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论议深博

“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与韩刑州书】

张昶放下茶碗,抬手让人给坐于下首的杜畿的茶碗中添水,从适才说到现在,杜畿早已唇焦口燥了。他心不在焉的听着杜畿的高谈阔论,时不时的应和一声,更多时候确实将目光放在桌案右边的一份卷轴上。

那份卷轴是杜操亲自书写的《子虚赋》,字体瘦而有力,形态俊逸非凡,张昶只看了两眼就知道这绝非凡品。梦寐以求的大家真迹如今就在自己右手边,碍于场合却迟迟不能展开尽情鉴赏,这对张昶来说简直是种煎熬。

张昶知道杜畿不会无缘无故的给他送上重礼,定是另有所求,他理应抱有警惕,只是……他忍不住又看向那份卷轴,顿时生出难以割舍的情感,心里倍感纠结。

堂中杜畿仍在中气十足的大发议论:“听闻王府君授任河东郡守以来,虽安养生民,平静地方;但于官盐之政,窒碍颇多,束于豪强之手,数月之间,以至无所进展,朝野议论。”

张昶皱起了眉,虽然王邑这个人他不熟悉,但就凭他是贾诩荐举的这一点来说,张昶就不能等闲视之。

更何况张昶深知皇帝的眼光与贾诩的谋算,如果王邑真是个才能不堪驱使的庸人,皇帝和贾诩也就不会将他安排到关系紧要的河东郡去了。

只是河东豪强林立,王邑在那里处处受限,能在短期内扎下脚跟就算不错了。若真要大刀阔斧的改革,非得杀人立威不可,然而那个时候正处于袁绍扣留使者,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所以皇帝对河东保持了克制,仅仅要求供应些许粮草而已。

这些都是只有皇帝身边的核心臣子才能揣度得知的机密,就连马日磾他们也只是有个大致的方向,知道以皇帝的本性,绝不会让盐铁之政形同虚设,也绝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河东,只是他们不知道皇帝下手的时间和烈度而已。

杜骘与王邑都是同门师弟,彼此信件往来,让初来乍到的杜畿大致了解到河东的具体情况,这也让他有的放矢,做足了准备才来张昶府上直抒己见。

虽然杜畿听闻王邑在河东推行官盐时未见成效,故以为对方不过碌碌之辈;不明白其在背后的隐忍与伺机而动,反而加以厥词。凡此种种,即使有些想当然,但在张昶看来,对方拘于身份和见识,能说出这么多见地来,足以见其才能。

若是在早些时候,他说不得会将此人举荐给皇帝,可现今……

张昶暗道一声可惜,面上却是赞叹道:“想不到杜君对盐铁之事也有如此独到的见解,听说杜君当年历职郡县,亲自裁案决狱,救民无数,如今看来,的确有治民之能。”

杜畿面色一喜,正欲谦辞,只听张昶话锋一转,又道:“如此良才,必当大任!想必其后的吏治科对杜君来说,也不过是个形式罢了,根本难不倒你。”

张昶直接把杜畿要说的话给彻底堵死,就是不想让杜畿趁此提出让他为难的请求,免得被其拒绝后大家面上都尴尬。

“不敢当张君赞誉。”此行没有打动张昶,杜畿并未因此失望,好在他事先与杜骘还有进一步的筹算,就是为了预备这种情况。

杜畿状若无意的往旁边看去,张昶住的宅邸并不大,这间待客用的屋子靠近墙边,透过半开半阖的窗牗能看见外间庭院里茕然独立的枯树、纷纷扰扰的飞雪。

以及紧靠墙外的那一户闾阎人家。

他们打的就是隔壁荀攸的主意,如果说张昶是皇帝的股肱,那么荀攸就是皇帝的心腹,如果能得到荀攸的青睐与荐举,自然比接近张昶要好得多。

杜氏与荀氏毫无交集,贸然前去只会落得下乘,这个时候,杜骘正好得知张昶与荀攸是比邻……

于是才会有今天这个以‘畅谈国事’来引起隔壁荀攸的好奇心,并吸引对方主动入毂的局。

杜畿并没有打算一次性就成功,所以今天没有达成,杜畿也不失望,反正他还可以来第二次、第三次,即便荀攸始终不为所动,那他就权当做是结交张昶罢了,算起来倒也不亏。

两人客套了一会后,杜畿正打算告辞离去,没想到这时候就有苍头过来通报,说是荀攸来了。

杜畿不觉有些惊异进展会如此顺利,他迅速稳了稳心神,在心里整理了一套更为精妙的说辞,要知道对方可是被皇帝视为‘贤才虽众,斯人足矣’的荀攸,可不像张昶那么好糊弄。

过不了多久,只见荀攸与一名长身卓立、丰神俊朗的男子双双走进,荀攸对张昶笑说道:“张君与客在府中畅谈政务,攸在一旁听得兴起,于是过来一见,想知道究竟是何方大才!”

杜畿连忙移席下拜:“鄙人京兆杜畿,见过荀君。”

说着便自觉的让出座席,请荀攸坐于东侧。

荀攸觉得好笑,忙摆手推辞,冲张昶等人介绍道:“这是家叔仲豫公,今日刚到的长安。”

“啊。”荀悦乃隐居高士,成名已久,即便对方与他年纪差不多大,张昶也不得不认真对待,尊敬的说道:“不知荀公莅临,有失礼之处,还望勿怪!”

于是杜畿再次见礼,转而坐在东侧第二个位席上,荀悦坐于东侧上首,荀攸坐在对面。

“适才偶尔听见杜君在此议论朝廷现行官盐之政,攸有几分不明之处,不知能否解惑一二?”荀攸看着杜畿,虽然态度十分客气,但神情冷峻,面上平淡从容,浑身透出一股让人不容忽视的自信。

这与其是问计,倒不如说是考校,一想到这位平尚书事的天子重臣如今就在自己眼前,杜畿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忐忑与兴奋,方才进来的那一番激动矜持,此时早已烟消云散,迅速冷静了下来。

“鄙陋之言,岂敢烦扰视听。”客套了一番后,杜畿欠了欠身,旋即与荀攸就盐铁一事谈论了起来。

荀攸主要问的是该如何解决河东盐政不见成效的问题,杜畿没有说制度,反而从律法和选官的方面提出解决之道。他本来就是以决狱审案、治烦理剧见长,对如何治理河东、施行盐政说的头头是道,有些观点就连荀攸都未曾想过,让他又惊又喜。

张昶看荀攸确实很满意杜畿展示的才华,忽然想借此还了对方这个人情,于是顺水推舟的暗示道:“如此国士,若坐以视之,任其流落于江湖?实在是朝廷之失。”

第四十一章 牛溲马勃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得闲适第四百七十章 鸿庄相案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三百零二章 如舟在水第五百八十七章 辙乱旂靡第四十章 衔愆效命第七十六章 仁至义尽第九十章 挟铜钲束第九章 合纵连横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势迁民第五百八十四章 彼竭我盈第二百二十七章 攻城拔寨第四百零五章 异相寻配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得闲适第四十一章丨开达理干第二章丨莫欺少年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八十章 翻覆靡定第七十八章 金兰若契第五十章 抽弦促柱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谋身陨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三十二章丨覆车悟真第五百九十六章 义薄人恶第五百三十七章 狼狈失据第六十八章 临歧片言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骄豪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动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三百七十七章 众议从安第五百一十五章 鸣金暗鼓第三十九章丨无猜心事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壶第三百七十六章 计出无聊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惊兔惧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厘千里第一百零四章 青徐播乱第五百三十九章 谳不得实第三百七十一章 娶妇尚主第三百零一章 茫茫山路第八十一章 径情直遂第七十一章 复升台榭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饥己溺第六十一章 临阵语旧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六十四章 阴雨之期第一百零二章丨凶顽授首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谋身陨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厘千里第一百零五章 火伞高张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声中第一百零二章 燕处危巢第四百三十四章 遇事善决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一百一十四章 兼弱攻昧第四十八章 荐可黜否第一百四十六章 扶持相立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时第七十二章 我暨我友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暂寝之第十六章 玉汝于成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一百零三章 祊亭失命第五百四十章 融融声中第二十三章 便起告陈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八十五章丨议论亡贼第六章丨高庙罪已第十一章 毋为启衅第四百四十九章 取悦奸功第五百九十一章 兴替所存第六十四章 府君嘱吏第一章 画沙垒土第七十七章 雅歌投壶第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百八十五章 軿车停辇第三百九十七章 试议权衡第四百二十四章 人心自扰第四百九十四章 怒急攻心第六十四章 匈奴骑踪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汤第四百三十八章 显扬激怒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一百七十四章 山雾迷茫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台炎炎第三十六章丨萧索宫道第五十五章 谁说意气第三十一章 谁谓不庸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阳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倾盖第一章丨雨夜新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三百四十五章 念不欲生第五十一章 缘定珠结第一百三十九章 当务之急第九十四章丨夜漏未尽第五百八十七章 辙乱旂靡第一百八十二章 犬牙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