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C

课田,也就是普通百姓必须耕种的田,也就是西晋为了防止没人种田,而强迫百姓种田的一种规定。如果说占田是百姓的一种权利,那课田也就是一种义务了。

西晋王朝规定,男丁课田50亩,女丁课田30亩,男性次丁课田25亩,其余人不可田。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只有一男一女无子女的丁克家庭来讲,你这一家可以最多占100亩地,但是有80亩地必须耕种,其它的地你也可以种,但是闲着也没人管你,爱种不种。

户调试是做了这样的规定,但是都没能得到严格执行,甚至在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当了皇帝以后,一个叫束皙的大臣还写司马衷写信说,四处游荡的人还是那么多,闲着长草的地还是当牧场用。所以,户调试对于占田和课田确实是有规定,不过要说实际效果,那可就真是不好说了。

但是对超额私自招募农民的行为,处罚的就十分严格。所谓缺什么什么就值钱,您想在那个人最缺人的年代,西晋怎么能不严格控制纳税人口流失呢?

比较典型的就是司马炎对中山王司马睦的处罚。

公元268年,时任首都军区司令(司隶校尉)的李熹(西)给司马炎写信,弹劾中山王司马睦、山涛、国务院副总理(尚书仆射)武郂、县长刘友等人私占国家田地。结果,司马炎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只是处理了县长刘友,对其他人一概宽恕。等到公元277年,中山王司马睦在他的封地内私自招收了七百多户人,帮助他们改名字、改户口,把他们弄成了自己的私人农民,这一次司马炎大发雷霆,立刻就把司马睦的王爵撤销,让他连降两级,把他贬成了一级侯爵——丹水县侯。

虽然司马睦被处罚有着再犯重罚的味道,但是他私占田地却没什么事儿,一旦私占人口,就被立刻处罚了,所以我们也能看出,西晋对于私占人口有多重视。

西晋的税收,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因为西晋之后就是三百年的大混乱,很多关于西晋的记载,现在都完全找不找了。从残存的个别资料上看,我们只能知道西晋的税收有田租、布、棉花。

田租就是五十亩地收四斛。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非常粗略的说,一亩的面积是五百平方米,一斛大米的重量是十四公斤,也就是五百平方米的地收五十公斤大米。但是我们并不清楚,西晋里所说的五十亩,是一户只收四百升,还是不管几个人,一律按照五十亩守四百升的比例来收,就实在不好确定了。不过,我个人倾向按照比例征收。

布和棉花是按户征收。对于一个有男性正丁的家庭来说,一户要交布三匹、棉花三斤;如果没有男性正丁,就减半交;在边境市的按照这个标准收三分之二;更远的占三分之一;南方的少数民族交当地特色的布料,当时叫寳(从)布,每户是交一匹布,再远一些的就交一丈。这里要说一句的是,所谓按户征收,不是每一户都一刀切,全按这个数儿来,这布、棉花的数量,只是一个平均数,地方官应该按照各户的经济情况,富的多收、穷的少收,可是在实际上,控制了地方的士族豪强们,根本没人敢惹,有时候地方官都不敢去找他们收税,而老百姓本来应该少交布和棉花,却往往把士族的那一份还得交了。于是,实际情况就是,富的少交或者干脆不交,穷的反而要多交。

总之一句话,户调式不是司马炎时代的一种发明创造,它其实只是对早已形成的经济现实的一种承认,它是为士族利益服务的。对于司马家族来说,他们是在用户调式拼命的和稀泥,来解决皇帝和士族之间永远无法调和的利益矛盾,而对于士族来说,国家承认他们的那点儿利益永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实际结果就是,户调式是开始实行了,而根本没几个人遵照执行。

司马炎的这个太康盛世,其实被后人注了太多的水。因为,各族百姓得到的,只是一种相对和平的生活而已,他们的各种负担仍然非常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百姓们,绝大多数连人身权利都得不到保障,随时都有可能被强迫当兵、抢走当奴隶、买卖到大户人家当仆人。但即使是这样,相对于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来说,太康盛世仍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和平时代,一个中国各族百姓难得的休养生息的短暂时期。

3、永远的遗憾B6、杨家党的兴起B1、导火索——封王归国A6 、司马懿的悲剧2、三国时代的结束A1、千年鲜卑人B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B3、废立大权B5、流放A4、去留之争D7 、被外甥看不起的名门之后A6、因祸得福——和皇帝做亲家4 、玄学的兴旺——玄学的堕落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1、嵇康之死C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A1、导火索——封王归国B2 、最后的平民一品B3 、现任皇族、前任皇族、前前任皇族1 、短暂的蜜月时期2、曹操短命的法家时代1、嵇康之死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B2 、司马炎的禅让5、贾南风的政变B5、西北守护神B3、钟会邓艾之乱B2、名门千金——皇后杨艳和她的低能儿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2、如愿以偿5、流放B4 、欺世盗名的道德楷模A5、举国欢庆B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B2 、里外不是人的忠臣A4、孙皓投降B序言2、艰难幸运高官路B4、孙秀投晋和步阐叛乱B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C1、刀枪入库、马放南山4、贾充和他的女人们B5、西北守护神B4、魔鬼皇后B4 、军权帝国——西晋时期的军事制度A2 独霸中央的外祖父A4、去留之争D2、三国时代的结束A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1、嵇康之死B4、建功立业的封疆大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1、导火索——封王归国C2 、最后的平民一品A1、千年鲜卑人C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C3、最后的直臣——无效的忠言A4、孙皓投降B1、遥远的过去1 、短暂的蜜月时期5、西北守护神A3、钟会邓艾之乱B6、二王争功——名将们的结局A5 、内忧外患中的顶级重臣A1、无人性的孙皓B2、在乱世中崛起A2、士族经济特权的保护伞——户调式B3、钟会邓艾之乱B1、多灾多难的名门之后C4 、淮南二叛——毌丘俭起兵B4 、曹囧的信——司马炎封王B4、高平陵政变A4、三陈伐吴5、举国欢庆A1、导火索——封王归国B1、千年鲜卑人A1、西晋王朝法律文化的结晶——泰始律4、含恨而死C5、淮南一叛——王陵未遂的反抗A2、卫瓘和拓跋鲜卑的衰落B5、流放A1 、旧朝的叛逆、新朝的功臣5、清谈误国3、贾充的谢幕B1、千年鲜卑人A3、贾家党三巨头B1、灭吴战争的迷雾2 、最后的平民一品B2 、解开灭吴战争的迷雾A1、导火索——封王归国B3、开辟第二战场——交州争夺战B5、过于优秀的弟弟A1、无人性的孙皓B3、钟会邓艾之乱C3、自掘坟墓B6、杨家党的兴起B4、去留之争A1、嵇康之死C3、钟会邓艾之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