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贾家党三巨头B

其实早在西晋建立初期,司马炎就已经让荀勖兼任秘书监,和寒族出身的大才子张华,一起对西晋宫内的各种藏书进行整理,对书里的错误进行校对。公元281年,西晋在汲郡(河南新乡北)的古墓里发现了大量的古文竹简,书简上记载的很多书籍都已经失传,为了抢救这一批古书,同时也为了宣扬西晋的强盛,司马炎命令荀勖牵头,把这批竹简和现有的书籍合在一起整理,然后编一个图书目录。

根据《宋史》记载,在这部藏书目录里,荀勖一共录入藏书1885部,29945卷,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天文地理、人文八卦、佛经道术,整个一个西晋时期的百科全书,或者说是中国三千年来文明的金字塔。在这次整理中,所有的藏书,都被荀勖指派人用隶体抄写一遍,然后用上好的丝绸包裹起来,布里还装着香囊,来保护书本不生虫子。由于书实在是太多了,光是书籍目录,就有整整16卷。因为这次整理主要是为了保存书籍,所以目录索引对录入书本的介绍都很简单,但即使是这样,已经有无数的书被抢救了回来。这本包罗万象的大书,被称为《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

《晋中经簿》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分类,甲部基本收录的都是儒家学说方面的书,乙部收集的就是除儒家以外各种学派的书,丙部收录的是史书,丁部就是诗词、文章、图画图表。荀勖这种目录分类方法,被称为四部分类法,后来的中国历代王朝做百科全书目录,都遵循他的这种分类方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朝做《四库全书》的时候,单从这一点来说,荀勖就已经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了。可以这么说,没有司马炎的资助,没有荀勖和手下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官员的集体辛劳,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很多西晋以前的书籍,就不会保存下来,甚至连书名估计都留不下来。所以我说,荀勖是一个伟大的知识分子,他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界的骄傲,这一点绝对不会有错。

荀勖最与众不同的一项技能,就是非常精通音乐,他是司马炎时代当之无愧的顶尖的音乐家。所以在编写《晋中经簿》之后,司马炎又叫他全权负责制定西晋官方音乐礼仪,实际上,这就是让他当西晋中央乐团的团长。当时司马炎刚叫他负责的时候,荀勖还写信推辞,他说,现在本身负责的工作意境非常繁重了,成天又是处理朝廷文件,又是编书,光是这两项,都已经让自己顾不过来了,再修缮音律,简直是一点儿个人时间都没有。可是,司马炎不同意,因为他认为,如今的西晋说到懂音乐,荀勖排第二,就没人敢排第一,这个活儿他不干,没人能干了,于是,荀勖只好硬着头皮接下来这个工程浩大的工作,从此在处理各种朝廷内务工作和编《晋中经簿》的同时,还得兼职搞西晋各种国乐的创作。

这一天,荀勖负责编写一首西晋官方乐曲,可是不管用哪种乐器配合,总是感觉不太对劲。荀勖反复听了几遍以后,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儿。几年前,荀勖在赶路的时候,见到一个从赵国(河北高邑西)来的商人,这个商人迁了一头牛,牛身上挂着一个铃铛,走的时候就叮当的响,清脆悦耳,荀勖一听到这个声音,立刻就记住了它。现在回想起来,那个牛铃铛发出的声音,仍然像昨天听到过的一样,于是,荀勖就让各个郡县都上交几个牛铃铛。在经过仔细挑选和编排之后,荀勖让乐队加上牛铃铛演奏,果然,肃穆的主乐器配上牛铃清脆悦耳的声音,一下子显得更加深远悠扬,效果出奇的好,人们在陶醉的同时,对荀勖的音感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有一天,司马炎请荀勖吃饭,荀勖吃了一口,然后就对旁边的人非常肯定的说,这是用旧木头烤出来的东西,司马炎不相信,就让旁边的人去调查调查,一问,果真是用废掉的车轮劈了做的劈柴。这一下,在场所有的人都大为叹服,但是谁也不知道,荀勖怎么吃一口饭就能闻出来它是用什么烧出来的呢?

应该说,荀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多功能人才,他非常博学,知识面也非常广,有的时候,甚至博学到我们现代人都不知道他到底学得是什么学问。除去他为了个人、党派利益可以颠倒黑白、危害国家的一面,我们就可以说他真是一个完人,像他曾经的很多祖先们一样,但是很可惜,在不断为西晋王朝做贡献的同时,荀勖投靠了贾充,还帮助贾充做出很多贻害后世的事儿来,这点,我们在以后还要细细的说。

接下来,咱们再来说说贾家党另一位巨头,冯紞(胆)。

冯紞字少胄,籍贯安平国(河北冀县)。冯紞的爷爷冯浮,当过曹魏帝国的司隶校尉(首都军区司令),他的爸爸冯员,当过汲郡太守(河南新乡北)。相对于荀勖来说,冯紞的生活比较一帆风顺,而且他出身于真正的当权士族,这点在当时比家道中落的荀勖要强很多。冯紞也是一位大才子,他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年纪轻轻就已经博览群书,因此为人处事也特别成熟。

像冯紞这样的出身,在那个年代是不会缺官做的,他在《晋书》里有记载的最早的官职,就是人人都眼红的魏郡太守。我们都知道,魏郡的首府,就是当时黄河以北最大的城市邺城,所以说冯紞这个市长是全西晋最牛的市长之一。后来,冯紞又担任了“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当过的步兵校尉、后来又平级调动到越骑校尉。这两个位置,都是实权很小,但是常年在皇帝身边。冯紞这么聪明伶俐的人,很快就得到了司马炎的赏识,所以不久就又升官到了中央禁卫军左卫将军。所以说,冯紞也不是一般人,他的聪明伶俐,也不是谁都能比的了的。

灭吴战争的时候,冯紞正在汝南郡(河南息县)当太守,后来王濬攻克建业的时候,他也带着兵跟着一起沾了光儿,不过要说真格的,在当时那种东吴全线崩溃的情况下,想不立战功都难,冯紞的这种战功,多半也是凑数的。战后,冯紞升任御史中丞(大监察长),不久再升为侍中(皇帝高级顾问)。

严格的说,无论是和贾充还是荀勖相比,冯紞都差得很远,除了聪明伶俐,他几乎没有什么独当一面的本事,他就是跟在贾充、荀勖他们后边混事儿的,而贾充、荀勖也需要这样的跟班儿壮大力量,所以三人一拍而合,贾家党三巨头就这样凑起来了。

最重要的人物往往要在最后出场,所以我们最后再说说贾充。

贾充可以说是司马炎时代最大的红人,而且红得发紫,这样的一个人,向他靠拢的大臣自然不下少数,荀勖和冯紞这样的人也只能做他的助手,靠着他来升官发财。所以我们在这里要单独的介绍一下贾充,把他的各种猛料,包括他的私生活全部爆出。因为,正是贾家党三巨头和贾充身边的女人们相互配合,才让贾家党最终称霸司马炎时代,影响了整个西晋王朝的历史进程。

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A4、去留之争E2、在乱世中崛起A1、西晋王朝法律文化的结晶——泰始律1、千年鲜卑人B3、贾充的谢幕B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5、西北守护神A1 低能儿?幸运儿?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B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C4、去留之争C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3 、西晋官职大展出C5、西北守护神C1、千年名门——弘农杨氏1、西晋王朝法律文化的结晶——泰始律3、绝代谋臣之路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B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4、高平陵政变A3、贾充的谢幕B4、含恨而死C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C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A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5、西北守护神B4、孙皓投降A3、永远的遗憾A4、高平陵政变A2 、最后的平民一品B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B2、三国时代的结束B3、永远的遗憾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3、贾充的谢幕B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A5、清谈误国5、举国欢庆A2 、醉酒的阮籍B3、伟大的全才A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3、绝代谋臣之路A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B5、流放B3 、西晋官职大展出B2 、西晋政治的核心制度——九品中正制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B1、遥远的过去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B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序言2 、司马炎的禅让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1 、天命和正统5、淮南三叛——诸葛诞自立C3、钟会邓艾之乱A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5、贾南风的政变B2、三国时代的结束B4、孙皓投降B1、嵇康之死A4、伟大的羊祜6 、司马懿的悲剧1、导火索——封王归国B1、导火索——封王归国B5、流放A8 、战功可怜的大将军B4、去留之争C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4、魔鬼皇后B2、三国时代的结束A4、三陈伐吴1、导火索——封王归国C3、永远的遗憾A1、无人性的孙皓B4、秃发树机能和西北三名将的阵亡A4、伟大的羊祜5、贾南风的政变A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B3、钟会邓艾之乱A2 、最后的平民一品A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A4、含恨而死A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1 、短暂的蜜月时期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1、德才兼备的帅哥B1、大器晚成的愣头青A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1 、天命和正统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4、高平陵政变B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3、王濬!前进!B3、千年西北血泪史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