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疑窦丛生

“其贼狡黠,更当设谋。”————————【生经】

为孙资求仕进、借此探知皇帝会如何启用那批新晋的关东士人,这是出于黄琬等人的授意。而再更深远一点细究,那就是对荀攸个人的算计,是出于王允的授意。

孙资在太学受业的时候,很有才气,这个荀攸也曾有过耳闻,而当时称赞过他的人之中,正有他的同乡王允。

事情想到这里就明白了,如果荀攸荐举了孙资,等若是将他与王允间接产生了联系。而王允一定是想在背后做些什么事,所以才试图拉拢荀攸,希望荀攸在皇帝跟前作掩饰。

王允都已罢免还乡,再无起复之望了,还想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在这之中,黄琬知不知道王允的打算?如果黄琬知道,那么杨氏的立场呢?当初罢黜王允的时候,杨氏可没少出力。如果黄琬不知道,或是杨氏被人故意蒙在鼓里了……

荀攸越想越是冷汗涔涔,他几乎都能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朝廷会掀起怎样的滔天巨浪,一个不好,就连杨氏都有灭顶之灾。

他不愿再与多重身份、又别有用心的孙笃继续交谈下去了,荀攸再足智多谋,也不敢牵扯进这种事里去。幸好他早早看清了这背后的算计,要不然他这次就真被拐上贼船了。

孙笃镇了镇心神,很快反应过来,说道:“荀君多虑了,这纯粹是在下私事,只想给我那远亲寻个仕进……却不知……”

他小心翼翼的看了荀攸一眼,复又问道:“荀君突然提及太原的那位,是何用意?”

“只是想提醒孙丞,凡事需当慎行。”荀攸此时也不再假以温辞,冷冷言道:“孙丞本也是六百石令官,经过一次贬黜后,好不容易起复,理应不忘前车之鉴。”

孙笃一愣,旋即怒说:“荀君这是……”

这时候忽然来了几个黄门,正好给荀攸解了围,那几个黄门中间一个正是内谒者令李坚。

李坚看也没看孙笃一眼,对着荀攸露出一脸谄媚的笑容,和气的说道:“荀君可让人好找!刚才荀君走后不久,国家便让中台拟写诏书,这会子吩咐奴婢来宣诏。”

孙笃立即收敛怒容,回身看向李坚,荀攸同时也不再与孙笃进行口舌之争,移席拜伏。

“制诏侍中攸:卿操守淳厚,心怀社稷,能为人所不能为。今加攸平尚书事,参与机务,次录尚书事以下。望卿束身自修,谨言慎行,上尊天子之德,下敬臣子之节。”

平尚书事!

‘平’即评议,是参与谋议的意思。加此职衔者,可以参与评议论决尚书政事,为机密要职。两汉以来,多加于侍中、黄门侍郎之类的中朝官等皇帝的心腹近臣,地位虽逊于领、录尚书事的外朝公卿,但实质权力却没什么区别。

李坚的到来不仅是给荀攸解了围,反倒让荀攸陷入了另一个震撼当中,他知道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远超绝大多数臣子,可万万没想到皇帝会将犹如相权的平尚书事加给他。

突如其来的恩赏没有冲昏荀攸的头脑,他冷静地结果诏书,看着李坚,眼神带着探询之色。

李坚会意,笑嘻嘻地开口道:“除了荀君,还有侍中杨公也得此嘉赏,陛下身边六位侍中,今日唯有杨公与荀君荣膺懋赏,圣誊非凡。奴婢得以追侍天子左右,蒙恩传诏,也是与有荣焉!”

杨琦也加了平尚书事?这样再算上尚书仆射杨瓒,弘农杨氏可是一下子出了两个相啊。

荀攸不经意的看向一旁的孙笃,发觉对方也是一脸诧异,眼底悄然掠过一丝凝重。荀攸看到这里,心里总算松了口气,看来杨氏也被人蒙在了鼓里,事情也不算太糟。

如今就看皇帝知不知道这个事了……

此时的皇帝已换好了正式的衮服,当他冒着风雪走出温室的时候,天空已经阴沉沉一片了。更鼓声透过层层宫墙从远处隐隐传来,更增加了四周的宁静。

“这天黑得越来越快了。”皇帝皱着眉望向阴郁的天空。

穆顺在一边陪笑道:“可不是么,每到冬日里,天色就黑得快,还不到旁晚就得掌灯。”

奉车都尉刘璋就在丹墀下候着,远远见皇帝与穆顺一行人打着仪仗下来,忙上前几步对皇帝稽首道:“奉车都尉臣璋叩见陛下!”

皇帝伫立原地,看了被风雪吹得瑟瑟发抖的刘璋一眼。皇帝打算在明年的时候对汉中动兵,在那时候,作为益州牧刘焉留在朝中的几个儿子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是现在不是跟刘璋说话的时候,皇帝只看了他一眼,没有吱声,点了点头算作回应,而后由穆帅扶持着走进銮驾。

初平三年十二月初六。

未央宫,路寝殿。

天子燕礼。

卿大夫有聘而来,与之燕三,牡劳使臣,燕礼是也。

皇帝走进灯烛辉煌的路寝殿,在正中榻席上坐了,这才气定神闲的点了点头。

此时正好是夜漏未尽七刻,殿上‘铛’!‘铛’!‘铛’!响起一连串悠长清脆的钟磬之声。

这是大予乐令与乐府官员指挥的曲调。

陛下乌压压站着一群或玄或绛、或梁冠或武冠的臣工,他听到这宛如发号施令的曲调,顿时抖擞起精神,像呆滞的木偶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队伍井然有序的分为数列,以司徒马日磾、司空黄琬等三公为首的卿、将、大夫等鱼贯踏上台阶,长长的队列缓缓走进未央宫最大的建筑物。各郡国藩王使臣、州郡遣送的朝使紧随其后,最后方才是以匈奴左贤王去卑为主的番邦使者。

皇帝端坐在高台御座之上,背北面南,放眼看着底下乌泱泱站满整座路寝的众多臣子,殿内钟磬礼乐止歇,他胸口有一种抑制不住的豪情壮志。

荀攸作为燕礼之宾,站在御座下,悄悄打量了皇帝一眼。皇帝面容沉静,浑身上下散发着少年人独有的自信与朝气,坚定的目光看向底下的臣子,像是在看某一人,又像是谁也不在他眼里。

这样一个皇帝在荀攸眼中仿佛没有什么是对方做不到的,无论有什么在背后算计,在皇帝面前,都将是徒劳无功。荀攸在得知孙笃以及预见将要来临的凛冬之后,他像是被皇帝的气度所鼓舞,突然无比自信了起来。

荀攸鼓足一口气高声唱赞:“皇帝为君兴——”

第四十一章丨开达理干第四章丨太师归朝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辅第四百四十四章 暗流方滋第十章 设师于雒第一百零二章 燕处危巢第二百六十七章 早行之人第四章丨太师归朝第六十五章丨殷勤探看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谋第五百一十九章 利霈弊雨第四十七章丨先兵受挫第二百六十章 枹鼓相应第六十九章 私心杂念第二百二十章 醉翁之意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赏第五百八十二章 瞽瞍杀人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独坐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机决胜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惊兔惧第四百五十七章 轻率难知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渐蹙迫第五百五十二章 将锐分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无谓之托第十八章丨有诏讨贼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敌之虚第五百五十三章 黄屋左纛第三十三章 风物长量第五百二十五章 蚁可测水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汤第三十七章 皆赞所见第二百三十九章 偏将涉巴第三百七十六章 计出无聊第九章 合纵连横第六十章丨三明俪踪第八十八章 援手之劳第一百八十四章 发号施宪第五十二章丨突遭恩赏第八十八章 钱文旋读第三百八十一章 怀诈算彼第二百四十一章 将功折过第七十三章 外宽内深第四百三十章 且行且止第十五章丨趋于歧途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十一章 毋为启衅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二十九章 垂意经纶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剑第二十四章 难得宠渥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兵陈列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争献第八十三章 设心积虑第二十八章丨议征白波第一百二十五章 秉要执本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九十章丨军心鼓动第一百零六章 痈疽疔疖第四十八章丨筮短龟长第五百四十八章 莫不有私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误身第三十七章 皆赞所见第四十五章丨赞拜稽首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二章丨乱由治郅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坚第七十五章 启聩振聋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预则废第十九章|奈何茕独第二十章丨有道而辅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八十九章 披坚执锐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一百六十章 老病将死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五十八章丨单见浅闻第一百三十三章 泾渭之流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义形第三百五十一章 冀以清肃第一百四十九章 内结异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香草藏衣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陈第三十一章丨钱谷甲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参分天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是职乃决第四百二十三章 孤骖单行第六章丨高庙罪已第八十五章 斗酒炙犬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犹疑第三十七章 教于宗室第五十章 以忠事王第六十七章 索隐行怪第一百五十八章 源水渠清第三百四十章 静听风雷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生国基第七十二章 头会箕敛第一百零四章 渭桥踏麦第六十八章 钩直饵咸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败将亡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