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上)

第461章 买办是条不归路(上)

德川吉宗想要考验考验二儿子,便将随军到二条城的二儿子德川宗武叫到身前。

屏退其余人,说了一下大顺这边的要求,但却没有很宽泛的诸如幕府之将来这样的问题,而是问了一个看似有些奇怪的问题。

“朝贡称臣之事,已成定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武备不敌,唯有先臣。”

“只是,有人说,即便朝贡,也可另行办法,保留颜面。”

“天皇二字,皆为汉文,唐高宗始用。但若以训读音转为汉文再译,或可仍旧自号天皇,而却写作‘王明乐美御德’。如此,欺唐人之无知,而仍保留天皇之名号。”

“江户人皆称赞吾儿聪慧,以你之见,此事可行乎?”

德川宗武听到那句“吾儿聪慧”的时候,心几乎要停住了。他大哥已经被立为继承人了,虽然他是挺瞧不上自己那个不敢说话还尿裤子的大哥,但也能够明白父亲的考虑。

前年自己的大哥还生了个儿子,德川宗武就知道自己彻底没戏了。父亲是希望他和弟弟做新的“御三家”,保证家族的权力,而不是去争去抢导致最后把将军之位落在别人手上。

“好在”大顺对日开战,似乎让这一切有了转机。

尤其是战事极端不利、日本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让之前已经有些死心了的德川宗武重新又燃起了希望。

原本历史上,在德川吉宗隐居传位之后,德川宗武还抓住机会反击了一波,因为他的哥哥就任将军之后,推倒了一些德川吉宗的既定政策。

结果隐居的德川吉宗直接把他训斥了一顿,还圈禁了三年,至此才算是死心。

而现在,本就被中日战争带来的转机撩动心中野火的德川宗武,听到父亲在这个节骨眼上夸他聪慧,当真是心狂跳不止。

现在德川吉宗问他这个事,德川宗武略微思考了一下,便道:“儿子以为,此事不可。”

“唐时,张九龄作回书,以为圣武天皇姓名姓即为‘王明乐美御德’,却不知此为训读转音之法。国人窃喜,皆以为此遣唐使之大功也。”

“不过,大顺如今今非昔比,儿观刘钰之西洋诸国略考之册,言一件趣事。”

“《旧唐书》言:贞观十七年,拂菻王波多力遣使献赤玻璃。拂菻者,新井君美之《西洋纪闻》中东罗马国;波多力,按刘钰所言,为巴塞琉斯之音译,非人名也。他于书中还多言‘音译、意译之别,当为翻译诸国文史之第一要务’。”

“如今,天皇、王明乐美御德;亦如波多力、巴塞琉斯之别也。刘钰既主持交涉之事,焉能瞒得过他?”

“况且,此时战败,力不能敌,行此等小聪明,何异于被人殴打,而心内默念:儿子打爹,怪哉也与?”

“古人云:慕虚名而处实祸,君子所不为也。若此事败露,岂不叫唐人又有出师之名?届时,难道危及到的,不正是父亲您吗?”

德川吉宗微微点头,其实他根本就觉得这个想法纯粹扯淡,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聪明。

德川宗武颇为聪明,江户城中人尽皆知。当然,也可能是大儿子衬托的好,很多人是希望德川宗武继位的。

此时以这件事略微考教一下,德川宗武算是过了第一关,至少不是那种慕虚名而处实祸的人。

要是以往,的确是可以忽悠忽悠的。

但现在,忽悠起来怕是极难。

德川吉宗又道:“唐人又要求更易年号,此事可有先例?”

“回父亲,有先例。昔者,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上表,亦自称‘臣源义政诚惶诫恐,顿首谨言’。所用的,也是用大明之成化十一年,而未用本国年号之文明七年。”

这倒不是提前准备的,而是他本来就博闻强识,又颇通古学、和学,所看书册又多。

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日多读书,总有一天会用得上,好处也是极大。

就像现在这种情况,一旦答出来,那定是能在父亲那加不少分的。

现在的情况,德川宗武内心也有计较,这时候就不要去考虑什么“兄友弟恭”的形象了。

都到这一步了,幕府将来需要的,不是一个懦弱的、兄友弟恭的守成之辈;而是一个锐气进取、聪明伶俐,能施展才华的聪慧之主。

幕府今后要面对一大堆的烂摊子,此诚千年未有之变局。

至少,这是德川宗武认为的,若不然自己终究是没有机会的。

他已经知道了条约的内容,也知道在条约上,签订日期的时候,中日双方各自用各自的年号,又道:“昔日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首次致书大明,说的是‘通好’。故而在后面,用的仍是本国应永年号。待得册封之后,方用大明之年号。”

“唐人此番作为,亦不过是觉得,这条约有些苛刻,不该对朝贡国用。所以,在朝贡之前,唐人其实亦承认日本国独立,逼着签订条约,不是对朝贡国苛刻,而是对敌国苛刻;但朝贡之后,就要另有说法。”

“如今唐人兵备强盛,非日本之所能敌。又兼日后开埠,昔者,藤原不比作《大宝令》,曰:天皇,诏书所称;皇帝,华夷所称。如今东西二天子、各自称中华已无可能,唐人又最在意此事,故而天皇、年号之事,万勿纠结。”

“此等虚名,实靠武备。”

德川吉宗又点了点头。

两次轻微的点头,在德川宗武看来,当真如久旱之甘霖,心头那团火更盛。

跪都跪了,也不差磕个头了。要是都跪下了,还在纠结磕三个头还是磕四个头,那就是在小处聪明、在大处愚笨了。

德川宗武的回答,很合乎德川吉宗的胃口。这种虚名虚礼,实在没有必要耍这种小聪明,否则将来很可能因为这件事再挨一顿打。

松平辉贞的密信上说的很明白,刘钰告诉他,朝中一大堆的武将都盼着继续打下去。

有胜无败的仗,谁不愿意来刷一刷功勋?

只是朝廷压着,并无全占日本之意。但真要是给脸不要脸,大顺未必就不能继续打,而且稍微换一下策略就是。

整个九州岛就那么一小撮谱代大名,剩下的全是一群各有心思的,大顺未必就非要出多少兵,拉一派打一派的本事还是有的。

打到关东去、将军轮流当。出力最多者、册封日本王。旧地换新田,石高翻一番。大顺要九州,九州诸藩之封地,换到本州,这有何难?

本来这场仗,就是靠着刘钰的配合,幕府才从险境里反拿回了主动权,现在若不做出点态度反去招惹刘钰,耍些小聪明,怕是失了智。

这两个关于虚名的考验过去后,德川吉宗又谈到了日本开埠的问题。

日本本土产的东西,实在是不多。

哪怕长崎贸易的时候,那些大顺的海商对俵物也不喜欢,只是喜欢铜料。

干鲍鱼、干海参、干海带,这破玩意使劲儿吃,能吃多少?再说大顺又不是不产,实在是不好卖。

除了这些东西,日本能卖的也就是金银铜,以及硫磺。

反过来,大顺这边的生丝、黄豆、油料、铁器、药材、绸布、棉布、蔗糖、瓷器……这些都是抢手货。

德川吉宗当然清楚,限制交易是没有用的。在新井白石搞新政之前,也限制交易,但长崎当地的日本商人却是可以勾连荷兰人和中国人大搞走私的,以至于还有驾船去海上进行悄悄贸易的。

现在一下子开了五处商埠,可想而知。

日本的确也是小农经济为基础,但日本和大顺有个最大的区别。

日本有一群不事生产、也不存钱、更不会把银子藏到地窖里的武士阶层。这群人的消费能力,可比大顺的那些窖藏银子的地主们,强太多了。

而且这些武士们都是集中居住的,要么在各藩的城下町、要么都蹲在江户。

江户完全就是一座消费型城市,这等消费能力,一旦放开限制,可想而知。

德川吉宗心中已有了一定的对策,便试探了一下二儿子,问道:“新井君美早就言及闭关之重要性。金银如骨、米布如发,发可再长、骨不复生。”

“唐人迫倭国开埠,金银外流之事必日益严重。金山、银山,产量日减。纵有节俭令,武士亦阳奉阴违,追求甘食美服。虾夷锦于京都,值百金;江西瓷于各藩,若珍宝。”

“如之奈何?”

德川宗武下意识地看了一下四周,确定再无外人,遂道:“道德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开埠之事,已无可更改。智慧的人,不应该在这时候考虑如果不开埠多么好,而是应该考虑既然已经开埠,如何把坏事变成好事。福祸之间,正复为奇。”

“刘钰不是定出了值百抽六的关税了吗?这等收入,父亲正可收入囊中,以充幕府财政之用。”

“进货越多,关税收入也就越高。”

“各藩财政并不上缴幕府,往年有参觐交代之制度,所求者削弱各藩财政使之无力争雄。”

“如今何不顺势而为,广入货物,售卖于各藩,征收关税为一;成立专营之株仲间,而取贩货之利为二。”

“如此数年,则各藩日穷,幕府多金。各藩无力对抗,不敢有不臣之心;府中金银堆积,正可购枪买炮。内可压制诸藩、外可武备防侵。”

“勿使元文之耻而再行,非钱不可。”

(本章完)

第1414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五)第681章 隐喻(下)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学牌第1122章 乡约村社(三)第145章 临行琐事第52章 模棱两可第391章 科学的困境第1023章 割裂(一)第1469章 最后的闹剧(十六)第683章 皇家私事第561章 启蒙工具人(上)第131章 以霸道 兴王道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1233章 开战(十二)第82章 卖第629章 西进南下,互为信任第187章 开战第1483章 终章 九三年(一)第861章 哄一哄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敌对第551章 澳门的蝴蝶(下)第371章 反将一军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98章 十六年后方为人第587章 不平等第848章 威望(上)第219章 假装君臣共治第297章 宁与友邦,不给国人第164章 摊丁入亩第269章 俄国需要一位明君第1138章 “温柔”的殖民者(中)第1475章 临别告诫(一)第1424章 言方兴(下)第663章 推诿第1章 钟鸣鼎食之家第298章 道德绑架第1137章 “温柔”的殖民者(上)第269章 俄国需要一位明君第1257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三)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416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七)第310章 先装嫩后装孙子第977章 猜疑链(下)第1462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45章 冰墙第410章 白马是马第1252章 复辟的代价(中)第1129章 新的天下(上)第306章 你顺也配碰瓷汉武?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830章 海牙惨案(七)第427章 日本兴废,在此一举第700章 反围城第1354章 英国的总崩溃(三)第1189章 理藩学(下)第1017章 全都装傻(上)第751章 表演战(一)第1397章 强迫去过好日子(下)第351章 旧相识第358章 实封第683章 皇家私事第524章 怀疑对象第1254章 封爵加分项第1011章 错乱的美第1222章 开战(一)第789章 新旧利益的冲突(六)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861章 哄一哄第474章 屎里掺饭第539章 带紧箍咒的好汉(上)第502章 弃用朱子学的危机第807章 阉党(上)第1134章 只想当狗第261章 明帝国遗产继承者第1203章 木牛流马(十)第548章 配合第1447章 三山合一(中)第668章 分赃大会(五)第436章 各自打着小算盘第1258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四)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265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十一)第1450章 “帝”(二)第487章 开眼第498章 天朝边界论第927章 战前舆论准备(中)第609章 最后的集权尝试第1356章 英国的总崩溃(五)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1500章 终章 九三年(十八)第1062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六)第1324章 冒犯第979章 决胜千里之外(二)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第515章 南进之前定北疆(上)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861章 哄一哄第1434章 “太空歌剧”