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奇袭

第420章 奇袭

大顺军攻城的时候,小滨藩藩主酒井忠存正在被贵族易得的脚气病折磨着。

脚气病不是脚气,心律不齐、胸闷气短、下肢水肿,还有伴发的心脏病。所以炮声轰击了不到半个时辰,毛才将长齐的酒井忠存在惊吓之下,脸色发紫,气喘不匀,就这么死了。

家臣们中的忠心之辈,担心传出去名声不好,容易被有心人传成“被吓死”。

所以顶着大顺军的炮击,在城中伪造了一个切腹的假象,介错人把头砍了下来。

然后,小滨藩就放弃了抵抗。

酒井家是谱代大名,一般都会担任诸如监视西国诸侯的大坂城代、监视倭王公卿的京都所司代。

石高一般都不高,封地一般也不大,但是权大。幕府计划依靠谱代大名组建自己的官僚体系,用来维系幕府的稳定,权出自幕府而非自己的封地,所以封地的石高不会太高。

小滨藩一共也就十万石的石高,养不了多少武士,武家制度下又禁止藩主自己私蓄门客、浪人,真要是自己增加兵力,可能直接就被撸了。有的是眼睛盯着呢,狼多肉少,想当藩主的多了去了。

城也不是难攻的山城,而是在河口三角洲建立的平城;炮台也从没有修过,因为没钱也因为幕府不给批,私自修是大忌。

眼看打不赢,藩主还因为脚气病导致的心悸而死,也知道进兵的是唐国人,据说是为了惩罚岛津氏侵占琉球、幕府纵容而导致的膺惩。

就算将来割地,也是割九州岛的那几处,不可能割小滨藩的。

众人一合计,也别打了,先撤到敦贺,将消息传递给彦根藩的藩主,彦根藩是周边除了小滨之外最大的藩了,兵力也有一些。

城主因失城而切腹,临死之前下令后退,以待将来。这个理由就很不错。

放弃了小滨城的高阶武士溜之大吉,大顺这边即将登陆的时候,吴芳瑞犹豫许久,终于把自己心中的一个想法说了出来。

“殿下,如今小滨已在我军手中。隐歧岛的陆军登陆、集结,还要两日时间。军队若集结完毕,横行倭国,自无问题。小滨一下,可谓大功已成。”

“然,大功之上,还有不世之功。”

“殿下试想,以倭国政治,倭国幕府将军居于江户开府,而王城却在这里。相隔千里之遥。鹰娑伯言,大坂城代,监管西国诸侯;京都所司代,监管倭王公卿。”

“若我大军攻到倭人王城,京都所司代……只怕得到消息之后,会尽可能先把倭王转移到别处。这便是我说的大功,与不世之功的区别。”

倭王与幕府将军,更像是一种合作关系,甚至可能倭王也需要幕府来提供社会的稳定、压制其余的大名。

只是在大顺这些人看来,所能想到的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由葛氏、祭由寡人”也有几分相似,可无论如何不会有人把幕府将军想象成诸葛武侯那样的人杰。

李欗站在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度去看,还是很容易想到那个所谓的京都所司代的职责。

哪怕是他这个年纪的人,也能想到要把倭王转移走。

这京都所司代不可能连这点脑子都没有。

攻下倭人王城,诚如吴芳瑞所说,大功告成。

倭王逃走与否,并不重要。

但自隋唐时,倭人自称日出之国天子。及至蒙元,亦不能攻破倭国……朝廷若是能够抓到倭王,不管是后续谈判,还是之后的朝贡称臣,都大有文章可做,而且主动权会始终握在天朝这边。

不世之功这四个字的诱惑,实在有些大。

沉吟片刻,李欗问道:“你是何意?”

“殿下,若是大军集结,至少还要两三天时间。倭人王城并无京城那样的城墙,所谓,兵贵神速,何不由我带领精锐数百,星夜疾驰,直插倭人王城?”

吴芳瑞心道如今这野战对阵之仗,真的是把自己换条狗都能打赢,不如赌一把大的,带兵拿下这不世之功。

间李欗还在迟疑,吴芳瑞继续道:“殿下且想。”

“若一切顺利,我带兵直插倭人王宫,倭人王城久不经战阵,又无城墙,必无防御。出其不意,赶在小滨陷落的消息之前攻到即可。”

“若有不顺之处,倭人提前将倭王转移,亦可造成倭人王城混乱。殿下大军在后赶来,亦无任何阻挡。”

“况且,实在来看,倭人此时的军械,和前朝万历年间侵朝鲜的时候,并无区别;兵卒武备,更是远逊当年的百战之兵。”

“其最关键者,倭人农兵分离,藩主各自为政,并无主帅、参谋。譬如小滨被攻陷的消息,到底是传递给谁,这可能都弄不清楚。指挥混乱,无有协调,三四百人,足以纵横深入。”

整个计划,就突出一个快字。而小滨城到倭人王城的距离,也使得这种快速突袭有了可能。

军官们年纪都不大,蓬勃之气充斥,哪一个不想着冠军侯那样的功劳?

皇帝本来想着,让李欗亲来前线,军官们会有所顾及,没有七八成的把握不敢赌。

哪曾想这些军官们一个个脑子里都想着不世之功、封侯封爵之类的冲动,真正见过倭人军备之后又不屑一顾,自信满满以致漾出。

至于李欗自己,更是觉得之前海军的种种战术战略,都是既定好的。到现在为止,都是海军的胜利,而不是他李欗的胜利。

吴芳瑞那句“不世之功”,已经打动了他,他希望这一战能够变成“李欗的胜利”。

“依你所见,三四百人足以?”

“回殿下,足以。昔日青州军时,我就跟随鹰娑伯。海军陆战练兵之法,与青州军如出一辙。而且鹰娑伯掌军,给养充足,训练严苛,选其精锐,我带着也很顺手。”

吴芳瑞心道,这海军的精锐陆战队,和当年的青州军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大顺军改之后,拆散了青州军,整体的战斗力提升的,但实际上任何一支都比不上当日的青州军,这一点吴芳瑞参与其中,感触颇深。

主要还是钱的问题。青州军在威海的时候,军饷固然是朝中发,但一些特殊的吃食、保证训练量的鱼、豆,这都是军改后的大顺军不具备的。

操练口令几乎一致,兵员素质也强于军改后的普通军队,吴芳瑞自是相信这支青州军真正传承的战斗力。

陆战队的一些士兵,背着的是昂贵的膛线枪,战术体系也更倾向于膛线枪散兵在前骚扰、后面滑膛枪列阵迎敌的新战术,并不那么死板。

战略调动之下,倭人王城附近绝对空虚,三四百人纵横,当如入无人之境。

李欗亦觉得倭人兵力都被海军利用机动性调动走了,自己虽然没带过兵,但军中除了吴芳瑞之外还有其余参谋,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不管吴芳瑞能不能立下不世之功,抓住倭王,都会使得倭人王城混乱不堪,自己要做的就是带兵行军到倭人王城即可。

“既如此,便依此而行吧。吴将军自选兵马,星夜疾驰。我于后面集结大军,等待骑兵运抵,即可跟进。”

“子午谷之谋,武侯所忧者,长安大城高墙;邓艾偷渡阴平,所能成者,成都城高兵足不战而降。如今倭人一无城墙,二无大军,此战必可胜。”

点头许可,允许了此事。

吴芳瑞心里早已经有了部队人选,便叫一些精锐的掷弹兵和膛线枪散兵先登陆,从第一批登陆部队中数量不多的马匹中挑走了三十余匹。

登陆之后,携带数日干粮、两个基数的纸包火药铅弹,外加几名通晓倭语的通译。

也不停歇,后续登陆的部队还在清剿残敌、出榜安民的时候,这支奇袭的部队已经踏上了征程。

既是豪赌一场,吴芳瑞也没有按照操典命令机械地行军,而是将部队分成两个部分。

前锋部队以五十余名散兵为主,后续部队呈四路纵队行军,不派斥候、不派警戒。

饿了就吃干粮袋里的干粮炒米炒面,夜里宿营直接找倭人的村庄。把村庄封锁就地休息,然后找一个当地百姓带第二日的路,给出足够银两,到地放还。

三日后,这支部队已经抵达了三千院附近。从这里到倭人王宫,只有不到三十里的距离,吴芳瑞知道决定自己是否能立下不世之功的时候到了。

夜里休息的时候,吴芳瑞并没有兴奋地睡不着,而是美美地睡了一觉。

天一亮,他就跳上了马,带了三十二名可以骑马的掷弹兵,换上了一身倭人足轻的服饰,只在胳膊上做了记号。

将部队扔给副官,叫他指挥按照正常的速度前进即可。连同他自己在内的三十三骑,要直接冲入倭人王城。

不求攻破倭人王宫,而是要在倭人王城内造成混乱,让幕府在这边的京都所司代没有机会把倭王转移走。

实在不行,还可以在城中各处放火,造成混乱。

三十三骑绝尘而去,有来三千院附近参拜上香的倭人,奇怪地看着这一支打扮有些古怪的骑兵,一路飘过烟尘,片刻不停,朝着京都直冲而去。

(本章完)

第707章 海战(五)第1471章 最后的闹剧(十八)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318章 润物细无声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610章 天选之子第51章 小小批评第1355章 英国的总崩溃(四)第1483章 终章 九三年(一)第722章 墙头草(上)第1411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二)第852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二)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动物(下)第754章 表演战(四)第621章 大顺在欧洲的第一次亮相(二)第735章 咱们(下)第1172章 备战(十一)第526章 也不想背锅第1464章 最后的闹剧(十一)第224章 预备役和实学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123章 小团体第1003章 少不入川第636章 鸡肋第320章 荣誉第1285章 死与复仇(六)第82章 卖第1354章 英国的总崩溃(三)第1034章 修补者的绝望(中)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478章 看破第1312章 死与复仇(三三)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510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第350章 物伤其类第459章 马关换约二十八条第1249章 钻石湾屠杀(五)第1108章 上国心态(二)第201章 七擒七纵亦不惧第1367章 里病外治(三)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333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四)第1453章 “帝”(五)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五)第1031章 显学胚子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829章 海牙惨案(六)第1277章 属性相克(下)第25章 前朝旧事今日师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为了啥(上)第1090章 工业革命(三)第592章 海上马车夫的遗产第472章 百思不得其解(中)第295章 自信的开端第1012章 圈地第365章 垄断权的军事义务第1334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五)第921章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五)第923章 无妄之灾第1373章 里病外治(九)第187章 开战第701章 优势在我第986章 止步(上)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54章 全员赌棍第1247章 钻石湾屠杀(三)第1047章 大改第1443章 歪经已成(中)第129章 拓展天下观第28章 初来乍到第410章 白马是马第851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一)第563章 启蒙工具人(下)第46章 哈士奇第40章 野心第1182章 剃须 易服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现状(五)第938章 笑话第1246章 钻石湾屠杀(二)第1268章 攻防心理(三)第66章 认可第1128章 志向第1373章 里病外治(九)第273章 巴达维亚的必然(下)第1371章 里病外治(七)第1363章 国富论(六)第1234章 三战定印度(一)第1358章 国富论(一)第1253章 复辟的代价(下)第1333章 恐吓出来的费城会议(四)第328章 问罪第1145章 最后的布置(六)第441章 疯了第1040章 大获成功(五)第747章 巴达维亚新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