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丨预先安内

“谒问析辞勿应,怪言虚说勿称。”————————【说苑·谈丛】

初平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未央宫,宣室殿。

气候闷热异常,热的让人心里发慌,凉州诸将自从在新丰大破朝廷三万精锐之后,便再也无性命之虞,行军也不像一开始的仓皇,反倒是好整以暇,就好比恶汉将少女追入死角后,动作也开始变得不紧不慢,将少女的惊慌失措当做是一种乐趣与享受。

对李傕来说,这既是示威、也是报复。

报复当初朝廷当初盛气凌人、不肯赦免他们的姿态,报复他们当初为此惶惶不可终日的心境。

凉州诸将有意放缓行军速度,虽说是给长安朝廷带来了极大的恐慌,但无形之中还是给了皇帝更多的时间以从容应对。

在这段时间里,皇帝联合马日磾、赵谦等人罢黜了王允一党,在朝中形成了以皇帝为核心,太尉马日磾、司徒赵谦等人共同辅佐的利益团体。这个团体能有效团结长安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应对叛军。

军情奏章一路呈进未央宫,然后一一摆到了皇帝的案头,皇帝看也不看,这些奏章无非是说李傕今日到了哪里,明日将到哪里,距长安还有多远,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

他又继续翻了下去,看到了京兆尹司马防的奏疏,长安市民在有心人的背后挑唆下,因王允被罢黜而群情汹涌,虽然事后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皇帝还是十分提防这个始作俑者。

如果在李傕攻城的时候,那伙人在暗地里煽风点火,与城外的李傕来个里应外合,长安再是城坚池深,也将不攻自破。历史上的李傕攻下长安,不就是因为城中内应?

于是皇帝便让京兆尹司马防与长安令王凌暗中调查,如今所上述的结果称,这些人似乎跟前些日子闾里刺驾的黄巾贼有关。

他怒由心生,这伙贼人在城中寻隙滋事,甚至有可能会将他好不容易建立的优势给破坏殆尽,要知道历史上的长安城兵微将寡,朝中人心不齐,各有打算,哪像现在这样朝廷人心如一,兵精将足,士气高昂?

再加上没了段煨等部分将领的支持,李傕手下这十万大军虽然数目跟历史上的一样,但具体有多少强征充数的民夫,有多少能战敢战的精锐还真不好说。

这么好的优势,如果因为这伙藏匿城中的黄巾贼人导致长安有重蹈历史覆辙的危险,皇帝是万万不能忍的。

皇帝蹙着眉头将奏书推在一旁,吩咐道:“去召京兆尹、长安令来一趟。”

侍中杨琦领命,很快就将京兆尹司马防、长安令王凌带了过来。

司马防与王凌一来便兴冲冲的拜倒在地:“陛下!臣等自奉诏暗中查访以来,幸不辱命,终于有所斩获。那青牛角原来早已在北焕里等处游历,其常教习黎庶百姓文字、天时,在百姓之中颇有名声。人们都说他看似五、六十岁,其实是已有百龄的得道之辈。”

“装神弄鬼,还是学的张角的路数,就差广施符水诊病救人了。”皇帝冷哼道,这青牛角如果真是逆贼张角的弟子,应该不至于没有本事画符箓,想必是其认为广施符水太过惹人耳目,为了低调行事这才不得为之。

“诺,黄巾余毒遗患数载,是朝廷疥癣之患,不可不除。”司马防应声道:“坊间百姓问他姓氏,他只言自己字正方,又因其常骑青牛穿街过巷,是故百姓皆称之为青牛先生。”

皇帝精神一振,原来当日那饼肆老板所推崇的青牛先生竟然就是青牛角!

“既然如此,那百姓自当识得官府画的案图。”

司马防与王凌对视一眼,只见王凌尴尬的一笑:“识得是识得,但是百姓都说早在刺驾之前,便有人见那青牛先生离开北焕里了。”

皇帝脸色渐渐冷了下来:“这么说,事情还是毫无头绪?青牛角不知所踪,在他背后的主使者更是遑论缉捕了?”

见皇帝语气中隐隐透着对两人办事不力的责备,好不容易从王允倒台的风波中缓过一口气的王凌,不愿就此失去皇帝对他的微弱信任,急忙说道:“陛下,此案并不能说就陷入死路。要想追捕青牛角背后主使,依臣之见,其实没有必要非得先寻青牛角、再寻主使,而是可以将二者倒置。”

“二者倒置?”皇帝问道:“你说说你的看法。”

“陛下微服出宫,本是极为机密的要事,就连公卿大臣都未必得知,遑论其他?是故臣愚见,以为若是要知道陛下何时微服,其职不须有多煊赫,只需身处机要便可。”王凌自从转任长安令以来,虽然没有以前做秘书丞清贵,但却是一个很锻炼人能力的职位。

在长安令任上他与直系长官京兆尹司马防通力合作,不仅消除了王允倒台在民间引起的剧烈反响,还能使民间毫无一丝战乱前的慌乱。

王凌的才干早在担任秘书丞的时候,皇帝就有所体会,不然王允那么多族人,也不会特意保下他。司马防身为王凌上级,又是长辈,对王凌的能力很是欣赏,这两天还特意向皇帝上书称赞其能。

而王凌却不知详情,还总以为自己如无根之萍,随时可能会被皇帝抛弃、被仇家攻讦,所以做事愈加兢兢业业,不敢丝毫马虎,这也让众人愈加欣赏他。

“是故臣近日思之,陛下若要微服出行,除了随行人等,非得经过奉车郎官、黄门署官、宫门司马以及殿门郎官不可。”王凌一字一句的推敲道:“奉车郎官皆为北军中候昔日亲手训导,品性应当无疑;黄门署官等宦能涉及此事者不过数人,有小黄门与黄门令把关,想必其人也应可靠;至于宫门司马,陛下微服是从北宫门出,该宫门原为羽林监手下,按理也不会做出此事。”

北军中候王斌、小黄门穆顺、再加上卫尉赵温、羽林监盖顺,这几个人都是皇帝手下得力的亲信,随便哪一个都不是王凌敢出言怀疑得罪的。

但王凌为了表示公正,还是要把奉车郎官这些人提到嫌疑的名列,然后尽力为其辩清。至于皇帝信不信、愿不愿意将这四种人一起进行排查,那就是皇帝所需要决断的了。

皇帝沉吟道:“当日出行,奉车郎是单独受到通传,事先也根本不知我要出宫,所以奉车郎官们的嫌疑可以洗清。至于黄门署与宫门司马,届时我已登车,谁也不知道我在车内,又何谈知悉行踪?”

“唯,如此一来,也就只有当日值守的殿门郎官最为可疑。”王凌立即答道;“依制度,凡三署郎官除议郎以外,皆主殿前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陛下若是突然离宫,可以瞒过宫中众人,但难以瞒过当日值守的郎中们,三署郎不在陛下微行随侍之列,自然可以向外间通传机密。”

“那就先让光禄勋杨彪彻查当日值守名单,逐一排查,优先以凉州人为主。”皇帝有意把‘凉州人’三个字咬得很重。

司马防与王凌两人顿时会意,一齐点头称是,王凌涉足朝政不深,尚未明白,倒是司马防在心里忖道;‘此事机密,让光禄勋彻查本是其分内之责,等我退下后另行吩咐即可,又何必说出来让我二人知晓?’

皇帝这么说自然有他的理由:“司马防,近来京畿有事,朝廷须得全力应付叛军,无暇关注内部。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可不慎,念你平日任职有方,颇为能干,我即刻拜你为执金吾,招募京兆、扶风等地良家子充入缇骑,专司京城巡察警备、禁暴督奸、并与光禄勋杨彪一起参与彻查青牛角等事。”

执金吾威仪颇盛,手揽京城防务、兼负皇帝出巡安防,非亲信不得任之,如今皇帝将这个重要职位托付给司马防,足以见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之重。

司马防在大受感动的同时心里也在疑惑,他虽然算作是皇帝的人,但也知道自己在皇帝身边这帮人中的排位,且不说恩遇一时的弘农杨氏与即将发达的外戚王氏,就连秘书令射坚都比他更为皇帝亲重。

突然被皇帝授以执金吾,司马防心里除了喜、更多的就是惊,难不成在皇帝的心中,眼下朝廷的权力分布格局,并没有达到他的要求?

河内司马家不过是个地方豪族,祖上既没有出过公卿、又没有出过经学大儒,想要兴盛家业,就必须不断的审时度势,为自家打算。

其实在得闻李傕等十万叛军不日即到长安时,司马防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要不是因为皇帝能力出众,稳定局势,看似有几分胜算,司马防是绝不会接下这个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危险重重的担子的。

而一旁的王凌也接受了新的任务,在新的京兆尹任命下来之前,他这个长安令得以代为执掌京兆尹的权责,无疑是给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巨大的权力与重担。

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六十五章 搴帏宾迎第一百一十二章 帝命急宣第四百七十五章 别无择行第七十二章丨黄巾余孽第十三章丨相见恨晚第五百六十七章 悬石飞击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坚第十九章 厝火积薪第五百九十三章 投石震虎第一百零八章 乘舆荡尽第五十六章 逸而忘忧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辞恳切第三百三十一章 郁郁繁森第六十四章 府君嘱吏第六十二章丨毕力平险第五百五十四章 忠义归属第三十一章丨钱谷甲兵第六十一章 文章倾台第二百八十五章 时尤未晚第七十八章丨各奔东西第二十三章丨书策舒愤第三百六十一章 屈指成昔第七十一章丨承明策问第二百二十八章 灵前惊变第一百九十一章 言辞恳切第四百二十五章 面分意和第九十七章 年关将近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乡遇贵第七十八章丨各奔东西第二十六章丨仗义抗辩第九十一章 声色显露第二十九章丨峣柳青泥第九章丨青牛先生第二百八十七章 预作打算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一百二十章 子有良媒第六十四章 胜而不骄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敌应战第二百三十一章 雨客衣湿第一百二十八章 汾曲之阳第一百九十九章 参分天下第七十七章 朝露日晞第三百四十四章 云来深远第五百五十八章 巧敌应战第四十一章丨开达理干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后第三百零八章 夜传击柝第十六章丨万事俱备第二百六十六章 接马而谈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于催攻第八十五章丨议论亡贼第一百一十三章 亲临兵革第五百一十六章 隐患暂弭第一百三十章 鱼帛狐声第四十八章丨竖子与谋第五百九十五章 急于催攻第十七章 暖殿温室第二百八十三章 蔓草根植第四十五章 五典克从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罪我第七十四章丨彼欲何为第十八章 专诸进爵第四百八十八章 井管拘墟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于籍籍第三章丨近臣收心第一百六十三章 谋望成着第八十章 先从吏始第七十五章 病染膏肓第一百三十八章 山险难料第五百五十七章 唯应走耳第二百二十二章 诸事之由第八章 怨愤所积第三十一章 己饥己溺第三十六章 事未遂矣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鼓进退第八十章 尘埃落定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难为第三百零八章 夜传击柝第五章 得行道焉第十九章丨长安惊变第三百五十二章 累及无辜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预则废第三百九十一章 同僚服德第四百一十五章 主得其所第四百四十二章 身移难率第四十二章 才易其然第二百五十一章 饥时理会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预则废第一百三十五章 丰容顾景第三十八章丨柏梁台上第四百四十八章 鲁殿灵光第七十二章 邻女詈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名动人心第五百二十八章 华阳道上第五百二十六章 未央宫树第二百八十章 效力倾盖第五十三章 控驭抚绥第一百一十章 自取其叛第三百零四章 浅藏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