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棉纺换生丝

夏日的南京,酷暑闷热,从中央政府设立此处后抱怨之声就从未听过,尤其是来自北方的官员更是不喜这种天气,唐绍仪也久居北方,虽在武昌呆了大半年但多为秋冬,现在搬来南京第一次领略潮热天气,连说话都在摇蒲扇。

虽说只要再等一年,当涂钢铁厂配套电厂就能向南京提供电力,有了电就能有电风扇,但这个夏天还是让他感觉燥热难捱,除了身体外心中也难以平静,主要原因就是河南借推行禁枪和剿匪推行的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慕容翰、杨度再加陈果夫、戴天仇,全都是杨秋的心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次的大动作出于谁手,但土地牵扯太大,就连国社内部的保守派都觉得有些过了,所以听闻他回到南京,就和张季直一起赶来,想问问杨秋到底是何打算。

“辰华,河南那边是不是动作太大了?我知道你心急要建好国家,可土地改革牵涉太大,此时宜缓不宜急,必须先立法再慢慢推行......。”唐绍仪心是好的,留美多年后他深知国内最大弊病就是土地,土地的过分集中导致大量地主和士绅们不需要冒太大风险就能获得高额回报,直接后果就是农民与地主之间关系紧张,每逢灾年流民失所苦不堪言,从而引发强烈的动乱。

除了表象外,人们对土地的向往也会导致流动资金被大量沉积,就算国内那些工商先行者,发财后第一件事绝不会想到扩大生产,研发新产品,而是立刻购置土地。最明显就是盛怀轩,此人领衔洋务运动之先河,汉冶萍得手后每年赢利可得数千万,但他不思扩大生产、更新设备反而大肆在上海、江浙等地购置田地,最终当设备需要更新时不得不又向外举债度日,若非杨秋出现差点就毁掉了这个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体。

欧美各国拼命发展工商的时候,中华大地的工业刚露出苗头就开始逐渐被土地慢慢吞噬元气,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几十年后工业建设依然原地踏步。反观日本,虽然土地问题比中国还严重,但国土狭小就导致很多人不得不彻底摆脱对土地的依赖转战工商,几十年来反倒是慢慢发展出一批纯粹依靠工业的资本家。

对土地的追求会导致工商萎缩,资金积沉,还会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太平天国、庚子年的拳民,再到武昌一声枪响,其深层的原因无不与土地过分集中国有关,甚至满清倒台也息息相关,但历朝历代土地问题就是个双刃剑,尤其是现在国民数量已经突破四亿,地少人多已经凸显,如果处理不好导致土地改革彻底奔溃,无疑会让民国陷入动荡。

杨秋耐心的述说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民国和国社想要站稳脚跟,就不得不在土地问题上动脑经,只有惠及数亿农民才有可能真正站稳脚跟。中国是农业国家,未来数十年都不可能摆脱这个称号,就算发展起庞大的工业,工人们也需吃喝,一旦步入城市化建设的告诉截断,就能需要维护土地安宁,所以决不能就此罢手。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柄双刃剑,所以只暂时在河南与陕西进行试点:“总理、张部长可以放心,此事我已经交代下去,剿匪行动仅限河南陕西两省,但收缴枪支和全国性减租减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尽快向全国推行,起码中央政府摇摆出个姿态来,告诉老百姓政府再想办法帮助他们。”

听完杨秋的详细解释后,唐绍仪和张季直虽然还是认为太过草率,但他们目前也拿不出太好的办法,而且从刚才那番话中也可以听出,他明显在施压国会和政府尽快针对土地问题进行立法,因为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河南和陕西树立起榜样,成为悬在其它省份头上的一柄大刀,他们将来谁敢在土地立法上太过纠缠,就可以借两地模式直接进行土改。

见他保证只在陕西和河南境内实行,没一下子铺开全国造成不可收拾的下场,两人就知道这是要杀鸡儆猴,只得点点头:“辰华既然这么说了,等我和张部长回去后就试试尽快促成立法,以免造成全国性波动。”

两人的满脸担忧让杨秋也深知其中压力,替他们重新斟满茶后说道:“总理和部长不妨更得更远些,土地改革仅仅是表象,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民衣食无忧才是关键,两湖和四川主要都是稻米,云贵在慢慢向蔗糖和烟叶等经济作物发展,广西稻米、生丝、茶叶基础很好,现在又增添了橡胶产业,所以我倒觉得应该利用河南和陕西这次改革,加速促进农业发展。”

张季直是农林部长,又是大生纱厂的董事,虽然骨子里也没摆脱小农土地思想,但比一般迂腐之辈好了很多,加之他知道现在共和党和民党都不是国社的对手,即便两党联手也撼不动国社的霸主地位,贸然顶撞只会引来覆顶之灾,还不如好好合作借此次改革之机把河南和陕西的农业搞好,也能增加共和党的人气,说道:“河南地势平坦,田地保有量居全国前列,但黄河泛滥多年不绝,境内又大多为贫瘠旱田,两年重灾恐怕一下子很难恢复元气。”

杨秋也知道,中原大地经过数千年耕种土地早已贫瘠不堪,尤其是山林损毁严重土地沙化迹象明显,后世河南能成为全国粮食大省很大因素是因为化工肥料的使用,但目前他可没那么多化肥资源,十万吨级的合成氨化肥工厂造价就算再便宜也要百万美元,最早建设的第一家四川化肥厂已经在去年八月投产,目前主要供应云贵两省的烟叶和甘蔗种植所需,后面几家氨肥和磷肥厂才下订单,等设备抵达开工至少两年后。

所以还是必须在作物改良和机械化耕种上下苦工,幸好他早就想好了大致的对策,说道:“不瞒张部长,我已经致电汉格尔先生,请他代为联络美国克利夫兰财团,准备在河南推广机械化种植棉花。”

克利夫兰财团?张季直虽然是大生纱厂董事,也算是国内棉花纺织领域首屈一指的人物,却第一次听说克利夫兰财团。但这也不怪他,现在中国有几人能真正了解欧美呢?倒是唐绍仪听说过这家财团,惊讶道:“辰华说的可是占据了全美八成棉花市场的那家公司?”

“现在没有八成了。”杨秋说道:“反托拉斯法案后,克利夫兰财团被肢解成了数家公司,内部虽还有联系但已经很难在美国恢复当年盛景,所以他们一直想拓展外海市场。我的想法是由政府牵头,与他们合资组建河南棉花农垦公司,慕容翰已经答应拿出平顶山、乐川等地总计五块共700万亩荒地入股。我已经派人检查过那些旱田皇帝,完全可以种植美国最新的抗旱棉花,所需水源也可以从修渠引入,而且那里地势平坦,荒地连绵可以推广机械耕种,提高种植效率不说,还能带动我们国内的拖拉机和机械厂的发展。

克利夫兰财团不久前已经回电,初步意思是由他们出抗旱棉种和管理,我们出田地、工人和机械,利润五五分成。不过我可不想让他们占这么大便宜,已经让汉格尔转达由他们援建两家五十万纱锭的棉纺厂和一家印染厂,他们的答复是可以援建工厂,但必须将生丝纳入合营。”

唐绍仪和张季直听完后既激动又皱眉,激动的是真要达成这笔协议,国内棉花和纺织业必然迈上一个新台阶,仅此一地三厂项目就能给河南增加至少三万个工作岗位,还能带动包括拖拉机,成衣制造、医用面纱等等一系列下游产业,皱眉的是美国人居然打上了生丝的主意。生丝是国内目前仅次于茶叶的大宗出口例如来源,每年生丝出口可净得数百万美元,这么大笔利润要分给别人一半,说不心疼是假的。

杨秋却很想达成这笔协议,先不说国内生丝主要是原材料出口,附加利润很少,更主要是如果达成这笔协议,就能借克利夫兰财团庞大的销售网络,彻底占据欧美生丝市场,从而打压日本最重要的生丝产业,进一步加深中美联系削弱日本在亚太的力量。但这件事他不能独断独行,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平衡,所以干脆交给唐绍仪和张季直去斟酌,不过他相信两人肯定挡不住棉纺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的诱惑。

聊了一会两地农业改革,包括引入优质小麦种子和大豆,土豆番薯等种植产业后,唐绍仪又转到了正在进行中的关税谈判,约翰摩恩为首的各国谈判代表团咬死必须继续遵守辛丑条约中一切条款,包括支付赔款,确保各国在华利益,不允许在山海关至北京中间段驻军,不准许在天津驻军等等不平等条约。

对此杨秋和面对土地问题毫无办法的两人一样,国弱就要被人欺负,自己要是有几艘战列舰往马六甲海峡一停,这些列强肯定会松口风,但现在嘛还必须忍着。

想到这些他也不禁直捏眉心,国家虽然名义上统一了,可束手束脚的事情不减反增,何时才能真正走出桎梏参与到世界大家庭的竞争中呢?

第894章 胡志明的心思第1021章 大战役(五)第224章 全面开打第751章 各有目标第769章 战争爆发第735章 战略误判(四)第123章 上海滩的野心第559章 对华宣言第907章 独立辛秘(上)第468章 裁军和理财(下)第87章 杀人不用刀(上)第127章 南京城的声音第195 杀机!第303章 一记闷棍(上)第1066章 出卖第945章 印度四件事第246章 山县有朋的野心第988章 决战吧!海军(二)第1061章 激战新加坡第388章 金壁辉第87章 杀人不用刀(上)第474章 怒海(一)第625章 签了!第122 北洋撤退第869章 装甲猪突!第477章 怒海(四)第780章 帝国之疡(八)第196章 海军和平衡第402章 国会山(下)第472章 疯狂的回家路线第44章 香烟惹的祸第849章 转折(四)第1056章 陨落,德国海军!(下)第132 南北双刺(上)第1041章 攻克汉城(中)第877章 铁流滚滚(上)第924章 日本的反击(二)第501章 国家的角逐(十一)第609章 拥抱穆盟(上)第488章 中亚的风(七)第276章 十字路口第246章 山县有朋的野心第374章 爆炸(三)第656章 潜流涌动第906章 技术带来的新战术第376章 爆炸(五)第792章 战波斯(二)第229章 大胆的吴佩孚第663章 老少齐出第620章 军火财第492章 国家的角逐(二)第548章 签字吧,别耽误我的时间!第393章 在法国第365章 国社(四)第552章 东归计划第381章 给我轰回去第327章 落幕(一)第1022 大战役(六)第105章 强行收网第84章 都不想干了第379章 在欧洲(中)第286章 神话破灭(五)第472章 疯狂的回家路线第53章 崛起的一天(八)第1042章 攻克汉城(下)第875章 美国卷入倒计时第668章 3010计划第520章 年轻人的时代第667章 航空报告第945章 激荡的九月第746章 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雷鸣!(五)第145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第603章 南洋大暴动(完)第456章 风波起第859章 希特勒的战前忧郁症第617章 精锐对老兵(一)第238 落幕(二)第36章 给谭婆婆的暗示第445章 日本坐不住了第836章 加速整合第357章 打服吴佩孚第165章 五年工业计划第457章 特派大员第1020章 大战役(四)第899章 开罗(五)第401章 国会山第581章 胡佛来了第990章 决战吧!海军(四)第950章 首战次大陆(三)第632章 狂欢,做空美国!(一)第537章 勒拿河畔的清洗声第867章 针尖对麦芒第422章 战西线(三)第1028章 大战役(十二)第434章 目标还是北方!第169章 暗战滇桂黔(三)第833章 空中炮艇第645章 再次盗版第479章 卖五艘给我,现钞!第534章 乱象的初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