道。马鸿逵即借之以从中渔利(老百姓叫“吃过水面”)。1936年,马在石咀山开设精碱公司,制碱囤积,抗战后,内地碱奇缺,马即以牛车300辆、骆驼300头担任运输,向兰州、平凉、宝鸡、西安等地出售,每年可出售120万斤。

马在宁夏设榷运局稽征盐税,以亲信马继德为局长,每年征税不下100万元,1935年国民党中央在甘肃设西北盐务总局,统辖甘、宁、青三省,宁夏设办事处,以协款120万元将原宁夏榷运局盐税收回接办,又招人承包。马鸿逵见此中有利可图,即组织官盐代运所和若干分所,其实是巧立名目,对运盐出境者抽收佣金,不管是驮运、船运或车运,均收佣金,高达5%;如不付佣金,一经查获即处以三至五倍的罚金,甚至连运输工具也全部没收。如此勒索苛收,每年收取200多万元。

枸杞。中宁所产枸杞驰名全国,1937年马鸿逵以20万元组织“富宁公司”,垄断枸杞市场,不准私人运销贩卖。但抗战期间,出品大受影响,马即压价收购,枸杞价格狂跌,药农生活大受影响,纷纷掘掉枸杞改种粮食,从1942年到解放时,枸杞园破坏约三分之一。但马鸿逵仍以“富宁公司”名义,在宁夏银行开户,转做投机生意。

畜牧场。1939年、1940年,国民党政府拨款8万元,在贺兰山麓筹办畜牧场,采购得种马150匹、种牛110头、种羊3000只,3年后,牲畜有所发展,年产羊毛数万斤。马鸿逵见有利可图,即派其亲信副官马彦虎宣布由十七集团军军需处接管,改为军马场,马彦虎为场长。从此,即归马鸿逵所有。南北二百里的草场全划归军马场,成为禁地。如有前往放牧者,牛羊充公,人被扣押,甚至行人路过,也被扣押、吊打。

工厂盘剥。宁夏工业十分可怜。马鸿逵时期办了面粉厂、毛织厂、宁达棉铁厂、火柴厂、造纸厂、制糖厂、纺织厂、瓷器厂等8个厂子,但每个厂仅仅几万或10万元左右的资金,只有瓷器厂有资金50万元。这大多是官僚资本,有的则径以马鸿逵及其亲属名义投资的。而办厂方法则都是靠剥削廉价劳动力而取利,仅举数例以见一斑。

毛织厂。1939年中央银行分批拨8万元为基金。马鸿逵派马建德为经理,在宁夏城东郊旧满城购地10余亩,盖房百余间,购置8架手拉梭织毯机、6架脚踏织布机,还吞并了几家私商。主要经营栽制地毯。通过银行廉价收购优质羊毛,以征拨来的壮丁为工人,工人约200人,待遇极低,月平均工资不到3元,一般均衣着破烂,食不果腹。有些捡毛整染工成了瞎子,有的劳累致病不得治疗而死亡。如此克扣盘剥,两年后即有盈利,遂将8万元拨款归还,私人成了股东,实际成了马家的厂子。

这个厂,工人虽极困苦,股东却年年分红。有人计算,每月剥削工人6000元,全年72000元。这些钱绝大部分落入马家手中。宁达棉铁厂。1940年由军需处拨款1万元作资本,由建设厅厅长李翰园利用一所破营房筹办,从西安招来几名纺织工匠,自己打造了几架脚踏织布机,棉纱全是手摇纺的。之后,马鸿逵的侄子、军械处长马希贤染指其中,为之修配机械,依靠对工人的残酷盘剥,头一年就赚了好几万元。于是,李翰园根据马鸿逵意图重新提了个股东名单,一转变,厂子又归了私人。其股东是:赵文府、刘慕侠、马希贤、李翰园,每人股金为5000元。但工人不堪重负,要求增加工资,马希贤坚决不准,工人罢了工。一次,有五六个西安工人跑出工厂,藏在窑洞中不肯出来,相持不下,马希贤气势汹汹,要惩办工人。后来把他们放回西安了事。

火柴厂。抗战期间,马在宁夏城北门外开办了一个半机械化的火柴厂,由银行投资两万元,马希贤任经理。利用军械处所存之硫黄、黄磷等,产品销往西安、兰州,不到一年还清了投资,又成了私营,其股东照例是马继德、李云祥、马希贤、刘慕侠等人。

总之,在宁夏不办厂则已,只要厂子办起来,稍有赢利,立即为马家及其亲信所有,成为他们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克扣属下。马鸿逵对部属的克扣,也是“有口皆碑”的。早在北伐战争会师河南的时候,冯玉祥曾给每个官兵赏洋5元,马鸿逵将这笔钱全部私吞。旅长马全良建议他发给官兵,以便鼓舞士气。马却说:“赏洋么,狼吃羊羔,吁了(意即没有了)!”他的官兵,除驻泰安时期给饷较多外,经常是士兵每月1元或一元半。在发表他为宁夏省主席后,为了笼络官兵随他西来,曾拟定了一个薪饷等级表,这个表的薪饷水平尽管比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低得多,但在马的部队中却是从来没有的。但是到宁夏时间不久,趁与孙殿英作战的机会,又恢复了每月1元至1元半的老章程。孙马战争结束后,又以推行蒋介石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为名,将发给官兵的薪饷,扣除伙食费之后,由总部军需处和省财政厅代为存入银行。名为储蓄,实际是石沉大海。马鸿逵还常以拖延发薪日期的办法克扣官兵职员,每月迟发10天至15天不等,抗战以来,物价日益飞涨,单靠薪水生活的公职人员,生活极为困苦。到解放前夕,马部一个上校级官佐,月饷几乎不能买一双鞋。所以军政人员贪赃舞弊,走私、勒索等,已成普遍现象。当时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家数口,两餐难保,三亲不认,四友少交,五内如焚,六魄饿掉,七窍冒火,八节徒劳,九死一生,十实难熬。”“领的是七折八扣的票子,戴的是怒发冲冠的帽子,穿的是脚踏实地的鞋子,内衬空前绝后的袜子,身着千缝万补的裤子,住的是东倒西歪的房子,盖的是流通空气的被子,过的是缺米少面的日子,怕的是亲友请客的帖子,四季是愁眉不展的脸子。”

让士兵给马鸿逵盖房子、种地,剥削无偿的劳力,是司空见惯的事。马在王太堡、大关桥、小关桥一带的土地,都由保安部队耕种;中山公园内则由炮兵团为他栽花种草。公园大门上横额原为“万物育焉”,人们则讥之为“万物育马”。1934年,马鸿逵为了给其父扬名立传,倡议开挖“云亭渠”,向国民党政府要来20万元,只花了工具、材料费3万余元,其余全部括入私囊,调军队无偿开掘,130多华里的渠道,搞了两年。这条渠所经的20多万亩土地,原来都是肥沃的荒田,马鸿逵从中独霸了几万亩,打了两个大寨子,与他王太堡的老寨子遥遥相对;其余绝大部分土地分别被其高级军政头目和地主豪绅占有,穷苦农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不仅如此,又由于云亭渠的水是从黄渠分来的,黄渠的水就少了,其末梢的土地经常得不到灌溉,连年受旱,逐渐变成荒地,一些农民只好另谋生计,怨声载道。马鸿逵还在银川城内修了一座“云亭纪念堂”,地址是强拆民房而得,工程则由兵工负担。1936年春,国民党政府拨款数十万元,开辟宁夏至平凉公路青铜峡段,除花了一些技工工资、炸药等费用以外,全部由军队开修,分文未给。1940年至1945年两次整修包兰公路,工程全部由部队负担,领来大批经费,马全部私吞。

金融垄断。马鸿逵利用宁夏银行,垄断宁夏金融,为自己敛财。

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12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5)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