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想干实事的官僚也有不少

第283章 想干实事的官僚也有不少

舰队南下之前,刘钰的幕僚们也将今年给日本幕府的“唐风说书”写好了。

贸易公司的委员会可以决定装什么货、走什么路线,但一些政治性的事务还是严格受到控制的。

就像是给幕府的“唐风说书”,想要贸易,就必须得上交给长崎。

风说书上怎么写,这就成为了重点审查的方向,贸易公司是做不得主的。

幕僚们按照刘钰的意思,将这一次舰队南下的事也写了。

理由也足够忽悠:朝廷有改漕运为海运的意向,为了防止出现海盗抢劫,便出动了水师护送,日后可能会成为常态。

幕府就靠长崎这一个窗口了解外部的世界,如果只是华人海商倒是好说,那些单独拿到贸易信牌的船主敢乱说话、出面海防机密等,抓起来就是,刘钰这个官也不是白当的。

奈何还有可恶的荷兰人,荷兰每年还要参江户,上风说书,也会诉说大顺的情况,这件事瞒不住。

既瞒不住,那就不妨直接大大方方写出来,反正日本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多半会以为真的是要改漕运为海运而已。

…………

江苏,淮安。

提议苏、松漕米海运试行的江苏节度使谭甄,正在淮安府尹和几名治河官员的陪同下,查看今年的黄河河段。

自宋黄河改道之后,这些年黄河一直从江苏夺淮入海。

数百年了,曾经的富庶之地,曾经的鱼米之乡,如今成了各个王朝腰腹间的一处癌症,赵宋遗泽。

就像是一块长大帝国伤口上的烂肉,永远好不了,也永远治不了。

谭甄提出试行松江府和苏州府的漕米沿海运输,现在还不是运送漕米的时候,今年黄河的水患可能就要先来了。

治河的技术官僚叹息道:“节度使大人,有运河在,治河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切以保漕运为上,其次才是治河。本末倒置,本末倒置,我等也不是蠢笨,而是在先保漕运的前提下,很多治河的手段无法使用。”

“如今泥沙淤积,黄河淮河自不必提,便是扬州因为运河沟通,也可能会有水患。”

“淤积愈发严重,若是现在再不加大治理,十余年后亦或是几十年后,一旦黄河决口改走北道,则江淮富庶地危矣。”

“淮河入海之处,淤泥日多,若是将来黄河改道,淮河难以入海,很可能就要夺运河、大湖入长江。一旦大涝,那便不只是江淮,而是大江下游财税重地也很危险。”

“水若不多、冲刷不足,淮河入不了海,就只能南下长江了。长江若是再多一个淮河的水……”

这些年新的测量技术出现,治河水工的数学水平和测量水平也提升了不少,已经看出来了日后的危险。

固然有人想着细水长流,巴不得年年决堤、年年有灾,这样朝廷就要出一大笔钱来疏通运河、治理河道,每年稍微过一过手,也能分个几万两银子。

可尧之都、舜之壤,总有那么几个秉持着为生民立命的念头。

天下,总有这样的“傻子”,而且中华大地也向来不缺这样的“傻子”。

这些人盼着,彻底治好黄淮,治好这块隔绝南北、处在腹心之处的烂疮。

谭甄上任之后,就有人抱着“新官上任试一试”的想法,说出了黄河淮河和运河的事。

上书的人都是历任官员眼中的刺头,奈何真有本事,又不得不用。

谭甄试行漕米走海,未必是出于解决“先保漕运、后保洪涝,以至治河不能治本”的想法。

但凡事,论迹不论心。

是真的想要为生民立命也好,亦或是为了做出政绩升迁也罢,总归是迈出了这么一步。

他和刘钰没见过面,但却相信这一次海上运米,刘钰那边一定会派出船南下,护送第一批走海运的漕米。

这种默契,源于他知道刘钰是支持废漕改海一派的。

今年的第一波漕米就要起运了,可是江淮今年的雨水极大,很可能又会出现水患。在漕米运转之前,他跟着这个治河的官员来到了黄河边上看看,听着治河官员的介绍,问道:“若是将来废漕改海,你们就一定能治好黄河?”

几个治河的技术官僚都笑了。

“节度使大人说笑了,黄河,非是大禹复生,否则谁敢说能治得了黄河?我等可没这个本事。”

“只是,若是能废漕改海,那么治河的第一考虑,就是水旱之患,而不是确保运河通畅。这样,许多现在不能用的手段,便可以用。”

“不说能治本吧,就算治标,也比现在的手段好用的多。”

这几个治河的官员不去考虑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也不去考虑漕运海运的风险,他们与其说是官,不如说是吏。

他们不考虑政治,也没有太大的大局观和宏观叙事的视角,只考虑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

他们也不是谦虚,一些人甚至想,就算大禹复生,只怕也没这样的本事治好黄河。

那时候人少,现在人多,只要改道就会数十万灾民。

保谁?弃谁?

人不是树,被淹死了不能再长出来。

只是,黄河决口几乎是必然的,三年就要来一波小的,几十年就会来一波大的。

不下决心自己改道治理,就只能等着天灾降临的时候死更多。

现在就这么为了漕运而拖下去,将来一旦黄河向北决口改回宋前河道,不只是黄河新道要遭殃,日后淮河没有黄河的水,冲不进大海,从淮安到扬州都会危险。

“节度使大人,本朝治理黄河,是有极大优势的。”

“前朝朱明的皇陵在凤阳,除了要护漕,还要考虑到护陵。这样一来,难免束手束脚,很多手段不能用,只能在小范围内闪转腾挪。”

“本朝祖陵在天保府,这就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护陵、护漕,二者就只剩下了护漕一事。”

“若能解决漕米北运,我等不敢说根绝黄河水患,至少不会有大的祸患。”

技术上的难点,有两千余年的治水经验,可谓此时世界最丰富的。

然而好解决的总是技术问题,难解决的是政治问题,大顺没有保护皇陵不被大水淹没的压力,事实上大顺的祖陵也完全没有被水淹没的风险,若是大顺的祖陵都被大水淹了……

谭甄心想此事倒也的确如此,遂道:“此事,若想解决,不在你我,而在东海。”

“今年试运松江、苏州的漕米,若是今年走的顺利,日后才有治理黄淮的可能。若是今年走的不顺利,只怕是难咯。”

“我也没怎么碰过船,之前要么是在京城,要么是在西南平叛改土归流。若论海上的事,还得问鹰娑伯。”

“他既一直想要废漕改海,能不能走出这第一步,就看他的本事了。”

虽未谋面,对刘钰的本事,谭甄还是相信的,信心满满。

松江这两年添了不少奇奇怪怪的衙门,增加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税赋,可是松江反而越来越繁华,也没人叫着与民争利,亦算是一件奇事了。

这些他所想不到却有效的古怪手段,就是他对刘钰信心的来源。

“治水之事,本是河道总督的职责。本节度使也不宜越俎代庖。不过,便是河道总督,只要漕运的事不解决,也等于是戴着镣铐做事,想来也难。”

“这废漕改海的事,未必能成,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们便先写出一些章程了。”

“今年若是运米顺利,赶着冬日节度使入京奏事的时候,我也一并递交陛下。”

官场里的事,很多潜规则。

他这个江苏节度使,虽然管着黄河和淮河,也随时有水患的风险,但绕开河道总督总是不好。

二者不是从属关系,这就显的好像是在打河道总督的脸。

治水的事,最难的反而是官场里人际关系。

谭甄能任江苏节度使,足见皇帝的信任,可论官阶还在河道总督之下。

现如今的河道总督是支持运河派的,不管是因为真的支持,还是利益关系,亦或是考虑到其中的利益群体,总归是和支持海运的谭甄不对付。

河道总督的衙门就在淮安,江苏节度使跑到淮安来,视察水患,这本身已经算是个忌讳了,这视河道总督为何物?

想到这些烦心事,谭甄只能叹息。

“难!难!难啊!”

面着涛涛黄河发出这样的感慨,谭甄心想,终究这件事自己是要做的,也不求留名后世,但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吧。

想着大顺现如今的局面,他是在西南改土归流出身的,对当今的局势是有自己的理解的。

现在西域平定、蒙古臣服,西北又移民垦殖河套、西域,西北的祸乱暂时安稳了。

南方经济发达、西南改土归流、东北更是被前人犁庭扫穴了一番疯狂移民山东河南的人口……在谭甄看来,日后大顺的内部大患,只可能出在淮地。

这里是沟通南北的通道,一旦水患出现,这里必然溃烂。本身这里就不是什么安稳地方,南下可以直接威胁到大顺的经济重心、溃烂更可能连卷数省。

如果不考虑外部西洋诸国的影响,大顺如果出现前朝末年的情况,淮地只怕要成为前明的陕西河南。

似乎,这是一个可以让皇帝下定决心的理由:趁着皇帝真正壮年、威望正隆、四方平定,尽可能把这个天下最可能溃烂的伤疤治好。

想着在西南改土归流的经验,谭甄狠了狠心,心道真要是因为废漕改海,出现许多无以为生的流民,那就……镇压。

军改,军改,花了这么多钱军改,四周外患已平,总不能白白养着。他心狠,做出了最坏的打算,就是不知道皇帝敢不敢下这个决心了。

(本章完)

第109章 我们不冤,国子监诸生冤第963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九)第1282章 死与复仇(三)第430章 权谋第486章 借势做正统第425章 掩耳盗铃的新境界第800章 时代的浪漫(中)第989章 拍马屁(中)第125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一)第1163章 备战(二)第657章 光荣复辟(中)第1508章 终章 九三年(廿六)第630章 鼓励西进的真正目的第644章 细思恐极第309章 无夷可征的征夷大将军第1031章 显学胚子第1280章 死与复仇(一)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538章 感谢荷兰人第1101章 工业革命(十四)第277章 凶狠而聪明的敌人第255章 两制第605章 怀念过去(上)第549章 澳门的蝴蝶(上)第1243章 三战定印度(十)第1471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第739章 恩不能久第865章 我是来监管你们的(一)第844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六)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320章 施加神圣性(下)第373章 强盗逻辑第511章 依旧还是收租的模式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946章 旗手第1025章 割裂(三)第448章 鸡蛋的大头和小头第259章 雷声大,雨点小第1401章 迁徙路(四)第843章 拆房顶和开窗户(五)第39章 心思不纯第1511章 终章 九三年(廿九)第1079章 争功(四)第519章 城里城外(下)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742章 巴达维亚新政(三)第350章 物伤其类第33章 边军第1199章 木牛流马(六)第1098章 工业革命(十一)第723章 墙头草(中)第8章 骂人揭短第1504章 终章 九三年(廿二)第223章 裁撤与移民第232章 工业还是金融地产第913章 南洋大开发(八)第299章 国小而不处卑第913章 南洋大开发(八)第1457章 最终的闹剧(四)第341章 朱子阳明第1486章 终章 九三年(四)第1044章 新危机(下)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1172章 备战(十一)第1127章 自身定位(下)第177章 机遇期第208章 记忆第934章 觉醒(六)第1342章 拼命是错的 挣钱是对的(二)第479章 全套一条龙服务第217章 国虽大,好战必亡第1023章 割裂(一)第1327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中)第401章 战前准备第448章 鸡蛋的大头和小头第538章 感谢荷兰人第711章 悄然改变的心态第833章 中荷友谊(下)第367章 平平无奇第474章 屎里掺饭第389章 战前就分赃第1386章 凡尔赛和约(十三)第742章 巴达维亚新政(三)第1024章 割裂(二)第944章 南洋印度贸易区(中)第258章 陆军换海军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506章 举着复古的大旗往前走第1424章 言方兴(下)第390章 清华园第266章 开源节流 与民争利第1290章 死与复仇(十一)第333章 礼部谈利 军方谈礼第549章 澳门的蝴蝶(上)第881章 区别对待(下)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72章 参谋第318章 润物细无声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73章 对日最后一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