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首战次大陆(一)

临时指挥部,就设在迪格博伊炼油厂的红砖小洋房里。*文學馆*炼油厂不大,每天八百吨的原油处理能力,与各国大型炼油厂相比差太多,而且机器设备都很陈旧,只能生产低标号油品。即使供应卡车和坦克,都需要重新过滤,更别提娇贵的航空发动机了。

参谋室在最外面,楼上是休息室。侧墙上悬挂着巨幅的印度和缅甸形势图,会议桌是用几张课桌拼凑起来的,条件非常简陋。

费文华是印度东北独立师师长,但其实孟加拉的游击队也归他督导指挥,还要协同缅甸游击队的行动。加上钱德拉的人也来了不少,所以车到指挥部后,可以见到很多当地军官和游击队头目。各式各样的口音和方言让指挥部看起来像菜市场,要不是军情局和政治部派来的几名翻译和政工军官,恐怕光协调就要好几周。

“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幅场面让李宗仁暗暗嘀咕,不知道这次来印度是对是错。耐心地和每名军官握手后,才坐到中间。“我来讲吧。”等他落座,费文华主动从参谋手里接过教鞭,指着地图开始介绍战情。

“英国已经开始反击。前日的消息说,奎南中将的两个师,在西面的纳尔默达河击溃尼赫鲁的三个先头师后,暂时稳住了德里局势。不过最新情报,印共有四个师正在前往那里,看样子是要汇合尼赫鲁的主力,一举拿下孟买。中部平原基本没有大的战斗,尼赫鲁和印共主力部队已经进入切蒂斯格尔邦,一路都没遇到抵抗。上个月起,国大党和印共就全面发动。所以海德拉巴等地都出现大批的集会民众和武装暴动。据我们的内线说,这段时间gc国际还组织几艘大型货轮,从墨西哥和巴西等地购买军火运抵加尔各答,所以尼赫鲁和印共的总兵力增加非常明显,还有大量游击队也被组织起来。现在的进展看,如果在没有牵制和抵抗,最多十天他们就可以占领海德拉巴,然后对孟买实施夹击。

我们这边的局势最复杂,波卡罗钢城已经被印共占领。驱逐当地的全部外籍工人后,印共的gc国际技术员已经上岗,钢铁厂和机械厂全部都换上了他们的人,还在附近部署相当多的高炮和飞机,听说已经能生产步枪和迫击炮等轻武器。对了。日本已经帮助尼赫鲁在新德里东面的阿里格尔建设起一座小型兵工厂,出口的大部分坦克和武器也都在尼赫鲁手里。情报说,这里每月已经可以生产一千支步枪、十门迫击炮和其它一些武器弹药。现在他们已经控制奥利萨邦、恰尔肯德邦。西孟加拉邦被日军控制,三方已经能通过铁路互相支援。

原本在奥利萨邦的三个英印师损失很大,已经撤退到埃卢鲁和维杰纳瓦达,但昨日他们又遭到日舰炮击,据说已经不足一万五万千人。英军撤退后。给我们造成很大压力,所以鲍斯主席的三个师只能依靠恒河天谴驻守比哈尔邦,而我们虽然控制着阿萨姆、那加兰、曼尼普尔和梅加拉亚四个地方,却日军从孟加拉的进攻一直没中断过。从最近的迹象分析。饭田祥二郎一直在鼓动尼赫鲁和印共夹击我们,准备沿河而上进攻朗布尔和大吉岭,切断我们与鲍斯主席的联系后逐个击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印度铁路总里程接近五万公里。躲过三方是真心合作,那么他们调兵和协同的速度会很快。就因为这个。所以尼赫鲁和印共突然发动后,英军才来不及准备,等到开始增援,敌军已经用火车向前线输送了十几个师。”

“印度铁路有五万公里?!”一名和李宗仁一起来,不了解印度的军官倒吸口冷气。要知道,总统近三十年不断加大铁路建设,建设起横贯全国的四横四纵发达铁路网,还抢夺苏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东的西伯利亚铁路和东哈萨克等地的土耳其斯坦铁路,最后在加上詹天佑先生提出并与两年前合拢完工,被誉为旷世工程的环中国铁路,总里程也才九万出头一点点。而身为殖民地,工业领域没什么建树的印度,居然有五万公里。

钱德拉等印度军官捂住嘴巴,纷纷白了眼这名军官,想笑又不敢笑。费文华倒是很耐心,微笑道:“少校,印度不是一无所有,单论铁路规模,比法德还长。但它在基础建设上比较偏科,铁路桥梁和码头比较发达,公路网很差,高速公路、地铁机场、通讯广播这些新兴设施规模还小或者没有,与我国的差距还很大。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偏科就小看这里,就拿塔塔钢铁厂所在的波卡罗钢城来说,如果不是某些原因,这个比茂山铁矿还大的基地,可以轻松建设起年产千万吨的钢铁厂。”

“现在知道自己坐井观天了吧?”李宗仁听完后呵呵一笑,起身拍拍军官的肩膀,走到地图前细细看了起来。费文华刚才说的地名他都很陌生,需要尽快熟悉,半晌后才指着达卡问道:“这里有多少日军?还有恒河以南,共有多少部队?”

“日军在缅甸有两个师团,孟加拉一个师团、西孟加拉和加尔各答有五个海军守备大队,差不多也是一个师团的规模。印共最近在加强波卡罗钢城的生产恢复工作,只有两个师巴哈兰布尔,尼赫鲁有四个师在巴特那,隔着恒河与鲍斯主席的三个师对峙。”

“那你们呢?”李宗仁又问。

“我有一个师,两万不到点。鲍斯主席有三个师,总计五万五千余。现在最大困难是缺乏训练有素的士兵,装备也严重不足!我国铁路已经从大理延伸到江心坡密支那(江心坡是1914年后丢的,书中上海公报承认江心坡是中国领土,所以从南坎到缅印边界的霍马林拉一条直线,以北都是中国的。所以书中民国实际上和印度接壤),所以年初时云南省就征调一万名工人。希望从密支那修一条窄轨铁路到这里。但修造很不顺利,越过野人山时就遭遇十几次塌方,死了好几百人。目前铁路还在孟关(今天的克钦邦迈昆),距离这边看似只有一百余公里。但沿途山高林密,加上绕道实际里程要翻两倍,预计最早也要到明年四五月才能打通。”

费文华面露难色,继续说道:“这一代都是原始森林,连马帮都不敢走,还有日军小股部队骚扰。所以汽车都不通。我们前段时间只能靠野战机场维持后勤,还好英国让出了迪格博伊机场,不然您恐怕还得费一番折腾才能来这里。”

作为广西人,李宗仁知道西南铁路网很发达,1933年时就修到大理、丽江和西双版纳等地。但他没想到。江心坡的环境会那么恶劣。要知道,军事窄轨,在西北一日一夜可以修几十公里。这边呢?直线距离才两百多公里,费时五个月才打通一半。没有铁路和公路,重装备就运不上来,难怪费文华他们只能打游击。

“司令,午饭准备好了。”正说着。勤务兵跑了进来。但这种局面让李宗仁有些难以下咽,决定先去看看部队。出门时,费文华特意拿了几套雨衣给刚来的军官,几名常年在北方的军官见状笑了起来。指着头上的大太阳:“费师长,这不出着日头呢吗?”

“有备无患嘛。”费文华笑笑,没多说。

很快,李宗仁一行就来到炼油厂外的军营。说是军营。其实就是几十栋连体的木屋,只能遮风挡雨。等士兵们全部集合后。他心底暗暗赞了句。因为他能看出,费文华在征兵中很花了心思。除了直属的全部由国内士兵组成的警卫营外,一团和二团都是和国内联系紧密的掸族、还有当地中国移民、廓尔喀和少数藏族同胞,规模最大的三团,大部分都是孟加拉士兵。别看孟加拉士兵只有一个团,但人数却和一团二团相当。这样做也是小花招,一来安抚孟加拉士兵,做出人数一样不偏心的假象,二来因为就算三团兵力多,但编制只有一个团,军官数量其实不如前者。万一有事,一团和二团能快速扩充,三团却因为本身超编,扩充起来就很难,即使拆分,军官数量也要少。

从士兵衣着,都是清一色国防军标准的热带雨林作战服。轻武器还行,大部分都是援助的民元式步枪、汉二型和汉三型轻重机枪(欧战时期国防军装备的zb26和自产版马克沁)和掷弹筒,还有不少sc34冲锋枪(国造mp40)。迫击炮也不少,还能见到早已被国内淘汰的160毫米远程迫击炮。炮兵团三个85毫米榴弹炮营和两个105毫米炮营,卡车和吉普车较少,适合烂泥地的轻型大轮拖拉机却很多,装甲力量则还是空白。至于西北普遍使用的155和210毫米级重炮,这边根本没装备。这也不能怪国内不重视费文华,而是路不通,野战机场吞吐量有限,就算运来重型装备,后续弹药也没法保证。

钱德拉的部队不在这里,但听费文华说,大部分装备和他类似,多出了二十架化蛇战斗机。在与日本开战前,国内还交付了两个营的25型坦克和一千辆军车给他。

知道自己手里的军队是什么样子后,李宗仁就地开始整编。将在印度的中国和钱德拉的部队都编入印度集团军,以便统一指挥。获得钱德拉同意后,他的三个师改为印度第一军第一、二和三师步兵师,将两个装甲营独立出来改为第四装甲旅,继续由钱德拉出任司令,并请他担任集团军参谋长。费文华的独立军改为第五步兵师,本人出任副参谋长。最后还将驻阿富汗的陆军32军153、154步兵师、波斯湾的25军109师、38军183师和第16高原山地旅,还有空军一个混成大队等增援部队即将抵达的消息告诉大家,振奋士气。

正说话着呢,天空突然变色,不到几分钟就暴雨如注,刚才奚落费文华的几名军官这才明白,为何这里的士兵随身都带着雨衣。

完成整编后。李宗仁将这里的情况发给总参谋部。随后两天,从白沙瓦转道喀什,然后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第16高原山地旅陆续抵达。不过这条航线实在是太艰苦,花了半个月才将七千多名高原山地兵运抵迪格博伊。总参同意改编方案后,考虑到山地兵增援速度慢,还将驻扎在昆明威慑缅甸的西南集团军,第35军166师立即空运加强印度集团军。还调整方案,让驻扎在阿富汗和印度边界的153和154步兵师也搭乘飞机逐步来迪格博伊,至于白崇禧支援的109师和183师则在稍后直接去孟买支援英军。空军也迅速接管机场。用运输机送来大量建筑材料、航空汽油和弹药,还建设起新的导航塔,最后派来24架雷电战斗机、48架化蛇乙战斗攻击机、16架轰十炸弹卡车和12架轰五组成的机群。最后在一名负责的技术士官的建议下,还将46辆专为热带雨林改进的25丙型坦克拆成散件,用飞机运到目的地后再组装起来。为李宗仁送来首个直属装甲营。

有了这个办法后,陆军干脆在迪格博伊建起一个车辆维修基地,准备投送更多的坦克和重装备。

英军总司令奥林莱克,和因韦维尔被拖在中东无法离开的奎南中将得知李宗仁抵达后非常高兴,立刻派来几名联络官,还将一直在孟加拉和缅甸活动的奥德-温盖特上校和他的钦迪旅交给中国印度集团军统一指挥。让李宗仁傻眼的是,温盖特来时。竟然带了三千名在敌后活动的英国人、缅甸人、印度人和廓尔喀人,而且他们已经整整一个月没能获得任何补给,很多人连枪都没了,最后更是在三天内。就吃掉了他一个整编师的伙食......。

连续一周内,都有数百架运输机来回迪格博伊和昆明,这让饭田祥二郎意识到中国正在利用其庞大的运输机群,迅速向印度东北集结兵力。消息传出。震动了国大党、印共和日本三方,因为他们都没想到。在日苏夹击下,杨秋居然还敢干涉印度的事情。最着急的肯定是日军,因为他们的地盘就在中国的眼皮底下。所以日本南方军,缅甸第15军军长饭田祥二郎意识到危险后,立刻联络尼赫鲁和印共总书记拉纳迪维。

说起拉纳迪维,就不得不提他的吠舍(意译作居士、田家、商贾)身份。众所周知,印度有严格的种姓制度,吠舍虽然被列为第三等,但说白了就是不事生产的婆罗门和刹帝利的长工,没有政治权利。所以拉纳迪维最早加入国大党,就是希望打破传统跻身权力阶层。但国大党内保守力量巨大,最后只能愤愤退出。此时他遇到了gc国际印度代表罗易,并加入了印共。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成为权利高层人物。原本他还有很多竞争对手,但出于打败中国,让印度gc化的目的,莫斯科最后选中他出任总书记。因为他思想激进,一直提倡大印度,并提出过用武力彻底废除种姓制度,让苏军直接进驻印度的想法。

亚贝舍夫率15万残兵投靠印共后,斯大林就想尽办法从世界各地增援。利用手中的力量,亚贝舍夫一举帮助拉纳迪维坐稳位置,还将温和的右派全部清洗掉。拉纳迪维也兑现承诺,重用极度想获得权力的左派底层党员,号召全印度党员发动革命,迅速将印共打造为一个拥有二十个正规陆军师,数十支游击队,总兵力超过三十万,党员超过五百万的庞然大物。因其中十八万都是撤退下来的苏联老兵和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国际战士,甚至还有一个坦克师。所以论军事实力,它比号称百万,其实只有二十几个师,还装备不足的尼赫鲁更强。

饭田祥二郎的三个师团和海军守备大队加起来不足十万,还要兼顾防御缅甸,加上最近从国内来的船也越来越少,所以反而成了最弱的一方。当然,这个弱指的是纸面兵力,论作战能力和士兵优秀,他相信自己的部队要高于其它两派的。但他也不是傻瓜,当然不愿意独自承担进攻的任务,要知道他的补给和储备远不如另外两派。

尼赫鲁内心其实不太想和中国开战,一直想专心先驱逐英国力量,完成真正的独立和中国谈判解决矛盾,所以对是否出兵犹豫不决。倒是拉纳迪维跃跃欲试,苏g中央也发来电报,要求印共趁中国还在集结兵力,尽快打掉深入印度东北的爪子,再配合尼赫鲁打击英军,最后掉头进攻伊朗重新打通波斯通道。在共同的敌人前,最后三方协商决定,由尼赫鲁出兵五个师拖住比哈尔邦的钱德拉主力,不让有机会支援东北。同时印共出四个师,日军出一个师团,从西南两面夹击朗布尔,拿下这里后快速切断大吉岭,封锁东北和钱德拉的陆路通道。

面对印度三方总计十个师的围剿,李宗仁和中国正式踏足印度次大陆的首战,就这样开始了......。

第915章 剑指日本第741章 勿谓言之不预也第82章 新鲜血液第516章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第982章 火海(完)第527章 血案!第1072章 迷惘第678章 沙特建国(十)第139章 西南风云起第798章 战波斯(八)第388章 金壁辉第238 落幕(二)第71章 中原鹿正肥第59章 相同的安民告示第870章 单向屠杀!第286章 神话破灭(五)第549章 调整第163章 唐绍仪的态度第975章 空击,谁与争锋(下)第82章 新鲜血液第369章 中德联合军事演习第892章 湄公河不是天谴(上)第556章 加拉罕上门第697章 两个人的战争之--意想不到的交易第26章 慌乱的益智社第1011 阎宝航的计划第724章 军备竞赛(一)第479章 卖五艘给我,现钞!第1035 挺进乌拉尔(中)第785章 正式介入第1049章 木村的逆袭第399章 访美第705章 陈绍宽的难题第1025章 大战役(九)第15章 悄然开始的变化第19章 相好的?第438章 背叛(一)第500章 国家的角逐(十)第979章 火海(二)第598章 南洋大暴动(五)第401章 国会山第963章 风云色变第55章 崛起的一天(十)第194章 药厂第812章 中亚大会战(4)第196章 海军和平衡第514章 风高浪急第713章 叛逃(三)第822章 合围(6)第1027章 大战役(十一)第392章 三言两语定基调第402章 国会山(下)第810章 中亚大会战(二)第921章 突袭(六)第651章 高兴和失落第659章 连捅三刀(三)第790章 四方云动第819章 合围(3)第714章 叛逃(完)第643章 一起抢机器第823章 合围(7)第425章 战西线!(六)第436章 大缺口第19章 相好的?第144章 山地师的想法第935章 关岛,战旗飘扬(二)第881章 抢(二)第78章 血火武胜关(上)第463章 大国之路(七)第350章 可怕的余波第10章 上门要人第394章 卡萨布拉卡的流言第876章 推平它!第935章 关岛,战旗飘扬(二)第389章 海军之春第182章 联合组阁的畅想第176章 一战定西南(六)第65章 北进第118章 工商先行第973章 十度对火炬第39章 准备换防第782章 帝国之疡(十)第20章 申树楷第409章 你们要上前线了?第664章 旅途上的惊喜第3章 必须反了它!第732章 战略误判!(一)第159章 美国介入第734章 战略误判(三)第713章 叛逃(三)第1035 挺进乌拉尔(中)第143章 双雄争西南(四)第8章 3月20莫出门,切记!第426章 战西线!(七)第325章 男儿向天笑(三)第363章 国社(二)第907章 独立辛秘(上)第793章 战波斯(三)第855章 局势分析会第50章 崛起的一天(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