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

“沉滞者不自咎才智之拙,而徒怨进身之无阶。”————————【清史稿·选举志五】

听了这话,荀攸右手捋须,眼中精光微闪,但笑不语。

杜畿也紧张的看着荀攸,他自诩满腹才华,但也知道人外有人的道理,荀攸的才智也足堪让他佩服。所以此时已不是他能不能得到荐举,绕开吏治科的问题了;而是自己刚才那一番表现,能不能得到荀攸认可的问题了。

荀攸沉默了许久,就在这个时候,只见门外又有两人走了进来。

当先一人步子迈得极大,走路虎虎生风,甚有气势,正是张昶之弟,长水校尉张猛。而另一人身着青衿,中等身材,做士人打扮,一双精明的圆眼朝四处张望着。

“阿兄。”

张猛先是冲张昶行了一礼,复又对荀攸见礼道:“荀君。”

随后在张昶的介绍下,张猛也对荀悦恭敬的行了一礼,在面对杜畿时,张猛行的礼就有些随便了。不过杜畿倒也不在意,他的注意全放在张猛身后的那一员文士身上,隐约之中,他似乎觉得此人与他有着同样的目的。

“你这几天久在军营,怎么突然想着回来了?”

“是因为有好友拜访,军中不便,是故带到家里来了。”张猛说完,随即介绍道:“这是邯郸商,陈留人,与我旧识,阿兄你应当记得,前些年来过我们家。”

“喔。”张昶有些印象,邯郸商与张猛曾同时举为孝廉,在雒阳结识,两人关系好到可以互相肆意玩笑。只是这些年断了音讯,不知为何这会突然前来……张昶看了一眼杜畿,心里确认道:‘恐怕这两人动机一致’。

张昶接着说道:“实在是久违了,还以为你远在陈留,再难相见。没想到你竟到长安来了,何不早些递上书信,我也好与叔威预作准备。”

邯郸商收回了悄悄朝荀攸等人打量的目光,眼珠一转,表现得磊落大方,笑着说道:“贸然前来,诸位就当我是不速之客好了。”

杜畿与邯郸商素未蒙面,荀攸由于张氏兄弟不甚熟悉,众人一时都不再说话。邯郸商见场面有点冷,有些尴尬的说道:“不知诸君适才在聊些什么?”

“在聊河东的盐政。”杜畿笑眼直盯着邯郸商,随即又补充道:“在下对此有些浅见,故而斗胆在荀君等人面前谈谈。”

邯郸商听了,立即接口道:“原来如此,商自函谷一路过来,对于河东盐政也略有所闻,不知能否一表挈瓶之见?”

荀悦发觉此间有些蹊跷,有心脱身,抬眼却见对面的荀攸仍在安坐,面带笑意的聆听邯郸商与杜畿两人之间的阔论。荀攸平静的笑着,目光朝荀悦处望来,与其深深地对视一眼,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几人各怀心思的说了会话,其中主要是杜畿与邯郸商两人在发表高论,荀攸与张昶等人只是虚与委蛇的附和着。说到一半时杜畿似乎察觉了什么,渐渐地不再与邯郸商争论,将主场拱手让给了极力表现自我的邯郸商。

外间的雪越下越大,杜畿最终借口雪路难走,先行告退,而后再是荀氏叔侄,邯郸商与张猛故友重逢,理所当然的留宿。

回道屋子里头,在暖烘烘的炭火旁,荀悦对荀攸说道:“就今日观之,此二人如何?”

“智勇权变,治事牧民,当以杜畿为先。”荀攸吩咐苍头准备饭食,顾自拿起茶壶给自己与荀悦倒了茶:“此人是个能吏,可受州郡之任。”

荀悦与其持同样的看法,对此点头表示认可,复又问道:“那邯郸商呢?”

“未见其能,徒有浮名而已,又无容人之量。”荀攸将倒好的茶碗移到荀悦面前,低垂着眼睑,说道:“即便能仰赖张氏,也不过一时之利,论及长远,可比杜伯侯差远了。”

“以杜畿的才能,不可能过不了吏治科这一关,而他也不似贪禄求仕、奉承讨好以求幸进之辈。邯郸商则才浅德薄,官心太重,做的太明显急切了。”荀悦说完,好奇的拿起茶碗,凑在鼻下轻轻嗅着,不由好笑的说道:“好端端的,你给我喝药做什么?”

“这叫茶,是陛下命人改进了炒茶之法,使其不仅有药用,而且还能在寻常时候充作饮物,可代酒醴。”荀攸拿起茶碗率先喝了一口,啧口道:“虽是苦涩些,但喝下之后,的确唇齿留香,别有一番滋味。”

茶本来用途极少,需求也不多,故而太医署本就没有多少存量,直到皇帝将茶作为日常饮品后,才使人从山里采摘野茶,存量才多了起来。即便如此,皇帝赏给底下臣子的茶也是极为稀少,荀攸身为亲信,得到过不少茶叶。

时下众人虽然尚无饮茶的习惯,但蒙获恩赏,还是将其视为珍贵之物,只有少数几个人如荀攸这般将它烹来喝。

就在荀悦尝试着喝茶的时候,荀攸又接着说道:“这两个人都是同样的打算,不过杜畿谋得深些,是冲我来的。”

“杜畿是个能吏。”荀悦重复了一遍荀攸适才对他的考语,他将茶喝了下去,神色不改:“你可有意为他陈情,开一个特例?”

荀攸断然说道:“愈是如此,就愈不能开方便之门。”

“你这里置之不理,若是张昶在陛下面前代为荐举了呢?”荀悦既是欣赏杜畿,不愿他在吏治科浪费时日,又是为荀攸着想,只是他从未入仕,对现今的朝廷与皇帝还是很不熟悉:“这样问起来,倒显得你无识人之明。”

“张文舒虽然为人优柔谆切,真正办事的时候却不敢有丝毫疏忽,尤其是陛下交付的事。”荀攸笃定的说道:“他刚才想让我举荐杜畿,无非是想试试我的态度,并想将事情推到我身上——这样一个人,不会看不清形势,自找麻烦。”

事情不出荀攸所料,不仅是杜畿,就连邯郸商此次都是无功而返,他们知道张昶明里暗里表现的态度,在之后的几次见面中都默契的不再提及此事。

《三国志》〈庞清传〉注引《魏略》:“邯郸商、猛俱西。初,猛与商同岁,每相戏侮;及共之官行道,更相责望。

第八十九章 委巷浮说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六十二章 驰高鹜远第一百四十八章 凄风苦雨第一百八十章 整军待命第六十章丨见困豫且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剑而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抛砖引玉第二百八十二章 轻重之击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势也第十三章 剖符宁境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湿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细第二十一章 鸡鹜争食第七十四章 生民之本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壶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应走耳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许第四百三十七章 时渐蹙迫第七十六章丨狡性难改第三百九十四章 蒿里义行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得闲适第八十四章丨预先安内第五十三章 参商之虞第七十三章丨时候未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锋第十四章 忧郁生疾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剑而行第六十七章 遭际险衅第三百一十二章 礼意殷勤第四百零三章 风势不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支离拥肿第四百六十八章 始足西行第三十四章丨官无常法第十九章 厝火积薪第四百八十九章 斩将却敌第五百八十八章 难济于事第三十章丨粮秣军需第九十一章 声色显露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人一着第一百零四章 说是谈非第二百零四章 虎口夺食第五百一十一章 楼船灯火第四十三章 郡国正卒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第十七章 京室为墟第四十六章 苦心周详第七十五章 跋胡疐尾第五百一十四章 冒矢履锋第三百九十章 料度彼己第四十二章丨军容观盛第二百零三章 奔告于事第六十六章 户隐田穷第十三章丨相见恨晚第一章 行道迟迟第三百二十一章 视事如纹第五十四章 陈事于庭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十二章丨奉先吾儿第二十七章 责有攸归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八章 杜渐防萌第十一章 奋勇争先第三百七十九章 自量其力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二十四章|城郊陛辞第九十九章 嗟乎义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蝶使义形第五百七十七章 尽忠任事第一百零三章 推身致君第六十八章丨闾里民生第五百二十二章 参预闻听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乱第五百八十章 如鸟之集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势迁民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七十一章 无宜追罪第一零八章丨哀歌路难第三百一十一章 难以欣戴第四百二十二章 密密倾谈第八十九章丨登城临战第十四章 勉为厌难第一零六章 成人之美第六十七章 民户委输第六十六章 户隐田穷第二百七十九章 据相运筹第十一章 奋勇争先第十章丨忠义余烈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四百二十六章 阻隔难叙第五十一章 加以制之第二百二十八章 灵前惊变第五百二十九章 劳于心计第八十章 先从吏始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一百一十六章 坚不可摧第五百一十六章 隐患暂弭第四十三章 郡国正卒第十七章 京室为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