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你们过时了!

柴东亮一边低头批阅公,一边听副官念着各地送来的告。

“日本公使向民国政府提起抗议,说咱们攻打住友商社大楼的举动是对日本的挑衅,日本人又在上海开始游行了。袁大总统希望您能尽快给出答复。”

柴东亮头也不抬的道:“他还抗议?回复总统府,咱们也抗议,我他抗议死它”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国人,对抗议这个玩意已经熟稔的不能再熟了。向民国政府提起抗议说明日本政府压根没当回事儿,否则就会调兵遣将了,起码要在上海做出开打的样子。

“通知虞恰卿,日本人再敢闹事儿,让黄金荣他们往死里打,告诉他们,不用担心生什么国际纠纷。通知贺天笀和方清雨,如果有日本人敢于冲击光华集团的,用机枪和大炮跟他们讲道理让报馆造舆论,就说日本人试图把战火引进租界,他们把住友商社当作叛军的基地,是对我国主权的侵犯”

柴东亮非常清楚,以西园寺公望为的大正时期的日本政治家,一直把山县有朋为的军方当作最大的敌人,奉天事变好容易抓住了军方的痛脚,正在打落水狗的时候,不可能为了上海生的一点小摩擦就悍然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住友商社支持陈英士的叛乱,与其说是帮助国民党的激进派,还不如说是对西园寺内阁的反击,以摆脱军方被动的局面。没准住友商社被商警总队炮轰之后,西园寺公望、犬养毅元老、头山满这些反对山县有朋的日本政治家还得开瓶好酒庆祝一下

“孙在日本东京布声明,正式宣布退出国民党,同时宣布要建立华党,号召人民起‘三次’,推翻袁世凯政府。”

柴东亮不屑的笑了笑:“给留在国内的王宠惠、王人、王芝详等国民党的理事电报,就用国民党副理事长的名义起提案,开除孙的党籍,让天下人都明白,现在的国民党已经和孙没有一点关系了”

国民党的九大理事,其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已死,孙、黄兴东渡日本,其他六个人包括柴东亮在内,都对二次,更别说这个在历史注定流产的“三次”了。对于那个要按手印誓效忠孙个人的“华党”,柴东亮更是觉得和青帮、洪门、三合会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还带点轮子功的邪教性质。黄兴、李烈钧、柏蔚、蔡元培,甚至包括了孙的铁杆粉丝汪精卫,都对“华党”嗤之以鼻,觉得这个玩意玷污了“”二字。

柴东亮相信,开除孙党籍的提案必然会被国民党的理事会通过,从此之后,这个国民党再也不是原先孙、宋教仁时代的国民党了,而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

国民党虽然松散但是却有着国内最大的人力资源,这也是柴东亮对它垂涎三尺的真正原因。柴东亮统治的区域日渐增多,政治经济人才匮乏的问题日趋彰显,虽然古德诺博士开了药方,安庆正在创办一所新式的政治管理学院,但是从建校到第一批学生毕业,起码也得四年以后,而柴东亮的展度几乎是吹气球式的,哪里能等那么久?

根据后世的经验,柴东亮在安徽、江西建立了公务员管理局,统一管理基层公务员。公务员除了要通晓本职工作之外,而且不得参与任何党派,必须是非政治化。也就是说,无论选举产生的区长、县长是哪个党派的,都和基层公务员没有关系。公务员然后想参与竞选,就必须先宣布退出公务员的队伍,然后才可以组党参政。

要组建如此庞大的公务员队伍,从国民党挖墙脚无疑是最佳选择。国民党有数十万党员,几乎囊括了国内大部分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而且国民党有同盟会、共进会、光复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社会党、工人党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党派混编出来的乌合之众,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和坚定的信仰。

这种由精英人物组成的乌合之众,,说穿了就是士大夫的俱乐部。而这也正是柴东亮最需要也最看重的。如果国民党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和强烈政治色彩的党派,柴东亮怎么敢将那些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又野心勃勃的家伙,弄进自己的公务员队伍?

谁不怕窝里反啊?让孙猴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那还得了?

北洋早已自成体系,北方各省的大小官职都被他们的三姑六婆把持,虽然客观上也保证了北方的稳定,但是也阻碍了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的上升空间。南方各省就更不堪了,他们秉承了农民造反那种极为朴素的思想,打天下的必须要坐天下,所以江南各省的地方官吏充斥着会党黑帮和鸀林匪类。

柴东亮打算趁着宋教仁被杀,孙退党,国民党内有影响力的大佬为之一空的局面,挖空国民党的墙角,将里面的精英人物培训之后充实到安徽、江西、奉天、蒙古以及早在柴东亮计划之内的江苏、湖北等省的公务员队伍。

批阅完公,已经是午了。军谘府的大食堂敲响了开饭的钟声,参谋和职人员笑呵呵的舀着白铁皮饭盒去食堂吃饭。柴东亮也狠狠的伸了个懒腰,舒缓一下久坐之后麻木的背部和肩膀。

柴东亮点上一支烟,深深的吸了两口,感动一种从骨髓透出的疲倦。每天忙不完的案牍劳形,令他苦不堪言。

从穿越到这个世界不足两年的时间,柴东亮已经占绝了安徽、江西、奉天、蒙古等过大区域,实力膨胀的度简直像是吹气球,而人才的培养则远远跟不上,柴东亮政治、军事、实业基本上都是一把抓,每天累的脚踢后脑勺,头一粘枕头就能睡的像死狗。

大人物真不好当啊尤其是真正想干点事情的大人物,更是不好当,柴东亮还算是好的,袁世凯更是被北洋众将和参议院搞的焦头烂额,才当了一年的临时大总统,看起来似乎就老了十多岁。当然,那种“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混账自然不在其,这种人被砍头一点都不冤枉。

虽然感觉很辛苦,但是如果这个时候让柴东亮重新做个小人物,那打死他都不会干,大权在手的感觉真是太爽了,怪不得有贱人说过“权力是男性最好的药”,居移气养移体,有了权力的滋润,男人的气质都会生巨大的变化,被万千人崇敬的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了解其令人疯狂的诱惑。

抽了一支烟,柴东亮猛然想起,《辛亥级电脑》那本书已经三天没更新了,如果群主马小辫一怒之下将书友群解散,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柴东亮急忙从保险柜里取出电脑,页面缓缓的打开。柴东亮用抽筋般的度在四十分钟之内码了三千字,急急忙忙的在作者专区送了出去。幸好这本书真实的记录了柴东亮在民国初年的生活场景,所以免去了构思的时间,码起来度飞快。

码完了一个章节,柴东亮打开了书友群,铺面而来的是编辑满江的怒吼:“你丫搞什么?正在排队大封,你丫居然断更三天?还想不想混了”

“给你留言也不回,打你手机关机,你不是想太监吧?

“小子,你好容易写了一本不扑街的书,你不是真打算当魏忠贤吧?“

隔着屏幕,柴东亮似乎都能看见满江被怒火烧的通红的眼睛,如果不是隔着液晶屏,估计他的唾沫星子能给柴东亮洗脸。

柴东亮急忙回复了一句:“今天恢复更新,感谢大大的关心”

看见满江没有在私密留言上回话,柴东亮才平静了下来,今天不至于比编辑骂了,他不在线

书有群里讨论的热火朝天,基本上都是在评价孙的,有的说他是国父是伟大领袖,有的说他是孙大炮,萝莉控总之,要么是捧上天要么是踩在地下。

而且两派捎带着也同时开始攻击柴东亮了,挺孙一派说柴东亮对孙不敬,肆意贬低国父,倒孙一派说柴东亮对孙的崇拜显得很没有道理,说他是大言不惭的骗子,根本不值得尊敬。

柴东亮对这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论调无言以对,孙固然没有亲自参与辛亥,但是为什么所有派别都不约而同的将他当做精神领袖呢?柴东亮对他的崇拜是自内心的,没有半点功利的思想,就是一个年轻人对偶像那种单纯的崇敬,如同现在江淮军是官兵对柴东亮的崇敬一模一样。

对书友的说法,柴东亮确实无法认同,似乎辛亥是凭空掉下来的,如果没有孙、黄兴等人十多次的起义,如果没有他们在日本常年坚持不懈的反满宣传,各地新军会群起响应辛亥吗?

武昌起义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但是却能在全国掀起那么大的声势,逼得清廷不得不将赋闲在家的袁世凯重新召回,这难道不是孙、黄兴等人的功绩吗?

就像一个人要吃三碗饭才能吃饱,难道前面两碗就没有作用?

柴东亮对孙在辛亥之前的评价,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就是反满最大的功臣没有之一。

但是,辛亥之后的孙就昏招频频了,直至这次在教科书上遮遮掩掩的“二次”爆。

孙担任临时大总统时权力无限,几乎等同于皇帝,而等到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时,同盟会控制的临时参议院却在他的授意下对袁世凯百般掣肘,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几乎成了参议院的橡皮图章。

如果说这只是错误的话,那么“二次”毫无疑问就是叛乱了。孙既然已经从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上退下来,就已经是一介平民了,而他却要号召国民党的十多个都督同时起兵对抗央,并且要各省宣布独立。

这就属于公然挑战民国政府的行为了,“二次”被全国人民包括被国民党内的开明人士唾弃也就理所应当了。

袁世凯撤销胡汉民、谭延的都督职务,做的是有点不够地道,但是袁世凯做的合法,不论是从职权上还是程序上都无懈可击。宋教仁被杀一案,更是一笔难以说清楚的糊涂账。就在宋教仁被杀的第三天,凶手就已经被抓,上海特别法庭直接把传票下达给了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赵秉钧虽然没有到庭,却还是舀出来医院的证明,以身体不适为由来搪塞,并没有敢公然的挑战法庭的权威。。

民国初年的法制,虽然还很脆弱,但是法官已经具备了不惧权贵的秉性,不论嫌疑犯是什么样的达官贵人,他们都敢依法传唤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人,柴东亮深深的明白,这是何等可贵的一种品质,如果通往法制的道路不被战争阻断,那么国后世的许多乱象也不会生。

柴东亮对共和体制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也不相信这个时候搞普选和直接民主对国家会有什么好处,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绝九成以上,男性识字率不足百分之十五女性基本上都是盲的国家,议会制民主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不管体制如何,法制是必须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尤其是一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编纂出来的宪法,更是国家走向富强和明不可或缺的。

法律的尊严来自全民的坚守,一旦上位者可以肆意破坏,那么法律也就名存实亡了。

上位者无法,则百姓无天,神州大地自然就暗无天日,各种匪夷所思的怪事自然也就会频频降临到这片土地,人民自然就会如同羔羊般被宰割,国家也必然会衰弱不堪。

阳光下来没什么新鲜事,这一切是常识罢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上位者可以肆意破坏法律,而国家变得富强的,即使看起来强大也是虚胖,遇见内忧外患的时候,就会像清廷一样轰然倒塌。

“孙已经是落后于时代的人了”

柴东亮想起宋教仁对他的评价,也不得不赞同,宋教仁在这一点上看的很准。

辛亥建立了民国,孙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对于新兴的民国他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他压根就不具备建设现代国家的能力,所以他对这个国家操心越多破坏力就越大。袁世凯也同样如此,论起玩弄国传统的政治权谋,他无疑是顶尖高手,但是对于如何建设一个新兴的国家,他也同样没有做好准备。孙的核心团队是过于激进,而他的北洋则是已经和曾经的湘军、淮军一样腐朽了,虽然还没烂到根子,但是这种溃烂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

合上电脑,柴东亮轻声的念叨了一句:“孙,袁世凯,你们已经过时了”

网站强烈推荐:

第7章 铁血军旗第89章 南京乱(上)第214章 世界上最好的人民第94章 陷害第168章 一触即发第61章 内斗第337章 拆出一个新中国(下)第254章 加速发展(下)第149章 风雨晦暝第196章 骑汗血马杀东洋人第80章 日落紫禁城第170章 擦枪走火第229章 我们的青岛(八)第284章 五毛一巴掌第87章 孙文失策第133章 西山十戾第67章 真相第167章 两个世界第117章 实业管理公司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汉子第93章 革命第19章 最长的一天(一)第342章 改造民族性从文人抓起第168章 一触即发第159章 声东击西第254章 加速发展(下)第315章 进京(中)第57章 人走时运马走膘(上)第318章 萨拉热窝的枪声第249章 南京第21章 最长的一天(三)第95章 日本人的阴谋第4章 诈弹夺城(下)第66章 开国大典第275章 机遇和危机第243章 不自由毋宁死第230章 锦囊妙计第165章 好汉第84章 王朝末日第298章 血火大沽口第271章 仇恨的力量第348章 开科取士第115章 袁世凯当总统(上)第283章 备战第288章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第90章 南京乱(下)第95章 日本人的阴谋第13章 邀买人心第278章 素质与体制第180章 中国式管理第141章 战争准备第128章 安庆陆军士官学校第52章 止戈为武第39章 长江水师第249章 南京第200章 白山黑水真汉子第165章 甲骨文和青蒿素第209章 奉天西门第256章 洞房花烛夜第334章 新时代义和团第96章 吸血蝙蝠第9章 冰火两重天第170章 擦枪走火第167章 轻机枪第201章 两线作战第89章 南京乱(上)第80章 日落紫禁城第347章 要儿子还是要闺女第344章 先拿北大开刀(下)第338章 新时代的开端第310章 国产汽车的迷局第16章 鸿门宴(上)第140章 扩军计划第263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124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中)第204章 送死你去,黑锅我背第230章 我们的青岛(九)第31章 袁世凯第3章 诈弹夺城(中)第230章 锦囊妙计第12章 打仗我不行,打牌你不行第347章 要儿子还是要闺女第15章 宴无好宴第188章 一石二鸟第275章 机遇和危机第6章 两个李鬼第187章 新三从四德第81章 穿越者的责任第228章 狗咬狗第168章 一触即发第157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45章 世事如棋第160章 包围第309章 航母与战列舰第257章 海军总体战第124章 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中)第61章 内斗第141章 战争准备第224章 谁是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