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扶苏另一面(二)

朐衍城的高地上,一座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房舍,在周遭林立的帐篷中,显得是那样醒目。

蒙恬正身穿一件宽松的大袍,正襟危坐于庭上。

即便是身份尊贵如扶苏,也要坐在他的下首。这是北疆军府所在,主位的位子也只有主帅才能端坐。而扶苏现在不过是一个监军的身份,自然也就没有坐在主位上的资格。老秦等级森严,不要说扶苏,就算是始皇帝现在过来,只要他不收回虎符,一样没有资格坐主位。

蒙恬看上去,似乎有些憔悴。

脸色略略泛青,二十天前还乌黑的长须,此刻却出现了灰白之色,似乎一下子变老了许多。

蒙恬今年不过四十出头,可是给扶苏的感觉,却好像已经过了五旬一般。

心中不禁有些惨然,扶苏很清楚,蒙恬之所以变成了这个样子,怕就是因为那一道屠戮之令。蒙恬是个军人,却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至少在扶苏看来,蒙恬的心,还不够强硬。

“上将军,却是苦了你!”

扶苏这句话是发自内心,轻声道:“上将军一心为父皇分忧,扶苏定牢记心中。待回咸阳之后,一定会禀明父皇,为上将军请功。”

蒙恬一笑,“为吾皇分忧,是蒙恬的荣幸。我蒙家三代深受皇恩,如今正是报答之时。再说了,蒙恬现在也身居高位,实不宜再有封赏。大公子还是为那些战死的将士们请功吧……此次能夺取河南地,若无将士用命,恐怕也不会这么快就结束。名单,我已经陈列出来。”

说完这番话,庭上竟出现了一阵少有的寂静。

这在蒙恬和扶苏而言,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虽然这两人年龄有些差距,但很能谈到一起。

从扶苏抵达北疆的第一天开始,两人就常常抵足而眠。彻夜长谈。

就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语一样。

像现在这般哑口无言,相互对视的情况。从未出现过。至于这其中的原因。两人都明白,却又无法说破。

过了好长时间,蒙恬突然问道:“大公子已经决定了吗?”

扶苏一怔,随即露出一抹笑意。“看起来还是瞒不过上将军,扶苏这养气的功夫还需修炼啊。....”

“那……”

“上将军,我这些日子从蒙疾蒙克口中了解一个大概……我考虑了很久,决定让他先回去。”

“回去?”

蒙恬眉头一蹙,“大公子。如今河南地方定。正是百废俱兴之时,为何要让他回去呢?”

扶苏说:“正因为是百废俱兴,所以才要他回去。咸阳方面已经传来了消息,父皇拟在河南地设立郡县。匈奴此战之后,已经是元气大伤,三十年之内绝不可能对我们造成太大威胁。

然则北疆地域广袤,除了一个匈奴,我们还要面对更大的对手。

月氏国雄霸河西,接连西域。麾下有数十万控弦之士。不可等闲视之;而东胡更如庞然巨兽。其实力甚至在早先地匈奴之上……有这两头巨兽匍匐在北疆,只怕是一时半会儿也安静不得。”

蒙恬点点头。“大公子所言极是,东胡和月氏国,都不可等闲视之。”

扶苏接着说道:“因为有这两头巨兽的存在,我北疆兵马就动弹不得。从辽东至河南地,数千里疆域,即便是驻守三十万兵马也难以顾全。再加上南疆战事也已经进入尾声,只北乡户又是数千里疆域,任嚣的兵马也难以离开……上将军,你可知我大秦在山东,如今有几多兵马?”

蒙恬脸色微微一变,默默在心里计算了一下之后,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山东兵马,不超过十五万。”

“不仅如此,父皇很清楚北疆目前地状况,已决定将都尉军转为边军,屯扎于鸡头山附近。

也就是说,关中八百里秦川,除中尉军、郎中令军和卫尉军三支人马之外,余者不足五万。

郎中令军不过一千人,卫尉军不过五千人。

加上中尉军地一万人,总共不超过两万。而这两万也是拱卫京畿的最后依仗。蓝田大营虽有三四万人马驻守,却又需要震慑渭南,兼顾武关之外的南阳、颍川两地,根本抽不出身来。

也就是说,在南北两疆未平静,兵马未撤回之前,山东和关中的兵力空虚,一旦出现什么乱子,将会造成难以估量地后果……上将军,我这些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危机。==这么说吧,在两疆兵马未能抽回之前,我大秦随时都要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啊。”

蒙恬不是个政治家,但毫无疑问,他是个出色的军事家。

在听完扶苏的这些话之后,蒙恬立刻醒悟到,大秦帝国地江山社稷,处在何等危险地局面中。

“秦法虽好,然则需要时间,徐徐推进……

关中我们可以暂不去考虑,但是山东,特别是泗水、砀郡、陈郡和南阳一带,却是非常危险。

大江之南,有好勇斗狠的越人,而且能打造出精良的武器。

如果这些地方一旦出现叛乱,我大秦甚至可能派不出兵马去平乱,而半壁江山将从此失守。”在始皇帝的眼中,扶苏或许真的是有妇人之仁。

可实际上呢?始皇帝之所以不满意扶苏,也许并不是所谓的妇人之仁,而是两者间的政见不同。不可否认,始皇帝嬴政的确是天下少有的明君。至少在六国统一之前,他地确很英明。然后统一天下之后,始皇帝逐渐变得刚愎自用,在很多事情上,不似当年般从谏如流。

就以这秦法地推行而言,始皇帝就过于迷信自己的能力。

而扶苏恰恰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建议始皇帝放缓秦法推行地速度。一步一步的逐渐

于是乎,父子两人地分歧就出现了。

蒙恬说:“既然如此,你把他派回去。难不成还能有什么大用处?”

扶苏点点头。“如今故楚之地,有妖言惑众。说什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甚至还扯到了先贤的身上。我们都知道那是胡说八道。可百姓们却未必知道。而这种流言,又恰恰无法断绝。长此以往下去,楚地必然会成为我大秦心腹之患。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强力之人驻守。

我已向父皇请奏,设立泗水都尉

楚地若乱。必然是由南向北……泗水郡地处南北之交。首当其冲。壮叔父虽可信任,然则能力却不足。这一点,从那洪泽盗匪一事上就能够看出。若非老罴,怕洪泽至今仍不安宁。

我们需要一个年轻的,有强硬手段,知晓进退地人物驻守泗水郡。

这个人必须要在泗水郡有一定地根基,同时又要对我大秦忠心耿耿。我想了很久,唯有那老罴最为合适。之前的事情且不去赘述,从他在富平的表现来看。这个人冷静。足智多谋,能随机应变……他以往做过的事情。已经表明了他是一个手段极其强硬,甚至铁血地人物。

他是老秦人……

不管他是不是刘悚的后人,他身上的老秦烙印,却是谁也无法抹去。

此外,他与南疆任嚣,关系密切,可称得上是师生之谊。而他在楼仓有大片的土地,泗水花雕虽然已经关闭,可杜陵酒神之名,至今仍被人传唱。这个人,正是我心中的合适人选。”

扶苏地这一番话,着实打动了蒙恬。

他沉吟片刻,“大公子所言极是。只是他年纪刚满二十,就担任校尉一职,未免会有人不服吧。”

扶苏笑了,“谁不服?”

“这个……”

“我已经打听到了,此人今年虽在北疆,但是却和清老联手,在东汉修造盐城。以清老之睿智,等闲人莫说和她合作,就算是正眼看上一下都很难。可是清老却选择了老罴,正说明她对老罴地看重;而且壮叔父对他也非常赏识。你也知道,父皇对壮叔父,也颇为看重。

抛开这一切不说,以他在北疆立下的功勋,当个都尉绰绰有余。

白土岗以数百人三战三胜,斩首超过两千人;富平血战,为我大军调度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斩首过万。气死屠耆、斩杀呼衍提……匈奴四角,有一半死在他的手中,还有夺取朐衍,奇袭临河,杀敌更超过万余。如此功勋,若早生十年,莫说一个都尉,就算当将军,父皇也不会有任何意见。更不要说他研制出来的燕酒,在此次大战中,令我秦军活命无数。”

如果不仔细算,还真就说不清楚。

扶苏所说的只是刘阚在明处的功劳,其中牵制,阻敌等由个体行动而产生出来的全局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蒙恬掐指头算了一下,不由得苦笑连连。

“如果这么计算的话,这家伙至少也要连升三爵啊……娘毒子,二十岁地左庶长,当都尉倒也说得过去。

大公子考虑地甚是,以目前的状况而言,刘阚地确是个合适的人选。”

“而且,这样一来,也能让上将军少一些麻烦。”“麻烦?”

“裨将军心里可憋着火呢!”扶苏忍不住笑道:“他不敢对你发火,不敢对我发火,可保不住会拿老罴出气。若刘阚留在河南地,两人难免会有碰头的时候。我可听蒙克说了,那老罴是个火暴性子。万一和裨将军顶起来,依照军纪可是顶撞上官的罪名,你到时候保不保?”

“啊,这么嘛……嘿嘿!”

蒙恬也笑了起来,“我倒是忽略了这件事,如果刘阚留在河南地,还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呢。

不过,大公子如此为那刘阚谋划,恐怕另有目的吧。”

和扶苏的关系太近了,蒙恬说话也没甚顾忌。扶苏呢,也不是一个拘泥于小节的人,闻听之后,轻轻点头。

“我的确是另有考虑。

刘阚虽是老秦人,可是在咸阳却没有半点根基。清老不是个喜欢站出来的人,壮叔父嘛……如果他在咸阳有背景的话,只怕也不会自愿跑到泗水。父皇虽看重他,却不是他的能力,而是兄弟情义。所以说,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壮叔父根本不可能在父皇面前说上话。

如此一来,刘阚若想要再有发展的话,就只能追随我。

此人颇有能力,若假以时日磨练,他日的成就怕不会比上将军差,我岂能不为他多谋划呢?”

蒙恬倒是没有想到,扶苏会这么毫无掩饰地说出他的心思。

先是一怔,旋即就明白了扶苏的意思:扶苏,也是在通过刘阚的事情,向他表明自己的心迹啊。

皇上已经四十多了,鼎盛之年已经过去,将来必然是扶苏接手皇位。

扶苏在向他表示:我不会隐瞒你什么,你蒙恬是我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我最为信任的人。

有这么一个表示就足够了!

蒙恬一笑,“这刘阚能得大公子看重,的的确确是他的福气……”

说完,他和扶苏相视一笑。那一切话语,都尽在不言中,他心里明白,扶苏心里,也明白。

今日第二更奉上。

第124章 红豆生南国第136章 合作(一)第2章 白龙伏尸(二)第28章 始皇帝(一)第54章 担水功第196章 刘巨将成亲第175章 决战河南地(完)第191章 韩信(二)第319章 一柄青鱼剑第339章 会师关中(七)第147章 演武(一)第229章 大梁城外有贤人第126章 四十比一第321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二)第183章 扶苏另一面(二)第323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四)第233章 伴驾(三)第65章 我名蒯彻第235章 伴驾(五)第279章 宁陵君第204章 噩耗第98章 丰邑小故事第302章 长征(二)第236章 伴驾(六)第77章 中车府卫第99章 楼亭明月第122章 走马郯县第203章 唐厉无间道第92章 博弈(完)第234章 伴驾(四)第309章 长征(九)第173章 决战河南地(三)第285章 徐县第一战第331章 二十万秦军齐暴动第242章 平原津(二)第115章 任嚣将离去第72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二)第266章 有熊出没之青鱼门徒第205章 帝王心思第174章 决战河南地(四)第211章 巴蜀风云(完)第36章 春梦了无痕第207章 巴蜀风云(二)第283章 螳螂捕蝉第53章 大丈夫当如是第18章 饵(一)第80章 有兄名巨第43章 隶奴(一)第254章 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一)第98章 丰邑小故事第238章 八大郎中之公子婴第188章 信任第344章 会师关中(十二)第339章 会师关中(七)第12章 赤旗书第71章 风萧萧兮易水寒(一)第245章 九原(二)第312章 九原之争第一弹(一)第103章 赤旗九击第340章 会师关中(八)第25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五)第228章 始皇帝东巡第294章 楼仓之战(二)第226章 事发突然第346章 会师关中(十四)第322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三)第73章 回家第371章 垓下第165章 冒顿和阿利鞮(一)第75章 大铁椎第166章 冒顿和阿利鞮(二)第145章 蒙疾蒙克第139章 元亨利贞第360章 江山一盘棋(九)第207章 巴蜀风云(二)第281章 杀人者。黥布第203章 唐厉无间道第334章 会师关中(二)第276章 风云突变第141章 征召第330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完)第304章 长征(四)第283章 螳螂捕蝉第30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二)第207章 巴蜀风云(二)第266章 有熊出没之青鱼门徒第330章 龙池斧钺,刘氏当国(完)第37章 四灵纹瓿第116章 养士第108章 血色(二)第308章 长征(八)第95章 任嚣到来第216章 青鱼盖聂第361章 江山一盘棋(十)第82章 国风相鼠第340章 会师关中(八)第300章 楼仓之战(八)第145章 蒙疾蒙克第183章 扶苏另一面(二)第21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