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

1929年宁夏省初建时,西北金融统由国民军的西北银行掌握,在宁夏设有宁夏分行,通用西北银行钞票。但因银行并无准备金,国民军离开后,西北银行纸币即成废纸。1930年马鸿宾任宁夏省主席,改为宁夏省银行,说是以“国币”30万元为准备金,原西北银行钞票35万元照归通行。1933年马鸿逵任主席后,要求马鸿宾将设准备金的钞票收回,否则宣布作废;公然违反国民党政府“地方所设银行不得发行纸币”的规定,私自发行票面为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三角、二角和一角的钞票,加上“临时维持券”、“金融维持券”等,发行总额达122万元以上,用以大做投机买卖,致使钞票贬值,物价高涨。马却又召集绅商,摆出几箱银元,假惺惺地说:“这就是我发行新纸币的准备金,你们商人士绅自己出来保管监督……这二十万硬币是我父子两代为官积存的底财,今天全交给宁夏父老,省钞跌价,我是不负责的。”孙马混战后,马又于1935年增发纸币220余万元,连前共发行340余万元,使纸币进一步贬值,广大群众受害无穷。1937年马用省钞227.2万余元收购了全省农民的烟土,1938年烟土涨价,马只出售84万余两烟土,就收回省钞348.5万余元。同年6月改“宁夏省银行”为“宁夏银行”,由官办改为官商合办,资金为150万元,其中官股100万元(即原宁夏省银行盈余一部分),商股50万元,由地主、士绅和厅长、旅长等筹集。以马鸿逵为董事长,赵文府为监事长,行长为李云祥。在中宁、金积、灵武、中卫、平罗、惠州堡、宁朔设分行,在定远营、同心、陶乐、磴口设办事处,构成一个全省范围的金融垄断机构,把持所有存款、放款、汇兑、贴现等业务,中央各银行派驻宁夏的机构,则难以开展任何业务。马鸿逵利用银行办工厂、购销土特产品特别是大烟土,成了他剥削人民、敛财自肥的总枢纽。

这里,我们应该介绍一下为马鸿逵敛财的几个高等奴才。除军需处长、财政厅长赵文府外,一个是马继德,一个是李云祥。马继德是马鸿逵的本家兄弟,任省地政局长,局长是挂名官职,实际是掌管马的私人财产。李云祥原是北京一个厂的跑外人员,由于善于敛财和逢迎巴结,取得马的欢心,被人称为马家的“招财童子”。他一心为马及其太太、少爷们效劳,绞尽脑汁搜刮钱财。他办银行有两套账目,一套是给一般股东、董事、监事们看的,而且年有年报,月有月报,却全是假的。另一套才是真的,绝对保密,只有马鸿逵和赵文府、马继德、李云祥摸底。每次分赃,经马鸿逵亲自批准后,才能实行。各户分得赃款,对外不能说,外人也不敢过问。给马鸿逵的赃款,经过马继德转到“敦厚堂”名下就行了。所以,宁夏的钱财搜刮得最多的,马鸿逵以下,就数李云祥和马继德了。两人为马的其他高级奴才所嫉,称之为“财神爷”。

总之,生性贪婪的马鸿逵,其压榨掠夺的方法,是无孔不入、点滴不漏的,称得上“细大不捐”。所得财富,无法准确估计,据熟悉内情的人说,在宁夏解放前夕,他雇用美国陈纳德的飞机,以运羊毛为名,运走黄金七吨半之多。此外,他的土地房屋除临夏和宁夏的不计,还遍及许多地方:兰州有房1000间、土地400亩,绥远有房100间、土地12平方里,上海有房屋500间,天津有房屋300间,北京有房屋150间,香港英宝太子道有一号楼房一座。

六、积极“”

马鸿逵一贯积极“”。前已叙及,早在1932年,他就在河南信阳一带参加“围剿”红军的战争。到了宁夏以后,更是变本加厉,从政治到军事,从各方面施展手段,与、与人民为敌。

1.堵击北上红军

1935年9月,蒋介石电令马鸿逵堵击北上红军,马也怕红军攻占宁夏,立即向定边调运人马,积极布防,但又害怕被红军吃掉。他亲自到吴忠堡,集合官佐说:“红军由海、固北上,我们在同心筑有工事,可做防御。你们看情况,不对时就往后撤。”先后调三四个团的兵力进驻同心、盐池、定边等地,摆出堵击的态势。

盐池之役。1936年5月,红十五军团到达定边,与马鸿逵的骑兵接触。红军进攻定边东城,马部骑兵稍作抵抗即由西城撤到盐池。红军继续北进,6月20日包围了盐池县城。马部守城部队有两个连120余人,县壮丁队200余人。红军夜间攻入城内,马部营长孙兆祥被击毙,县长屈伸逃走,士兵一部分逃跑,大部被俘。红军遂解放盐池。

豫旺之役。豫旺守军为马部营长孔庆福和县长董天祥,率领部队、壮丁队三四百人。红军于6月11日攻城,蒋介石曾派飞机助战。红军围攻两周时间,城内无水,人心恐慌,临时掘井30多丈深始见水,马部继续守城。红军展开政治攻势,城内壮丁纷纷起义,红军于6月27日入城。孔庆福跳城逃走。董天祥不知下落,一说被起义壮丁打死。

韦州之役。马鸿逵认为盐池、豫旺失守,尚无妨大局,但同心县的韦州系要冲之地,非坚守不可。当时韦州有马部1个骑兵营、保安团队100多人、壮丁队二三百人。红军于6月28日开始攻城,战况激烈,29日,蒋介石飞机在东关投弹轰炸。红军一度架云梯攻上北城,打死壮丁队长。城内连续向马鸿逵发电求援。马即抽调骑兵一千三四百人,附以迫击炮、机枪等武器,由骑兵二团团长马光宗统一指挥,前往解围,限令7月4日拂晓到达,马又以阿拉伯语电话告知韦州守军:“四日早晨望见大火,就是援军到了。”还派其参谋长马光天乘战斗机在韦州上空助威。马光宗原拟经惠安堡到韦州,中途得惠安堡已被红军占领,遂取道小煤山于4日晨潜至韦州。攻城的红军发觉马部援兵到来,转而迎敌,守韦州之马军也乘机攻击红军,红军于下午2时撤退。此次战役马部伤亡30余人、死营副1人,红军也有伤亡,被俘五六十人。但马鸿逵却一直吹嘘这次战役的胜利。逃到美国后,还说“经我迎头痛击,徐(海东)几全军覆没”。真是扯的弥天大谎!

红城水之役。韦州围解后,马鸿逵令马光宗撤回,该处守军及地方反动士绅极力挽留,马光宗驻扎于韦州以西的山梁上,并向马鸿逵报告,马指示侦察红城水的红军情况,准备进攻。7月5日,马光宗占据红城水和上园煤山,红军则在下园煤山。当日下午红军出击,马部从上园煤山撤至红城水,双方在南城根激烈作战。6日晨,马光天又乘战斗机侦察,发现红军六七百人正在通向豫旺的道路上构筑工事,没有后退迹象,乃投弹4枚,红军有所伤亡。马光天回去向马鸿逵报告情况之后,马为免遭损失,命令马光宗立即撤回。马光宗恐怕骑兵撤退时目标显明,易受损失,遂施诡计,以冲锋号为退却令,伺机远飏,又适值天降暴雨,红军无法追击,马光宗当天退到韦州,旋又回到金积。此次战役,马部前后俘虏红军百余人,马将老弱拨入官兵子弟学校充当伙夫,精壮则拨到工程队修桥补路和建筑营房,均被当作苦力使用。

截击红军。1936年底,蒋介石命令马鸿逵向环县的甜水、孟城一带截击长征红军。马即抽调步、骑各两个团,由步十旅旅长马全良和骑一旅旅长马光宗率领,于11月中旬,集结于惠安堡。马的企图是为免受红军的打击,到此为止,不再向孟城前进。此时,红军已由豫旺、甜水、山城堡向陕北前进,胡宗南部曾尾随追击,红军在山城堡将胡宗南一个团击溃,胡部即撤到惠安堡附近的大水坑、韦州、下马关一带驻扎,再不敢前进。且其纪律很坏,到处搜劫粮秣,群众深受涂炭。马以与胡宗南部混合驻扎,诸多不便。即令马全良、马光宗率部撤至金积县和吴忠堡。

2.西安事变拥蒋

马鸿逵虽然为了保存自己实力,不肯使自己部队与红军硬碰,却经常向蒋介石陈述“剿共”方策,以便借助别人力量达到消灭之目的。1936年10月12日,马向蒋介石折呈“剿共意见书”,要求先“剿灭”陕北的,再“剿灭”其他。并建议蒋介石命令张学良(时为西北“剿总”代总司令)严督各路军队同时向红军猛攻,令陈诚部向三边推进,同时进击。但因环县山城堡战斗和不久的“双十二”事变发生,马的这一建议未得到实现。

西安事变发生后,马鸿逵由于胜负谁属,难以预卜,一时惊恐慌乱,不知所措,迟迟不敢表明态度。及至何应钦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出兵陕洛,端纳、宋美龄、宋子文相继飞陕之后,马觉得蒋介石仍有回南京掌权的可能,便倒填12月16的日期,通电中央,主张“讨伐”张杨。据《马少云回忆录》云:“并于十九日上电行政院孔代院长庸之(孔祥熙),表明拥护中央态度。”马还分别给张、杨发电,尽其分化破坏之能事。对张学良说:“你这次受奸人欺骗利用,铸成大错,大丈夫敢作敢为,及时悔误(悟),即刻脱离杨虎城圈套,保护蒋公安全,拥护国家命脉,尚不愧为英雄豪杰,否则,不为已甚,置国家民族前途不顾,甘为叛逆,与全国人民为敌,我将率西北子弟,起而讨伐之,你将死无葬身之地矣。”给杨虎城的电报则是辱骂恫吓,威胁杨“悬崖勒马,改过自新,护送蒋公返南京,向全国同胞认罪”(均见《马少云回忆录》)。12月25日蒋介石回到南京,马鸿逵立即命令全省军民游行庆祝。

拥蒋,是马鸿逵的基本立场,然而马鸿逵又毕竟是个投机取巧的人,所以他时时在观测风向,掌握时机。这也是军阀的一个特点吧。

蒋介石以马鸿逵在西安事变中表现好,拥护中央有功,即于1937年2月将马的新七师番号调换为陆军一六八师的正式番号,另给马增编一个独立旅。马即以卢忠良、马英才、马敦静(其二儿)分任一六八师第一、二、三旅旅长,以马光宗、马义忠为骑一、二旅旅长,以马全良为独立第十旅旅长,以马敦厚(其长子)为特务团团长。另编两个警备旅,以马宝琳、马得贵分任旅长。马的兵力又扩大了,他真的从西安事变中捞到了好处。

3.消极抗日

抗战期间,国民党将领中,凡是积极的大多不是投敌叛国,就是消极抗日,这是已为历史事实所证明的一条规律。马鸿逵就是消极抗日的一个。

抗战时期,蒋介石以朱绍良为第八战区司令长官,以傅作义、马鸿逵为副司令长官;后又组织第十二战区,以傅作义为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五原。又将马鸿逵的第十五路军和马鸿宾的三十五师合编为第十七集团军,以马鸿逵为总司令,马鸿宾为副总司令兼八十一军军长和绥西防守司令。马鸿宾率部到临河就任绥西防守司令时,要调马鸿逵三个旅去绥西前线,马既说弹药缺乏,又说宁夏防务吃紧,迟迟不肯出动。经蒋介石、傅作义多次电催,马才调骑兵一旅(旅长马光宗)、骑兵二旅(旅长马义忠)到临河城内,以警备二旅(旅长马得贵)驻于三盛公一带观风向。行前马鸿逵向马义忠、马得贵秘密指示,要保存实力,奉到调动令时须向他请示后才准行动。后来,日寇进犯五原、临河,马鸿逵的部队在马鸿宾指挥下,与八十一军一起,作了一些抵抗。但马鸿逵唯恐日寇占领河套后再继续进攻宁夏,一面将家眷送至兰州,将历年搜刮的大烟、皮毛等运向甘肃,一面令其在绥西的部队后撤,三天跑了四五百里,一直撤到石咀山。这就是马鸿逵的所谓绥西抗战!

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