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隐之敢喝贪泉水
西晋出了廉吏胡威,到东晋时期,也出了一名清官,名叫吴隐之。吴隐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清廉的美德,同样千古流芳。
《晋书》记载,吴隐之,是山东鄄城人,曹魏名臣吴质的六世孙。吴隐之仪容丰美,通览文史,善于言谈,以博学儒者而闻名。
吴隐之家境贫穷,他从小就养成了清苦节俭的情操。他每天进餐,仅食豆羹,决不享用非分之粮。有一次,邻居送来一坛咸酸菜,吴隐之吃了,感觉味道很美,但担心养成享乐美食的习惯,便拒绝再吃。
吴隐之性情至孝,父亲去世,他整日号啕哭泣,行人也不禁感动流泪。后来母亲也死了,吴隐之悲伤过度,身体受到损伤。举办母亲丧事时,因家里穷,无钱雇伴奏哀乐,一对仙鹤从天而降,相伴哀呜。母亲周年祭祀时,又有一群大雁聚在一起,鸣叫致哀。人们都说,这是吴隐之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才出现这样奇特的现象。
吴隐之的邻居,叫韩康伯,在朝廷当官。韩康伯的母亲贤良明理,每听到吴隐之的哭声,都停止吃饭,悲哀落泪,并对儿子说:“吴隐之是孝直之人,你以后如果有选拔官吏的权力,一定要推荐他做官。”后来,韩康伯果真当了吏部尚书,手握选拔官吏大权,吴隐之便步入仕途。
吴隐之志存高远,明辨事理,兢兢业业,官声颇佳。他先后担任功曹、晋陵太守、御史中丞、中书侍郎等职务。吴隐之虽然做了官,却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家里不雇佣人,所有家务都由夫人来干;他的俸禄,多数用来分发给亲族,或救济穷人;他只有一身官服,没有换洗的衣服,冬天没有棉被,盖着棉絮御寒,其清贫程度,还不如一般老百姓。
吴隐之的女儿大了,要出嫁。吴隐之四下看看,家徒四壁,没有值钱的东西。幸亏家中养了一条大狗,吴隐之把它牵到集市上卖了,换来钱操办女儿的婚事,这便流传下来“卖狗嫁女”的千古佳话。
公元397年,朝廷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广州地处僻远,瘴疫流行,属于蛮荒之地,许多人不愿意去那里做官。但广州出产象牙、珍珠等名贵之物,只要弄上一箱珍珠宝物,就够享用一生,因而一些想发横财的人,却愿意去那里。所以,历任的广州刺史,几乎没有不贪的。
广州有个叫石门的地方,有一眼著名的泉水,泉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名字却不雅,叫“贪泉”。据说喝了“贪泉”水,人就会变得贪得无厌。贪官们为了推脱责任,造谣说,不是他们存有贪心,而是因为饮了“贪泉”水,迷失了本性,才变得贪婪起来。
听说吴隐之去广州任职,有些人好意劝他,到广州后,千万不要喝“贪泉”水。吴隐之听了,哈哈大笑,他压根就不相信,认为那是无稽之谈。到了广州以后,吴隐之带领一帮属下,专门跑到石门那个地方,去喝“贪泉”水。吴隐之端着一碗“贪泉”水,大声说:“贪婪之欲,在于内心,与泉水何干?我今天痛饮泉水,看日后贪或不贪,请各位做个见证。”说完,一饮而尽。
吴隐之喝了“贪泉”水,兴志仍然不减,又当众赋诗一首,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说,人们都说喝泉水会变贪,如果让著名贤士伯夷、叔齐饮了,肯定是不会变心的,表明人的贪欲,在于自身,而不在泉水。
吴隐之上任后,崇尚廉洁的品行有加无减,平时吃的,不过是稻米、蔬菜和干鱼,穿的是粗布衣衫,官备的帏帐器物,全都存入公家的库房。别人送的礼物,吴隐之一概不收。有人见他生活清苦,不敢送整条的鱼,只是剔了鱼肉送去,却被吴隐之喝斥,并赶出家门。同时,吴隐之严格约束下属,惩治贪官,严禁贿赂,广州官风得到明显改善。
吴隐之任广州刺史多年,离任返乡时,他的全部家当,只用一条小船装着,都是初来时的简单行装,唯有妻子买的一斤沉香,不是原来的物件。吴隐之怕被别人误会,夺过沉香,扔到河里。回到家乡后,家中只有茅屋六间、簿田数亩,篱笆墙垣倾斜败坏。朝廷要给他建造住宅,吴隐之坚辞不受。
后来,吴隐之入朝,担任度支尚书、太常,后又任中领军,属于朝廷高官。吴隐之仍然保持廉洁的作风,过着清苦的生活。他的住房内,挂一苇席当作屏风,座位上没有衬垫。他每月领的俸禄,除留下少量生活费,大部分用以救济亲族和穷人。妻子儿女不沾一点俸禄,而是自食其力,靠搓麻纺纱维持生计。全家人都穿带补丁的粗布衣,有时一天的口粮,分作两日食用。
公元413年,吴隐之病逝。吴隐之的一生,历任多个职位,廉洁品德始终不变。他的儿孙任郡县官职,也都以廉洁为荣,形成良好的家风。
胡威、吴隐之的事迹告诉人们:一个人能否保持清廉,关键在于自己,而不能怪罪环境;只要自己推尚道义、坚守底线、心地纯洁,就能做到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