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贼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诗经·小雅·大田】

马日磾等人又羞又愧,那句‘为天下计,为万民计’正是前些日他们恳请皇帝出面祈雨时的托辞,如今却被皇帝一字不落的还给了他们。

见皇帝将责任推到自己这些宰辅的头上,意图借此发作,侍中、平尚书事杨琦心里不忿,直起身来,硬声硬气的说道:“陛下容禀!臣等自奉诏以来,不敢懈怠,每日督劝各地搜捕虫卵,数月之间,便烧毁虫卵三四万石。倘或真是地方办事不力,三四月间便将有飞蝗残境,何至于到七月才有蝗群害民?”

太尉董承有意挑拨,故意说道:“杨公,你的意思是陛下说错了?”

“臣只是不欲见陛下如此武断,蝗群一日可飞百里,今日在此,明日复在彼,如何说是关中蝗?前日钟繇传奏,说是凉州飞蝗如云,风流过境,想来应是西来的蝗群。”杨琦本是刚介强硬的性子,此时有自谓占了理,冷眼看了董承一下,全然无惧:“地方不乏良吏,终日为此奔波,劳苦尤甚,陛下所言,未免太让人寒心!”

董承没想到杨琦还真敢说,一时噎住了,待回过神来,又急忙向皇帝稽首伏下身去,打算就此劾奏。

皇帝这时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刚才失言,被杨琦抓住话头。他一开始本想趁机斥责一番、掌握主动,将这些人近日里占着有理、意图迫使自己服软的威风气势打尽,孰料杨琦心思敏锐,立即执言发难。这个时候皇帝自然不会说自己错了,他依旧寒着脸,冷笑道:“朝廷要求搜捕虫卵的诏书难道就只传给三辅、弘农等郡么?那雍凉诸州岂非汉土?”

一番话将杨琦有意混淆的概念重又厘清,朝廷下达给地方的诏书确实是发放给司隶、并、雍、凉等州,但由于目前朝廷的重心是放在关中,旱蝗的主要受灾地也是在关中,所以杨琦才借此有意发挥。若说关中各地郡府都尽心竭力,有效遏制住了蝗群的形成,那么这次蝗群的来源地雍州刺史钟繇岂不是难逃其咎?

杨琦态度软了下来,开脱道:“年初朝廷南下讨伐张鲁,兵马军资皆经由雍州,上至刺史、下至郡守,无不为此费心操持,其中有些疏忽也是难免。此外……”他顿了顿,又说道:“蝗群源自何处,本无迹可寻,既是自西而来,便是从凉州始发,也犹未可知。”

“纵然是效力于前方军事,这辖内民政的本分职事,竟也可以凭此耽误了?我记得此番大军过诸郡,沿途只叨扰了武都、汉阳这两个雍州郡府吧?”董承忽然笑了一下,像是听见什么笑话了一样。

马日磾也在一旁皱眉说道:“别的不谈,单是这次听闻雍凉蝗群飞至,朝廷便另有诏书,责令各地扑灭蝗虫。如今其势不减,竟还愈演愈烈,飞到宫里来了,此事如何也得有个交代。”

还能有什么交代?

未央宫不比其他地方,政治意义重大,当年孝灵皇帝在温德殿发现一条青蛇都能引起外间众说纷纭,何况是这一群飞蝗入宫?

但皇帝显然不欲在这个话题上继续掰扯下去,他岔开了话头,先提纲挈领,给事情定下基调:“如今当务之急,首在于灭蝗!若是修德便能让蝗虫自去,那天下还要治民的大臣做什么?”

虽然皇帝改了规矩,以后凡遇到灾异都不会推卸给臣下,而是一力承受,但这并不代表他乐意会为了这些琐事频繁下罪己诏。

赵温熟知皇帝心意,又明白皇帝眼下的难处都是由自己而起,于是赶紧接口附和道:“唯!光武皇帝在时,中兴之世,仍时有蝗起,可见此非妖异,而是天道自然。故光武皇帝有诏书讨除,其言恳切,保民农桑。今不妨出谒者为捕蝗使者,一如各地督派粮草之侍御史,督促郡府、百姓杀灭蝗虫。”

“古有讨除螟蜮而不尽者,是人不用命而已。”皇帝点头说道,其实也无怪他心急,督劝地方官员组织灭蝗的诏书他下了不知多少次,迟迟不见有大的成效。虽然灭蝗事务的确艰难,但皇帝已然无法彻底相信地方官员的办事能力与效率了:“谒者台多清正之士,此番由此择选能员,分赴各郡。”

如今谒者台长官谒者仆射之位空悬已久,迟迟未有任命,其下只有给事谒者赵咨、杨修诸人,相信这一次捕蝗使者的临时职事,会让彼等愈加用命,也会使某个人从中脱颖而出。

“黎庶多蒙昧无知,我听说时下有不少偏远乡村,事蝗如鬼神,轻易不敢杀伤。每遇蝗,皆跪伏祈祷,任由蝗虫啃食庄稼。”皇帝渐渐地与赵温一人一句、极有默契的将话题带了回来:“此论实在荒谬至极,此番选派捕蝗使分赴下乡,不但要督劝灭蝗,更要晓谕事理,让地方百姓禁绝此等淫祠。害虫断绝生计,人人得而诛之,岂有供奉起来的道理?”

“陛下睿鉴。”赵温拱手答道。

捕蝗使者的人选虽然落在谒者台的头上,但皇帝总有往新事物里打上个人烙印的想法,他说:“捕蝗使者要总领一郡全局,其下捕蝗使则不同,他要亲赴乡里,与黎庶一同灭蝗。谒者台人手不足,姑且只安排到各郡,至于属下县乡,则诏告太学,初平三年入学的太学生若有敢于任事、愿意为国效力者,可自荐于阙下。”

如今距离皇帝重建太学已有快三年的时间了,由于皇帝将学制更改为五年,所以在初平三年第一批入学的学子仍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参与选官的策试。此时皇帝是见彼等在太学待久了,心里难免会有些浮躁、或是远离民间疾苦,所以特意给了这么一个锻炼的机会。

当然,这种苦差事不是所有人都乐意去的,皇帝也只希望能通过这次筛选找出几个好苗子来,故此有意不提任何的待遇以及福利,在旁人眼中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只有真正忧心黎庶、或者有远见卓识的人才会选择正确的道路。

赵温等人知道捕蝗使都只是临时指派,事无则撤的职务,只要不给品秩,请这些太学生做‘临时工’也未尝不可,还能从中弥补巨大的人员缺口,提高统筹调度的效率,于是都没什么好说的,一一应了下来。

厘清职权的灭蝗‘专项小组’成立之后,接下来君臣之间要讨论的则是如何灭蝗了。

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义归属第三十三章 赂遗金钱第六十三章 审知彼己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离弦第十章 推刃之道第四百五十三章 豪家争献第一百一十章 数往知来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行规则第四十二章 访求故老第四十一章 芋魁豆饭第五十七章丨良将所归第七十三章 外宽内深第七十一章 复升台榭第四十章 远近仰望第一百零七章 道破庙算第六十一章 文章倾台第六十七章丨意见相左第一百四十七章 尚敢怀贰第五百六十二章 窥兵图计第十一章丨垦辟上林第五百三十五章 使君一何第四百六十七章 抛头露市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三百六十四章 迎难而上第六十八章 乘间袭我第二百四十二章 临城而降第九十七章 丝恩发怨第三百三十二章 时运之会第九十四章 询于刍荛第九十九章 嗟乎义士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昼第二十七章丨朝盈夕虚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台炎炎第二百七十七章 因势迁民第十三章 剖符宁境第九十章丨军心鼓动第二百二十九章 凄风冷雨第五百七十二章 南冠骄豪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窜悔过第六十一章 文章倾台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五章 蓟县郊迎第五百九十九章 擒虎拿蛟第四百三十九章 攻敌之虚第八十三章丨连根拔起第六十二章 议论不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劝惩勉进第六十八章丨贤师良士第二十九章 垂意经纶第三百八十四章 语循循然第一百二十六章 困蹇虎穴第四十六章 磁石引针第八十章 尘埃落定第二百七十章 器可误身第四十章丨曲突徙薪第三百三十六章 己饥己溺第四百五十七章 轻率难知第三百八十二章 醒悟方迟第三百八十四章 语循循然第四百七十八章 且有大觉第三百零六章 罔不自知第五百一十七章 弩箭离弦第五百六十二章 窥兵图计第三百一十四章 圆体修颈第二百一十七章 试取粗通第六十四章 匈奴骑踪第四百一十九章 照本其时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昼第三百八十六章 自知者明第三百二十八章 己欲施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贼第八十二章 摇头稾脑第三百一十八章 秉彼蟊贼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退告成第三百一十三章 难得闲适第二百三十二章 出入自如第九十七章丨董氏外家第四百四十六章 堂下松柞第一百二十一章 云集仰望第二百五十二章 孰以显廉第三百六十章 义何如生第十八章|寸心难算第五十五章丨密谋颠覆第四百九十六章 剩勇去何第二百九十六章 急如风火第一百五十章 难能济事第四百五十五章 诠福释祸第五百三十九章 谳不得实第四十一章丨寒宵独坐第五十九章 因敌制胜第三百一十章 善泳者矣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二十八章 试策伊始第五百六十六章 择人任势第九十二章 丝茧瓜蔓第十六章丨于嗟女兮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乡遇贵第三十章丨蓝田雄鸣第四百九十三章 毫厘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