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丨议论亡贼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昏暗肮脏的地牢里,新任廷尉法衍正在狱吏的带领下走到一处牢房前。看着眼前被打的奄奄一息的宫中盗贼,法衍心中毫无波动:“你说他突然有了新的供词,可是真的?”

“是,这小子本该执行惩处,谁知他竟有梦呓的习惯,旁边的犯人听了觉得事情重大,立即报了上来,企图将功折过。”狱吏恭敬的说道:“属下夜里曾在旁亲耳听见他在梦呓中说‘青牛先生何不救我’等语,因此知道他与刺驾大案的贼首青牛角关系密切,我等将他严加审讯,又带他与刺驾案的黄巾贼一同指认,才得知此人竟是黄巾贼,入宫是为了窥探机密,属下不敢隐瞒,故而立即禀告。”

黄巾贼心不死,这些年居然还渗透道宫里去了,作为大臣,法衍心中憋着一团怒火,他压着气,道:“既然是黄巾探子,那盗窃一事又是如何闹将起来的?”

狱吏说道:“此人虽常在宫中,但由于诸侍中警惕宦人,故而难以探听出有用的讯息,久而久之,外间的同伙估计就抛弃了他。这段时间穆黄门奉诏整顿宫宦,他唯恐被裁撤出去后寻不到同伙,想在临行前捞一笔,所以纠合一干人盗窃御物,没成想被卫士撞上,这才发生了宫中盗窃一案。”

“他在宫中躲藏数日,卫士四处搜寻而不得,可见其善于藏匿。”法衍缓缓说道,突然心里一凉:“他既然躲得好好的,又为何会跑到陛下的宫道上冲撞御驾?难不成是宫中还有人在背后唆使,意图刺驾?”

“下官也曾就此问过他,哪怕是施加重刑,他也依然说当天只是无意撞见,并无人在背后指使。”狱吏答道。

法衍心里存疑,面上却未有表示,他又问道:“那他可知青牛角等人往日盘踞之处?”

狱吏摇摇头:“他只说在北焕里,但那里我等已经查过数次,一直都没有收获。”

线索似乎在此就中断了,青牛角依然查无所获,甚至连其背后联系的凉州将校是谁都尚不清楚。

法衍并未因此气馁,在得到这个最新的消息后,他很快将此上奏给皇帝。

皇帝此时正为解决了董承而暗自高兴,见到这个数日悬而未决的疑案,好好的心情不免削减了许多。

在石渠阁里,他看了一旁正在陪同读书的法正,笑道:“你父亲给了我一个好大的难题啊。”

别看皇帝是用的玩笑的语气,但实质内容却能理解成是在批评法衍作为大臣,不知为皇帝解忧,反而遇到难题都想着让皇帝解决。

座中如秘书郎杨修、王辅等人无不揶揄的看着平时心气极高、却又被皇帝青睐有加的法正,想看看他怎么应对。

只见法正放下书简,从容应道:“无论是处决罪犯、还是审理疑狱,臣子难以处置时,自然要禀告陛下,这是历代传下的常例。”

借着说话的空当,法正想了想,知道自己的父亲自升任廷尉后,蔡邕出狱、张喜罢黜、宫盗被擒,手头上的案子大致都已裁定,所剩下的无非就是闾里刺驾的贼首尚未捉获,皇帝要说的难题怕就是指的这个。

父子之间荣辱与共,若是法衍在皇帝心中有了一个不会做事的坏印象,那他这个秘书郎纵然再得皇帝青睐,也难保廷尉不会换人。

虽然有些麻烦,但捋清思路后,法正也不难回答:“陛下可是在为青牛角的行踪犯愁?”

别看法正才十六岁,在谋略上已经初现锋芒,皇帝在前世看演义的时候就对法正有个不错的印象,此时听到法正的话,立即做出一副认真的模样:“廷尉奏陈前些时日被缉捕的宫中盗贼与刺驾的黄巾贼有密切联系,甚至都是青牛角在幕后指使,只是这青牛角搜捕不得、难觅踪迹,长此以往,朝廷颜面何在?”

“陛下说的是,眼下叛军将至,朝廷全力应付之时,更要处处小心在意城内的黄巾余孽。若是变乱起于城中腹里,朝廷如今好不容易建立的大局必将立时倾覆,后果难以设想。”法正起身言道。

一旁的杨修冷不丁的插话道:“孝直说的虽然颇有条理,但在座众人有谁不知?陛下要的是解决之道,若是孝直心中并无良策,说这些也是无益于事。”

法正性格睚眦必报,杨修也不是气量宏大的人,自从当日在承明殿前两人有了龃龉,便一直互相不对付。

皇帝虽有意调解,但一个心气极高,一个气量狭小,哪那么容易化干戈于玉帛?像是杨修这样偶尔对法正挑个刺,已经是家常便饭,众人都习以为常了。

“那是自然,刺驾一事过后,各城门便有北军、羽林接管,城防森严,自李傕等叛军即将兵临城下之后更为尤甚。这青牛角不过是个会观风角、识星历的妖物,欺瞒些市井小民倒还罢了,哪里能在上万禁军的眼皮子底下溜走?”法正扬起眉头,笃定的说道:“此人必然还在长安城中,他之所以还能如此沉得下心来,定然是有所凭恃,依我看,这个凭恃不在民间,当在朝廷!”

话一出口,在座众人都是智力不凡的才俊,纷纷陷入了沉思。

就连皇帝也是惊奇不已,青牛角等黄巾余孽勾结朝中的董卓余部的事情只有廷尉法衍与谒者仆射杨众等寥寥数人知道,法衍为人虽然迂腐,但也不至于把这么重大的事情告诉儿子法正,所以法正适才所言完全是出于他个人的推断。

小小年纪就能根据蛛丝马迹推测到这一步,实在不容小觑。

一旁的杨修在思索过后,立即否决道:“这不可能,朝中大臣持正守节,哪里会做出勾结黄巾蛾贼的事情来?”

“那又如何?当初黄巾贼起事前,不还是勾结内臣封谞、徐奉、以及宫省直卫郎官?”法正往杨修哪里乜斜一眼,悠悠说道:“这次青牛角勾结叛臣,意图倾覆朝廷,也不是讲不通。”

“法正。”皇帝制止了二人眼见就要开始的意气之争,淡淡说道:“你且留下,其余人等都先散去吧。”

第九十五章丨分化瓦解第三十六章 热汤沃雪第八章 今却非是第九十六章丨名爵作诱第二十三章丨书策舒愤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五百零一章 赋与有疾第九十八章 防患未然第二百四十八章 去其螟螣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七十三章 有备无患第一百六十六章 匣剑而行第四百三十三章 苇中双禽第九十四章 钱谷本末第八十章 扬己露才第二百五十七章 孰有斯难第五十章 以夏变夷第四十三章丨检校谈兵第五百八十章 如鸟之集第一百二十九章 同为覆没第二十八章 欲知今雨第四百章 以度取之第二百二十五章 尘埃落定第三百零九章 暂告靖安第一百五十章 难能济事第九章 合纵连横第一百八十七章 沐浴清汤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过如是第一百七十九章 逋窜悔过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兴蔚第九十六章 取士五科第十九章 厝火积薪第四百九十一章 临冲下战第四百四十七章 瞻前顾后第一百七十三章 夜议军谋第一百二十七章 悉以惠官第二十九章丨三河五校第一百五十三章 亲以身践第七十四章 人无常满第六十六章 户隐田穷第一百零六章 痈疽疔疖第五十七章 淡乎不阿第四百九十二章 急转直下第六百章 纷纭未尽第二百一十章 将钓取钩第一百二十一章 云集仰望第一百六十八章 兴势云雷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一百三十九章 运筹定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国子之制第五十一章丨风起微末第三百八十四章 语循循然第五十四章丨脱颖时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深心自许第四章 坐而论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凄风苦雨第六十一章 文章倾台第三百三十章 人眠庭昼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胜讨逆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集士众第三百九十三章 散若鸟兽第十六章 玉汝于成第四百九十章 未明细故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四十八章 蟠桃俗李第十五章 少年英雄第二百八十一章 狐惊兔惧第二十四章 强词夺理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二十一章 龙返其乡第三百七十七章 众议从安第四十九章 姑置勿问第四百零七章 每问不尽第八十七章 追逐狐兔第五百零八章 偃息犹疑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二百一十五章 聘士礼贤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海乔木第四十三章 郡国正卒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海乔木第五百一十五章 鸣金暗鼓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四百六十九章 事暂寝之第六十七章 威刑加诛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过如是第二百五十六章 暑伤三伏第四百四十三章 炭拨还无第七十五章丨遇赦无望第二百一十一章 农桑历历第四十七章 朱紫不谬第三十八章 陟罚臧否第二百零一章 仰凭仁君第一百零一章 乖嘴蜜舌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为第二章 海内儒宗第四百零二章 后悔无及第二十三章丨书策舒愤第六十二章丨毕力平险第三百八十章 参决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