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抛砖引玉

“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神光灿】

法正与司马懿是秘书监内少有的知晓兵法的人,彼此私底下的交情尚可,偶尔也会聚在一起讨论兵法。而此时当着皇帝的面推演起来,平常的哪点交情顿时被遗忘在脑后,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皇帝好整以暇的看他二人又开始吵了起来,没有任何出言阻止的意思,反倒是饶有兴趣的看着荀攸,似乎想借此引他这块‘玉’出来。

荀攸知道皇帝的意思,论才智,法正、司马懿等人都是极有天赋的少年,但却在经验、阅历上有所不足,他们作为皇帝身边第二批次的幕僚谋士,紧随在荀攸、贾诩等第一批次的谋臣之后。皇帝在这个时候召集法正这些于兵法有一定天赋的秘书郎参与此项机密,并有意让荀攸在彼等各抒己见后开口总结,未尝不有借此指点培养的意思。

他并不就此而感到威胁,反而出于另一种角度来说,他很乐于见到皇帝身边的羽翼逐渐壮大。

“法孝直、司马仲达其言各有所长,秘书监果然颇多高见者。”荀攸轻声说道。

这些秘书郎们知道荀攸、贾诩二人被皇帝赞为‘良平’,曾为皇帝策划过许多次战役,此次荀攸在场,不仅是一个向皇帝表现的机会,更是难得的一个受教的机会。

本来就有些跃跃欲试的法正与司马懿,此时更有些坐不住了,只是荀攸这话明显是要等其他两个都说完,故而他们也只好坐看他人答话。

裴潜赧颜笑道:“所谓‘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试论伐蜀,在下却是附和孝直的意见,走骆谷入汉中。至于缘由,孝直刚才也都说了,骆谷定为张鲁之所不备,也是我等乘人之所未及。”

这话虽是引证兵书,却无多少新奇之处,但赵温却忽然很好奇的问道:“裴郎曾读过兵书?”

话一说完,赵温便为自己的口直心快而隐然有些悔意,兵书一直属于朝廷禁书,禁绝民间私藏,几乎那些势力强劲的豪强大族都有所藏。尽管这几十年来法令废弛,朝廷无力管控,但这话也不是他能当着皇帝的面来问的。

果然,裴潜面上尴尬之色一闪而过,很快说道:“未曾读过,只是从旁人口中听其诵读百句兵法,故而熟记于心,乃敢大放斯言。”

“原来如此。”赵温巧妙的将话题转了过来:“这与当年留侯得遇黄公授书一般,都是一场难得的机遇啊。”

“不敢,赵公谬赞了。”裴潜借坡下驴,轻声言道。

皇帝在旁默不作声,这年头谁家没有几本禁书?别说兵书了,就连同为禁书的‘私修史传’、‘图谶经纬’也都在士族之间广为流传,俨然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了,却偏要在皇帝面前做这些掩耳盗铃、欲盖弥彰的事,岂不好笑?

见皇帝低垂着眉眼,似乎对此无动于衷,赵温不禁暗松了口气,至少这个时候他能以子知父,知道乃父裴茂在兵法一事上的涉猎程度。

四个年轻人有三个抒发了自己的意见,中间经过了一段小插曲,荀攸默记于心,微微颔首,遂把头转向了坐在皇帝正对面的那个安静、陌生的少年。虽未曾逢面,但荀攸也有所耳闻——皇帝最近不知如何得知了一个从徐州跟团来长安求职的士人,不仅对这个士人特为优待,更是诏拜其侄入秘书监。

荀攸曾想过,若是皇帝有意千金市骨,借此表现其对自关东来朝士子的优待,那也不至于将清贵权重的秘书郎拿来当做由头。何况对方才来不久,便让其参与到这种级别的集会之中,这可不仅是优待那么简单了。

种种疑虑,直到看见这个少年,荀攸心里这才算是有了个初步的答案,这少年的样貌生得未免也太好了,年纪与皇帝一般大,却身材颀长,尽管是端坐于席,其人也比年长于他的法正还要高一个头。两道长眉斜飞入鬓,犹如墨染;一双朗目炯然有神,仿如灿星,正襟危坐,犹如玉树临风不动。

有些人长得好看,却气质猥琐、中看不中用;有的人才华横溢,样貌却是差强人意。荀攸少时在颍川,曾品鉴过许多大族子弟后生,知道能生出这等相貌,养出这等从容气度的人,绝不会是鲁钝庸才。

皇帝这时说道:“孔明适才尚未献策,这时该让他来直抒己见。”

诸葛亮正如当时初入秘书监的司马懿一样,处处保持着谨慎兢惕之心,只是跟司马懿比起来,其心中对汉室、对朝廷更多了分敬畏。

此时得闻皇帝发话,诸葛亮方才开口说道,他的声音中气十足,不需刻意太高,便犹如洪钟:“骆谷之地,山道未通,水路短小,谷中又多毒蛇,可谓艰险异常。其险虽与子午谷并列,却较子午谷还要险恶,届时于此路转运粮草,所费必巨,也有不便之处。”

法正也料到这一点,当即回道:“精兵五千,负粮五千,数日可至汉中。兴势山南便是龙亭、安国等地,其人无备无虞之下,突遭我军,必无心御守。汉中近年鲜少灾祸,其地邸阁与散民之谷,足以供我军周食。”

诸葛亮摇了摇头,“此计犹如悬崖危石,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必克而无虞,又何必犯险?”

法正眉头微皱,有些不悦,他与诸葛亮只相处了几天,不知底细,此时毫不客气的反问道:“却不知计将安出?”

诸葛亮显然是没有料想到法正会是这种态度,初来乍到,也不知对方到底是妒才还是气窄,反正是自己唐突了。他稍一思忖,便说道:“骆谷道路未开,行军不便;子午谷则凶险艰难,更为不易,至于褒斜道,听闻米贼张鲁入汉中后,‘断绝谷阁’、建城营治,皆在于此,犹如子午谷的黄金戍一般,绝非一战而可得。”

司马懿眼中精光一闪,饶有意味的说道:“陈仓道?”

“陈仓道路途虽远,但与它处谷道相比,却是最为平稳。”诸葛亮略显诧异的看了司马懿一眼,觉得对方能一下子想到这里似乎有些不对劲,但他没来及细想,继而点头说道:“如若朝廷只图汉中,则依法、司马等郎君的意思,简拔精兵走骆谷、子午南下,或许会有折损,但贵在神速。可若是要进取益州,则非数万大军不可,于此,倒不如循陈仓故道,虽然路途遥远,但便于行进大军。”

皇帝瞧了下四个秘书郎的脸色,侧身对王斌不轻不重的说道:“他说到点子上了。”

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际遇第七章 置酒属客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否俗薄第五十一章 分醪之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议军谋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众第三百五十章 量定准绳第六十二章丨毕力平险第二百八十七章 预作打算第六十六章 解衣趋镬第七十三章 凭几细语第四十八章 荐可黜否第四十三章丨夜分乃寐第七十七章 一网打尽第一百三十六章 谈兵论战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章丨决事省禁第三百二十三章 唯亲是任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势跌宕第二百一十三章 张施帷幙第二百五十一章 饥时理会第一百零一章 台阁生风第五十四章 一举多得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宫树第十三章 势危而走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拨还无第十章丨仕宦郎署第三百七十五章 口蜜腹剑第七十五章 撰集经传第五百零九章 作计自量第八十六章丨按兵不动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六章 国之干城第九章 合纵连横第五百六十七章 悬石飞击第一百四十章 离石屠各第一百章 本心初试第五百七十五章 抱残守孤第六十六章 功利之习第六十一章丨茅城津渡第五百八十三章 不相投合第四百一十八章 慨然大方第八章丨所荐得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勇怯势也第十九章丨长安惊变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三百四十三章 景公求雨第二百五十章 讷而慎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僵局骤破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虚第三百六十三章 因机决胜第九十九章 钱谷出入第一百二十一章 弃旧图新第五百七十章 迥然际遇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无辜第十一章丨各有所谋第九十三章 零打碎敲第一零五章 吝财忍弃第二百零一章 仰凭仁君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众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暂寝之第三百零五章 兄弟阋墙第五十七章 舍身相代第五十五章 中台受计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三百零八章 夜传击柝第一百章 碗转麹尘第二百四十二章 临城而降第四十一章丨开达理干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六十九章 水波纹动第五十二章 随人作计第二百八十五章 时尤未晚第七十二章 今日嘉辰第一百七十八章 鹿游南郑第三百七十六章 计出无聊第一百九十四章 舌端月旦第七十章 披香暖风第五十六章丨汝南袁氏第二百二十五章 贪官图爵第五章丨昃晷忘餐第八十四章 任凭自至第三十三章丨御临中台第五十四章 陈事于庭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许第二百九十八章 先后失人第九十三章 太学新科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四百九十五章 兵败将亡第四十五章 刚卯既央第一百五十六章 犁廉耕细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三百三十五章 故事新羹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规则第四百零八章 风止云起第一百六十七章 骆谷行军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