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幸福是需要每个成员共建共享的共同的结合
幸福是个体和公共的整体幸福,个体幸福离不开公共幸福的保障,公共幸福又需要个体幸福的共同营造,而公共幸福又最终要落实到个体幸福的实体上。总而言之,幸福需要的是社会每个成员和社会组织的共建。
(一)幸福需要个体力量的融合
幸福社会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需要每个个体都参与建设,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社会中每个个体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即使是微小的贡献也会被社会所认知,得到大众的赞扬。世上最美的妈妈吴菊萍双手接住从10楼掉下的孩子的事件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而她自己经诊断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较严重,完全康复可能需要半年时间。“这是本能,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吴菊萍一直这样解释自己的救人动机。社会幸福需要个体的力量的共建,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共享整个社会的幸福成果。
同样的感人事件发生在北京“7.21”暴雨中,京港澳高速被淹,150名农民工不顾自身安危,将200多名乘客营救到安全地带。面对致谢和酬金,他们却质朴地说道:这是做人的本分,一个人的良心。也正是这些个体力量的融合真正诠释了幸福的价值,给幸福社会带来一丝温暖,让整个社会有了爱的存在。同样是那天晚上,因北京暴雨影响,首都机场滞留大批旅客。出租车从机场到市内行驶困难,很多桥无法通行。群众中有人自发组织了“望京人赴机场免费救援”车队,车队集结了二十余辆车,开赴首都机场接人。而在北太平桥下,几个井盖被水压冲开,每个井盖都有一名环卫工人把守,拿身体作警告标志。广渠门
桥下被淹的车辆拖不出来,一名警察对人群喊道:“谁来帮忙拉一把?”结果几十人冲上去。此外,在雨中,还发生了更多感人故事。一对母女在暴雨中跋涉了1公里后,一位不认识的市民开车将她们送回了家;一个饭馆里的小男孩一直站在没过膝盖的水里,告诉路人有个井盖被顶起来了……正是因为这些个体力量的融合,让社会有了一种共患难的意识,人们也开始关注社会的公共幸福,开始为每个个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因为这些个体力量的融合,社会才更多了一些正能量,幸福社会才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幸福需要个体的力量的融合,不仅仅是个体的幸福生活,更是一种与社会,与他人的共建共享的幸福。
(二)幸福需要社会组织的力量
幸福社会更需要社会组织的力量的共建,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有着人力资源的组织群体,在幸福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更应注入更多的力量,为建设幸福社会而做出组织的贡献。志愿者组织是一个庞大的自愿组织,也因为这些无私奉献的群体的存在,幸福社会更多了许多的热心和无私之人。中国青年志愿者是一个以青年为主体的志愿者组织,它们有着自己的品牌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西部计划、海外服务计划、抗震救灾志愿者、上海世博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微笑服务奥运会。这些志愿者无私的奉献,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上充分展现了中国形象,他们的笑容成为了中国的符号,也成了中国人民幸福的标志。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随处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志愿者为学生教授课程;在街道上,志愿者为行人指路;在公交站,志愿者在维持秩序。而当国家面临重大自然灾害
的时候,志愿者的身影更随处可见,在志愿者身上,中华民族的美德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志愿者组织类似的是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早先的公益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公益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因为这些社会公益组织的存在,社会更有了一股公共的爱心,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个体也有了一种家的关怀。发生在上海市长宁区北翟路协和路路口的事件很有代表性,快递员秦小亮17600元现金在去银行途中从口袋掉落并被风吹散,现场有人捡起归还,有人捡钱离开,小秦当时只拿回3700元,最后在公益组织的捐助和有德人的归还后小秦手里拿到了22450元。这一事件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在得知这一事件后,公益组织立即联系小亮并主动捐助让他感觉到了社会的温暖。很多的公益组织都扮演着这种助人的角色,李连杰成立的壹基金,提倡每个人捐赠1元钱,以“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为愿景,致力于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三大公益领域,帮助了很多儿童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圆了更多儿童的成才梦。整个社会因为有了这些社会组织的力量,变得不再冷漠,变得温馨而幸福,每个个体生存在这个社会集体中都能随时感觉到幸福。因为社会组织的存在,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个体可以随时得到更多的帮助,解决问题,也因为社会中个体力量的融合,让社会组织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机构,而是整个社会的一个整合,所有的个体,所有的组织为的都是营造一个幸福的社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