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中)

吴锦堂一听这个名字就笑了起来,压低声音对柴东亮道:“这是咱们的厂子,给三芯插座厂做配套的,就在安庆城里,都督事情忙,这些办分厂的小事儿就没向您说。”

柴东亮的脸冷了起来:“咱芜湖工业园区的厂子都是这样吗?早上五点上班,晚上七点下班?”

吴锦堂点头道:“是啊,都是这个规矩,不光是咱们的厂子,全安徽都是这样,上海的厂子也是这个规矩。”

柴东亮苦笑道:“这工人也太苦了些。”

吴锦堂深有同感道:“咱中国的工人可真好,再苦再累都不闹事儿。”

柴东亮的脸色一沉道:“多混账的东家,把人当牲口使就算是牲口,还知道要让它们歇歇,别累坏了。’

这句话的声音不大,但是语气已经很重了,吴锦堂晓得柴东亮肯定的动怒了。

卖馄饨的老头也听见柴东亮的这句话,立刻反驳道:“这位爷,您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这年轻人掏点力气算什么啊?您去打听打听的,咱全安徽有几个厂子发工钱的?别的厂子最多是管口饱饭,我家二娃子干活的厂子,一个月可是匀匀实实发五块钱呢我和老婆子卖馄饨,起早贪黑一个月连一块钱都赚不到,没有二娃子发的工钱,全家的嚼谷都没着落

这样的好东家打着灯笼都难找,我知道您是心疼我们穷人,可咱啊,就是这命???城里还好,哪怕要饭都能活人,您没去过乡下吧?卖儿卖女的多了”

柴东亮顿时无语,,要知道在流水线上干活是片刻都不可能偷懒的,否则下道工序就没发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即使这样的条件,都会令普通老百姓觉得非常满意了。

“老人家,这乡下不是也在土改吗?分了地日子就好过了”柴东亮过了半晌才道,自己都不明白说这话是安慰老头,还是安慰自己。

老头摇头道:“要说咱们安徽的都督,那是没说的,分田给穷人谁敢说不好?其实,有些逃到城里的人不是乡下没地,他们有田不去种???您老没到过乡下,不知道那里的日子是怎么过的。甭说没地了,就是分二亩田也顾不住一家人的吃喝,好年景半年瓜菜半年粮,要是多少遭个灾就只能把田地撂荒了,全家到城里讨饭了???咱安徽算是好的,都督府在城里搞了十几处粥棚,街上看不见饿死的人,你到江西、河南去看看,那里甭说乡下,省城里饿死人都没人收尸???哎,咱老百姓啊,这个命比草叶还薄,日子比树叶还稠(愁)啊”

柴东亮楞了半天,莫非自己搞土改搞错了?在另外一个时空,台湾和日本就是土改之后,老百姓才吃上了饱饭,同样的方法为什么在安徽就行不通呢?

思索良久,柴东亮才恍然大悟,日本、台湾是二战之后才土改的,种子都是经过良种繁育的,又有化肥增加产量,还有农药对付病虫害,而且有政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所以小面积的耕地也可以保证收入。而现在的安徽农民,一亩上好的天字号水田,亩产不过三百斤,普通的地字号中等旱田,产量只有一百多斤。

就算一家四口人吧,如果只有三五亩土地,丰年的时候勉强可以半饥半饱,灾荒之年除了逃荒要饭还有什别的办法?仅仅靠土改还是无法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农业科学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改进,也绝对不容忽视。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大工程,绝对不像小说中说的那么简单。

老人的话,令原本热闹的场面顿时冷了下来,宋教仁、杨士琦等人平日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从来没见过普通民众的生活是何等的穷困。

“各位,赶紧吃吧,馄饨凉了就不好吃了,我也是老了话多,几位爷甭见怪。”老头给锅里添了一瓢凉水。

几个人没滋没味的胡乱吃了几口,方清雨掏出一块洋钱递给老人,老头为难的道:“这么大的钱,我可找不起。”

柴东亮随口道:“不用找了。”

老头喜形于色,急忙放在嘴边吹了一下,听到悦耳的嗡嗡声笑道:“咱安徽的洋钱就是好,成色也好分量也足。”

墙角处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方清雨警惕的把手悄悄安在枪柄上,转过脸看去,原来是个一身热孝的妇人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大爷,能赏口热汤吗?孩子冻的睡不着,老吵着喊饿。”妇人怯生生的道。

老头看了她一眼,舀了瓢面汤倒进碗里,叹口气道:“这孩子还正长身子骨呢,肚里没食,可不就怕冷吗?一天两碗粥撒泡尿就没了???作孽啊”

小孩喝了碗面汤,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柴东亮吃剩下的半碗馄饨。

柴东亮还没说话,莫小怜将自己的碗推给小孩子:“吃姐姐的吧,这碗还没动呢,干净的。”

小孩端起碗就狼吞虎咽,三口两口就把一大碗馄饨吃了个精光,妇人流着泪道谢。柴东亮对老头道:“再给他煮一碗,算我的。”

老头忙道:“爷刚才赏的那块洋钱,喝多少碗都够,咋还能像您要钱呢?”说罢,又打开锅盖,往里面丢了十几个馄饨进去。

捞出来之后,老头特意从汤锅里捞了根带肉的骨头码在碗上面,自言自语道:“可怜这孩子,别说吃肉了,怕是从娘胎里出来也没吃过几回猪油吧?这小猪头上还有三分糠命,这老天对人咋就这么狠的心?”

小孩吃了两个之后,把碗推给妇人:“娘,您吃,可好吃了。”

妇人边流泪边笑道:“娘不饿,狗子自己吃吧。”

吴美琪从荷包里掏出一块洋钱,递给老头道:“管他们娘俩吃饱。”

老头连连推辞道:“可不敢再收小姐的钱了,那位爷赏的钱咋也吃不完,不就是碗馄饨吗?”吴美琪不由分说就塞到老头手里,老头半推半就的揣进了怀里,急忙又往锅里丢了几十个馄饨,然后问道:“我说,啥时候能轮到给你分田啊?这分了田日子就好过了。起码收几斗谷子把孩子拉扯大。”

妇人长叹一声道:“我们孤儿寡母的,就算分了田也没人种,再说人家官府的人说了,先紧着上次帮忙守城的人分田,我们这些人往后等等???这一等就不知道是三年还是五载了”

安徽推行的是土地累进税制度,田地多的人交的税多,土地少的人就不交税,推行的时间还不长,愿意拿土地换股票和债券的人不多,只有官员和议员迫不得已,为了保住官职和议员身份,不得不把土地给交出来了,但是僧多粥少,也只能先紧着安置淘汰下来的士兵和安庆、芜湖周边的流民以及上次帮助守城有功的人员。

老太婆把儿子叫起来上工,然后扭着小脚又走了回来,见妇人和孩子在吃馄饨,正要发作,老头急忙道:“那几位爷好心,赏他们娘俩一碗吃的。”

老太婆这才转怒为喜,然后长叹道:“我说这位妹子,你年纪轻轻又带个孩子,今后的日子该咋过啊?不如干脆找个人家嫁了,也给孩子找碗饭吃。”

妇人摇头道:“婶子的好意我心领了,这孩子的爹被官府杀了,他死的惨啊,连个全尸都没落下,他是为我们娘倆死的,说什么我也不能对不住他,我讨饭也要把孩子带大。”说着说着,触动了情肠,一时间泣不成声。

柴东亮有些奇怪,问道:“这孩子的爹是怎么死的?怎么会死无全尸?”

安徽的刑罚已经改革过了,废除了凌迟、腰斩等酷刑,改打板子等肉刑为徒刑,死刑只有绞刑一种,就算是犯罪被杀也不会落得身首异处。

妇人听见他问话,更是哭的死去活来,小孩子也丢了饭碗,和母亲抱头痛哭。

老太婆絮絮叨叨的道:“这孩子的爹是被当涂县的县太爷给杀了,连肚子都剖开了。那真叫一个惨啊”

柴东亮的火腾的就上来了,自己明明已经废除了砍头、刺心这样的死刑,当涂县的县令怎么敢用剖腹这样的酷刑来杀人?

“当涂县的县知事,狗胆子也太大了我这就把他给拿了”方清雨咬牙切齿道。

老头虽然是个卖馄饨的,但是守着这绣锦街,什么样的人物没见过?早就感觉出柴东亮这些人肯定是达官显贵,闹不好比县太爷的官还要大些。忙道:“几位爷要是真发善心,就帮这大妹子找个老妈子的活计干干,也好把孩子拉扯大。”

杨士琦一指柴东亮道:“这事儿就包在我这位兄弟身上了,他认识的财主多,肯定能帮他们孤儿寡母找条生路。”

妇人听罢,急忙拉着儿子要给柴东亮磕头,被柴东亮一把扶起。

“这位爷,不是县太爷心狠,是我们当家的犯了王法???他杀了人”妇人低声道。

柴东亮冷冷的道:“就算是犯了王法,也没有剖开别人肚子的道理?这等酷刑是哪家的王法?”

妇人一边抽泣,一边絮絮叨叨的讲诉起来。

柴东亮等人先是听得满心怒火,最后全部换做浓浓的哀伤,莫小怜、吴美琪两个女孩,更是哭的泣不成声。

柴东亮厉声道:“方清雨,你现在就安排人去当涂县,把卷宗全部给我调过来???当涂的县知事,还是让他接着干吧”

方清雨点了点头,吩咐了卫兵几句。

柴东亮说完,神色黯然道:“咱中国的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

三更了,一万多字求书友的保底月票

有了月票,汤圆会更加努力的

第152章 扬威海外第259章 杀人放火金腰带第282章 中州大侠第89章 南京乱(上)第270章 左牵黄右擎苍第76章 顾维钧第316章 进京(下)第67章 真相第117章 实业管理公司第42章 工业园第30章 上位者的滋味第210章 夺门之战第206章 狂飙突进第84章 王朝末日第5章 霸占衙门第44章 血色长江第95章 日本人的阴谋第139章 南北双雄第264章 矢野浩二第350章 偷袭苏伊士运河第223章 宋教仁之死第132章 碰撞第3章 诈弹夺城(中)第249章 南京第131章 冲突第109章 血浓于水第199章 骑兵对决第287章 提前出台的二十一条第23章 最长的一天(五)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92章 龙虎斗第342章 改造民族性从文人抓起第42章 工业园第301章 全歼一个联队第66章 开国大典第39章 长江水师第210章 夺门之战第151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第271章 仇恨的力量第168章 一触即发第100章 柴东亮的雇佣军第34章 演讲第185章 黄金荣的屁股第271章 仇恨的力量第142章 好戏连台第172章 妖僧与先知第175章 推波助澜第69章 吊唁(中)第162章 我的大学第50章 土改风暴(下)第131章 冲突第299章 血淋淋的教训第122章 日本人必须说不第231章 杯酒释兵权(上)第164章 空袭(下)第123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上)第205章 困兽犹斗(上)第141章 战争准备第125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下)第230章 我们的青岛(九)第307章 嘉禾金简第240章 今月照古人第190章 抵制日货(下)第249章 南京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119章 邪门的掷弹筒第334章 新时代义和团第174章 三座大山第287章 提前出台的二十一条第249章 南京第295章 水上飞机航母第281章 军火买卖第207章 血脉相连第11章 新军易帜第283章 备战第170章 擦枪走火第323章 我们的青岛(二)第67章 真相第256章 洞房花烛夜第234章 单刀赴会第260章 盟友第80章 日落紫禁城第42章 工业园第214章 世界上最好的人民第211章 大开杀戒第165章 甲骨文和青蒿素第25章 最长的一天(七)第160章 包围第188章 一石二鸟第218章 氨苯磺胺的诞生第239章 儿戏般的革命第191章 哈里曼借款第273章 袁世凯尿裤子第303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上)第82章 抓捕(上)第168章 一触即发第206章 狂飙突进第250章 杂牌军的战斗第239章 儿戏般的革命第64章 引狼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